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掌握科普知識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那麼,什麼是科普呢?簡而言之,科普就是科學知識的普及。以前說起科普,主要是指生硬的講解和直接地灌輸科學結論,使受眾感到特別枯燥、乏味。而如今,科普的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是“公眾理解科學”、“科學傳播”的思想,強調科普的文化性、趣味性、探奇性、審美性、體驗性和可視性等特點。它還要求科學家以公開的、平等的方式與受眾進行雙向對話,總之,是讓科學達到民主化、大眾化的效果。

其實,在科學的研究之初,人們因為好奇,所以去探究自然界,探究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也就是說,科學是從不斷的發問開始的,是一種尋根的活動,是一種求真的精神追求。而現今大多數人隻是為了追求知識量,一味地去死記一些科學結論,從來不去想想這些結論最初是怎麼得來的,也很少能體驗到邏輯美感的精神愉悅。

科學原本是帶給人們探究並認知世界的最美享受,是能夠滿足人們好奇心、認知欲的一門學問。說到科學,難免會讓人們想到一些偉人的科學精神,如當年布魯諾因堅信日心說而坦然走向宗教裁判所用的火刑,那種為求真一往無前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科學精神是人類的一大寶貴財富,是人類一切創造發明的源泉。有了科學精神,凡事都會講求真,而決不隨波逐流。

我們知道,科普讀物曾長期被人們誤會和曲解,其專業化和細節化使得很多人過多關注於某一個極其細微之處,從而使它變得索然無味,仿若嚼蠟。本套叢書出版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這一現象,把枯燥的科普讀物變得更加有趣。我們期冀借助精美的圖片、流暢的文字,讓讀者從字裏行間體會到科學的情感所在。

這套叢書很好地為讀者展現出諸如生命機體、天空海洋、草原大陸、花鳥蟲魚等最純真、最真實的世界,我們以最虔誠的態度尊重自然、還原曆史。純潔、自然、不事雕琢,這是我們渴望得到讀者認可的終極理想。

感謝在本套叢書的出版過程中給予幫助的所有朋友,感謝各位編輯、各位同仁的鼎力支持,也歡迎讀者提出寶貴建議,您的建議是我們進步的階梯,也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