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藏高原上多河流,湖泊也多,溪流更是無計其數。河流、溪流、湖泊都是水,水邊自然而然就有好多好多的灘地,灘地上除了細沙差不多都是石頭。說不清是水流的原故,還是其它的原故,讓灘地上的每塊石頭看上去都相同。其實石頭與石頭又不相同,這個石頭王國自有其精彩的天地。說顏色、說形狀、說大小、說貴賤,圍繞著石頭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信步來到灘上,見到石頭的人形形色色,圍繞石頭的話題也就各式各樣。在地質學家的眼裏,石頭是有來頭的,它們向世人傳遞來自地球深處的消息,傳遞著地球昨天的信息,也許,他們還可以從這些石頭身上,看見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在明天可能發生的變化。
但普通的我們就不行。可普通的我們也有我們的愛好,比如有人愛石頭的光彩奪目,有人愛石頭的千姿百態,於是就有了對石頭的收集。但收集者又有文野之分、高下之別,看事物角度各異,總之,隻是憑著自己的心態,放任著自己的性子、由著自己的好惡來對待水邊、灘上的石頭,撿不撿起來,全在一念之間。在凡人的生活中就有了許多關於石頭的故事。舍不得把已經撿起來了的一些極平常的石頭丟掉,就是關於石頭故事中的一個小小的故事。
收集在這裏的這些篇散文,其實就是在那些水邊、那些灘地上拾起的一些石頭,灘上的石頭普通,並沒有特別之處,平凡人以平常心撿些普通石頭而且還保存起來,按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隻是在收羅在一起後,舍不得丟掉不說,還要不時地玩味玩味,就是自己的破掃帚自己也珍惜的劣根性的一種表現了。
卻又突發異想,既然地質學家能從那些石頭上發現地球深處的東西,還能從石頭身上看出地球昨天,那麼,這些來自當前生活中間的短文,再過一些年頭後來看,這些短文也很可能記下了一點什麼。普通平凡,還是有可取的地方,起碼,可以成為特別和非凡的一個參照,一個對比。也不怕寒磣,就集成一本小書,就如把在水邊灘地拾來的石頭都捧了出來示人,顧不得先想想別人喜歡不喜歡了。
生活在康藏高原上的人們見了這些石頭,當然知道這些石頭也不過如此而已,但不是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的人們見了這些石頭,也許會想到那些湖泊邊、江河邊、溪流邊來走一走,來看一看灘上是不是真有那些石頭,沒準,他們倒真能在那些灘上發現其實不是平凡石頭的寶貝。
就用上麵的這段實話、白話代作這本小書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