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論何時都需要有包容一切的胸襟,在日常生活中,更應達觀與超然,正所謂“心無芥蒂,天地自寬”。要想成就大事,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高遠一些,不拘泥於日常生活中的煩瑣小事。如果不能做到這點,那麼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非常危險的。這裏有一個例子,你不妨看一下。
有一個男孩,和你差不多大,他的名字叫小崗,小崗的性格非常狹隘,和他在一起的同學都感到非常不舒服,大家都不願意接近他。
有一次,班級組織出遊,大家都是結伴而行,和小崗在一組的是小慶,小慶平時就不喜歡小崗,後來一起玩的時候,天氣非常熱,小慶就打開自己的背包找水喝,這時候小崗也非常渴,他看到小慶背包裏有兩瓶水,他以為小慶會分給自己一瓶。平時,小慶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孩子,他喝完水之後就把背包重新整理好,趕緊去玩了。
從此,小崗對這件事就一直耿耿於懷,想著找機會報複一下小慶。終於有一天,他克製不了自己的不滿情緒,悄悄地偷走了小慶抽屜裏一部價值1500元的手機。
後來,小慶發現手機不見了,懷疑是小崗幹的,但沒有證據,於是也沒報告老師,直接就報了警。麵對民警的盤問,小崗如實供述了自己盜竊手機的經過,並帶著民警從自己背包裏找到了那部手機,退還給了小慶。這件事情,讓小崗在這麼小的年齡就背上“小偷”的名聲,給他今後的生活帶來了一層陰影。其實,究其原因並不複雜,從根本上來講在於小崗的心胸狹窄,對於一件小事而耿耿於懷。
所以,開闊自己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人生修養,從中學時代就應該認真培養。那麼,如何才能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呢?通過我的觀察,我認為,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鍛煉自己:
第一,大事講方向,小事講品格。不為小事和小的利益和同學斤斤計較。
第二,看待所有的人、事、物都盡量往好處想。不要總是盯住社會的陰暗麵,要多看到生活中陽光的、積極的部分。
第三,不要與別人比較,培養自己平和的心境,這樣別人就不會輕易地影響到你的心情,也不會讓你感到不平衡。
第四,當你要和別人起爭執的時候,先問一問自己是否有誤會的存在,這件事情真的到了不可原諒的地步嗎?這樣才能理智麵對。
第五,正確地認識別人。如果以為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都是壞人、笨人,自然會處處設防,針鋒以對。所以要以一個客觀、正確的出發點來看待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