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1、唐三彩

在女兒梅花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栓保接連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整天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栓保不為別的,是為那高昂的學費發愁。栓保的老伴害了多年的病,去年過世了,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務。梅花上大學一走,家裏少了一個勞動力不說,這第一學期近萬元的學費去哪兒弄呢?栓保有心不讓梅花上大學,可沒等他把話說出口,梅花就說:“爹,咱家窮,你就更應該想法讓我上大學。等我學到知識,或許能改變咱家的處境。”栓保歎了一口,說:“梅花,爹知道你說的有道理,也不是不想讓你上這個學,可是學費去哪倒騰呢?”梅花把頭一低,小聲說道:“爹,再去親戚朋友家借借……”沒等梅花把話說完,栓保就擺了擺手打斷她的話,無奈地說:“梅花,給你娘看病借的錢還沒還,咋好意思再去張口呢?”梅花看到桌子上的電視機,眼睛一亮,說;“咱家不是還有電視機、家具,便宜一些處理了吧?”栓保想了想,就點了點頭。

村裏人聽說後,紛紛來到栓保家挑選自己中意的東西,因為東西便宜,有的人家不需要也非要挑選一些,有的花500塊把電視機搬走了,有的花10塊錢提走了三隻雞……栓保雖然舍不得,但是也沒有辦法。恰巧這一天康鄉長來村裏調研,聽說這事兒後,就開玩笑地村主任老貴說:“走,咱也去撿一些便宜。”

康鄉長和老貴來到了栓保家,栓保家裏空蕩蕩的,值錢的家當都已被鄉親們搬走了。康鄉長十分惋惜,然後東瞅西望看看有啥東西沒有了,這時他發現牆旮旯放著一個瓷罐,兩眼一亮,說:“栓保,這個罐子是幹什麼用的?”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說:“康鄉長,這是當年醃製鹹菜用的,現在嫌它有點小,就不用了。”康鄉長把瓷罐搬到光亮處,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說:“哇塞,這是唐三彩啊!”栓保和老貴都眨巴著眼睛,不明白康鄉長的話。康鄉長興奮地說:“這個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寶物啊。”栓保眨巴了兩下眼睛,遲疑地說:“不可能吧,是俺爹活著的時候用兩個雞蛋在集市上換來的。”康鄉長搖了搖頭,用一塊破布仔細地抹拭著瓷罐,得意地說:“你們瞧瞧,這個瓷罐造型古雅端莊、生動別致,彩飾新穎細膩,釉色瑩潤鮮亮,有一種斑斕富麗的藝術效果。”老貴說:“康鄉長,明明是個瓷罐,為啥叫唐三彩呢?”康鄉長侃侃而談:“說這種製陶工藝是從唐朝時期開始的,采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經過高溫燒製後,三種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據說這種玩意由於在製作過程中釉質的自然下流,燒製好的唐三彩會產生許多複雜奇妙的變化,因此,沒有任何兩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樣的……所以說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康鄉長一席話,把老貴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栓保遲遲疑疑地說:“康鄉長,這個瓷罐真是寶物?”康鄉長點點頭。栓保遺憾地說:“可是,可是,這寶物對我來說也沒啥用處,也不知道有人要沒有?怕是村裏人也拿不出這麼多的錢。”康鄉長笑了笑,說:“栓保,這樣吧,我出3萬塊,你賣給我如何?”栓保驚喜地說:“康鄉長,真的?”康鄉長說:“我能騙你?”老貴見狀,也幫著康鄉長說話:“康鄉長是鄉長,絕不會騙你的。”栓保這才笑著點了點頭,鬆了一口氣,說:“這下梅花有學上了。”

第二天,當康鄉長交給栓保3萬元要把瓷罐抱走時,梅花紅著臉說:“康鄉長,這個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傳的東西,所以我不想讓它流落到他人手中。”康鄉長給搞糊塗了:“閨女,你這話什麼意思?”梅花說:“康鄉長,你要保存好這個瓷罐,5年後,我用4萬塊把它贖回?中不中?”

沒想到是這樣,康鄉長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梅花說:“康鄉長,你要不同意,就請拿走你的錢,把瓷罐留下。”康鄉長回過神來,忙說:“那好,5年後你可以贖回,但不是4萬,是10萬!”梅想了片刻,就使勁點了點頭。

康鄉長走後,栓保氣急敗壞地對梅花說:“梅花,你是瘋了還是咋的?那個破瓷罐他買走就買唄,你還贖它幹啥?你當真以為那就是寶物?”梅花笑吟吟地說:“爹,我找專家鑒定了,那個瓷罐就是唐三彩。”栓保也被搞迷糊了,說:“確實我是跟著你爺在集市上拿雞蛋換的,怎麼會是寶物呢?若真是寶物,3萬塊錢咱是不是賣虧了?”梅花詭秘一笑,說:“沒有,咱們還撿了一個大便宜。”栓保放心了,說:“嚇我一跳……既然咱沒賣虧,贖回不贖回都中。”

梅花在大學裏刻苦讀書,由於成績優異,畢業後被一家公司聘為副總,年薪20萬。這天,在老貴的帶領下,梅花開著小轎車帶著10萬元輾轉找到了康鄉長。康鄉長又驚又喜,他抱出那個瓷罐,說:“閨女,實話跟你說,這是一個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點也不感到驚訝,說:“謝謝您康鄉長!我當初就知道是個很普通的瓷罐。”

康鄉長感到很意外,說:“那你為何還要贖回去?”

梅花真誠地說:“因為它是假的,所以我要贖回。做人得講良心……當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幫,我不可能有今天的。”

老貴有點明白又有點糊塗,說:“康鄉長,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為啥當年提出要讓梅花拿10萬元來贖回?”

梅花搶先插話說:“老貴叔,康鄉長是不想讓我贖回這個假的唐三彩,同時也是在逼我學業有成,幹出一番事業啊。”

老貴感慨不已:“老話說的不錯,好人有好報啊。”

梅花撫摩著那個瓷罐,動情地說:“這個瓷罐雖然是假的唐三彩,但我把它好好珍藏,作為寶貝代代傳下去。”

康鄉長欣慰地說:“閨女,我隻拿回屬於我的3萬,其餘的7萬你捐給村裏如何?”

梅花答應了,一張笑臉如同盛開的梅花。

原發《百花園》2007年第11期,《小小說選刊》2007年第24期轉載。獲廣西反腐倡廉小小說大賽二等獎。

2、哥倆兒賽跑

兄弟兩個每逢遇到爭打不停的事情時,就比賽跑步。久而久之,這似乎成了規矩。在弟弟的印象當中,每次賽跑,哥哥總是跑不過他。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臨近年關,爹去鎮上趕集置辦年貨,順便買回了一頂新帽子。哥兒倆高興得不行,爭搶著要戴。哥哥說,我是老大,帽子應該讓我戴。弟弟說,我是小的,帽子應該歸我。爹把帽子舉起來,看看這個,瞧瞧那個,不知道該把帽子給誰。娘埋怨爹,說你要買買兩個,買一個咋整呢?爹不自然地“嘿嘿”一笑,說割了肉,買了鞭炮,剩下的錢就隻能買一頂帽子了。弟弟說讓我和哥賽跑,誰跑得快,帽子就歸誰戴。爹看了看哥哥。哥哥點頭同意了。比賽路程就是村頭到村尾,不足一千米的路。比賽開始後,哥兒倆都攢足了勁像兩匹脫韁的野馬撒腿就跑。兩個人的體力差不多,幾乎是一前一後,當然是哥哥在前,弟弟在後。弟弟急了,索性甩掉身上的棉襖,赤著上身跑起來……哥哥就在別人的驚呼聲中一愣神的當口兒,弟弟超過了他。弟弟贏了,戴上了新帽子。

當哥兒倆長大的時候,日子依然好不到哪兒去,哥哥過了三十歲還沒找到媳婦。爹急,娘也急,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最後托人從四川領回來一個女人。

按照爹和娘的意思,這個四川女人應該給哥哥當媳婦,弟弟還小,以後娶媳婦的幾率比哥哥高。可是,弟弟不幹,非要娶了這個女人,甚至給爹鬧,給娘吵。弟弟說,我今年已經二十九歲了,再不結婚過了三十歲更不好找了。一時間,搞得家裏烏煙瘴氣,很不和諧。爹愁眉不展,不住地歎氣。娘呢,想起來就掉眼淚,責怪怪自己沒本事,讓孩子跟著自己受委屈。

哥哥就建議,跟弟弟賽跑,誰跑得快誰娶了這個四川女人。

哥哥比自己大六歲,不一定就能跑過自己。弟弟想了想,很愉快地答應了。

既然是哥哥提議的,爹和娘也沒啥好說的,再說,不管誰娶,都是他們的媳婦,索性任由兩個孩子去折騰。

比賽地點還是村頭到村尾。比賽一開始,弟弟就跑到了哥哥的前麵。弟弟累得臉色蒼白,上氣不接下氣……等到他跑到終點,累得泥一般癱到地上,哥哥還拉下了好大一截。

規矩是哥哥立下的,那就按規矩辦吧。在一陣《百鳥朝鳳》的嗩呐和“劈裏啪啦”的鞭炮聲中,弟弟當上了新郎官。哥哥跑前跑後地招呼客人,絲毫看不出他的不高興。爹和娘的心這才都鬆了一口氣,心裏的愧疚減少了幾分。

盡管後來的日子富裕了,因為年齡的緣故,哥哥也一直沒找下媳婦。

大概是前年吧,娘得了腎衰竭,需要換腎。哥兒倆都很孝順,爭搶著給娘換腎。醫生說,你們兄弟兩個先別爭,需要配型,隻有配型合適才能換。

二十天後,配型結果出來了,哥哥和弟弟都可以給娘換腎。這下,兩個人又爭開了,都說是自己最合適的人選。

哥哥又建議,跟弟弟賽跑。

弟弟兩眼一亮,說誰跑得快誰給娘換腎。他想,哥哥上了年紀,不一定就能贏了自己。

比賽場地還是村頭到村尾。然而,出乎弟弟的預料,這一次他輸了,而且輸得很慘,盡管他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差點吐血,還是沒攆上哥哥——哥哥從開始落在後麵,當跑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時超越了弟弟,一直跑到終點弟弟也沒攆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