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實力大減的劉文輝無力與劉湘等軍閥爭鋒,轉而開始經營西康地方,數年後,通過托關係、花金錢種種辦法,想方設法謀求到了“西康省建省委員會委員長”一職。想的就是借西康之地棲息發展,慢慢恢複元氣,有朝一日東山再起。
在這期間,劉文輝先是秘密參加了張瀾領導的中國民主同盟,成為了民盟的一名特殊盟員。稍後又以化名楊宗文參加了“民革”,劉文輝心思之縝密也由此可見一斑。1942年,受中共南方局派遣,中共地下黨員王少春等人攜帶電台來到雅安,被劉文輝安置、保護起來,從此以後,隻要收到重要文章,王少春都會抄寫一份送到劉文輝手上,劉文輝由此對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慢慢有了深刻了解。
從1934年2月,國民政府頒發《西康建省委員會組織條例》起一直到1939年1月1日,籌建數年之久,經過諸多曲折,西康省政府才正式宣告成立。劉文輝卻深知,如果自己身陷偏僻、而且不通公路的康定,信息不靈,與各方聯係也要受到限製,不利於自己的長遠發展。他選定相對交通方便、距離成都更近的雅安為自己的長住地,而把西康省政府機關的公務交由張為炯代行處理。
張為炯,字少揚,西康德昌人。早年是中國同盟會會員,是劉文輝保定軍官學校的同學。他長期追隨劉文輝,雖然他的年齡稍長劉文輝,卻心甘情願在劉文輝手下做事,為劉文輝在四川崛起屢有功勞。劉文輝任二十四軍軍長,即任用張為炯擔任二十四軍參謀長;劉文輝擔任西康省省主席,再三動員已經定居在成都的張為炯出山,張為炯抹不過情麵,到底答應了擔任西康省省政府秘書長。
稍後,劉文輝又任命他為西康省民政廳長,而且以秘書長代行西康省主席。從此以後,除二十四軍軍長之職外,隻要在雅安的劉文輝有一個兼職,在康定的張為炯就有一個代職,比如,劉文輝是西康省保安司令,張為炯就是代司令;劉文輝兼職國民黨西康省黨部主任委員長,張為炯就是代委員長。
歸隱複又出山的張為炯,在政治上早已經沒有追求,更無野心,人稱“多寶道人”的劉文輝看中的就是這點。再加上張為炯知進退、明輕重,忠於職守,為人謙遜,不事張揚。不僅待人接物極有分寸,而且通曉官場規矩。他深知自己作為“代主席”,僅是代理而已,代劉文輝處理西康省政府公務十年間,凡要事、大事都先行請示,劉文輝複電同意方才辦理。劉文輝也十分相信張為炯,一般來說,隻要張為炯同意的事,劉文輝也會表態讚成。
1949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分兵東、北兩路進軍四川。11月30日,重慶解放。驚惶失措的蔣介石飛到成都,煞費苦心地布置所謂的“川西決戰”。但是曆史的車輪,決不是蔣介石一夥的螳臂所能阻擋得了的,由北而來的人民解放迅速占領綿陽,自東而來的人民解放軍一舉拿下瀘州等地,對成都形成包圍之勢。
12月10日,蔣介石從成都飛向台灣。就是他離開成都的前一天的12月9日,四川、西康兩省的實權人物,劉文輝、鄧錫候、潘文華三人在四川彭縣通電宣布西康、四川和平起義。
12月10夜間,劉文輝朝康定發來了他與鄧錫候、潘文華起義通電全文的同時,給張為炯也發來電報。電報說:“康定、張代主席少揚兄、並轉省府全體同仁暨全省軍民公鑒:本主席業於佳日通電,在毛主席、朱總司令領導下,竭誠擁護中央人民政府。特聞。”
張為炯把劉、鄧、潘三人的“佳電”電文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後,不由舒了一口長氣。收到這樣內容的電報,要發生的這件事,其實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不確定的是在什麼時候。
現在終於一切都清楚了,張為炯想到的頭一點,就是,這件事得按劉自乾公的指示去做,但是怎麼做,得有步驟,須一步一步來。
一抬頭,才發現送電報來的省政府電台台長李次良、譯電室主任鐵德良二人還站在屋當中。他沒有招呼二人坐下,現在不是講那麼多客套的時候。他一邊思索問題,一邊用手指了一下電話機,對李次良說道:次良,唐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