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3

投資扶貧

夏天,我風塵仆仆地趕回老家——一個遙遠的貧窮的山區小村。下了車,走了一段很長的路才望見一溜長長的村落,村前有一口大塘,在陽光下像一麵閃閃發光的鏡子,被環狀的村子擁抱著。塘邊的一塊空地上聚坐了一堆人,估計全村老少全到齊了。有一個人正站在人前講話。無疑,他們正在開大會。

村前綠樹成蔭,我走近村前,並沒有人發現我,倒是那位穿西服戴領帶一身“洋氣”的中年人,聲若洪鍾,正講得唾沫噴噴,吸引著在場男男女女專注的目光。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

我住足凝聽,很快明白了一個大概。原來有一位華僑巨富,看中了山區的土特產資源,決定投資扶貧,一方麵開發山區經濟潛力、互惠合作,一方麵為貧困的山民脫貧致富盡同胞之誼。他的惟一要求就是選擇最貧窮的村莊作為投資對象。鄉長——就是這位西裝革履的中年人,通過各種關節為我們的村子爭取了這個機會。今天開大會的目的,就是因為那位華商馬上要來考察,為了取得預期效果,鄉長親自動員大家為“貧窮”而努力。有電視機的,拔掉天線,將電視機藏起來;有新磚瓦房的,趕快拆除;平日能穿上五十元一套新裝的,趕快脫新換舊。總之,越窮越好。

“你們想想,”鄉長拒絕了村長遞來的毛尖茶水,自己掏出一瓶礦泉水,咕咕呶呶地喝下來,繼續勞苦功高地說道,“那華僑的私有財產在世界富豪榜中也算是榜上有名的,天天過著紙迷金醉的日子,他眼睜睜地看著這裏的苦難同胞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能不大發慈悲嗎?到那時,成千上萬的投資還不源源不斷地流向這裏來?咱這窮山溝,啥都不缺,就是缺錢,有了錢,修路、辦廠,何愁不富……”

鄉長在太陽底下講得大汗淋漓,大家夥聽得眉開眼笑。會議一結束,村長就緊急布置,首先向電視機開刀,連天線一起收起來,塞進生產隊的保管庫裏。其實偌大的村子,電視機也就是那麼兩三台,都是十二或十四英寸黑白的,個個卻像寶貝。這陣子正趕上播放什麼武打係列片,所以孩子們就嚷嚷不讓動。村長一瞪眼說:“沒出息的東西!等將來俺村發財了,還你一台100英寸的。”有兩個發了一筆小財的住戶,一戶剛蓋了三間磚房,一戶則剛買了紅磚,第一戶被強行拆了磚房,說是來年加倍補償,連同另一戶的新磚一起拉走,用土埋上。家家戶戶不管布鞋皮鞋全收起來,一律光腳丫子;鎖進箱子底下多年未親近的準備糊鞋底的破衣爛衫也翻了出來,穿在身上……

隻是有一點,村委會新蓋了兩層樓房,樓頂上已苫了新瓦,這是集全村的財力人力才蓋起來的,是村中最好的建築。如果把它拆除了,不僅可惜,連辦公的地點都沒有,萬一那位華僑來了,到哪裏去安身?這件事頗令幹部們頭疼一陣。思前想後,村裏決定將樓上的瓦片揭下來,然後用稻草蓋上,遠遠看上去,不倫不類,像一位衣冠楚楚的富人頭頂著一隻破草帽。

我在老家呆了三天,有幸目睹了那位華僑巨商的風采。隻見他皺著眉頭在家家戶戶門前走了一圈,最後停在村委會的兩層樓前駐足,沉思了很久很久……

春節時,我因故又回了一趟老家,隻見山依然是那座貧瘠的山,水依然是那河清瘦的水,人依然是那夥無精打采的人。問起華僑投資的事,一個個唉聲歎氣,說壞就壞在那兩層樓上。原來,華僑在鄉村領導的陪同下來到樓前,華僑問:“為什麼樓上蓋著爛草?”鄉長用早已想好了的話答曰:“太窮,無錢買瓦。”華僑一聽,臉色大變,沉思良久便怏怏而去。不久,便從縣裏傳來華僑的消息說:有錢蓋樓,卻無錢買瓦,此乃決策之失誤哉;把錢交給這樣的人去經營,實在不放心啊!

消息一傳開,從鄉長到村長,從幹部到平頭百姓,上下嘩然,個個沮喪,全村老少一出村子就把腦袋藏起來,比孫子還孫子。孩子們一見到村長就要那100英寸的電視機;被拆了磚房的那家,與村委會的官司打得沒完沒了,至今沒有解決……

廣告跳台儀

二賴喜歡看電視。二賴尤其酷愛武俠片,每天必看,有時間就看,成為公認的電視俠迷。也甭說,如今的電視台也真多,有線的無線的,中央的地方的,電波滿天飛,而且多選收視率高的電視劇播放,二賴想看什麼俠片都有,什麼時間打開電視都能碰到俠客。

可是,也有不盡如意的地方,就是電視廣告鋪天蓋地,而且呈“三多”之勢:電視劇越好看越多,越是黃金時段越多,越是精彩處越多。二賴常常在“捏一把汗”時遭遇廣告,而且廣告時間越來越長,一等就是半天。好嘛,就圖你們電視台掙錢,不管觀眾死活!氣得二賴咬牙切齒,抓起一隻東西就往電視機上砸。為此他一共換了20多台彩電。

二賴好動腦子,曾在一家科技公司打過工,是公認的“發明家”,盡管他發明的東西沒有一件具有可行性。二賴在遭遇電視廣告時就恨恨地想:發明個啥玩意兒才能阻止這些揮之不去的“狗皮膏藥”呢?

二賴想:廣告播發權在人家手中,要避開廣告,惟一的方式就是跳過去。如果發明一種產品,在電視出現廣告時,迅速自動跳台,那就好了。可是跳到哪裏去呢?噢,對了,現在的電視迷愛好各異,有酷愛武俠的,有癡迷言情的,也有鍾情戲劇小品的……如果發明的那個玩意兒具有把電視節目跳到同一體裁電視頻道的功能就好了。對,就按這個思路試試吧!

真是憤怒出發明家,經過數日準備,無數次試驗,二賴終於研製出了一種由微電腦控製的名為“廣告跳台儀”的裝置。它有三大基本功能:一是識別廣告,二是識別節目種類,三是自動調換電視台。把它裝進電視機裏麵,一旦電視節目播出廣告,電視機就會自動跳到其它電視台的同一類型的節目中去,等廣告結束了,電視畫麵重新返回。當然,如果你不想返回也沒關係,可以預設新功能,讓電視不再跳動,直到又見到廣告時為止。二賴首先把這個儀器裝進自家電視機裏,果然,每到武俠片剛插入廣告,電視就會跳到其它正在播放武俠片的電視台中去。如今的電視台播放的節目也五花八門,同一時間內收看同一類型節目是很容易的事。二賴在這裏能夠收到他從來沒收到過的電視台,也收看到了他從沒有收看過的武俠節目。不由得花心怒放。

他把自己的產品免費贈送給一些電視迷,無不拍手叫好,一致誇二賴為他們解決了一直耿耿於懷的大難題。有的甚至興奮得非要付錢不可。

二賴覺得時機已成熟,是該大量推廣的時候了!

二賴將擬好的廣告詞傳真到各地報刊,很快就得到回複:為了感謝你替我們懲罰了最大的廣告競爭對手,馬上刊登,廣告免費!二賴樂得手舞足蹈。沒過幾天,產品就在全國各地傳開了,家喻戶曉,老幼皆知。

二賴的電話驟然響個不停,全是要求訂貨的。二賴一激動,當即到工商部門注冊了一家公司,專門生產銷售廣告跳台儀。第一批產品很快投放到市場。

公司的熱線電話又開始不斷地響起來,這次聽到的全是電視迷們的溢美之詞。武俠們說:這下子能夠在24小時內收看到武俠片了;言情迷們說:能夠在一天內見到自己崇拜的所有新生派演員了;戲曲迷說:沒想到什麼戲目都能見到;新聞迷們說:能整天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時事了;孩子們說:隨時都可以欣賞到奇妙無比的動畫片了……末了,便是對發明家二賴的感激之聲。

二賴決定:擴大規模,日夜加班,提高產量,迅速滿足越來越多的用戶們的需求。

誰知不久,公司的電話又異乎尋常地響起來。這次則是用戶和經銷商們要求退貨退款的。原來,最近跳台儀好像不靈了,跳來跳去,仍然是廣告,就是跳不到想看的節目中去。二賴急得四肢發抖,背著手在辦公室裏團團亂轉。最後,他對秘書說:把電視機打開,讓我測試一下,看看跳台儀是不是隱藏了潛在的病灶。

電視機打開了,一則“聲明”出現在熒屏上,播音員念道:如今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廣告跳台儀”的產品,嚴重影響了電視行業的廣告收入。為此,世界電視業協會一致決定:將廣告節目規定在統一時段內播出,以對抗這種儀器的幹擾。廣告客戶們盡請放心投放電視廣告……

二賴瞪大雙眼,頓時滿頭大汗……

搶 年 運

臘月二十八,是鎮上最後一個集市。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年貨雖早已辦完,但鎮上依然人如潮湧,為的就是搶年運。因為不管哪年最後一個集市,總有一樣年貨最搶手;不分貴賤多少,誰搶到手了誰的年運好,俗稱“搶年運”。這一天街上人多市亂,不象趕集,倒象開了油鍋,故又稱“炸街”……

今年臘月二十八這天,董上莊的董表爺吃飽了飯,綁緊了鞋,一大清早就往街上跑。他要吸取往年的教訓呀,一連三年,他都沒能搶到年運呢,年紀到底老了,擠不進去,擠進去了又被擠了出來,甚至到手了的東西又被他人搶走。所以一連三年都倒運:頭一年老伴病死,第二年老黃犍被盜,今年又丟了兩頭豬。無論如何,董表爺決心要把來年的“年運”搶到手。

董表爺來到十字街北頭,遇見了老熟人薛大富,也匆匆往街上走。這薛大富真正“大富”了哩,在鎮上率先蓋了三層樓,人雖然才四十掛零,卻福態得大腹便便,肥頭大耳,嘴上叨的總是街麵上最值錢的煙卷兒。隻是那一雙三角眼忙不迭地亂轉著,看著叫人怪反胃的。不過,董表爺不計較這個,他想薛大富常年呆在街上做買賣,也許他能了解一些行情吧?主動打了招呼之後,董表爺就問:“大富,你惦量今日搶的是嘛年運?”

“哎呀,難說。”薛大富眨了眨眼,擠著笑臉說,“誰能吃得準呀?這麼著,我打聽一下,知道了就告訴你。”

“要得要得。”董表爺連連致謝。

二人走到街心上,看見一些人也在東張西望地打探“行情”哩。董表爺便撇開薛大富,也加入了進去,和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開了。一般來說,這一天啥貨缺了就啥搶手,但也不盡然,真缺多了,沒準又換了另一種貨。比如去年,誰也沒料到甘蔗成了年運貨,每節甘蔗賣到五元,還有沒搶到手的。開始,人們都隻當是生薑哩。所以,純粹是瞎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