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它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曆史時期都得到了生動的體現,並且在新的曆史條件下不斷被賦予時代特質,是取得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重要保證。

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培養和提高社會成員的政治認同,促進社會全麵進步和個人全麵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長遠性、全局性及戰略性的根本任務。

21世紀中葉,我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全麵提高國民素質,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麵對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帶來的曆史機遇和嚴峻挑戰,麵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科技占優勢和國際競爭激烈的壓力,麵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西方敵對勢力加緊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實行“西化”、“分化”圖謀的複雜局麵,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關係到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關於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係列論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提上了重要日程,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指導下,總結思想政治教育的曆史經驗,結合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深入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著眼於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正確運用和發展創新,取得豐碩的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一書吸取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的成果,緊緊把握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問題,深入探索,力求創新,在許多方麵力圖作出新的積極努力。現將這部拙作推薦給有興趣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讀者,以有助於對此學科的進一步深入探討。

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誌指出:“要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堅持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中國正在走向和平崛起的大國之路,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重大的責任與神聖的使命!胡錦濤同誌的講話高屋建瓴,深刻的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繼承與創新的重要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長時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