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
如何堅持在實踐基礎上的主客觀辯證統一,使改革開放的實踐效果與改革主體的價值目標相一致,這是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深入進行的重大現實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化、體係化建設,始終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改革開放。
一
改革開放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一切實踐活動都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亦即實踐主體從一定的價值目標出發,主動地認識和改造客體的過程。由於主體的認識總是受到實踐發展水平和自身認識能力的限製,主體能動性的發揮總是受到客體的製約。因而,人們的實踐活動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為了使實踐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達到實踐效果與主體價值目標的基本一致,實踐主體必須努力克服認識的表麵性、片麵性,日益深刻地認識客體的本質和規律,達到在實踐基礎上的主客觀統一。正確的理論,正是通過對實踐經驗的科學抽象所探索出來的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係統認識。堅持正確理論的指導,能使主體把對客體片麵的、現象的、外在聯係的認識提高到全麵的、本質的、內在聯係的認識,使主體正確把握實踐進程,增強科學預見性,掌握實踐的科學方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價值目標。
反思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敗得失,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實踐主體——黨和人民群眾衝破了教條主義束縛,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遵循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和水平,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等一係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合我國生產力現實狀況和水平的部分,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必然結果。換言之,是用正確理論指導改革開放,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必然結果。之所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誤,是因為在局部範圍內沒有很好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一方麵,一些人從衝破教條主義束縛走向了經驗主義的錯誤極端,忽視甚至放棄正確理論的指導,陷入了片麵性、形而上學的泥坑,使一些具體的改革開放實踐,或者以短期行為損害長遠目標,或者以微觀改革妨害宏觀改革,或者以本部門、本行業的改革衝擊其他部門和行業的改革。使整體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內在聯係,出現了顧此失彼、相互衝突的狀況。另一方麵,一些人以批判教條主義為名,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企圖全麵引進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理論指導,使改革開放在局部範圍內出現了背離初衷,搞資本主義那一套的錯誤傾向。
因此,要保證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使它的實踐效果與主體的價值目標相一致,馬克思主義不僅要堅持,而且要發展。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身建設,不斷增強其科學性、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首要的是抓好下述三個基本環節:
一是繼承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燦爛思想遺產,汲取已有的成果。各時代的理論工作者們在豐富和發展思想理論的進程中,首先是汲取曆史的和現實的成果,再通過新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使之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人類社會思想史上劃時代的裏程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首先必須汲取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已有成果,如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已經揭示並全麵表述。因此,重要的問題,不是對資本主義如何“再認識”,而是如何汲取這方麵已有的成果,深刻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
二是正確區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現成結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是構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基石,是與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密切相關並經過實踐反複檢驗的,它具有一般性。較之基本原理,現成結論則是在一定時間、條件、環境、場合下,運用基本原理研究解決彼時彼地實際情況和問題的對策或結論。因此,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修正現成結論中不適合新情況的部分,使它在新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如果不正確地區分基本原理與現成結論,籠統地談堅持和發展,就難免重複曆史的錯誤。或者死守現成結論,重複教條主義錯誤;或者離開基本原理,重新陷入資產階級自由化泥坑。十年改革開放中出現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所以能一時迷惑一些人,正是由於這種論調混淆了基本原理與現成結論的區分,抓住現成結論中較受時間條件限製的不適合新情況的部分,以點代麵,以偏概全,全盤否定基本原理;以“發展”、“革新”為名,試圖拚湊起一套與馬克思主義根本對立的所謂“新思想”,造成了理論上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