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掌握幽默中的大學問
在疲勞的旅途上,焦急的等待中,一句幽默話,一個風趣故事,能使人笑逐顏開,疲勞頓消。幽默雖然能夠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但倘若運用不當,也會適得其反,破壞人際關係的平衡,激化潛在矛盾,造成衝突。因此,正確掌握幽默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變得尤為重要。
在細微處尋找幽默
近來人們常說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細節的學問被廣泛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如果我們想自我調侃或諷喻他人,也可以大膽運用“細節”法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細節”法就是要求人們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在對問題或事件的推理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漏洞,特別是從反麵去發現一些細微的漏洞,然後把那些極其微小的可能性當作立論的出發點。“細節”法的特點是把一個極其微小的可能性引申成現實,盡管最後並不一定能防止對方提出的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
一個名叫王強的病人問醫生:“我能活到90歲嗎?”
醫生檢查了王強的身體後,問道:“你今年多大啦?”
王強說:“40歲。”
“你有什麼嗜好嗎?比如說,喜歡飲酒、吸煙、賭錢、女人,或者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煙、喝酒,更討厭女人。”
“天哪,那你還要活到90歲幹什麼?”
本來病人的期待是戒煙、戒酒和少親近女人能得到醫生肯定的評價,結果卻恰恰相反,醫生反而把這“煙、酒、女人”當成了生命的意義所在,否定了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90歲的意義,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上述的種種嗜好,即使活到90歲也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這個事例中,醫生就是運用了“細節”法,從病人沒有任何有關“煙、酒、女人”的嗜好這個細節提煉出“沒有愛好,生命就沒有意義”這一個觀點,並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運用“細節”法還可以通過從事件的反麵發現細微的漏洞來製造幽默。
有一天,蕭伯納收到英國著名女舞蹈家鄧肯的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信中說,如果他倆結合,生個孩子,那對後代將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樣的腦袋和我這樣的身體,那將多麼美妙啊!”
在回信中,蕭伯納表示受寵若驚,但他不能接受這樣的好意。
他說:“那個孩子的運氣可能不那麼好。如果他有我這樣的身體和你那樣的腦袋,那可就糟透了。”
女舞蹈家信中寫到如果他們兩個人結合,所生的孩子會同時具有他們兩人的優點,而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產生這種結果的幾率本來就不大。蕭伯納則成功地運用了“細節”法,從反麵鑽空子,把另一種也是很微小的可能性當成立論的出發點,讓對方的期待落空,以幽默的方式來表達女舞蹈家想法的孩子氣和荒誕性。在這裏,蕭伯納幽默地把自我調侃和諷喻他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
偷換概念獲得幽默
幽默的思維並不完全是實用型的、理智型的,它主要是情感型的。而情感與理性是天生的一對矛盾,二者對於普通思維可以是破壞性的東西,但對於幽默感則可能是建設性的成分。
先聽聽這段對話:
老師:今天我們來教減法。比如說,如果你哥哥有5個蘋果,你從他那兒拿走3個,結果怎樣?
學生:結果嘛,他肯定會揍我一頓。
從數學的角度來說這完全是愚蠢的,因為偷換了概念。老師講的“結果怎樣”的含義很明顯是指還剩下多少的意思,屬於數量關係的範疇,可是孩子卻把它轉移到未經哥哥允許拿走他的蘋果所造成的後果的人事關係上去。
從幽默感的形成來說,好就好在能利用概念轉移或偷換。仔細分析一下就可發現這段對話的設計者的匠心。他本可以讓教師問“還剩多少”,然而“剩下”這個概念在這樣的上下文中很難轉移,於是他改用了含義彈性比較大的“結果”一詞,這就便於孩子把減去的“結果”偷偷轉化為拿蘋果的“結果”。
這一類幽默感的構成,其功力就在於偷偷地無聲無息地把概念的內涵作大幅度的轉移。有一條規律是:偷換得越是隱蔽,概念的內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強烈。
再來看這樣幾個例子:
虎子:你說踢足球和打冰球比較,哪個門難守?
阿傑:我說什麼也沒有後門難守。
這是把“球門”這個具體的有形的“門”,一下子轉移到無形的、完全不同的抽象的“門”上去了。
“先生,請問怎樣走才能去醫院?”
“這很容易,隻要你閉上眼睛,橫穿馬路,5分鍾以後,你準會到達的。”
人家問的是如何正常地到達醫院,並沒有涉及受傷了被送到醫院去,可是回答卻扯到隻要故意違反交通規則就會受傷,而受傷的結果自然是被送到醫院,回答雖然仍然是到醫院,卻完全違背了上文的本義。
概念被偷換了以後道理上也居然講得通。這有點像是胡鬧,甚至愚蠢,但卻很幽默。
概念被偷換得越是離譜,所引起的預期失落、意外的震驚越強。概念之間的差距掩蓋得越是隱秘,發現越是自然,接受性也越大。
在許多幽默故事中,趣味的奇特和思維的深刻並不總是平衡的,有時主要給人以趣味的滿足,有時則主要給人以智慧的啟迪,但最重要的還是幽默的奇趣,因為它是使幽默之所以成為幽默的因素。
顧客:我在這兒站了半個多小時了。
服務員:我已經在這兒站了三十多年了。
這個意味本來是比較深刻的,但由於缺乏概念之間的巧妙聯係,因而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這看起來像是一種賭氣,並沒有幽默。服務員並沒有把自己的感情從惱怒中解脫出來。
再看看相反的另一段對話:
編輯:你的稿子我看了,藝術上不夠成熟。
作者:那就把它當兒童文學發表吧!
這時作者如果賭氣或者謙虛一下,就會造成尷尬或沉悶的氛圍,而他利用概念轉移法則把自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他這樣回答不但有趣味,而且又有豐富的意味讓對方去慢慢品味。因為被偷換了的“兒童文學”的概念,不但有含蓄自謙之意,而且有豁達大度之氣概。
學會用幽默表達
在生活中,麵對他人的錯誤,我們難免會控製不住自己而加以指責。指責需要幽默,幽默能使指責傳達出我們的善意。生活中,當雙方發生嚴重的意見分歧的時候,如果有理的一方能撇開嚴肅的態度,以幽默的語言對無理一方施加掩藏鋒芒的暗示性責備,那就既能正確無誤地表達出責備之意,又能達到不傷害別人的目的。因為,對方在受到責備的時候不僅僅會感受到責備的內容,對他們來說責備的形式有時候是更重要的因素,采用幽默的方式將責備之意傳達給對方,能給對方一種相對較好的感覺,使對方更容易麵對錯誤,接受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