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態好一切都好
凱撒大帝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將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人,要有良好的心態,隻要心態好了,那麼感覺自然也就好了,也就可以感覺到引導自己心靈的明燈,一切也就會真的好了!
心態左右人生
曾經有人說過: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用積極的心態對待人生,我們的人生將是一片光明;我們用消極的心態對待人生,我們的人生會是一片灰暗。
在一個小縣城裏,有姐弟倆非常聰明,他們上小學時,因為學習刻苦,所以,他們在班裏一向都是好學生。但天有不測風雲,他們還沒有等到小學畢業,父母之間就出現了感情危機。姐弟倆經常被嚇得不敢回家。
後來,父母離婚了,姐弟倆都被判給了父親。不久,父親就領回了一個女人。自從那個女人進門,姐弟倆經常被呼來喝去,有時甚至吃不上飯。有一次,後娘讓弟弟倒髒水,姐姐看弟弟拎不動水桶就想去幫忙,後娘上去就是一巴掌,把姐姐打倒在地。吃飯時,後娘經常在菜裏放很多辣椒,辣得姐弟倆眼淚直流。
有一次,天氣很冷,姐弟倆放學後一直等到天黑都進不了家門。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了,讓他倆先到屋裏暖和一下,可姐弟倆說什麼都不敢去。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姐姐學會了和後娘作對,學習成績也慢慢地滑了下來,大學沒考上,隻好當了一名工人。而弟弟卻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有一次,父親把一個橘子放在他的桌子上,他都沒有看見,過了很久父親偶爾進了他的房間才發現那個橘子已經腐爛了。從小學到高中,他的成績一直都沒低於第三名過,並且一直都是班幹部,在班裏的人緣也一直很好。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連艦艇學院,並被保送研究生。
同樣是一個父母所生,同樣生活在家庭不幸的陰影裏,姐姐的前途被毀了,弟弟卻前途一片光明。原因在哪兒?就在心態。姐姐在困境中,心態變得脆弱而易怒,弟弟卻能隱忍,始終以一個目標為奮鬥方向,把其他的一切都拋在腦後。
從上麵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心態上的消極因素占主導地位時,會給一個人的行動造成很大的影響。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情緒化,特別是年輕人,因為年輕氣盛,許多人都容易暴躁而難以自製。但人在年輕的時候正是可以大有作為、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如果你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心態,光明的前途就將與你無緣。
心態對人的人生是影響巨大的,一個人隻有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無懼生活中的困難,才能始終堅定地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也隻有這樣,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心態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綜合體現,也是一個人過得是否幸福的關鍵因素。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人的心態確確實實在影響著人的健康和幸福。
“二戰”時期,德國的納粹分子曾進行了一次觸目驚心的心理實驗,他們聲稱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處死人,這種方式就是抽幹人身上的血液。實驗那天,他們從集中營挑選出兩個人,一個是牧師,另一個是普通工人。納粹士兵將倆人分別捆綁在床上,用黑布蒙住雙眼,然後將針頭插進他們的手臂,並不時地告訴他們:“現在,你已經被抽了多少升血了,你的血將在多少時間內被抽幹!”其實,納粹士兵並沒有真的要抽幹他們的血,而隻是在他們的手臂上插進了一支空針頭。結果,普通工人的麵部不斷抽搐,臉色變得慘白,漸漸地在驚恐萬狀中死去。顯然,這位普通工人內心充滿了恐懼,恐懼的心態使他心力衰竭,導致了死亡。而那位牧師卻始終神情安詳,死神沒有奪取他的生命,他活了下來。事後,人們問他當時想些什麼,他說:“我的內心很平靜,我不害怕,我問心無愧,即使死了,我的靈魂也會進入天堂。”
納粹分子的這個實驗雖然殘酷,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心態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你有一個好心態,你就可以選擇生;如果你有一個壞心態,你就隻能選擇死。
西方心理學家反複證實了一個觀點:心靈會接受不管多麼荒謬的暗示,一旦接受了它,心靈就會對之做出反應。這就是說,人的理智接受事實,人的心靈則接收暗示。人如果給心靈以積極的暗示,心靈就會呈現出積極的狀態;人如果給心靈以消極的暗示,那麼,心靈就會呈現出消極的狀態。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寫過一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小說講,有一個小公務員一次去看戲,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結果口水不巧濺到了前排一位官員的腦袋上。小公務員十分惶恐,趕緊向官員道歉。那官員沒說什麼。小公務員不知官員是否原諒了他,散戲後又去道歉。官員說:“算了,就這樣吧。”這話讓小公務員心裏更不踏實了。他一夜沒睡好,第二天又去賠不是。官員不耐煩了,讓他閉嘴、出去。小公務員心想,這下子可真是得罪了官員了,他又想方設法去道歉。小公務員就這樣因為一個噴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最後,他……死了。
契訶夫對小公務員死因的描寫雖有些誇張,但卻說明一個人的心態對其身心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位心理學家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他的一位親戚向一位印度水晶球占卜者卜問吉凶,後者告訴他,他有嚴重的心髒病,並預言他將在下一個新月之夜死去。這一消極的暗示進入了他的心靈,他完全相信了這次占卜的結果,他果然如預言所說的那樣死了。然而他根本不知道他自己的心態才是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讓我們看看他真正的死因吧:這位心理學家的親戚在去看那個算命巫婆的時候本來是很快樂、健康、堅強和精力旺盛的,而巫婆給了他一個非常消極的暗示,他則接受了它。中國有句古語: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消極的暗示使他的心態變得消極起來,他非常害怕,在極度恐懼和焦慮中不停地琢磨他將死去的預言。他告訴了每一個人,還為最後的了結做好了準備。這種必死無疑的心態終於讓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因此,我們一定要以積極健康的意念來激發出積極健康的心態,因為隻有心態健康了,我們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心態是一把雙刃劍
一個人,如果要開創成功的事業,就要抱著必勝的心態去為之奮鬥。當我們對於事物產生懷疑時,隻有一個信念可以幫助我們,那就是——期待最好的結果。
眾所周知,在這個世界上,成功而卓越的人畢竟是少數,而失敗平庸的人肯定是多數。成功而卓越的人活得充實、自在、灑脫;失敗而平庸的人則過得空虛、艱難、猥瑣。那麼,情況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我們不妨仔細地比較一下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的心態,特別是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心態,將會十分驚訝地發現:在這種時候,由於每個人心態的不同,其各自的命運與事情的結果會是怎樣的不同。
在推銷員間一直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歐洲的兩個推銷員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天氣炎熱,非洲人一直都是赤著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這個樣子,立刻失望起來,他想:這些人都赤著腳,怎麼會買我的鞋呢?於是他放棄了努力。而另一位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赤著腳,則不禁驚喜萬分,在他看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就大了。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他自然是滿載而歸。
我們不難看出,這就是不同的心態所導致的不同的結果。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麵對赤著腳的非洲人,由於不同的心態,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則滿懷信心,大獲全勝。
下麵這個故事是某成功學大師講述的。看完後相信對我們每個人的成功與人生進取都會有巨大的啟示意義。
有一位叫塞爾瑪的女士陪伴丈夫駐紮在沙漠的陸軍基地裏。丈夫奉命到沙漠裏去演習,她一個人則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天氣實在太熱,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攝氏125度。沒有人可以和她談天——身邊隻有和她語言不通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她非常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很短,隻有一句話。但是,這句話卻永遠留在了她的心中,且從此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這句話是這樣的: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塞爾瑪反複地琢磨父親話語中的意思。等她終於明白什麼的時候,不禁深感慚愧。因此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她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一開始,他們的反應就使她非常吃驚,她對他們的紡織品、陶器感興趣,他們就把自己最喜歡甚至都不願賣給遊客的紡織品、陶器送給了她。
她研究那些使人著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物態,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片沙漠還是一片海洋的時候留下來的……就這樣,原來使人難以忍受的環境終於變成了令她興奮、使她留連忘返的奇境。
此刻,我們或許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使塞爾瑪的內心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沙漠本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塞爾瑪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環境變成了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旅行。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名為《快樂的城堡》的書。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裏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失敗而平庸的人占多數,其主要原因就是心態有問題。一碰到困難,他們總是挑選最容易的辦法,甚至從原來的地方倒退,總是說:“我不行了,我還是退卻吧。”結果使自己陷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卻正好相反,他們一遇到困難,總是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心態。他們總是以“我要!”“我能!”“我一定行!”等積極的念頭來不斷鼓勵自己。於是他們便能盡一切可能,不斷前進,直至走向成功。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在通過幾千次的失敗後才最終成功地發明了電燈的。
成功學的始祖拿破侖·希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就在於成功人士有積極的心態,而失敗人士則習慣於以消極的心態去麵對人生。”
不錯,成功的人大都以積極心態支配自己的人生,他們始終以積極的思考、樂觀的精神和輝煌的經驗來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的人則總是被過去的種種失敗和疑慮引導支配,他們空虛猥瑣、悲觀失望、消極頹廢,因而最終走向了失敗。以積極心態支配自己人生的人,總是能積極樂觀地正確處理人生遇到的各種困難、矛盾和問題;以消極心態支配自己人生的人,總不願也不敢積極地解決人生所麵對的各種問題、矛盾和困難。
我們經常聽人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他們的境況根本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
維克托·弗蘭克爾是“二戰”時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他說:“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馬爾比·D·馬布科克也曾說:“最常見同時也是代價最大的一個錯誤,是我們認為成功有賴於某種天才、某種魅力、某些我們不具備的東西。”
總而言之,成功的要素其實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成功是積極心態的結果。我們究竟能飛多高,並非完全由我們的某些其他的因素決定,而是由我們自己的心態所製約的。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比如:
(1)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2)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3)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就決定了我們最後將有多大的成功,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4)在任何重要組織中,我們的地位越高,我們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
當然,有了積極心態並不能保證事事成功,但一直持消極心態的人則一定不會成功。
讓我們不斷地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吧。播下積極的種子,就會收獲成功的果實。
心態好一切都好
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麵,人生也有正麵和背麵。光明、希望、愉快、幸福……這是人生的正麵;黑暗、絕望、憂愁、不幸……這是人生的背麵。那麼,你會選擇哪一麵呢?
有一位日本武士,名叫信長。有一次,在麵對實力比他的軍隊強十倍的敵人時,他決心打勝這場硬仗,但其部下卻表示懷疑。
信長在帶隊前進的途中讓大家在一座神社前停下。他對部下說:“讓我們在神麵前投硬幣問卜。如果正麵朝上,就表示我們會贏,否則就是輸,我們就撤退。”部下讚同了信長的提議。
信長進入神社,默默禱告了一會,然後當著眾人的麵投下一枚硬幣。大家都睜大了眼睛看——正麵朝上!大家歡呼起來,人人充滿勇氣和信心,恨不能馬上就投入戰鬥。
最後,他們大獲全勝。一位部下說:“感謝神的幫助。”
信長說道:“是你們自己打贏了戰鬥。”他拿出那枚問卜的硬幣——硬幣的兩麵都是正麵!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要想贏得人生,心態就不能總處在消極的狀態,那隻會使你沮喪、自卑、徒增煩惱,還會影響你的身心健康,結果,你的人生就可能被失敗的陰影遮蔽了它本該有的光輝。
你聽說過“兩個女人一條腿”的故事嗎?她們一個叫艾美,是美國姑娘;另一個叫希茜,是英國姑娘。她們聰明、美貌,但都有殘疾。
艾美出生時兩腿沒有腓骨。一歲時,她的父母做出了充滿勇氣但備受爭議的決定:截去艾美的膝蓋以下部位。艾美一直在父母懷抱和輪椅中生活。後來,她裝上了假肢,憑著驚人的毅力,她現在能跑、能跳舞和滑冰。她經常在女子學校和殘疾人會議上演講,還做模特,頻頻成為時裝雜誌的封麵女郎。
與艾美不同的是,希茜並非天生殘疾,她曾參加英國《每日鏡報》的“夢幻女郎”選美,並一舉奪冠。1990年她赴南斯拉夫旅遊,決定僑居異國。當地內戰期間,她幫助設立難民營,並用做模特賺來的錢設立希茜基金,幫助因戰爭致殘的兒童和孤兒。 1993年8月,在倫敦她被一輛警車撞倒,肋骨斷裂,還失去左腿,但她沒有被這一不幸所擊垮。她後來奔走於車臣、柬埔寨,像戴安娜王妃一樣呼籲禁雷,為殘疾人爭取權益。
也許是一種緣分,希茜和艾美在一次會見國際著名假肢專家時相識。她們現在情同姐妹。
她們雖然肢體不全,但不覺得這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生憾事,反而覺得這種奇特的人生體驗給了她們堅忍的意誌和生命力。她們現在借用著假肢,行動自如。但在坐飛機經過海關檢測時,金屬腿常引發警報器鈴聲大作。隻有在這時,才顯出兩位大美人的腿與眾不同。
隻要不掀開遮蓋著膝蓋的裙子,幾乎沒有人能看出兩位美女套著假肢。她們常受到人們的讚歎:“你的腿形長得真美,看這曲線,看這腳踝,看這腳趾甲塗得多鮮紅!”
她們中的艾美說:“我雖然截去雙腿,但我和世界上任何女性沒有什麼不同。我愛打扮,希望自己更有女人味。”
你看這姐倆,她們幾乎忘了自己是殘疾人。她們沒有工夫去自怨自艾,人生在她們眼裏仍是那麼美好。也有異性在追求她們,她們和別的肢體健全的姑娘一樣,也有著自己的愛情。朋友,請展開你緊皺的眉頭吧,不要陷入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麵而心煩意亂,意誌消沉。
人生充滿了選擇,而心態就是一切。心態好,一切都好。如果心態積極,就能以某種方式把內心中最常出現的想法轉化成事實;如果一個人預期自己會失敗,他當然就會得此惡果;如果一個人總要在機會裏發現一些消極、負麵的事,那麼他所做的事也無法積極順利地完成。
有一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心態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他做過一個實驗:
這位心理學家讓幾個學生穿過一間黑暗的房間。接著,心理學家打開房間裏的一盞燈,在昏黃如燭的燈光下,當學生們看清楚房間的布置後,不禁嚇出一身冷汗。
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麵是一個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裏蠕動著各種毒蛇,就在這蛇池的上方,搭著一座很窄的木橋,他們剛才就是從這座木橋走過來的。
當心理學家讓他們再次走過這座橋時,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沉默著不願主動過橋。
過了好一會兒,終於有三個學生猶猶豫豫地站了出來。其中一個學生一上去,就異常小心地挪動著雙腳,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個學生戰戰兢兢地踩在小木橋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著,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個學生幹脆彎下身來,慢慢地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
瞬間,房間裏又亮了幾盞燈。學生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發現在小橋的下方裝著一道顏色極暗淡的安全網,隻是他們剛才都沒有看出來。
“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通過這座小橋?”心理學家大聲地問。
仍舊沒有人作聲。
“你們為什麼不願意呢?”心理學家接著問道。
“這張安全網的質量可靠嗎?”學生們驚恐地說。
心理學家笑了:“我們的實驗結束了,這座橋本來不難走,可是橋下的毒蛇對你們造成了心理威懾。於是,你們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亂了方寸,慌了手腳,表現出各種程度的膽怯。可見,心態對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的確,心態對人的行為有著極大的影響。消極的心態隻會產生消極的思想,而消極的思想一旦占據了大腦,我們就會對即將要做的事情失去信心,從而導致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失敗的惡果。
在麵對各種挑戰時,失敗的原因往往不是勢單力薄、智能低下,或是沒有把整個局勢分析清楚,反而是在消極心態的影響下,把困難無限誇大,把結果看得極其糟糕,因此,不敢有任何行動。
一個控製不了自己心態的人,是一個不成熟的人。在困境中,如果我們有害怕的思想,那麼就會什麼也做不好,隻有保持正麵積極的心態,才能獲得成功。
懂得欣賞自己
人一生中必須學會一種生存方式,那就是欣賞自己。欣賞自己,更多的是肯定自己。欣賞自己,堅定自信,盡力走自己的路,人生就無怨無悔。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總是欣賞別人,挑剔自己,總是在種種誘惑和挫傷之後,把自己修剪成別人喜愛的模樣,而從不給自己一點安慰,一點鼓勵,沒有心思去欣賞自己。
用高估別人的心態看待自己,打擊的是我們的自尊;用低估自己的心態對待別人,傷害的是我們的自信。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絕對存在,有自己的特殊價值。不要自怨自艾,把你的缺陷當做你前進的動力。
有一個人前往韓國慶州的石窟寺觀佛。他站在佛像前看了許久也沒看出什麼名堂,既沒有感到佛的慈悲之像,也沒有莊嚴肅穆之感。正在他苦想原因之時,寺中的住持走近對他說:“施主,你應當跪在佛像正前方的位置,才能得到他的精神。這不是讓你膜拜,因為佛像的雕塑者是站在求神者的位置設想之後才建的。當你跪著看的時候,佛下垂的眼瞼會讓你覺得是俯視的慈悲。”那個人照此做了,果然如住持所說。
藝術品的欣賞要站在某個特定的角度或距離才可以獲得十足的神韻,那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不更應如此嗎?欣賞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異,或晴空萬裏或烏雲密布,全在於你個人的選擇!隻有站好位置,選取最佳的角度,你才會發現美麗所在!
有一個人從小雙目失明,懂事後他深深煩惱,認定這是老天在責罰他,感到一輩子完了。親友、社會都來關懷他、照顧他,但他不願在憐憫中度過一生。後來一位老師對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他聽了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鍾愛,開始振作起來。若幹年後,當地傳誦著一位德藝雙馨的盲人推拿師的故事。
當我們還在為先天的生理缺陷自怨自艾、自暴自棄時,想想這個比喻吧,因為上帝太喜歡你了,所以咬得大了些。不能改變的事情就不必自尋煩惱了,坦然地接受上帝的安排,發揮自己的長處,做生活的強者。
8歲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是一個脆弱膽小的男孩,臉上總顯露著一種驚懼的表情。他呼吸就像喘氣一樣,如果被老師叫起來背誦,他立即會雙腿發抖,嘴唇顫動不已,回答得含糊且不連貫,然後頹廢地坐下來;如果他有一張好看的麵孔也許就會好一點,但他卻是暴牙,像他這樣的小孩,自我感覺一定很敏銳,他們會回避任何活動,不喜歡交朋友,成為一個隻知自憐的人!但羅斯福卻不是這樣。他雖然有些缺陷,卻保持著積極心態,他積極、奮發、樂觀、進取,這種積極心態,就激發了他的奮發精神。
羅斯福的缺陷促使他更努力地奮鬥,他並不因為同伴對他的嘲笑便降低了勇氣,他喘氣的習慣變成一種堅定的嘶聲。他用堅強的意誌,咬緊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顫動而克服他的恐懼。
他不把自己當做嬰孩看待,而要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他看見別的強壯的孩子玩遊戲、遊泳、騎馬、做各種極難的體育活動時,他也強迫自己去參加打獵、騎馬、玩耍或進行其他一些激烈的活動,使自己變為最能吃苦耐勞的典範。他看見別的孩子用剛毅的態度對付困難用以克服恐懼的情形時,他也覺得自己勇敢了;當他和別人在一起時,他覺得他喜歡他們,並不願意回避他們。由於他別對人很感興趣,從而自卑的感覺便無從發生。
在未進大學之前,他已靠著自己不斷的努力有了係統地運動和生活,將健康和精力恢複得很好了。他利用假期在亞利桑那追趕牛群,在落基山獵熊,在非洲打獅子,使自己變得強壯有力。憑著這種奮鬥精神,憑著這種自信,羅期福終於成了美國總統。
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自己將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其實,別人認為你是哪一種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欣賞自己,肯定自己。
世上一切都不會像自己想象的那樣完美動人。你可能貌不驚人,但不必垂頭喪氣;你可能前途坎坷,也不必耿耿於懷。不必刻意去追求什麼完美,不必對自己失掉信心。與其在那裏怨天尤人哀傷自憐,不如靜下心來欣賞自己。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勢和長處的,隻在於能不能發現自己的優勢,這樣就會少一些哀怨多幾分灑脫,在豁達的心態中坦然地走自己的路;欣賞欣賞自己的長處,就會揚起追求的風帆,駕起希望之舟駛向理想的彼岸。
一個平凡的人也有著自己美麗的風景!超越自我,隻有靠你自己。 學會欣賞,是人生的一種享受。學會欣賞自己,就可以欣賞到自信的魅力。欣賞生活,欣賞自己,就會擁有一份自信,擁有足以抵禦一切的生命力。欣賞自己,就不會虐待自己平淡而自然的生活,就會珍惜自己那份坦然的情懷和寧靜的心境。
善於悅納自己
每個平淡無奇的生命中,都蘊涵著一座豐富的金礦,而正確認識自己就能使我們找到打開金礦的鑰匙。每個人都要在生活中通過努力成為最了解自己的智者,並悅納自己,把握生命中的時時刻刻,用自己的全力去更新,完善自我,塑造自我。
在人的一生中,學會“悅納自己”很重要。悅納自己,就是要學會接受自己、認同自己,喜歡自己,認同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師對會眾做了一場精彩的講道,末了他以肯定自己的價值作為結尾,強調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眷顧的寶貝,每一個人都是從天而降的天使。活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要善用上帝給予的恩賜,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
會眾當中有人不服牧師的講法,站起身來指著令自己不滿意的扁塌鼻子說道:“如果照你所說,人是從天而降的天使,請問有塌鼻子的天使嗎?”另一位嫌自己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同樣的意見,認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創造。
牧師輕鬆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創造是完美的,而你們兩人也確實是從天而降的天使,隻不過……”他指了指那位塌鼻子的人,“你降到地上時,讓鼻子先著地罷了。”牧師又指著那位嫌自己腿太短的女子,“而你,雖是用腳著地,卻在從天而降的過程中忘了打開降落傘。”
人生總有些難盡人意,但這卻不是上天的責任。我們不能放棄自己,又不能苛求自己更完美。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過高,總是追求完美,強迫自己做到盡善盡美,會妨礙你取得成功,阻礙你享受成功所帶來的一切歡愉。
你能毫不埋怨地接受自己嗎?你能始終如一地悅納自己嗎?你能滿腔熱情地摯愛自己嗎?這些便是你需要解決的問題。世界上最美麗、最有活力、最有價值的人,就是你自己。當你體會到你是這世界中對你自身最重要的人時,你既不“卑下”,也不“優越”。
人的可貴在於,我是我,你是你,在於個性和作為。我們的個性是我們所“顯示的自己”,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真實的自我”,或“自我影像”,常是不完美,而且夠不上標準的。雖然,“自我影像”常是不完美的,但確實一直在生長中。不要因為不完美而恨自己,如果你對自己覺得羞恥,拒絕看清自己,那麼你就沒法發揮你獨特的才能了。接受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連自己的成長以及所有瑕疵也一齊接受吧。
沒有一個人是至善的。智者不為他自己沒有的東西悲傷,卻為自己擁有的東西欣賞。苦中要活得更好,就得清楚地了解自己,保持自己的特色,使自己成為自己,自覺地找到本身應走的路,積極地活下去。
我們要對自己走的路,以及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負責。一個人要自我發揮,不需要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更無須靠別人的評價與認同來確認自己的價值。誰也不能否定你,即使大家都否定你也不要緊,因為你的所作所為自會證實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自己的價值由自己來決定。活得出色,或者活得不出色,完全是我們把內心最好的東西盡量發揮出來。對於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無須怨天尤人,在羨慕別人的同時,不妨想想怎樣才能走出誤區。或用善良美化,或用知識充實,或用自己一技之長發展自己。
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之後能夠坦然地自我接受。自我接受是指接受我們現在的樣子,包括一切過錯、缺點、短處、毛病以及我們的資產與力量。但是,如果我們認清這些否定麵是屬於我們而不是等於我們,那麼,我們對於自身的這些不完美會看開許多。
我們要接受目前的自己,重新開始生活。學會忍受你本身的不完美,要用智慧認清你的缺點,但不要忘記,為了缺點而恨透自己隻會招致不幸。將你的自己與你的行為區分開來,你並不會因為犯錯或走偏了路而敗壞、無價值,就像打字機不會因為出了毛病或小提琴發出噪聲而無價值一樣。
許多人明明是活在現在,心靈卻一直懸在過往的歲月,常為往事嗟歎,不願接受現在的自己,任憑意念沉湎其中無法自拔。智者說:“忘記背後,努力麵前。”畢竟往事已矣,一再地追悔於事無補。能夠忘記背後,我們才有心力繼續努力前麵的路途。
活在過去是啃噬心靈的最佳方法,也是妨礙前進最大的枷鎖。我們要接受那些已經發生的事實,承認失敗或不智,誠實地麵對那些不堪的遭遇,不讓自己繼續掉入那些內疚當中。許多人被過去所挾製,甚至不知道如何勇敢地活在現在,徒然浪費了寶貴的今天,又成了明天的悔恨。我們要好好地愛自己,珍惜自己所能掌握的今天,把現在活得更燦爛、更生動。
如果你想獲得幸福的人生,如果你想找到人生的快樂,那麼,請接受我的建議:過去,永不複見;現在,才是你真正的財富。接納自己,你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愛生活愛自己
泰戈爾的《飛鳥集》裏有這樣一句:“我的存在,乃是所謂生命的一個永久的奇跡,這就是生活。”愛生命,愛自己,愛這個世界,這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一堂人生課。
夏洛特·勃郎蒂在《簡·愛》中寫下一段話:“但是生命現在還為我所有啊,還有生活的需要、痛苦和責任。厄運必須負擔,需要必須供給,痛苦必須忍受,責任必須自負。”也許是因為一次很深的觸動,你才突然懂得生命的全部意義。就在這一瞬間,你知道什麼是生命的幸福。愛自己,生命才會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