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個需要全黨同誌深刻思考的重大課題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在實行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直接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江澤民同誌高度關注黨的建設問題,經過係統深入的調查研究和長時期的思考,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2000年2月,江澤民同誌到廣東省考察工作時指出:“總結我們黨七十多年的曆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曆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通過製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他說,我們黨如何更好地做到這“三個代表”,是一個需要全黨同誌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課題。江澤民同誌在講話中號召所有的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都要深刻認識和牢牢把握這“三個代表”,用以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因為我們黨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所以全黨同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最終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促進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因為我們黨是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所以全黨同誌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一切優良的文化傳統,努力學習和吸收一切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從而不斷地創造和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使社會全麵進步;因為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黨同誌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都是為了實現好、發展好和維護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脫離群眾、任何違反群眾意願和危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
2.要求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從在廣東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3個月後,2000年5月,江澤民同誌到江蘇、浙江、上海考察工作,在講話中,他又一次論述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江澤民同誌指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抓黨的建設,同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總要求是一致的。推進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都應貫穿‘三個代表’的要求。”江澤民同誌提出要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貫徹落實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去,要求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用“三個代表”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黨的各項工作都要堅持、體現和貫徹“三個代表”的要求。他具體提出4點要求:一是要堅持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堅定正確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去。我們黨要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保持自己的先進性,關鍵取決於黨的理論和路線的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在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麵製定了一整套方針政策。20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這些都是正確的,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和堅持“三個代表”的要求,善於及時識別和排除違反“三個代表”的錯誤言行的幹擾,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順利貫徹執行。二是要堅持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黨的各項工作中去。全黨同誌在貫徹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時,在從事的各項事業中,都要牢記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看看我們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調整補充的積極調整補充,不符合的就勇於實事求是地糾正,以利我們的改革和建設不斷向前邁進,充分體現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時代精神。三是要堅持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中去。我們黨要做到“三個代表”,關鍵在於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高素質領導幹部隊伍,特別是要培養和選拔好跨世紀擔當重任的一批接班人。四是要堅持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從嚴治黨中去。各級黨委要切實負起責任,把從嚴治黨的方針貫穿於黨的思想、政治、組織、作風、紀律、製度建設的各個方麵,切實落實到對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幹部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中去。
3.“三個代表”思想提出的深刻背景
從2月到5月,三個月時間內,江澤民同誌兩次就“三個代表”問題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證明了“三個代表”是我們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是一個需要全黨同誌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課題。
江澤民同誌指出,思考“三個代表”的問題,要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緊密結合我國生產力的最新發展和經濟體製的深刻變革的實際,緊密結合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發展要求,緊密結合我們黨員幹部隊伍的重大變化。江澤民同誌思考“三個代表”問題,是緊密結合了上述諸多實際情況的,在世紀之交,他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有著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的。
從國際環境看,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每個國家和民族都在為自身的生存、文明、進步而奮鬥;在資源稀缺和發展很不平衡的情況下,爭奪資源和爭奪發展空間的鬥爭非常激烈。這種鬥爭首先是經濟競爭,突出的表現是,現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範圍的產業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進行。但是,這種鬥爭並不僅僅是經濟競爭。當前,雖然世界格局正在向著多極化趨勢發展,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這就使以經濟競爭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質,越來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主導因素。我們麵臨著西方國家科技、經濟占優勢的壓力,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西化”、“分化”我們的政治圖謀。我們維護國家安全的內容更加廣泛深刻,促進和平與發展的任務也更加艱巨。世界大轉折中充滿著動蕩,隱藏著種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也孕育著大的機遇。如何克服困難,戰勝風險,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在快速變化的國際局勢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仍然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從國內環境看,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振興的新起點。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中國人民經過100多年的浴血鬥爭,終於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根本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經過50多年的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20世紀中葉到21世紀中葉,中國人民經過100年的艱苦創業,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就當前來說,我們的改革正處於攻堅階段,涉及深層次矛盾的改革將全麵展開。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科技體製和分配製度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已到了攻堅階段。黨的十四大以後,我國的經濟體製改革進入了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新階段,並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相對於市場體係和宏觀調控體係來說,國有企業改革滯後。現在的改革有兩個特點:一是在改革過程中,各方麵利益不一致的問題表現得更加突出,製度創新的任務越來越艱巨;二是現在的改革是全麵性的改革,比探索時更複雜,那時出現局部偏差可以改過來,而現在的改革是係統的綜合操作,搞不好就會形成全局性的混亂,影響穩定。因此,改革的任務艱巨而複雜。再說,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特別是十四大以來,我們黨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和宣傳思想工作麵臨著多種思想文化長期並存和相互激蕩所帶來的挑戰。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以及小生產意識還有廣泛影響;我們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變革時期,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成分、利益主體、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方式日趨多樣化,人們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也在變化;我們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關係和經濟利益進一步調整,給人們帶來了一些實際問題和思想困惑;我們正處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低潮。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加緊從各個方麵特別是思想文化領域不斷對我進行滲透。這些都決定了當前思想政治領域矛盾和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這次我們與“法輪功”組織的鬥爭再一次證明,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思想領域的矛盾和鬥爭錯綜複雜,有時還表現得相當激烈,思想領域的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非無產階級思想就必然會去占領,如何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進一步加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增強人們識別和抵製各種錯誤思潮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共產黨人的根本信仰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思想政治工作麵臨大量艱巨繁重的任務。
從我們黨的自身情況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黨在新時期所處的國內外環境、黨的隊伍的構成等等,都同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總體上說,我們黨是有戰鬥力的,黨的組織和黨員幹部是好的。這是主流,是基本的方麵。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形勢下,黨內也經常產生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惰性的、消極的甚至腐朽的東西逐漸滋生起來,從思想上、作風上和組織上嚴重侵蝕著黨員、幹部隊伍,影響著黨的凝聚力、戰鬥力的增強和黨同群眾關係的加強。這些年來,雖然我們始終強調要改善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的成績也不小,但黨員領導幹部中的違紀犯法、腐化墮落案件仍時有發生,有些案情之惡劣,涉案人員之多,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所沒有過的。“法輪功”問題的出現,給了我們很深刻的教訓,其中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就是一批黨員、幹部參與其中,相當一些在職的地、縣領導幹部參與了“法輪功”活動。有的在職和離退休幹部,甚至個別入黨幾十年的老幹部,竟然成了“法輪功”組織的骨幹。還有極少數人私欲惡性膨脹,為了達到目的,竟然勾結或利用黑社會勢力置他人於死地。近年來,在領導幹部中發生的謀官害命或報複殺人案已有多起。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例,要引起我們各級黨委和領導同誌的高度警覺。對黨內存在的問題,決不能視而不見,諱疾忌醫,而應該堅決糾偏糾弊,激濁揚清,認真加以解決。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對國家、對人民、對曆史所應該采取的負責態度。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怎樣提高呢?
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怎樣提高呢?黨的先進性、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怎樣始終保持呢?站在時代前列,領導人民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的曆史重任如何肩負起來呢?正是從這樣的曆史高度,基於國際、國內、黨內的深刻背景,2000年初,江澤民同誌在廣東考察時強調指出: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狀況和戰鬥力、領導水平。隻要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並帶領人民不斷前進。
二 “三個代表”的科學內涵及其內在聯係
江澤民同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下稱“七一”講話)貫穿著一條主線,就是“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這既是對黨的曆史經驗的新概括,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又是對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提出的新要求。要提高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就必須深刻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
1.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要注意堅持四點:一是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無論什麼樣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都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如果它們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障礙,就要調整和變革。生產力的發展沒有止境,改革也就沒有止境。必須在全黨牢固樹立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觀點和自覺性,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的體製改革,不斷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的部分,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的上層建築,不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在是否變革與怎樣變革生產關係方麵,有經驗也有教訓。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我們的事業就興旺發達;違背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會遇到挫折和失敗。能否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關鍵在於能否將人民群眾作為推動曆史前進的主體,關鍵在於生產關係是否適合生產力的發展。不變革舊的生產關係,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超越曆史發展階段,把成熟階段社會主義的一些特征和做法搬到今天的實踐中來,同樣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也就談不上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0多年來,我們在改革開放方麵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調整生產關係。在理論上我們確認了現階段的社會主義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根據這一基本理論,我們製定了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針政策,對生產關係進行了調整,包括對所有製關係、分配方式、經濟體製和運行機製,都進行了調整和改革,從而大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二是堅持提高人的素質。生產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發展生產力,既要見物,又要見人,既要重視物質資料的量多質優和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又要重視人的素質的提高。要把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切實保護並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第一要務。工人階級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力量。農民階級和其他群眾同工人階級緊密團結,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曆史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三是堅持大力發展先進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給經濟社會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必須敏銳地把握這一客觀趨勢,始終注意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同掌握、運用和發展先進科學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跨越。在思想上要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自覺性;在體製上要鼓勵創新,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環境;在工作上要切實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不集中力量就不能加快發展,就不能實現其先進性。由於我國的生產力沒有經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充分發展,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完成發達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任務。必須排除一切幹擾,集中精力加快生產力的發展。
2.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麼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麵旗幟。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