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調整監獄勞動。”
在一個一般性的工人綱領裏麵,這是一種微不足道的要求。無論如何應當明白說出,工人們不願意由於擔心競爭而讓一般犯人受到牲畜一樣的待遇,特別是不願意使他們失掉改過自新的惟一手段即生產勞動。這是應當期望於社會主義者的最低限度的東西。
6.“實行有效的責任法。”
應當說明,“有效的”責任法是什麼意思。
順便指出,在正常的工作日這一條中,忽略了工廠立法中關於衛生設施和安全措施等那一部分。隻有當這些規定遭到破壞時,責任法才發生效力。
總之,這一附帶部分也是寫得很草率的。
我已經說了,我已經拯救了自己的靈魂。
大約寫於1875年4月底———最遲選自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枠
5月初第3卷第298唱319頁
[導讀]
枟哥達綱領批判枠是科學共產主義重要綱領性文獻之一,是馬克思批判“哥達綱領”中拉薩爾主義觀點,闡述無產階級專政和共產主義理論的重要著作。在關於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關於無產階級國家的作用和演變以及關於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等問題上,把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認真學習這篇著作,對於正確認識和加強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對於深入理解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轉變和發展的曆史進程,對於正確認識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製度,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枟哥達綱領批判枠寫作的曆史背景
馬克思的枟哥達綱領批判枠(以下簡稱枟批判枠)寫於1875年4月至5月初,旨在表達他對即將合並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綱領草案的批評意見。同年5月5日,馬克思將這一著作連同附信寄給了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領導人之一威· 白拉克,並請他轉給愛森納赫派的其他領導人閱讀。馬克思逝世後8年,恩格斯為了幫助德國社會民主黨製定科學的行動綱領,於1891年將這一著作發表在德國黨內的理論刊物枟新時代枠上,並寫了一篇序言,同時發表的還有與這一著作直接有關的馬克思於1875 年5 月5 日給威· 白拉克的信。
19世紀60年代,資本主義在德國得到迅速發展,促使工人運動重新高漲,工人階級日益發展成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然而,由於在一係列問題上存在原則性的分歧,德國工人運動形成了拉薩爾派和愛森納赫派兩個對立的派別。拉薩爾派領導人拉薩爾執行機會主義路線,暗中支持普魯士反動政府,鼓吹“工人階級本能地傾向獨裁政治”,“擁戴國王為社會統治的天然體現者”,力圖把工人運動引上“國家社會主義”的軌道。愛森納赫派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指導下成長壯大,越來越多的工人站到了愛森納赫派這一邊。70年代,日益失去群眾信任的拉薩爾派主動向愛森納赫派提出合並。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改變德國工人運動的分裂狀態是必要的,但必須以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為基礎。但是,愛森納赫派某些領導人熱衷合並,不顧馬克思“決不拿原則做交易”的勸告,同拉薩爾派領導人共同起草了充滿拉薩爾主義觀點的綱領草案———枟社會主義工人黨綱領枠,並於1875年3月在報刊上發表。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這是一個“極其糟糕的、會使黨精神墮落”的綱領。為了捍衛科學社會主義的原則,清算拉薩爾主義,教育愛森納赫派,馬克思抱病寫作了這一著作。
枟哥達綱領批判枠代表著馬克思對未來社會洞見的智慧,它不僅徹底地清算了拉薩爾主義,捍衛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而且以其一係列重大理論建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對於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二、枟哥達綱領批判枠的主要內容
枟哥達綱領批判枠由一篇序言、一封信和四章正文構成。馬克思致威· 白拉克的信和恩格斯的序言,表明了他們對哥達綱領極為不滿的態度。正文針對哥達綱領中的錯誤條文,批判了其中滲透著的拉薩爾主義觀點,由此第一次闡述了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的兩個階段及其分配原則的理論,提出了在過渡時期必須堅持無產階級革命專政的著名論斷,闡明了正確的建黨理論和原則要求。本書選編了正文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四章。
第一章,共計76自然段。針對綱領草案的五個條文,著重批判了哥達綱領掩蓋階級剝削和鼓吹拉薩爾主義分配觀的錯誤,第一次闡明共產主義社會兩個發展階段的原理和社會主義時期的分配原則。
第二章,共計9個自然段。批判拉薩爾的所謂“鐵的工資規律”的說法,揭示了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說明雇傭勞動製度是無產階級受剝削、受壓迫的根源,工人階級為了獲得解放必須廢除雇傭勞動製度。
第三章,共計7個自然段。批判拉薩爾企圖依靠“國家幫助”建立生產合作社,來實現社會主義的觀點,闡明社會主義隻能“從社會的革命轉變過程中”產生出來。(未選入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