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認真工作是真正的聰明 (1)(1 / 3)

工作是人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從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誌向。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就可以了解他對待生命的態度。這個世界是對那些熱忱工作的人的獎勵,不認真工作的人往往會因為虛度光陰而失掉許多生命的樂趣。

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你首先要生存,要養活自己及家人,在這個前提下才能談到個人的願望和追求,才能過上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你在這個世界上選擇什麼樣的工作?為什麼工作?如何對待工作?從根本上說,這不是一個關於做什麼事和得多少報酬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乎生命意義的問題。對於一個人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工作,隻有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將生命投入自己的工作,才會有精彩的人生。

尼爾·卡尼曼是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特別迷戀美式足球,是一位鐵杆球迷。他從不錯過每年1月份的季後賽,原本一場60分鍾的比賽,少不了犯規、換場、中場休息、傷停補時、教練叫停等,這樣要耗費很多時間。花這麼長的時間在電視機前看比賽,尼爾·卡尼曼感到很浪費時間,甚至產生了罪惡感。然而,球賽又不能不看,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決定給自己找點事幹。

他記得自己曾經從後院撿了兩大桶核桃,於是就把這些核桃搬到客廳裏,一邊看電視,一邊敲核桃,這樣或許能讓自己心安理得一些。

尼爾·卡尼曼邊看球邊敲核桃,同時還在不停地思考:為什麼自己長時間坐在電視機前會有罪惡感?為什麼自己這麼一會兒沒工作就心裏覺得不踏實?尼爾·卡尼曼在不斷地敲核桃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社會讚許工作,工作不僅對個人有好處,對其他人也有好處。如果一個人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那麼除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別人也享受不到他從事生產帶來的“交換價值”。

我們讚成尼爾·卡尼曼的觀點:社會對工作賦予道德上正麵的價值,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如果有一天人類停止了勞動,那就意味著人類社會自身的毀滅。人們工作除了為賺錢以外,還可以滿足心理上的欲望,並借此肯定人生的價值,實現人生質的飛躍。從這個意義上說,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認真並努力工作的人才是快樂的。

正如蜜蜂的天職是采花造蜜一樣,人的天職是工作。如果你總是糊弄自己的工作,不認真對待它,那麼你不僅會在工作上失去很多,而且也會讓你的生命失去很多。

有個乞丐一天遇到了上帝,他請求上帝滿足他三個願望,上帝答應了他。

乞丐的第一個願望就是要變成一位有錢人,上帝立刻滿足了他。成為有錢人後,乞丐又希望自己能年輕四十歲,上帝揮揮手,老乞丐就變成了二十多歲的小夥子。

乞丐興奮極了,接著又向上帝提出第三個願望:一輩子不要工作。上帝又答應了他,但是這次乞丐立刻又變回了原來的他——一個整天在路邊街角乞討的又老又髒的乞丐。乞丐很是不解地問:“這是為什麼?我為何又一無所有了?”

上帝說:“工作是我能給你的最大財富了。想一想,如果你什麼都不做,整天無所事事,那將是多麼可怕!隻有不斷投入工作,生命才有活力。現在你居然把我給你的最大恩賜都扔掉了,當然就像以前那樣一無所有了。”

我們可能不會像乞丐那樣一貧如洗,那樣渴望成為有錢的閑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著過上不勞而獲安逸生活的欲望。這種想法的本質就是輕視勞動,忽視了工作是生命的重要曆程。

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曾說過:“……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也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一種活著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生活的質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工作就是充實自我、表達自我、成就自我,是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

閱讀思考:

1. 讀了尼爾·卡尼曼的故事,你有何感想?

2. 你是怎樣看待工作的?

隻有認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聰明

在職場上,隻有認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認真工作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法。美國零售業大王傑西·彭尼說過,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最明智的辦法就是選擇一份即使報酬不多也願意做下去的工作。暫時的放棄是為了未來更好地獲得。因為你在為公司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