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幸福講義2(3 / 3)

接下來,父親便認真地向我討教起手機的使用來。你別說,父親60歲的人了,學起來還挺快,隻一會兒功夫,就學了個大概。我自然“忍不住”說父親頭腦好使。隻說得父親連連點頭,絲毫沒看出我給他戴的高帽。

玩了一會兒,父親忽然想起哥哥還沒到家,便認真地給哥哥發了一個短信。很快,哥哥就回信了,說“還有10分鍾”。當父親見哥哥準時在“10分鍾”後將車開到家門口時,竟興奮得像個孩子似的,立刻迎上去,向哥哥“炫耀”說,剛才的短信是他發的,現在他也會用手機發短信了,然後又補充說:“你看看,這是老二幫我買的呢,這麼好的手機才花260元,還真是朝中有人好辦事啊!”哥哥從父親手上接過手機看了一下,露出驚訝的神色,剛要說什麼,見我向他使眼色,硬是將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說,現在街上手機店都是私人開的,隻要你有關係,買東西就是便宜。然後,也免不了要誇幾句諸如頭腦靈活什麼的!直聽得父親如上雲端一般!

正說著,母親從鎮上回來了。父親又拉過母親一番炫耀。然後,忽然想起什麼似的,一個勁地叫母親到房間裏去等著。母親搞不懂父親搞什麼名堂,當然,不僅是母親,就是我們哥倆也是一頭霧水!待母親回了房間,父親左手靈活地在手機上撥出一串號碼,然後,將手機貼在耳朵上。這時,我們才如夢初醒,因為我們聽到了父親臥室裏傳來的電話鈴聲和母親那“老頭,電話。”的呼喊聲。父親趕忙說:“你接啊,接啊!”然後,便是一陣歡快的笑聲。那歡樂的笑聲從家裏飄到小院,然後又從小院飄上了蔚藍的天空……

從老家回來後,我每天都能接到父親的幾個短信,當然,我也會認真地回複,因為在父親的短信中,我感受到了父親那份關愛和快樂!

快樂可以這麼簡單

黃渤自2009年憑借電影《鬥牛》獲得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後,他的片約可謂不斷,最忙的時候,他一次性接了四部片子,而每部片子都是大手筆。有一天,他站在鏡子麵前,他看到的竟然是一張陌生的麵孔。

我是誰?他問自己,我喜歡做什麼?我不喜歡做什麼?我是個喜劇演員,可我現在為什麼不快樂?

這時他才發現,不知道什麼開始,他已經失去了自己。於是,他開始努力尋找自己,想讓自己真正地快樂起來。可是,每天除了忙不完的工作,還是忙不完的工作。一天,他麵對記者的采訪,他說,人家分偶像派和實力派,而我是個地地道道的體力派。可如今,我這個“體力派”也快撐不住了。坐在記者對麵,黃渤使勁地揉了揉臉,在談話開始前還點了一支煙。他太疲憊了,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打起精神。“這個節奏不對,真的不對,我得調整一下。”他喃喃自語,“我現在什麼都不想,就想休息,我沒那麼自虐。”

有時候他也會想,當一個人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總結一下,賺到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快樂的時間多過痛苦的時間,那自己就是賺到了。

一天,他開車去公司上班,半路上,車子突然拋錨了,因為已經與客戶約好了見麵的時間,他隻好改乘地鐵。平時,他每天去公司上班,都要在路上等好多個紅燈,而且即使開得再順利,路上至少也要花一個多小時,而那天,他忽然感覺到了一種久違的輕鬆和愉悅——他甚至還在地鐵上翻了一本雜誌。

是哪一本雜誌,他已經記不清了,隻記得上麵有一篇林青霞寫的短文,其中有這樣一小段,他覺得那篇短文已經說到他的心裏去了:“有一天,我在紐約一位朋友的小公寓裏,她正在化妝。忽然聽到街道上喧鬧的鑼鼓聲,我們來不及換衣服,就將睡衣往裙子裏一塞,加件風衣往外跑。我們跑到人群裏湊熱鬧。遊行的隊伍走後,我們散步到中央公園。坐在長條木椅上,微風輕吹著我的長發和衣裙,眼前走過幾個中國人,我稍感緊張,人家可沒注意到隨意懶散、沒化妝的林青霞。刹那間,感覺好快樂、好自在。

另一個下午,我和鄧麗君到法國的南部的海灘裸泳。在眾目睽睽下成長的我們,擺脫了束縛,笑傲在蔚藍的海天之間。

這種自由自在,相信外人是無法體會到的。”

這是一個極自由快樂的地鐵之旅。黃渤後來說。

後來,隻要有機會,他都會去乘地鐵,甚至還去菜場買菜。於是就有朋友問他,你就不怕被人認出來?黃渤說:“我一定得去坐,憑什麼我不能去坐呢。速度那麼快,我憑什麼要在路麵上堵著。其實去菜場,被認出來的幾率很少,因為大家都盯著菜呢,誰盯你啊。自己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了。”

“快樂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啊。”黃渤說,“不需要豪車,不需要名牌,隻要有一顆自由自在的心就可以了。”

我們自己的權利

這是某電視台征婚現場的一個片段:當28歲男選手緩緩登場的時候,原本充滿期待的演播大廳,頓時一片嘩然,尤其是台上的24位佳麗更是目瞪口呆,麵露驚訝之色。前麵的男選手不敢說是個個闊氣、帥氣,但至少在衣著、形象上都是經過精心裝扮的,而聚光燈下的他個頭矮小,麵黃肌瘦,而且在著裝上更是給人一種“在溫飽線上掙紮”的感覺。以這樣的條件,他能帶走心目中的她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可他為什麼還要登上這個舞台“自取其辱”呢?

主持人解釋說,之前,他給編導打了很多電話,一再要求上節目,他的目的也隻有一個,就是想要來現場給“心上人”獻上一束鮮花,並親口對她說聲“我愛你!”當然,如果能帶走心上人是最好的。隨後,大屏幕上就播放了一段他接受節目組麵試時的一段對話。

記者:你喜歡某某是因為喜歡什麼?

他:喜歡她的眼睛。

記者:很多人都說她壞,說她現實,她眼這麼吸引你,你能忽視她所有的缺點嗎?

他:可以。

記者:冒昧地問一下,你的收入最低多少?

他:850元。

記者:可她有個條件,男朋友得送她一輛寶馬,你能買得起寶馬嗎?

他:不管用多久,不管用多長時間,我都會為她準備。

記者:我給你算一筆賬,就算你一個月一千元,最便宜的寶馬是30萬,而你不眠不休,不花一分錢,你要30年才能賺夠,這樣辛苦,你自己覺得幸福嗎?

他:幸福不一定談得上。

記者:不圖索取,隻為付出,隻為某某一個人付出,那點收入值得嗎?

他:值得。

按常規,接下來應該是讓台上的24位佳麗用亮燈或滅頂的方式來決定他的“生死”,但由於他是衝著其中一個人來的,所以主持人直接讓某某來決定。意料之中,某某委婉地拒絕了他,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某某還是接受了他的菊花(盡管不是玫瑰),還送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主持人不無感慨:我一直在想,也許有人會說他是不自量力,而我以為他的勇氣卻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最起碼,我覺得他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與愛情有關的道理,可這個道理卻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懂的。那就是我們麵對愛情時,要搞懂兩個問題——我愛不愛她和她愛不愛我。在麵對愛情降臨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愛的對象,但我們無法指望對方以同樣的感情對待自己。愛別人是我們自己的權利,至於別人愛不愛你那是別人的權利。

話畢,場內頓時掌聲雷動。我知道,這掌聲不僅是送給主持人的,也是送給勇於大聲說出愛的年輕人的。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隻要我喜歡了,我就有權利去爭取,至於結果如何,那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人有遠慮 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和計劃,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

我想,孔子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老人家一定沒有想到兩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吧?事物都是不斷的發展變化的,一個事物的存在必然有他的合理性,否則,就將被淘汰,孔老夫子的這句話也是。

一百年前,你可以靠科舉考試跨入上流社會;三十年前,你可以通過上大學跳出龍門;十年前,你甚至也可以混個碩士而不怕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再過十年,隻怕你就是博士學位在手,也都可能會失業。因為在你正為自己做長遠計劃——讀博的時候,別人早已開始了創業,再等你拿到學位時,恐怕你隻能給中專畢業的老板打工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大家肯定聽說過比爾·蓋茨,如果他不是在大學未畢業就同夥伴一起為微軟打拚,那麼,現在的微軟是不是姓“蓋茨”都很難說了。

記得有記者問鞏俐:“到目前為止,你滿意你的人生嗎?”

鞏俐回答:“我特滿意。沒有什麼不滿意的,有快樂有悲傷,把身體搞好一點兒。我沒有什麼特別遠大的誌向和理想什麼的,那樣會讓自己很累,你做一件事情,就認真去做,做到最好,對得起自己,就行了,不需要對得起別人。”

記者又問:“那麼你對自己做過長遠的打算嗎?”

鞏俐很自信地說:“我覺得一個很聰明的人,不要去設計他的未來。如果我設計好一個目標,達不到怎麼辦?達到這個目標後又怎麼辦?所以我的目標永遠是無止境的,我沒有長遠的目標。”

到底是經曆過風雨的人。說得多好,多實在!

小時候,老師經常要求我們寫這樣的作文——《我的理想》,於是,什麼作家、科學家、畫家等等都出來了,可到後來又有幾個如願了?幾乎沒有!

我們看事情做事情有想法,沒錯。但你得要契合實際吧!而我們在更多的時候,隻是泛泛而談,說是長遠打算,不過是一個空洞的口號罷了,結果是徒添煩惱,空悲切!

“人有遠慮,必有近憂”這句風行了2000多年的“至理名言”,到如今已經失去了它所存在的基礎和價值,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抱著它不放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很多人為此留下了一輩子的遺憾。

我想說的是,在當今信息瞬息萬變的年代,我們還是現實一點的好,拋開那些所謂的真理、名言,輕裝上陣,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機會,認真地去做,並且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