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更好地說服他人的方法2
對別人的錯誤和缺點進行批評和責難,雖然你是一片好心,對方有時往往不領情。重要的並不是你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覺得他自己如何,傷害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有一個學期,兩位學員在討論挑剔錯誤的負麵效果和讓人保留麵子的正麵效果。賓夕法尼亞州哈裏斯堡的弗瑞·克拉克提供了一件發生在他身邊的事。
“在我們的一次生產會議中,一位副董事以一個很尖銳的問題,責問一位生產監督,這位監督是管理生產過程的。副董事的語氣充滿攻擊的味道,並且明顯的就是要指責那位監督的處置不當。為了不想被羞辱,這位監督的回答含糊不清。這一來使得副董事發起火來,嚴斥這位監督,並說他撒謊。
“這位監督,本來是位非常好的雇員,但從那一刻起,以前所有的工作成績,都毀於這一刻。他對我們的公司來說已經沒有用了。幾個月以後,他離開了我們的公司,為另一家我們的競爭對手工作。據我所知,他在那兒還非常地稱職。”
學員安娜·馬佐尼也提供了在她工作上很相似的一件事,所不同的是處理的方式和結果。
馬佐尼小姐是一位食品包裝業的市場行銷專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進行一項新產品的市場測試。
她告訴班上的學員說:“當結果出來時,我可真慘透了。我在計劃中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整個測試都必須重新來一遍。更糟糕的是,在下次開會我要提出這次計劃的報告之前,我沒有時間去跟老板討論。
“等到我報告時,我真是怕得發抖。我用盡了全力不讓自己崩潰,因為我知道我決不能哭,而讓那些人認為女人太情緒化而無法擔任行政業務。我的報告很簡短,隻說是因為發生了一個錯誤,我在下次會議會重新再研究。我坐下後,心想老板一定會罵我一頓。
“但是,他隻感謝我的工作,並強調在一個新計劃中犯錯誤並不是很奇怪的。而且,他非常有信心地認為第二次的普查會一定會更準確,對公司更有意義。
“散會後,我的腦子很亂,我決定不會再讓我的老板失望。”
如果我們是對的,別人肯定是錯的,我們也會讓別人丟臉而毀了他的自我。傳奇性的法國飛行先鋒和作家安托安娜·德·聖蘇荷依寫過:“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低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並不是我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覺得他自己如何,傷害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認錯的人很少,而爭辯的目的也不過是想顯出別人是錯的,所以爭辯就很不必要。你要把一種麵臨爭辯的事情暫且擱下,讓別人有機會去反省自己的錯誤。
已去世的德懷特·摩洛擁有讓雙方好戰分子和解的神奇能力。他怎麼辦得到呢?他小心謹慎地找出雙方正確的地方,他對這點加以讚揚、加以強調,小心地把它表現出來。不管他做什麼決定,他從未指出任何人做錯了。
承認錯誤雖然是一件好事,但願意承認錯誤的人終究很少。心理學家高伯特說,人們隻有在不關痛癢的舊事情上才“無傷大雅”地認錯。這話雖然說來有點可笑,但卻是事實。這也可以證明,你讓別人認錯,是一件愚蠢的事。當然,那些在某種勢力下被迫坦白認錯,是例外的,因為那是違反人類本性的事。
既然認錯的人很少,而爭辯的目的也不過是想顯出別人是錯的,所以爭辯就很不必要。“把一種麵臨爭辯的事情暫且擱下”,你不要小看這拖延的措施,原來它可以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是讓別人有機會去反省自己的錯誤。大多數人在感覺事情未能解決時,總要自己花點時間來想一想的,如果錯誤的確實是自己,那麼下一次你就要有所改正,即使你嘴裏沒有承認錯誤。
有一位英國商人,他現在是某大公司經理,這家公司下麵有許多代理商,並且經常寫信向他投訴種種有關代理商之間的待遇不公平的事,要求公司方麵解釋。然而他的處理方法,卻是把信塞進一個寫著“待辦”字樣的文件櫃去。他說:“本應該立刻予以答複,如果答複就等於和他爭辯,爭辯的結果不外是對人說‘你錯了’,這樣不如幹脆暫時不理。”
事情的最後結果如何?他笑著說:“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把這些‘待處理’的信拿出來看看,又放回文件櫃去,其中大多數的信在我第二次拿來看時,信裏所談的問題都已成為過去或已無需答複。”
聰明的人都明白這一點——讓人們留住麵子。
世界上任何一位真正偉大的人,絕對不浪費時間滿足於他個人的勝利。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1922年,土耳其在經過幾世紀的敵對之後,終於決定把希臘人驅逐出土耳其領土。穆斯塔法·凱墨爾向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他說:“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於是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終於開始了。最後土耳其獲勝,而當希臘兩位將領——的黎科皮斯和迪歐尼斯前往凱墨爾總部投降時,土耳其人向他們擊敗的敵人加以辱罵。
然而凱墨爾絲毫沒有露出勝利的驕氣。
“兩位先生,請坐。”他說,並且拉住他們的手,“你們肯定走累了。”然後,在商量了投降的細節之後,他安慰他們失敗的痛苦。他用軍人的語調說:“戰爭這種東西,最佳的人有時也會打敗仗。”
凱墨爾即便是在勝利的興奮情緒中,也沒有忘記這條重要的技巧,它就是我們的第二十六個技巧:
“讓他人保住麵子。”
激勵他人邁向成功
在訓練狗時,即使是它一點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讚美,為什麼我們想改變別人時,不用鼓勵的方式呢?
我一直都在想,為什麼當我們要改變別人時,不用讚許來代替斥責?即便是最小的進步,也讓我們來讚美吧!這樣會激勵人們不斷地進步。
在《孩子,我並不完美,我隻是真實的我》這本書裏,著名的心理學家傑茜·雷耳說:“用稱讚來溫暖人類的靈魂,就好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隻是敏感於避開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嗇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在我的生命中,我能找出那些改變我前途的讚許之言。你是否也能在你的生命中,找出同樣的東西。曆史正是由這些誇讚的真正魅力來做令人心動的注腳。
派特·巴洛是我的一個老朋友。他一生都跟馬戲團和雜耍團到處旅行。他有個狗與小馬的節目,我很喜歡看派特訓練狗的樣子。我發現當狗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時,派特就會拍它、誇獎它,獎勵它肉吃,並且逗它一會兒。這沒什麼特別。幾個世紀來,馴獸師都是用同樣的方法。
大多數的人,隻是敏感於避開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嗇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在訓練狗時,即使是它一點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讚美,為什麼我們想改變別人時,不用鼓勵的方式呢?
一百多年前,一個十歲的男孩在拿波裏的一家工廠裏做工。他一直想成為一個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師卻給他潑了冷水。他說:“你不能唱歌,因為你五音不全,簡直就像風在吹打百葉窗一樣。”
但是他的媽媽——一位窮苦的農婦用手摟著他並稱讚他說,她知道他能唱,她認為他有些進步了,她會節攢下每一分錢,好讓他去上音樂課。這位母親的讚許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魯索,他成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唱家。
19世紀初期,倫敦有一位年輕人想當一名作家。他好像什麼事都不順利。他幾乎有4年的時間沒有上學,他的父親鋃鐺入獄,隻因為無法償還債務,而這位年輕人還經常受饑餓之苦。最後,他找到了一個工作,在一個老鼠橫行的貨倉裏貼鞋油的標簽。晚上在一間陰森靜謐的房子裏,和另外兩個男孩一起睡,他們兩個人是從倫敦的貧民窟來的。他對他的作品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他趁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了出去。作品一個接一個地都被退稿,但最後他終於被人接受了。雖然他一先令都有沒拿到,但編輯誇獎了他。有一位編輯承認了他的價值。他的心情太激動了,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
由於被采納的一個故事、他所獲得的讚許,改變了他的一生。假如不是這些誇獎,他也許一輩子都在老鼠橫行的工廠裏做工。你也許聽說過這個男孩,他的名字叫查爾斯·狄更斯。
另外一個男孩在一家幹貨店工作。五點鍾他就得起床,打掃店麵。一天要工作14個小時,像個奴隸。那真是乏味又辛苦的工作,他討厭這份工作。兩年以後,他忍無可忍了。有一天起床後,還沒吃早餐,就走了15裏的路,去找他做管家的母親。
他覺得他繼續做那份工作,一定會毀了自己。於是他寫了一封悲壯的長信給他的老校長,說他心已死,不想再活下去了。他的老校長給了他一些安慰,並且稱讚他確實很聰明,應該獲得好一點的工作,於是請他當一名老師。
這份稱讚扭轉了這位青年的一生,也為英國文學史留下了不朽的一頁。這位男孩陸續地撰寫了無數本暢銷書,並且賺了好幾百萬。你也許聽說過,他叫韋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