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不斷進取”的奧運精神
堅持到底,全力以赴:堅持不懈,才能展翅高飛
1978年出生的王楠,從小就顯露出在乒乓球運動上的天賦。進入國家隊後,王楠幾乎包攬了所有比賽女子單打的冠軍,被公認為繼鄧亞萍之後中國女隊的又一領軍人物。2008年,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王楠憑借著堅持到底的精神,奪得了銀牌,為自己的運動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對於王楠來說,1993年的七運會是她真正的“出道之日”。在這次運動會上,年僅15歲的王楠一舉擊敗了劉偉和喬紅,一鳴驚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由於表現出色,王楠很順利地進入了國家隊,開始了她全新的運動生涯。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王楠奪得了女子雙打冠軍,卻出人意料地痛失單打金牌。這屆奧運會後,王楠的技術有了明顯的下降,關心她的很多人都對王楠是否能參加北京奧運會產生了疑問。而且,在人才輩出的中國乒乓球女隊,強手時刻湧現,這給王楠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是急流勇退,還是堅持到底?一向好強的王楠選擇了後者。這看起來很難,做起來更難。當所有人都懷疑她“不能再戰”的時候,她還是堅持訓練。為了保持狀態,她要比晚輩們付出更多的汗水。為了抓緊每一刻訓練的時間,王楠將愛深藏心底,把婚期一拖再拖,以奮力一搏的氣概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王楠說,不管能否奪冠,隻要能站在神聖的賽場上,聽到觀眾的加油聲,自己的乒乓球生涯才算圓滿。急流勇退,是一種境界;堅持到底,更是一種精神。
堅持不懈、全力以赴的精神塑造了一個完美的王楠。正是這種從小養成的做事風格,讓她踏上了成功之路。
成功在於堅持,堅持是勝利的必由之路。任何成績的取得、事業的成功,都源於人們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探索追求。對於一些企業員工來說,可能有初入職場時的茫然、有成長期的挫折、有成熟期的成長瓶頸,如果隻是一味逃避,就可能錯失與成功相遇的機會,我們隻有像王楠一樣,執著地向著目標前進,才能成為優秀的員工。
金昌順經過培訓上崗,幹起了冰箱總裝焊接工,他的夢想是想當“海爾的焊接大王”。
光想當還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練。怎麼個練法?因為心急,剛開始金昌順就碰了“釘子”,在一次焊接比賽中成績不理想,便一度產生了消沉情緒。
他的師傅發現這個現象後,便開導他說:任何能力的提高有一個過程,不要心急,堅持不懈地練下去,把本事學精,就會有幾何級數的提高。師傅的話深深觸動了金昌順。從此後,他苦練基本功,即使到了晚上,他也堅持練習。同事們說:發現廢舊管子就給小金,他這個堅持不懈的拚勁真讓人佩服!
金昌順焊接技術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練習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1998年冰箱事業部舉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順連續三次奪得焊接明星,並受到公司的嘉獎。
偉大的成就通常是一些平凡的人們靠著自己堅持到底,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那些最能持之以恒的人,往往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可見,做事並不難,難的是執著地做下去。誰能夠堅持到底,誰就能最先看到曙光,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我們每一個員工在工作中都有付出,但是這些付出如果在最後要收獲的關頭卻放棄了,那麼再大的豐收也永遠不會屬於你。
堅持不懈,執著地向著目標前進,已經成為所有卓越人物的共同特點,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個基調。每一個成功的人,在確定了自己的正確道路後,都在不屈不撓地堅持著,直到勝利。
北京奧運會上的“媽媽冠軍”:堅毅剛強才能成大事
冼東妹19年的體育之路,是從進入廣東四會市的業餘體校練摔跤開始的。她的身體素質不是很好,為了能在人才濟濟的體校站住腳,她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吃更多的苦。
由於長年累月的訓練和比賽,冼東妹落下了一身的傷病,但這並沒有磨滅她成為奧運冠軍的夢想,這是她作為運動員的一生追求。她對自己說:就算成為殘疾人,也要進入奧運會。
1996年是冼東妹職業生涯中最為困難的一年。就在她全力備戰八運會的時候,她的左膝十字韌帶斷了,保健醫生要求她立即停止訓練,但是當時冼東妹的心中隻有八運會,為了這個目標,她選擇了保守治療,最終獲得了冠軍。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傷病,她錯過了1996年和2000年兩屆奧運會,但她沒有放棄,而是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雅典奧運會。她告訴自己,要在這個世界舞台上奪得冠軍。
為了這個夢想,冼東妹努力拚搏,忍受著巨大的傷痛折磨,堅持訓練。雅典奧運會上,冼東妹將這麼多年以來的艱辛和不易傾注在決賽中的1分零6秒中。此刻不爆發,更待何時——冼東妹用閃電般的速度贏得了金牌。
在雅典奧運會奪得冠軍後,她又把目標定在了北京奧運會。那時她已經33歲,要想再次回到奧運賽場,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對於經曆過各種磨難與痛苦的冼東妹來說,這些困難算不了什麼,真正讓她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女兒。在艱苦的備戰中,每天回到宿舍,她第一件事就是給家裏打電話,電話那頭女兒咿咿呀呀的聲音是舒緩她一天疲勞的良方……
2008年8月10日,當33歲的冼東妹高高舉起雙臂時,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沸騰了。她創造了中國體育的曆史:第一位成功衛冕的柔道奧運會冠軍!第一個成功奪冠的媽媽級選手!
作為中國奧運代表團曆史上第一位“媽媽冠軍”,冼東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也讓全世界見證著一位母親身上剛強的力量。正是這種剛強,讓她無懼傷痛,正是這種剛強,感染著、激勵著每一個人。
其實,不隻冼東妹如此,任何一位成功的職業人士都是以堅強的意誌忍受著困苦,在艱辛中一點點地向前邁進,終於達到成功的頂峰。
剛毅堅強不僅是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繼續堅持下去的堅強心態,同時也是別人信任你的基礎。要想在工作中嶄露頭角,要想成大事,堅毅剛強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一種優秀品質。
1999年,馬雲創辦了阿裏巴巴公司。2000年,隨著網絡經濟的破滅,互聯網企業陷入了低穀,人心浮躁,人員流失。阿裏巴巴在美國的辦事處和國內一些地區的辦事機構也相繼關閉。
人們不清楚互聯網能走多久,分不清馬雲的想法是天真還是狂話。到了“最冷的冬天”,大家都覺得這個公司不可能走下去。馬雲承受著來自內外的巨大壓力。
這是一段困難的時期,現實的浮躁、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員工的不理解,使馬雲陷入人生的低穀。一次會議之後,馬雲在長安街上黯然走了15分鍾。最後,馬雲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如果所有的網絡公司都要關閉的話,我們希望我們是最後一個關閉的。”
就在馬雲最困難、快堅持不住的時候,軟銀的總裁孫正義向馬雲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時,孫正義到上海來參加投資人大會,馬雲最後一個發言,他隻說了一句話就下來了:“一年前你為我融資的時候,我講的是這個夢想,今天我還是這個夢想,唯一的區別是我往前走了兩步。”馬雲的話使孫正義特別感動,他當即就說:“我支持馬雲。”
這一年,阿裏巴巴得到了孫正義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有了這些錢,馬雲度過了互聯網的“寒冬”。2002年,他提出公司要賺一塊錢,阿裏巴巴的業務量在“非典”期間增長了6倍;2003年,抓住機遇的阿裏巴巴實現了100萬元的年收入;2006年,阿裏巴巴的淨利潤達到2.199億元;2007年11月6日,阿裏巴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最大且首家市值突破20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
馬雲成功了,是他的堅毅,是他的剛強,不向困難低頭。麥當勞創始人克羅克:“世上沒有東西可取代堅毅的地位。才幹不能,有才能而失敗者比比皆是;天才不能,才華橫溢又毫無進取者眾多;單靠教育不能,受過教育但潦倒終身者充斥世間。唯有堅毅與果敢者能夠無所不能,獲得成功。”
所以,追求成功者,一定要意誌堅韌,在果斷性、忍耐性和頑強性上磨煉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臥薪嚐膽鑄輝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在1983年熱播的電視劇《西遊記》中,熊倪曾扮演過水簾洞中的一隻小猴子。那樣的一個小角色,沒有人會記在心上。而當1996年,熊倪一舉摘得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三米跳板金牌時,整個世界都把欣喜的目光投向了他。
1986年,12歲的熊倪參加全國跳水冠軍賽,一舉拿下4項冠軍,隨即被選入國家隊。第二年,在一係列國際跳水比賽中,熊倪連連奪冠,掀起了一股“熊倪旋風”。然而,在第24屆漢城奧運會的跳台上,年輕的熊倪卻遭遇了“一場意外”,隻獲得了一枚銀牌。
就在他的心情和事業陷入低穀的時候,一直默默支持他的父母看到了他的變化,父親的一句話讓他警醒:“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這句話,讓他拋開了悲觀失落的情緒,重新走進訓練場,整整4年裏,他沒有回家過一次春節,為的就是在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重新站到冠軍領獎台上。但命運總是喜歡和人開玩笑,熊倪竟然在207C這個僅翻半周的簡單動作上失手了,他這次隻得了一塊銅牌。
這一次,熊倪沒有倒下,他知道,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悲歡,甚至自己的生命早已和跳水聯係在一起了。熊倪臥薪嚐膽,於1993年再一次走上跳台,這一次,他給世界和自己都帶來了一個驚喜——必然的驚喜——他一舉奪得團體和個人兩項冠軍。
2000年9月26日,第27屆悉尼奧運會男子跳板決賽,人們又看到了那個陽光帥氣的熊倪。複出的熊倪力壓強大的對手薩烏丁,前五輪他一直以微弱比分落後於薩烏丁。最後一跳,薩烏丁出現失誤,熊倪不負眾望,跳出81.60的高分,勇奪冠軍,也為自己的運動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熊倪戰勝了無數的痛苦和失敗,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鑄就了屬於自己的輝煌。同樣,自強不息,也是每個職場人士應該具備的精神品質。隻有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我們才能笑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才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勇敢向前。
美國人沃爾特·迪斯尼年輕的時候是一位畫家,但他很孤獨,因為他是一個貧困潦倒、無人賞識的畫家。幾次求職,他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畫。
當時,他借用了一間廢棄的車庫作為臨時辦公室,可事情並沒有如他期望的那樣,命運沒有出現一絲轉機。微薄的報酬入不敷出,他如一隻困獸,在昏暗發黴的車庫裏等待命運的安排。
有一段時間,他陷入了空虛與無望的黑暗中。他夜夜失眠,手中的畫筆也斷然擱下了,沒了靈感,沒了生機。
更令他心煩的是,每次熄燈後,一隻老鼠就吱吱地叫個不停。他想開燈趕走那隻討厭的家夥,但疲倦的身心讓他幹什麼都沒力氣,所以他隻好聽之任之了。反正是失眠,他就聽老鼠的叫聲,他甚至能聽到它在自己床邊的跳躍聲。他習慣了在這個無人知道的午夜有一隻老鼠與自己默默相伴。
後來不隻在夜裏,白天小老鼠偶爾也會大搖大擺地從他的腳下走過,得意忘形地在不遠處做著各種動作,表演著精彩的雜技。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機,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則成了它的觀眾,彼此相依為命。
不久,迪斯尼離開了堪薩斯城,被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以動物為主的卡通片。這是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機會,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卻是坎坷的,他的作品被一一否決,他再度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
那是一個與平常一樣漫長的夜晚,他突然聽到一聲“吱吱”,那是老鼠的叫聲。這一刻,他靈光一現,拉開了燈,支起畫架,畫出了一隻老鼠的輪廓。
米老鼠就這樣誕生了。
迪斯尼經曆了許多挫折之後,終於在不屈不撓地堅持下,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最終贏得了成功。從中我們能夠得到這樣一個啟示:自強不息、頑強拚搏的人才能獲得成功,而那些隻是想著依靠外力的人終將麵臨失敗。如果我們具備自強不息的職業精神,我們就能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贏得人生的成功與輝煌。
要想真正做到自強不息,有三個條件:一是,要自覺。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實現自我設定的目標時,隻有自覺,才能主動,隻有主動,才會進取。二是,要勤奮。有了勤奮,才不會滿足,隻有不滿足,才能保持旺盛的鬥誌。三是,要有毅力。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是克服困難的過程,沒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將會半途而廢。沒有這三條,自強不息終究是一句空話。
老將爭鋒終衛冕:挑戰困難,是強者熱衷的遊戲
2008年,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飽受傷病折磨和外界壓力的雅典奧運會羽毛球女單冠軍張寧再一次站在了奧運賽場上。
張寧希望通過這場關鍵性的比賽告訴世人,她沒有倒下,沒有被困難嚇倒。為了這個目標,她一直在奮鬥。張寧下定決心,自己要衛冕女單冠軍,她做到了——在與隊友謝杏芳的冠軍之爭中,張寧贏得了製勝的一分。她跪在球場上抱頭喜極而泣。
她成功了,她證明了自己——33歲的張寧,在雅典奧運會獲得金牌之後,帶著傷病,又堅持了4年,最終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成功衛冕。
張寧在國家隊已經走過了17年的光陰,17年來,張寧憑著拚搏、努力,以及勇於挑戰困難的強者心態,為自己的羽毛球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是的,真正的強者,即使麵對的困難再大,也不會退縮,困難反而能激發他更大的勇氣和決心。在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一個能挑戰困難,並戰勝困難的人,無疑是職場中的強者。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並不是一個社會的幸運兒,不幸的生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家道中落的鬆下幸之助9歲起就去大阪做夥計。後來,父親去世了,15歲的他不得不擔負起生活的重擔,寄人籬下的生活也使他過早地體驗了做人的艱辛。1910年,鬆下幸之助獨自來到大阪電燈公司做一名室內安裝電線練習工,一切從頭學起。不久,他誠實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務贏得了公司的信任。22歲那年,他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檢查員。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戰。
鬆下幸之助發現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經有9位家人在30歲前因為家族病離開了人世,這其中包括他的父親和哥哥。當時的境況使他不可能按照醫生的吩咐去休養,隻能邊工作邊治療。他沒了退路,反而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準備,這也使他掌握了一套與疾病作鬥爭的辦法: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心麵對疾病,調動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與病魔鬥爭,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這樣的過程持續了一年,他的身體也變得結實起來,內心也越來越堅強,這種心態影響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