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五千年的曆史宛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每當我們置身其中,耳旁都是金玉珠璣的曆史回音,眼前盡現琳琅滿目的曆史勝景,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多彩,讓我們回味也讓我們深思。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礎,也是每個中華子孫引以為傲的靈魂所在。五千年的變遷,不僅為我們留下了浩瀚的曆史,也承載著文明的印記。我們的祖先在漫長而曲折的奮鬥曆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無數王朝的更迭為後人留下了曆史年輪滑過的真實印記,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在曆史長河的蕩滌之下為我們留下了歎為觀止的真跡,同時各民族也在自己的領域創造出許多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文化奇珍。曆史為我們創造了寶貴財富,我們要珍惜更要加以宣揚。

五千年的曆史是浩繁而宏大的,而古今中外的曆史典籍、史學著作更是汗牛充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盡覽文明與曆史的精髓,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能夠有所選擇的閱讀最有價值的文化,最想知道的曆史,最想了解的名人,最想瀏覽的古跡,無疑是無數讀者夢寐以求的事情,而這也正是本套叢書所有編輯的初衷。為此,我們特地邀請眾多在各自領域有專長的學者和專家編撰了這套《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係列叢書,該書從各個層麵對中國的曆史、文化、藝術、人文、地理、民俗等做了一次係統的梳理。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國、熱愛中國、弘揚中國。該書可以作為曆史愛好者參閱的讀本,也可以是學生在教材之外更清晰深入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更是所有渴望讓心靈和曆史對話的讀者的最好選擇。我們衷心希望本套叢書的出版能獲得大家的厚愛。

作為該套叢書之一的《文化藝術》,將帶領讀者一睹五千年的文明風采。

日往月來,物換星移,幾千年來,人類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興盛與衰微,輝煌與隕落,和風麗日與腥風血雨。許多事隨塵煙而逝,許多事被曆代傳承。有人一生奮鬥卻懷才不遇,有人一世拚搏而浮沉史海,這些人和事彙成了浩瀚的曆史長河,也鑄就了人類文明。

“試拂三閭文字,還與日月爭光”,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之不朽,體現在他登峰造極的文學成就上,也體現在他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深遠的曆史影響上。當我們了解了孔子以及他思想產生的來源,就會明白為什麼儒家思想能夠流傳至今而且被世界推崇;當我們閱讀了白居易的《長恨歌》並且知道其詩的背景,就會更深刻地體會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和一個文人的悲憫情懷;而文壇鬥士魯迅,不僅使我們折服於他鋒利如槍的筆觸,更被他一個文人的氣節和骨氣而感動。

如果說文字是曆史的真實記錄,那麼繪畫藝術就是曆史的重現。鋪開中華文明這幅大畫卷,流傳於世的名家名品可謂是數不勝數,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也是出神入化。閻立本的《步輦圖》,徐渭的《花鳥圖》,徐悲鴻豪邁奔放的《八駿圖》,每一副作品都透射著藝術的魅力,同時也融彙了作者對藝術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當我們用眼睛欣賞佳品的時候又何嚐不是讓自己的心靈做一次輕鬆愜意的旅行!

繪畫藝術是對曆史無聲的再現,而戲曲音樂和舞蹈就是立體回聲。流傳至今的舞蹈的活化石——儺舞,反複觀看卻看之不厭,師曠的作品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的《陽春白雪》,多次聆聽卻聽之不倦。藝術的魅力不在於時間的長久,而在於曆經歲月流沙,卻依然魅力依舊。

文化可以讓你增識長智,藝術可以讓你陶冶心性,走進文化藝術的殿堂,我們心曠神怡、甘之如醇。追求藝術的那種超越、完美的精神,是人類永不荒蕪的靈根、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