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需要高素質的領導者。領導者素質是從事領導活動所必備的基本條件,是一種潛在的領導能力,是領導者走向成功的關鍵因素,高素質的領導者是領導和推動組織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在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代表過去,能力代表今天,學習力代表未來。一個具有學習能力的人,就是一個可以不斷走向成功的人。知識是智慧的基礎,領導者需要向中國文化經典借智慧。在眾多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吸納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周易》是當之無愧的精品。

《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對中國曆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麵都產生巨大深遠的影響,是中國管理思想的源頭活水。古人說:“不學易,不足以為將相”。今日的管理者若是不明易理,不行易道,很難勝任本職工作。

北宋哲學家張載在《正蒙·大易篇》中說:“《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周易》最早是用來占卜,但正統的《周易》是用來做最高決策的。古人作《易》,是為了明天道察人事,通天下之誌,定天下之業,斷天下之疑。《周易》內容包羅萬象,既是為人處世道理的教導,又是一本領導學教材。六十四卦中,無處不閃耀著領導學的智慧。當我們思考領導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個人如何來培養領導能力的問題時,《周易》可以帶來許多啟發。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變。“《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整部《易經》通篇講的都是變化、變易、變革,對現實的意義就在於與時俱進。《周易》中說:“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誌;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這裏的“幾”是事物的微妙變化。做到與時俱進,首先要明形勢,即要見微知著,認清形勢。外部環境瞬息萬變,機遇挑戰此起彼伏。領導者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目光,善於從事物的微小變化中,把握形勢發展方向。

《周易》上說:“革,去故也,為改革、革命之象。”領導者做到與時俱進,需要轉變觀念,革除一切陳舊的、僵化的、保守的思想觀念和做法,觀念一新天地寬。更重要的是,要善創新。《周易》上說:“鼎,取新也,為鼎新之意。”創新是進步的靈魂,是發展的動力,實踐沒有止境,創新沒有止境。

中國傳統文化始終把做人擺在第一位,“德者,才之帥也;才者,德之資也。”小勝靠智,大勝靠德。領導者管人首先要管好自己,“修己”而後“安人”。領導的地位是要靠一點一滴的不懈努力爭取來的,需要有足夠的積澱,在品行、性格、膽識、才略等方麵不斷加強。在《周易》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領導者應具備的修養和素質。

《周易》用最簡潔的文字,揭示了深奧的領導學知識。讀《周易》,領略這份獨到的美,帶給人的是巨大的享受和收獲。如果你具備了過硬的素質和修養,一流的將帥才能,較強的治人、管理能力,又能時時保持警惕謹慎,以靜製動,隨時積累,持之以恒,就可成為優秀的領導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