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地廳(局)級公務員任職培訓需求調研情況的綜合分析報告

一、調研的目的、概況和特點

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關於“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幹部隊伍”的重要精神,進一步搞好國家公務員培訓工作,根據《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關於“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職位的要求,有計劃地對國家公務員進行培訓”的要求,1997年11月人事部辦公廳與國家行政學院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國家公務員任職培訓需求調研的通知》(人辦發[1997]97號,以下簡稱“97號文件”),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人事部門和地方行政學院等聯合開展了關於司(廳、局)級國家公務員任職培訓需求的調研活動。

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項事業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黨的十五大進一步確定了深入推進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的改革,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的宏偉目標。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提高公務員素質、加強公務員培訓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深入的調查,把握國家公務員職位需求的變化以及了解國家公務員隊伍的素質現狀,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任務,關係到加強國家公務員培訓的針對性及國家公務員隊伍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是做好國家公務員的錄用、考核、晉升等各項工作的基本依據。

為組織好這項調研,人事部和國家行政學院成立了任職培訓需求調研課題領導小組。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唐鐵漢同誌擔任調研課題總負責人,人事部和國家行政學院有關業務部門的領導同誌為調研課題領導小組成員。調研課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工作。

97號文件下發以後,調研課題領導小組又具體提出了21個調研題目,並於1998年3、4月間陸續在廣州、杭州、重慶、石家莊、長春和銀川分別召開了有關地區省級行政學院參加的調研工作會議,部分地區人事廳的同誌也出席了會議。通過這些會議的研究與動員,大部分省級行政學院都積極組織力量深入開展了任職培訓需求調研。

1998年7月,國家行政學院與人事部聯合在北京召開地方行政學院院長會議,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對部分行政學院已經取得的調研初步成果進行交流,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調研課題總負責人唐鐵漢同誌在會上,就如何進一步深入推進調研工作提出了要求。截至1999年4月,有35個省級行政學院上報了55份調研報告,涉及9大類內容,即:

(1)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綜合研究(14篇)

(2)政治素質研究(3篇)

(3)心理素質研究(5篇)

(4)業務素質與行政能力研究(6篇)

(5)法律素質與依法行政能力研究(4篇)

(6)經濟管理能力研究(2篇)

(7)年終考核與公開考錄領導幹部情況(3篇)

(8)處級公務員素質與能力研究(13篇)

(9)培訓工作研究(5篇)

這次調研過程及其取得的成果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這次調研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關於“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幹部隊伍”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各級行政學院建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五大及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討論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時,強調“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幹部隊伍”事關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行政管理體係”。各級行政學院承擔著培訓國家公務員的重要任務,加強公務員培訓的針對性是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隊伍的一個重要前提。進一步明確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黨和國家及新的政府機構職能對國家公務員能力素質的專業化要求,對提高行政學院辦學質量、加強公務員培訓針對性,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次調研取得的成果,充分證明了黨和國家提出的關於“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幹部隊伍”決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二,這次調研得到了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和行政學院領導同誌的高度重視,使這次調研成為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對廳局、縣處級公務員隊伍的現狀和培訓需求進行的大規模調研。根據各地上報的材料統計,有關部門與行政學院共同建立調研領導小組的共有24個。

其中,北京、內蒙古、遼寧、哈爾濱、上海、江蘇、浙江、寧波、廈門、武漢、寧夏等地區成立了由組織部、人事廳(局)、行政學院三方組成的調研領導小組;天津、吉林、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西、成都、貴州、甘肅、青海等地區成立了由人事廳(局)與行政學院組成的調研領導小組。部分省、市(福建、山東、武漢、湖南等)政府專門為開展調研正式印發了文件,有些省、市的主要領導同誌還親自過問調研的進展與研究的成果,並作了重要批示。各級行政學院在人力、經費都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抽調精兵強將,想方設法擠出資金,積極支持調研工作。有23位行政學院領導同誌親自擔任調研子課題負責人(院長1人,常務副院長3人,副院長19人),其他子課題負責人也都為教務處、培訓處(部)、教研室、係的負責同誌。不少省、市的組織部和人事廳(局)的同誌們也直接參與了調研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參加調研的人員達25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