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周易平衡藝術
“易以道陰陽。”任何事物及其變化都是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之下發生的,《周易》反映的陰陽消長盛衰是均衡的,對稱的和互補的,強調陰與陽的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反相成,互相轉化。陽與陰的相互和諧,保持了事物的平衡;陰與陽的相互對立,導致事物的進化和發展。人和萬事萬物都是運轉的,流動導致平衡,平衡造成運轉,生生不息。
訟:慎爭戒訟做事謀始
訟卦講爭訟,主張不可輕啟爭端。對管理者而言,在管理活動中要以和為貴。
訟卦的上卦“乾”為天,下卦“坎”為水,天在上,水在下,雙方行動的方向不同,而且格格不入,所以必有爭訟之事發生。訟卦的“上九”是在三個陽爻的上層,過於剛強,恃強爭勝,結果必有凶險。就此卦的整體而言,“乾”剛在“坎”險之上,也就是充實地踏在陷阱上,因而自恃逞強,則行不通而遇風險。但也有化解的方法,訟卦卦辭中的“利見大人”,是指找一個有水平的人來處理爭執比較有利,也就是指談判、和解。
訟卦的中心思想是反對訴訟,勸人們不要隨隨便便找當官的打官司,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本卦六爻均以不訟而得吉,訟則凶示人。隻有處在九五的爻位(尊位)上,“訟,元吉。”其餘爻位上全部不克訟。翻開曆史,看看現實,的確如此,一般人是打不贏官司的,隻有有權有勢的人,或運氣相當好的人才可贏了官司。
柔而不訟得吉
按照訟卦的思想,最好是不要打官司。因為打官司往往是“終凶”,有好結果的極少。處理任何事情都不可輕啟爭端,最好是采取中和的方法,或者在爭訟初起時就中止,或者請德高望重、有權位的人來加以調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樣較為吉利。當然,保持警惕,不埋下爭端的種子,防患於未然,這是最好的辦法。
初六爻“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爭訟將起,首先應該做的是友好協商,能調解就調解,不要為一些小的紛爭鬧不愉快,輕易上法庭。如果能做到“不永所事”,就可以大事化小,“終吉”。
在很多實例中,打官司僅僅是一時的氣盛引起的。在決定打官司之前,要好好想一下所需要的全部費用。很多人想通過打官司來找回自己的公道,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後如願以償的沒有幾個人。所以,有了矛盾和糾紛,應該通過協調和對話來解決矛盾,而不應依賴訴訟的手段。
商業之間會有競爭,會有相互侵權,損害對方利益的事情存在。有些會有商業道德的約束力,但是想要靠道德的微薄影響力去製約和製止的話,這是不現實的。有時,競爭雙方或者合作雙方會拿起法律武器,進行訴訟,以求公正的判決。但並不是所有的判決都公正。有些法律訴訟會持續很久。時間長,訴訟成本增加,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反而得不償失。有時,各方相互退一步,也能解決問題。管理者在管理企業時舉起法律保護自己與企業時,要計算成本。如果訴訟成功的概率很低,不但不能減少損失,而且還增加本企業的訟訴成本的話,就不要訴訟,另想途徑解決。其他解決方案以不觸犯法律為底線。
20世紀80年代,孫寅貴闖蕩北京之前,曾在湖南家鄉做了兩年兼職律師。據孫寅貴講,這段經曆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他覺得自己懂法,這絕對是比一般人高深的地方。在以後的那些年當中,一遇風吹草動,他的律師情結便會萌動,動不動就想打官司一決輸贏。
孫寅貴到北京發展後,在他經營百龍礦泉壺的那幾年,大大小小的官司始終伴隨著他。百龍也想通過打官司這種形式,擴大自己的影響,樹立自己的形象。那麼,企業從這連綿不斷的官司中得到了什麼呢?我們還是聽聽孫寅貴的總結:
我們與別人打的大官司共打了三個,一是與富豪的專利權官司;二是與德國大眾的官司;還有一個是跟消費者韓成剛的官司。1992年,礦泉壺市場突然出了一匹黑馬——“富豪”,對百龍構成極大威脅,我們的想法自然是把它“滅掉”。我們發現富豪礦泉壺不僅在原理上有仿造百龍壺之嫌,而且在其最初的外包裝上直接印上了百龍壺圖案。1993年,我們在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告富豪礦泉壺侵權,要求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百龍經濟損失300萬元。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最終是我們打勝了,可勝訴完全是精神安慰,至今我們沒有得到一分錢的經濟賠償,還付出了近百萬元的訴訟費、審計費、代理費等。這場官司打得我滿身疲憊,到後來隻有一個願望,就是法庭趕快宣判,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當中。
與大眾的官司,在經濟上和聲譽上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影響。接下來與韓成剛的那場官司,簡直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當時整個礦泉壺行業在宣傳上大話不少。1993年,山西一位叫韓成剛的消費者,不斷在報上撰寫文章批評礦泉壺企業的做法,其中不少話對行業來講是致命的。其實,這件事情眼看就要過去了,因為讀者已經對他的文章沒有什麼興趣了。可我偏偏舊病複發想告他,這一告,就把事情弄得複雜了。在新聞界的關注下,礦泉壺行業裏的種種“內情”,都被公之於眾,消費者對礦泉壺的信任降到了最低點,僅百龍在山西省太原市的直接損失就超過300萬元。一審我們雖然勝了,但是雖勝猶敗:整個礦泉壺市場已經無可救藥。此後,韓成剛上訴,而我們已經沒有打這場官司的心情了。二審僅判他言詞失當。
現在對企業打官司這件事我的反思是,懂法和懂得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並沒有錯,相反還值得在企業大力提倡。但因此認為訴訟是解決一切矛盾的根本之道則走入了另一個極端。百龍的經曆證明“法庭上見”是要付出代價的和風險的,無論勝敗都將筋疲力盡。我刻骨銘心的體會是再也不想打官司了。我覺得,打官司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遠離訴訟更是一種自我保護,尤其對那些規模不大、時間不長、處世不深的中小企業來說,更經不起幾番訴訟的折騰。如果有一天企業間的訴訟少了,我認為那將是中國企業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之一。
君子以做事謀始
《象傳》說:“君子以做事謀始”。在事情開始之前就應該認真思考,以免導致不良的後果。這話是孔子說的,告誡人們,事情一開始就要想到結果,要注意理順各種關係,從事情的起端就止息訟端,防患於未然,免得陷於爭訟之泥潭,難以自拔。蒙牛總裁牛根生說,最好在創業初期就把蛋糕分好,等事業做大了再去分紅,不進法庭也得把腦袋打爛,就是這個思想。
再則,初六爻“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告訴我們不要讓有可能產生糾紛的事情發展,在萌芽狀態就把它解決,也是避免上法庭的關鍵。在生意場上,有好多人喜歡含含糊糊,這是不好的習慣,不地道的做法,近幾年來的商業糾紛、合作糾紛大都是這類性質的。
訟卦卦辭解釋過爭訟產生的原因:“有孚窒惕。”爭訟的產生是因為誠信遭受窒塞,當雙方失去了信任感時,必定會產生猜疑,進而產生誤會和指責,最終發展成爭訟。在企業內,部門與部門之間、同事與同事之間,爭執的現象時常可見,當你對這些爭執的事件進行分析時,通常會得到兩個原因:有一方沒有履行當初的承諾;雙方當初考慮不周,導致分工不夠明確。
某公司因為業務轉型,需要重新製作公司宣傳片,由企劃部負責這項任務。企劃部門在分工時隻是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了宣傳片的內容。公司領導在檢查這項工作時,發現企劃部竟然毫無進展。根據公司的規章製度,對這種嚴重拖拉的現象必須進行罰款,企劃部門的每位員工都被罰100元。這100元引起了企劃部門內部的一場爭執。這場爭執持續了很久,會議室內不斷傳出他們的爭吵聲。不得已,公司領導出麵處理這件事。首先,公司領導要求他們安靜下來,然後依次表達自己的看法。最終,公司領導發現這件事的根源在於:公司的文案當時隨口答應了這件事,可是最終卻把這件事忘記了。當然,企劃部的負責人也有很大的責任,這麼重要的工作怎麼能夠如此疏忽地對待?最終,公司領導將罰款的對象確定為公司文案和企劃部經理,這場爭執才平息下來。
員工之間的爭執原因往往都是如此,爭執的目的是推卸責任,可是責任往往是無法推卸的。因此,對於管理者來說,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在事前進行深入考慮,並且始終保持誠信。
豫:自在安樂收放有度
豫卦講快樂,描述了處在和順安樂之中的人們的不同心態和情形。
豫卦下坤上震,坤為地、為順;震為剛、為動。一陽統五陰,五陰上下相應。下麵坤順而上麵震動,有順而動之象。能動而和順,因而安逸和樂。
豫卦認為,“由豫”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歡愉快樂,這樣的快樂應與朋友分享;而“鳴豫”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高興得過了頭,有些淺薄;“盱豫”是看著別人生活安樂而後悔自己沒有跟他一樣努力;“冥豫”是夜晚還在尋歡作樂或者是沉湎於娛樂之中,昏昏沉沉,迷不知返。後三種“豫”是人們在安逸的環境中應當避免的。豫卦主張人們應該享受快樂,但一定要以正確的方式,這樣就不會有災禍產生。
中庸者恒不死
豫卦辭“利建侯行師。”在安樂自在的局麵下,要順時而動,出兵征伐有利於取得成功。但是,這種情況下的進取,也要把握好尺度,不可頭腦發脹,做事不可太過頭。
初六爻“鳴豫,凶。”自鳴得意,高興過了頭,結果樂極生悲,必遭凶險。提醒我們一開始不要過分地快樂,要節製,要警惕、憂慮,頭腦清醒,避免失敗。
六二爻“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辭說“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提醒我們,享樂必須節製,要適可而止,保持警覺,堅守中正之道,可獲得吉祥。蔣介石的名字就取自於這一爻的爻辭和象辭。
六五爻“貞疾,恒不死。”象辭“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豫卦第五爻位(六五)指出,國中出現了不少弊病,但仍能長時間地支持下去而不致滅亡,這是因為它居中,隻要保持中庸,就會長時間地堅持下去而不至於滅亡。
牛根生在中國企業家中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他不像那般草寇,叫囂著狂亂地殺向市場,最後連個全屍也沒有落下。蒙牛以卓越的業績升至乳業三甲,但牛根生似乎對“老大”並不感興趣;他不像那些海歸,以洋教士的虔誠散播了西方管理經典,卻無法將兩種根本對立的文化兼容。牛根生似乎對西方的營銷和管理的玄機有著一點就透的精明,但在適可而止的同時;他不像張瑞敏擁有官方背景,也不像柳傳誌做企業累得不行。
牛根生性格平和,外表憨厚,為人大方,簡直就是“中和”的化身。牛根生不愛財,不吹牛,講和氣,講道理,不愛專權,有點大智若愚。蒙牛的“速跑”和牛根生的“哀兵必勝”,其實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現代演繹。
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上六爻“冥豫,成有渝,無咎。”象辭“冥豫在上,何可長也?”長久沉溺於尋歡作樂之中非常有害,但隻要及時醒悟悔改,則可避免禍害。居位高高在上,不察國情,這樣的歡樂又能維持多久呢?此爻說明君子官職在身,生活放縱,貪圖享樂,不理正事,這樣的貪圖享樂是不得民心,也不會長久的。
歐陽修的《伶官傳序》闡釋的就是安逸的危害。文章本應著力於寫伶官,可是這篇序,一不對伶官的史實作什麼補充,二不對伶官的才技作什麼評價,而是著力於寫後唐的興盛與滅亡,有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後唐莊宗李存勖臨危受命,謹記父訓,夙興夜寐,發憤圖強,不幾年時間便征服了燕國、梁國,壯誌得酬。但他不居安思危,不明白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最後為數十伶人所困,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自是情理中事。歐陽修在反複論證後唐盛衰興滅的基礎上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這些千古不朽的正確結論。
曆史上王朝的更迭,社會的變遷,無不驗證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揭示“滋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的至理。歐陽修這篇序,實質上是為北宋統治階級敲響警鍾,以之為鏡。現在的領導者,做工作、做管理,均應勞神焦思,力戒逸豫,平日要防微杜漸,專心致誌地從事學習和工作。
此外,作為領導者和決策者,應當學會巧妙地使企業或公司內部的人才之間產生激烈的競爭。這樣能使人才自身有緊迫感,危機感,仿佛隨時都有失業的危機而又好像很容易就能平步青雲。有必要給每個人才都加上“緊箍兒”,適當的念起“緊摳咒”,不斷地激勵他們去創新發展,為企業謀求更大的利潤。
大壯:氣盛而不躁的理智
大壯卦講強盛時堅持正道、氣盛而不浮躁的智慧。事業發展很順利,做大了,這時更不能浮躁失去理智。
大壯卦乾在下,震在上,剛健(乾)而又在動(震),所以強盛。表麵上看,此時氣勢壯大向上乘旺發展,事實上卻是一種危險行為。一開始就沉不住氣而采取行動,這是危險的,結果會因輕舉妄動而失敗,這也是過於自信的緣故。
順境之中易生波折,在事業太順的時候不能浮躁而失去理智。許多企業隻能紅極一時,關鍵在於不能居安思危,在順境時隻看到好的一麵,興高采烈盲目樂觀,其不知“死期”已經為期不遠了。管理者要做到氣盛而不躁,以艱難之心慎處,時常在“盛”時思“衰”時,常在“熱”時想“冷”時,時時提醒,日日警覺。
羝羊觸藩進退不能
大壯卦卦辭“大壯,利貞。”象征十分強盛,堅守正道,將會非常有利。《象傳》說:“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大壯卦的卦象是乾下震上,為震雷響徹天上之表象,象征著十分強盛。君子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要越出準則和規律去做非分之事。
九三爻“羝羊觸藩,羸其角。”強壯的大羊去頂觸籬笆,結果隻會把角卡在籬笆中而難以擺脫。逞強好勝者能夠保持住陽剛強盛,其結果也絕不會好。
上六爻“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剛狠強壯的公羊用頭上的角去抵籬笆卻被卡住進退不得,以羊比喻人,一個人恃強而上,雖強但用力不得當,效果會適得其反。
一個人在事業太順利、太氣旺時會失去理智,隻看到好的一麵,興高采烈盲目樂觀,憑氣盛用事而招致危險。管理者因為好大喜功而導致企業的敗落的例子多不勝舉。
大家都知道,巨人集團之死起因是為了蓋一座巨人大廈。巨人為什麼要蓋這樣一座超出自己財力、物力,並且可能巨人再有100年也用不了的大樓?巨人大廈原來準備蓋38層的,後來為什麼漲到70層?
史玉柱解釋這個問題:“38層的想法出來不久,1992年下半年一位領導來我們公司參觀,看到這座樓位置非常好,就建議把樓蓋得高一點,由自用轉到開發地產上。於是,我們把設計改到54層。後來,很快又把設計改到64層,此中有兩個因素:一是設計單位說54層和64層對下麵基礎影響都不大;二是我們也想為珠海市爭光,蓋一座標誌性大廈。當時廣州想蓋全國最高的樓,定在63層,我們要超過它。1994年初又一位領導來視察珠海,同時要參觀巨人集團,我們大家覺得64層有點犯忌諱,集團幾個負責人就一起研究提到70層,打電話向香港的設計師谘詢,對方告之技術上可行,所以就定在70層。”
聽了史玉柱的這番話,你的感覺是什麼?是不是像兒戲,好像孩子過家家?這樣搞企業,怎麼能夠不敗!巨人大廈原來預算為2億元,工期2年,加高到70層後,預算變為12億元,工期拖長到6年。後來史玉柱將巨人的所有流動資金都投入到巨人大廈,加上在香港賣樓花的錢,也填不滿這個黑窟窿。最後巨人大廈沒有蓋起來,巨人已經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