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快樂由我心

人總是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快樂,快樂由我心。人的心就是一條路,心開,路就開;心死,路就死。無論生活給我什麼,我都一概接受;無論我遭遇什麼,我都以一張微笑的臉去麵對。

快樂是一種感覺

在愛情的王國裏,最吸引人的不是妖豔的玫瑰,也不是振振有詞的誓言,而是對彼此的真切關懷,以及由此而生的快樂感覺。在現實的生活中,最令人向往的不是華麗的房屋,也不是令人垂涎的美食,而是讓人無憂無慮的享受所帶來的快樂感覺。所以,快樂是一種感覺,它源自心靈。

在古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年寒冬,一個財主的公子和一個非常柔美賢淑的女子結婚了。但新婚沒有幾日,這公子就覺得夫妻生活很是乏味,要休妻。但財主不準,公子沒辦法就和其妻常常打鬧。

一日晚飯後,兩人又吵鬧起來,公子打完了妻子又把室內的東西砸了一堆,長嘯一聲悲愴地說:“我的命好苦啊!”而妻子也委屈地在牆角裏傷心地哭泣。此時,他倆好像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這時,一個衣衫破爛饑腸轆轆的乞丐悄悄走到財主的馬棚裏。乞丐偷吃了喂馬的豆餅,填飽了肚子;又用喂馬的草料把自己的身體蓋起來,身上也不冷了。還感到頭上有些涼風,就把旁邊一個給牲口喂食的瓢扣在頭上,於是頭上的涼風也沒有了。乞丐覺得自己此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竟悠悠然唱起了小曲兒。最後竟然慨歎:“我身披馬草頭戴瓢,丟下那些窮哥們兒可怎麼著?”

由此可見,幸福快樂是一種感覺,財主的兒子有寬敞的房子住,有錦衣暖裘穿,有美味佳肴吃,有柔美賢淑的嬌妻相伴,仍悲愴自己的命苦,而乞丐卻時時現出快樂的感覺。

一名養路工在五年內先後經曆過兒子大學落榜、妻子患重病住院半年、父親去世、家中最值錢的東西被盜、在馬路上工作時被汽車撞斷胳膊。

如果你不認識他,你可能會為他擔憂,覺得人的日子快沒法過了,但他的同事們卻知道,他依然很快樂。

這名養路工屬於勤勞而清貧的那種人。冬天,他要踩冰冒雪上路;夏天,他得頭頂烈日施工。收入不算很高,隻可以維持家用。他的妻子沒有工作,兒子剛剛踏入社會,四處打工。但是,在單位裏,在同事麵前,每次談到家裏的事,養路工都顯得滿足,他會告訴你:我老婆這人特賢惠,有一次,我們隻剩下一塊錢了,她居然還要上菜市,買回一把青菜、一把韭菜和一根黃瓜,做出豐盛的晚餐,而且,韭菜還沒有用完,她醃了一部分,第二天早上吃稀飯就有了鹹菜!哈哈!

在別人看來,這名養路工的笑容飽含著辛酸,因為他說話的時候,胳膊還沒有恢複,得用布帶吊在胸前。在正式回到工作崗位前,每月的獎金是拿不到的,但他不在乎,也不去走後門找領導要求額外的照顧,每天都是樂嗬嗬地上班,笑眯眯地下班。

一天,他的妻子上單位來了,說:“兒子來電話,要求緊急支援一百塊錢!”他哈哈笑道:“我敢打賭——這小子談戀愛了!工資不夠花,要老子掏錢幫他買玫瑰喲!”妻子說:“我沒現錢。”他叫道:“各位,誰救個急?兒子結婚那天,我請他當媒人!”鑒於他一向樂觀、可靠的品性,同事們很快湊足一百元給了他。

後來得知的事實是:兒子當時又失業了,需要一點生活費。

在一次本行業評選“公路衛士”的活動中,這名養路工以高票當選了。在介紹各自事跡的巡回演講會上,這名養路工談起如何克服困難,忠誠於本職工作——

大家都以為我是個快活人,其實,我很累,很多快樂都是假裝的。兒子大學落榜時,如果我不保持樂觀,對他、對我、對老婆,都會產生更大的打擊;父親去世時,我的內心一度空蕩蕩的,但人死不能複生,我隻得迅速調整心態,積極麵對工作和生活;家中被盜,那是人禍,我自己也有防範不嚴的責任,怨天尤人不管用,還是開口笑吧;而胳膊被撞斷後,我告訴自己,趁這個時候好好休息休息……我不能垮掉,也不敢垮掉,我要快樂!當我沒有足夠的錢購買快樂的生活,我們更應該笑!笑是免費的,快樂的感覺會伴隨我們渡過許多難關……

人的快樂,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和感覺所賦予的。這種快樂的感覺是屬於自己的。你自己認為快樂就快樂,你認為不快樂就不快樂,關鍵取決於你是否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幸福由自己決定

林肯曾經說過,“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人決心想獲得某種幸福,那麼他就能得到這種幸福。”其實,人與人之間原本隻有很小的差別,但這種很小的差別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

毫無疑問,一輩子能夠做你想做的事是最幸福的。然而究竟誰有能力決定你的未來是幸福還是不幸呢?答案隻有一個——你自己。

美國一位相當具有知名度的電視主持人,有一回邀請某位老人在他的節目中接受訪問。這位老者在節目中所說的話並沒有預先備妥,也未事先排演過,但是,由於他說話的內容十分樸實、自然、得當,因此每次話音未落,總會使人開懷一笑,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當然,這位主持人也因感染了其中的溫馨氣氛而愉悅不已。

由於好奇,這位主持人禁不住問這位老人:“你為何會這樣幸福呢?你一定有關於創造幸福的不可思議的秘訣吧!”

“不!不!”老人回答,“根本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秘訣,這件事就好比每個人的臉上都有一張嘴巴一般,是件非常平常的事。我隻是在每天早晨起床時做一個選擇。你們認為我會選擇哪一樣呢?——我隻是選擇‘幸福’而已。”

這件事聽起來,也許單純得令人難以置信,而這位老人的見解聽來也似乎過於淺顯。但是,卻讓我們想起亞伯拉罕·林肯曾說過的那句話,人們如果下定決心要擁有幸福,他就會得到幸福。換言之,如果你希望變為不幸,那麼你就會陷入不幸的深淵中。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個道理更簡單的了。

想獲得幸福的人應采取積極的心態,這樣,幸福就會被吸引和聚集到他的身邊。那些態度消極的人不會吸引幸福,隻會排斥幸福。

一支流行歌曲開頭的一句話含義十分深長:“我想獲得幸福,但是我隻有使你幸福了,我才會得到幸福。”

尋找自己幸福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竭盡全力使別人幸福。幸福是一種難以捉摸的、瞬息萬變的東西。如果你去追求它,就會發現它在逃避你。但是如果你努力把幸福送給別人,於是它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作家克萊爾·瓊斯是美國中南部俄克拉荷馬城大學宗教係一位教授的妻子,她談到他們的結婚初期所經曆的一種幸福:

在婚後的頭兩年中,我們住在一個小城裏,我們的鄰居是一對年老的夫婦,妻子幾乎瞎了,並且癱在輪椅上。丈夫本人身體也不很好,他整天待在房子裏,照料著妻子。

在聖誕節的前幾天,我和丈夫情不自禁地決定裝飾一棵聖誕樹送給這兩位老人。我們買了一棵小樹,將它裝飾好,帶上一些小禮物,在聖誕前夜把它送過去了。

老人們感激地注視著聖誕樹上耀眼的小燈,傷心地哭了。她丈夫一再說:“我們已經有許多年沒有欣賞聖誕樹了。”以後每當我們拜訪他們,他們都要提到那棵聖誕樹。這是我們為他們做的一件小事,但是我們從這件小事中得到了幸福。

由於他們的友好,他們得到了一種幸福,這種幸福是一種十分深厚而溫暖的感情,這種幸福將一直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你可能是幸福的、滿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因為你有權利選擇其中的任何一種。決定的因素是你受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心態的影響,這個因素也是你所能控製的。

積極的心態,對你的健康,進而對你的生活和工作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我每天過得愈來愈好。”有些人每天在醒來時和就寢前都要把這句話朗誦好幾次。對他們說來,這句話並不是華而不實的語言。

就某種意義來說,說這句話的人正在運用積極的心態,正在把生活中較好的東西吸引到他的身邊。

積極的心態會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多好處,消極心態則可能引發疾病,對此相信許多人有過深刻的體會。心中有消極的思想是一件危險的事。

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有人因為他們內在的挫折、仇恨、恐懼或罪惡感,而給自己的健康造成損害。顯然,要保持健康身體的秘訣是,擺脫所有不健康的思想。我們必須潔淨自己的心靈,為了有健康的身體,先得祛除心中的消極念頭。

常有人提起,憤恨不滿的情緒常常會引起疾病。一位美國政壇元老曾說過:“有兩件事對心髒不好:一是跑步上樓;二是誹謗別人。”這兩件事不僅對心髒不好,而且對人的身體也有害。所以,學會寬恕很重要,你會發現體諒別人會起到奇妙的治療效果。

情緒上的積怨和不滿,多年以後會在生理上造成病痛。不過,也有人因為日常生活的不愉快引起頭痛、背痛、關節痛。

許多家報紙曾報道過一則新聞:有一名男子在過馬路時不幸被車子撞倒而喪命。驗屍報告說,這個人有肺病、潰瘍、腎髒病和心髒衰弱。可是,他竟然活到了84歲。為他驗屍的醫生說:“這個人全身是病,一般情況,30年以前早該去世了。”有人問他的遺孀,他怎麼能活這麼久?她說:“我的丈夫一直確信,明天他一定會過得比今天更好。”

許多人認為,在運用積極心態時,多使用積極的表述,也有利於身體健康。語言文字是有影響性的。如果你經常運用消極的話語來描述你的健康,便可能激發對你身體不好的消極力量。你習慣性使用的一些字眼會反映出你內在的某些消極性思想。而你的思想是積極還是消極,會影響你內在的各種器官。

精神治療協會前任會長卡特博士在談到一個人持肯定的態度對健康的影響時,甚至反對像“我今天不會生病”這樣的說法。他認為那隻是半積極的態度。應該改說:“我今天覺得比昨天好。”這是非常積極的陳述,因而是一種更健康的想法。卡特博士說:“肯定的態度是以科學的事實為基礎的,這些事實來自生物學、化學、醫學等。正確地運用肯定的態度將有助於改善你的健康,延長你的壽命,使你精力充沛,備感幸福,從而在各方麵取得成功,並且還能替你保持一件最主要的東西——心靈平靜。”

這是一些采取肯定態度對待健康的成功例子,你不妨也試試。記住要每天堅持,訓練自己的思想按積極思想考慮問題。

事實上擁有積極心態,僅是重要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將這種積極心態付諸行動。當你在做的時候,你心裏必須想著,這些都是存在的事實。行動有活力而積極,將會使你很驚訝地發現自己可以享有新的能量及活力。

其實我們的身體並不覺得疲憊、生病或老化。你應該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先看清楚其實你是健康的,再遵守並實行各種健康的法則,你就能變得充滿活力、精神十足。

因為快樂,所以快樂

很多人都認為,快樂是上天賜予的,自己之所以不快樂,是沒有受到上蒼的眷顧。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快樂有時候是可以創造的。同樣的問題,如果樂觀積極地朝著好的方麵想,快樂就會被我們自己創造出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失敗而平庸的人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心態有問題,他們往往隻看到玫瑰花上的刺,而沒有聞到其花香。一碰到困難,他們總是挑選最容易的解決方法,甚至從原來的地方倒退,總是說:“我不行了!”結果使自己陷入失敗或平庸的深淵。

成功者一碰到困難,卻會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心態。他們總是以“我要!”“我能!”“我一定有辦法!”等積極的念頭來不斷鼓勵自己,於是他們便能不斷前進,直至走向成功。

有一個小男孩,一次長跑比賽後回到家裏,父親看他很高興,就問:“你是不是得了第一名?”他說:“沒有啊,我得了第二名。”父親很奇怪: “得了第二名為什麼還這麼高興?”你知道小男孩怎麼回答?他說:“爸爸,你知道嗎,那個第一名不知道被我追得有多慘!”

這就是那個小孩的心態。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如此心態追求成功的話,有對手已經跑在我們的前麵又有什麼關係?

因此,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就在於成功人士有積極的心態來支配自己的人生,他們始終以積極的思考、樂觀的精神和輝煌的經驗來支配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總是被過去的失敗和疑慮支配,他們悲觀失望、消極頹廢,最終走向了失敗。

有的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但事實上,他們的境況根本不是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你自己決定。

有個叫麥克的年輕人,在地裏勞作時挖出了一大塊金子,他高興地抱著金子回家。

在路上,麥克遇到了一個騎馬趕路的生意人。麥克發現生意人騎的那匹馬是良駒,他想:“如果我擁有這匹千裏馬,該是何等快樂的事情啊!農閑之餘,我就能騎著它在空曠的田野裏快樂的奔跑。”於是,麥克用金子換下了生意人的那匹馬。

然而,麥克騎著馬才走了一段路,那匹馬絆了一跤,把騎在馬背上的麥克摔了下來,他的左手著地時蹭破了一塊皮。

麥克邊撫摸著傷口邊想:“騎馬太危險了,還不如用馬換頭奶牛,這樣妻兒每天都有鮮牛奶喝,一家人該是多麼快樂啊!”

麥克果真用馬換了一頭奶牛。

接下來,麥克繼續與別人交換著他認為更好的東西。他用奶牛換了一隻山羊,用山羊換了一隻雞,後來他又用雞換了一把斧頭。

現在,麥克的腰裏別著一把斧頭,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呀!農閑的時候,上山砍柴賣,還能貼補家用呢。

這時,麥克感覺到有點口喝,他來到路邊的水井旁喝水。當他跪在井邊用手捧起水時,別在腰間的斧頭掉進了水井裏。

這下子,麥克一點也沒有惋惜,他甚至覺得腰間沒有了斧頭,自己在路上走得更快,更輕鬆。於是,麥克無比快樂地回到了家裏。

許多人在讀完這則故事後,總是想,如果我是麥克,我肯定後悔懊惱死了,還有何快樂可言啊!的確,如果這樣想,我們就隻會感到痛苦。但麥克卻不是這樣,他總是往好的方麵想,懂得怎樣為自己創造快樂。

有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你有什麼樣的人生。事物的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擁有創造快樂的積極心態,就一定會快樂。

快樂其實很簡單

人世間許多東西都不易獲得,比如名利、金錢、地位等,但有一樣東西,要想獲得它卻很簡單,因為它源自於人的心靈,隻要你的心靈不複雜,那麼獲得它也就輕而易舉,它就是——快樂!

一位哲學家在一次有幾萬名聽眾的演講中,講了這樣一段話:

“快樂由心而生,心由事而定,事由人來做。全然的快樂是一種單純,它來自於簡單的心靈,心如果負荷得太多,事事想得太複雜,煩惱和憂愁就會隨之而來。”

演講完後,很多人都上前問哲學家:“快樂真的就這麼簡單,這麼容易獲得嗎?”

哲學家回答是肯定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是正確的,他把一個小孩,一個數學家,一個物理學家同時請到一個密閉的房間裏。

黑暗中,哲學家吩咐他們:“請你們用最廉價又最能使自己快樂的方法,盡快把這個房間裝滿東西。”

物理學家馬上伏在桌上開始畫這個房間的結構圖,然後埋頭分析這個季節哪是光照最佳的方位,在哪堵牆哪個位置開扇窗最合適。草圖畫了一大堆,絞盡腦汁的物理學家還是不能確定在哪堵牆上開窗。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中。

而數學家在聽到吩咐後,立即找來卷尺丈量牆的長度和高度。之後伏案計算這間房的麵積,又在苦苦思索能用什麼最廉價的東西恰到好處地把房間迅速填滿。

隻有那個小孩不慌不忙,他找來一根蠟燭,從口袋裏掏出火柴點亮它——昏暗的房間一下子明亮了。在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還皺著眉頭設計種種方案時,小孩已經在屋裏圍著搖曳的燭光幸福地跳舞和歌唱了。

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看著盛滿燭光的小屋,看著那個不費吹灰之力就簡簡單單獲勝的小男孩不禁麵麵相覷。

哲學家問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你們難道沒聽說過用燭光盛屋這個古老的民間故事嗎?”

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回答:“我們知道,可我們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啊,怎麼會用這麼簡單的方法。”

哲學家歎了口氣:“簡單的心一旦複雜起來,歡樂和幸福就離你們越來越遠了。”

也許,有時越複雜的東西卻價值越昂貴;越複雜的故事越能吸引聽眾;結構越複雜的小說越暢銷……但是,對於人類的心靈而言,卻是越簡單越快樂,越單純越輕鬆。

快樂是一種態度,而不是狀態。這種態度在於你解決問題時總是選擇最簡單,但同時又是最有效的方法。

快樂源自心靈,當你的心靈越簡單時,你獲得的快樂就有可能比別人多得多。

快樂是你自己的事情

從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頂上,住著一位年老的智者,至於他有多麼的老,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智慧,沒有一個人知道。人們隻是盛傳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有兩個調皮的小男孩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可以愚弄他,於是就抓來了一隻小鳥放在手心,一臉詭笑地問老人:“都說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那麼請你告訴我,這隻鳥是活的還是死的?”老人想了想,完全明白這個孩子的意圖,便毫不遲疑地說:“孩子啊,如果我說這鳥是活的,你就會馬上捏死它;如果我說它是死的呢,你就會放手讓它飛走。孩子,你的手掌握著生殺大權啊!”

同樣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牢地記住這句話,每個人的手裏都握著關係成敗與哀樂的大權。

一位朋友講過他的一次經曆:一天下班後我乘中巴回家,車上的人很多,過道上站滿了人。站在我麵前的是一對戀人,他們親熱地互相挽著,那女孩背對著我,她的背影看上去很標致,高挑、勻稱、活力四射,她的頭發是染過的,是最時髦的金黃色,穿著一條最流行的吊帶裙,露出香肩,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孩,時尚、前衛、性感。他們靠得很近,低聲絮語著什麼。女孩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笑聲不加節製,好像是在向車上的人挑釁:你看,我比你們快樂得多!笑聲引得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他們,大家的目光裏似乎有豔羨。不,我發覺他們的眼神裏還有一種驚訝,難道女孩美得讓他們吃驚?我也有一種衝動,想看看女孩的臉,看看那張傾城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會是什麼樣子。但女孩沒回頭,她的眼裏隻有她的情人。

後來,他們大概聊到了電影《泰坦尼克號》,這時那女孩便輕輕地哼起了那首主題歌,女孩的嗓音很美,把那首纏綿悱惻的歌處理得很到位,雖然隻是隨便哼哼,卻有一番特別動人的力量。我想,隻有足夠幸福和自信的人,才會在人群裏肆無忌憚地歡歌。這樣想來,便覺得心裏酸酸的,像我這樣從內到外都極為孤獨的人,何時才會有這樣旁若無人的歡樂歌聲?

很巧,我和那對戀人在同一站下了車,這讓我有機會看到女孩的臉,我的心裏有些緊張,不知道自己將看到一個多麼令人悅目的絕色佳人。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趕上他們並回頭觀望時,我驚呆了,我也理解了在此之前車上那些驚詫的眼睛。我看到的是張什麼樣的臉啊!那是一張被燒壞了的臉,用“觸目驚心”這個詞來形容毫不誇張!真搞不清,這樣的女孩居然會有那麼快樂的心境。

朋友講完他的故事後,深深地歎了口氣感慨道:“上帝真是公平的,他不但把黴運給了那個女孩,也把好心情給了她!”

其實掌控你心靈的,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隻有不肯快樂的心。你必須掌握好自己的心舵,下達命令,來支配自己的命運。

你是否能夠對準自己的心下達命令呢?倘若生氣時就生氣,悲傷時就悲傷,懶惰時就偷懶,這些隻不過是順其自然,並不是好的現象。釋迦牟尼說過:“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加尊貴。”由此可知,“妥善調整過的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任何時候都必須明朗、愉快、歡樂、有希望。

有一個人夜裏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看到一位頭戴白帽,腳穿白鞋,腰佩黑劍的壯士,向他大聲叱責,並向他的臉上吐口水……於是他從夢中驚醒過來。

次日,他悶悶不樂地對他的朋友說:“我自小到大從未受過別人的侮辱。但昨夜夢裏卻被人罵並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否則我將一死了之。”

於是,他每天起來便站在往來熙攘的十字路口尋找夢中的敵人,他始終沒有找到這個人。

人常常會假想一些敵人,然後累積許多仇恨,使自己產生許多毒素,結果把自己活活毒死。

你是不是心中也還懷著一股怒氣呢?要知道這樣受傷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開點,放自己一馬呢?莎士比亞曾告誡我們:“使心地清靜,是青年人最大的使命。”

總之,快樂是自己的事情,隻要願意,我們可以隨時調換手中的遙控器,將心靈的視窗調整到快樂頻道。

把快樂傳給別人

一個快樂的人,能給別人帶來快樂,一個悲傷的人,能給別人帶來煩惱。快樂和悲傷都是一種情緒,情緒的好壞總會影響著周圍的人。因此,我們要做一個快樂的人,用神奇的快樂定律去感染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變得快樂。

一位年輕人決定外出遊學。臨行前,他去向一位智者請教,希望他能為自己指點一二,這樣在人生之旅就不會或少跌跟頭。

見到智者施禮後,年輕人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有些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隻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流露出絲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向智者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人,又變成了老年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都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愉快。

少年人獲得的四句話,就是人生的快樂定律。生命中快樂的事情不是很多,但是快樂是可以創造的,就看你以怎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正如智者給年輕人的四句忠告,當你記住並能悟出其中的真諦時,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快樂並且能為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學會把快樂定律運用到生活中去,你的旅途將會減少挫折,你的生活也將會充滿快樂,並把快樂傳給別人。

快樂是一種淡然

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碰到人生的不如意時,很多人都是怨天尤人,終日生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其實,還不如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快樂將觸手可及。

有一個漁夫,他每天早上出海打2個小時的魚,就可以解決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問題。打完魚就回去村裏和人下棋、聊天、帶孩子在院子裏玩。日子過得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有一天,來了一個商人。商人對他說,你打魚的技術這麼好,你每天多花點時間去打魚,你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錢。漁夫問:然後呢?商人說:得了錢,你就可以多買些船,然後請工人幫你打魚。 到時,你可以把魚賣到更遠的地方。漁夫問:再然後呢?商人道:那時,你就有更多的錢了。你可以開間工廠,把魚加工,賣給人們。你就成就了一番事業。漁夫問:那要多久呢? 商人說40年。漁夫說:得到這些我又能做什麼?商人想了想說:得到這些,你就可以回漁村找些老朋友,一起聊聊天、下下棋、和你的孩子老婆一起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漁夫說:我現在不就過著這樣的生活嗎……

漁夫和商人的話,各有各的理。選擇一種態度,隨之而來也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也許選擇一種不需要太忙碌的生活,並且真正地會享受它的人,應該是比較超然的人吧,心境淡然的感覺確實夠清醒。漁夫的生活雖然沒有什麼奢靡的東西來享受,但擁有的快樂應該會多得多吧!

莊子講過一個支離疏的故事:

南方楚國有一個人叫支離疏,他的形體是造物主的一個傑作,或者說是造物主在心情愉快時開的玩笑:脖子像絲瓜,腦袋形似葫蘆,頭垂到肚子上而雙肩高聳超過頭頂,頸後的發髻蓬蓬鬆鬆似雀巢,背駝得兩肋幾乎同大腿並列,好一個支支離離、疏疏散散的“美人”胚子!

支離疏卻暗自慶幸,感謝上蒼獨鍾情於他。

平日裏,支離疏樂天知命,舒心順意,日高尚臥,無拘無束,替人縫衣洗服、簸米篩糠,足以糊口度日。

當君王準備打仗,在國內強行征兵時,青壯漢子如驚弓之鳥,四散逃入山中。而支離疏呢,偏偏聳肩晃腦去看熱鬧,他這副尊容誰要呢,所以他才那樣大膽放肆。

當楚王大興土木,準備建造皇宮而攤派差役時,庶民百姓不堪騷擾,而支離疏卻因形體不全麵免去了勞役。

每逢寒冬臘月官府開倉放糧時,支離疏卻欣然前去領到三盅小米和十捆粗柴,仍然不愁吃不愁穿。

一個在形體上支支離離、疏疏散散的人,尚能樂天知命,以自然的心性,安享天年。那麼,把這支支離離疏疏散散從而遺形忘智、大智若愚的精髓運用到立身處世的方法中去,就可以逢凶化吉、遠離災難。

生活中有太多人們所想要擁有的東西,權勢、金錢、名利等,可是,轉眼之間的雲煙縹渺,仿佛一切都會化為烏有,什麼都不能夠帶走,無論是高官的權貴,還是山珍海味的享受,都不會永久,而隻有擁有這種淡然的心境才是人生的永恒。

學會把一切看淡

要能夠在紛繁的大千世界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就要有窮通達觀的人生態度。所謂窮通達觀的人生態度,就是指“窮亦樂,通亦樂”:身處貧窮之中能夠找到生活的樂趣,感到快樂;身處富裕之中也能夠心態平和,享受生活之樂。看淡名利是選擇幸福人生的首要條件,看淡一切才會過得快樂

名,是一種榮譽、一種地位。有了名,通常可以萬事亨通,光宗耀祖。名這東西確實能給人帶來諸多好處,因而不少人為了一時的虛名所帶來的好處,會忘我地去追求名。

然而,虛名會讓你找不到充實感,讓你備感生活的空虛與落寞。尤為可怕的是,虛名在凡人看來往往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引誘你去追逐它。盡管虛名本身並無任何價值可言,也沒有任何意義,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為了虛名而展開搏殺。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真諦的人都不會看重虛名。其實,實在沒有必要為了得到一個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虛名而去勾心鬥角,弄得鄰裏打得頭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殘殺。

錢,是一種財富,是讓生活更加舒適的保證。有了錢,就可以住豪宅,開名車,吃大餐,在一些人眼裏,金錢甚至是一種帶有魔力的,可以讓人為所欲為的東西。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麵,金錢也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比如有了錢以後,你就得為自己的安全擔擾,誰知道哪個家夥是不是正打著“劫富濟貧”的算盤;有了錢,你就會失去很多朋友,你可能會擔心對方是不是衝著你的錢來的……

一個人如若養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態度,那麼麵對生活,他也就更易於找到樂觀的一麵。他所看到的是人生值得謳歌的部分,而對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樓閣沒有興趣。現代人麵對著花花綠綠的精彩世界,更應當有談名寡欲的思想,如此方能在紛繁的世界裏,在眾多的不公平中,在自己的心中,構築一片寧靜的田園。

一對夫妻年輕時共同創業,到了中年終於小有成就,公司淨資產一千多萬,而且發展勢頭良好,提起這對夫妻檔,商界的人都伸大拇指。然而就在他們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兩人卻隱退了,他們辭去了董事長、總經理的位置,將大部分股分賣給一個他們平時就很欣賞的企業家,將房子和車委托給好朋友照管,兩個人就瀟灑地環遊世界去了。消息傳出後,大家都覺得太可惜,一些親戚朋友也不理解,諷刺他們說:“年齡這麼大了,辦事卻像小孩子一樣,那麼大的家業說丟就丟,放著好好的老總不做,偏要去環遊世界!”

在一些人眼裏,這對夫妻確實傻的可以,竟然真的就這樣拋下名利,從此以後,他們再也體驗不到當老總的風光及大把大把賺錢的樂趣了。其實,這對夫妻才是真正的聰明人,他們拋棄了虛名浮利卻得到了生活的真正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