章節1
◆失蹤的國家
相傳,在深深的大西洋的洋底,有一個沉沒的國家,據說那就是大西國。最早記載大西國的事情的人是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克裏齊》裏,柏拉圖說,大西國曾經是全世界的文明中心。這個國家比利比亞和小亞細亞加在一起還要大,它的勢力一直延伸到埃及和第勒尼安海。
後來,大西國對埃及、希臘和地中海沿岸所有其他民族都發動過戰爭。
一次大西國對雅典發動了戰爭,雅典人進行了至死不渝的抵抗,將大西國的軍隊擊退。此後不久,一場大地震使大西國沉沒於大海之中。
大西國的創始人是波塞冬。波塞冬娶了當時一位美麗的姑娘克萊托為妻。她為波塞冬生了10個兒子。波塞冬於把大西國分成10個部分交給他的10個兒子分別掌管。他們便是大西國最初的10名攝政王。大西國王位由波塞冬的長子阿特拉斯繼承。這10名攝政王約定,決不互動幹戈,一方有難,各方支援。
大西國的海岸綿長、高山秀麗、平原遼闊。大西國自然資源豐富,農作物一年可收獲兩次。人民大部分依靠種地、開采金銀等貴金屬和馴養野獸為生。在城市和野外,到處是鮮花,因此,大西國也有很多人通過提煉香水謀生。
在大西國的城市中,人口密度很大,非常喧嘩熱鬧。城中遍布花園,到處是用紅、白、黑三種顏色大理石蓋起來的寺廟、圓形劇場、鬥獸場、公共浴池等高大的建築物。碼頭上,船來船往,許多國家的商人都同大西國進行貿易。
隨著大西國逐漸強盛,大西國的國王也變得野心勃勃。在貪得無厭的野心驅使下,他們決心要發動更大的戰爭,征服全世界。然而卻沒有想到一場強烈的地震和隨之而來的洪水,使整個大西國在一天一夜之間便無影無蹤了。
大西國沉沒的時間,根據柏拉圖在另外一本書中所記載的說法推算,大約是11150年前。
柏拉圖曾多次說,大西國的情況是各個朝代口頭流傳下來的,決非是他自己的虛構。據說柏拉圖為此還親自去埃及請教當時有聲望的僧侶,以考證此說法。
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在談到大西國時也曾說過:“好就好在它是事實,這要比虛構的故事強得多。”如果柏拉圖所說確實是事實,那麼早在12000年前,人類就已經創造了文明。
但這個大西國它在哪裏呢?千百年來人們對此一直懷有極大的興趣。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海域,以及在巴哈馬群島、佛羅裏達半島等附近海底,都接連發現過震驚全世界的奇跡。
1968年的某一天,巴哈馬群島的比米尼島附近的大西洋洋麵上一片平靜,玻璃般透亮的海水,一望到底。幾名潛水員坐小船返回比米尼島途中,有人突然驚叫了起來:“海底有條大路!”幾個潛水員不約而同地向下看去,果然是一條用巨石鋪設的大路躺在海底。這是一條用長方形和多邊形的平麵石頭砌成的大道,石頭的大小和厚度不一,但排列整齊,輪廓清晰。這難道是大西國的驛道?20世紀70年代初,一群科學研究人員來到了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附近。他們從800米深的海底裏取出了岩心,經過科學鑒定,12000年前這個地方,確實是一片陸地。用現代科學技術推導出來的結論,竟然同柏拉圖的描述如此一致!這裏是不是大西國沉沒的地方呢?
1974年,前蘇聯的一隻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下拍攝了8張照片——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座宏大的古代人工建築!這是不是大西洲人建造的呢?1979年,美國和法國的一些科學家使用十分先進的設備,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底發現了金字塔!塔底邊長約300米,高約200米,塔尖離洋麵僅100米,比埃及的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兩個巨大的洞穴,海水以驚人的速度穿過洞底。
這大金字塔是不是大西洲人修築的呢?大西國軍隊曾征服過埃及,難道是大西國人將金字塔文明帶到了埃及?美洲的金字塔,是來源於埃及,還是大西國?1985年,兩位挪威水手在“魔鬼三角”海區之下發現了一座古城。在他倆拍攝的照片上,有平原、縱橫的大路和街道、圓頂房屋、角鬥場、寺院、河床……。他們說:“勿須置疑,我們發現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圖描繪的一模一樣!”這是真的嗎?遺憾的是,百慕大的“海底金字塔”是用儀器在海麵上探測到的,迄今還沒有一位科學家能確證它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人工建築物,因為它也可能就是一座角錐狀的水下山峰。
蘇聯人所拍攝的海底古建築遺址照片,目前也沒有人可以證實它就是大西國的遺址。
比米尼島大西洋洋底的石路,據說後來有科學家曾經潛入洋底,在“石路”上采回標本進行過化驗和分析。結果表明,這些“石路”距今還不到10000年。如果這條路是大西國的道路,它至少應該不少於10000年。至於那兩個挪威水手的照片,至今也無法驗證。
唯一可以得到的正確結論是,在大西洋底確實有一塊沉沒的陸地。
因此,如果大西洋上確實存在過大西國,大西國確實像傳說那樣,沉沒在大西洋底,那麼,在大西洋底就一定能找到大西國的遺跡。
然而,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考古學家宣布,他已經在大西洋底發現了大西國的遺物。所以直到今天,大西國依然是一個曆史的謎團。
◆說話的石碑
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會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會的曆史多從古埃及開始談起。
說起埃及讓人不得不想起它那兩個眾人皆知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靜靜流淌的尼羅河。但金字塔和尼羅河不會講述曆史,若想恢複古埃及的概貌還是要靠人類活動的記錄——文字史料。
遺憾的是,由於曆經劫難,古埃及文字的讀法早已失傳,盡管古埃及人的文字史料有很多遺留,但後人卻無法理解。因此,18世紀以前埃及的曆史,就如同人類起源史一樣,難以透澈的理解分析,人們隻能依靠晚期希臘、羅馬作家的個別記載,拚湊成殘缺不全的框架,期待著有朝一日揭開象形文字的神秘麵紗,再補上它的五官全貌。
人們的期待終於得到滿足。
1799年,拿破侖率軍遠征埃及。他手下的一名軍官布夏爾帶領士兵在羅塞塔城附近修築防禦工事時,發現了一塊黑色玄武岩斷碑。碑上用兩種文字三種字體刻著同一篇碑文。最上麵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間是當時的草書體象形文字(亦稱民書體文字),下麵是希臘文字。這就是被世人稱之為“羅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曆史首先要讀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發現“羅塞塔碑”的消息在當時的《埃及通訊》報上發表後,立即引起各國學者極大的關注。他們紛紛試圖譯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臘文很快就被讀通了。不久後。碑中間的那段文字也被確認是古埃及的民書體文字。但是,盡管學者們能借助碑上的希臘文,領悟到象形文字和民書文字的含義,卻依然沒有解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謎。令人驚訝的是,年僅11歲的法國少年商博良決心揭開“羅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讓石碑說話,告訴人們古埃及的秘密。為了讀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努力工作了21年。商博良發現,古埃及人寫國王名字時,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麵劃上粗線。“羅塞塔碑”上也有用線條框起來的文字,是不是國王的名字呢?經過不斷研究,商博良終於對照著希臘文,讀通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和王後克裏奧帕特拉這兩個象形文字,它們可以從右到左,也可以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拚讀出來。
商博良由此確信,象形文字中的圖形符號,大體上代表的是發音的輔音符號。通過不懈的努力,到了1822年,這個在1000多年期間始終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終於被商博良破解。
曾經普通的的羅塞塔城,由於有了這塊借以解開埃及象形文字奧秘的碑石而聞名世界。不過,這塊著名的碑石早已離開該域,被收藏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裏了。
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約產生於公元前4000年。它和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一樣,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但這種文字起初隻是一種圖畫文字,後來才逐漸發展成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種符號組成。表意符號是用圖畫來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義。但是表意符號都不能表示字的發音,因此古埃及人又發明了表音符號。表音符號也是一些圖形,它共有24個子音,在此基礎上,又構成了大量的雙子音和三子音。如口為單子音,發“Y”的音,燕子為雙子音,發“Wr”音,甲蟲為三子音,發“hpr”音等,但這些發音都表示多種意思,為了將它們區分開,古代埃及人又發明了部首符號。
部首符號的作用主要是區分不同範疇的符號,就像漢字中的部首偏旁。絕大多數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號。
在古代埃及不同的曆史階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出現過多次變化。中王國時期出現過祭司體,後期埃及時出現過民書體,在羅馬統治期間又出現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過希借字母書寫的埃及文字)。由於種種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沒能發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卻對腓尼基字母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於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繁難,古埃及滅亡以後,這種文字逐漸變成死文字,被人們徹底遺忘。正是由於羅塞達石碑的發現和商博良對埃及象形文字的成功解讀,才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古埃及的全部曆史。
◆千古之謎
傳說,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稱它為“馬斯塔巴”。後來,有個叫伊姆荷太普的聰明的年輕人,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最初形成。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也叫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雄偉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麵是三角形,看起來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曆史上的最早的石質陵墓。
左塞王之後的埃及法老都來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規模地為自己修建墳墓,從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修建金字塔的熱潮。由於金字塔起源於古王國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在此時建造,因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們之所以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式,即修成漢字中的金字形,是因為,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準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
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記載:
“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所謂的天梯,即是金字塔。
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說明了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拉”的標誌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如果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從金字塔棱線的角度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文字:“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的含意,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
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曆經幾千年的風雨侵蝕,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但在1888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這座金字塔的底麵呈正方形,每邊長230多米,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裏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