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突破場控關,領導幹部如何有效“救場”(1 / 3)

第15課 突破場控關,領導幹部如何有效“救場”

當眾講話,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在講話過程中突然忘詞,或遇到某些聽眾的故意刁難,或會場氣氛出現了異常,等等。所以,我們要有救場的準備,以防患於未然。一旦真有意外情況發生,就要從容麵對,巧妙“救場”,以免鬧出笑話,甚至被聽眾轟下台去。實際上,機智風趣的應對各種局麵,不但可以巧妙“救場”,更可以激活聽眾的思想和情緒,活躍會場氣氛,形成講話者與觀眾的互動和交流,引起聽眾的共鳴。

第一節 巧妙把控會場,維護會場正常局麵

講話能力的高低,既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也受自身心理狀態的影響,外在環境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而自身的心理狀態也隨時可能發生波動。例如,講話者出現緊張和開口忘詞,會使講話無以為繼;或者會場出現混亂,造成講話不能再進行。所以,把控會場,也是講話者的基本素質。怎樣把握局麵,增強控製能力,對能否充分展現自己的講話水平至關重要。

一、掌握控製方法,成為會場主人

成功的講話固然離不開機敏、幽默的語言,但是同樣也需要熟練的控場技巧。控場是指講話者對講話現場秩序以及聽眾的注意力進行適當控製。

由於各種原因,在講話現場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如聽眾情緒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秩序混亂等情況,這些情況的出現對講話會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因此講話者必須及時地予以調節控製。控場技巧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視線控製法

眼睛能夠向聽眾傳遞一定的信息,有的表演家甚至認為“上台全憑眼”,當然,講話者也可以利用視線來控場。

一是可以利用自己豐富的眼神變化集中聽眾的注意力,控製場麵的安靜和有序,使他們感受到講話的魅力。

二是一旦發現個別聽眾走神或者小聲議論有礙旁人時,可以提高音量:“請注意,馬上就要到關鍵之處了!”之後向當事人投遞一個眼神,對方會明白講話者眼神的含義,從而集中精力繼續傾聽。

2.真誠控製法

最令講話者感到尷尬的莫過於自己在講台上慷慨激昂、揮灑熱情,而場下的聽眾嬉笑吵鬧、心不在焉,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講話者可以采用真誠控製法來控場,如講話者可以嚐試與聽眾進行互動或者敞開心扉,聽眾接收到講話者的信息後被其真誠打動,自然也會與講話者產生共鳴,雙方共同營造出良好的講話氛圍。

例如,一位演講者在講到民主戰士聞一多時,截取了《最後一次講話》課文中的一個場景,為了帶動聽眾們的情緒,同時起到控場的效果,演講者改變了講話的強調,而是模擬了聞一多先生講話的聲勢與動作,他慷慨陳詞到:“今天這裏有沒有特務?(伸出右手指向聽眾)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這種聲情並茂的講話形式自然貼切、震顫人心,場下的聽眾被深深震懾住,全都聚精會神地聆聽。

3.停頓控製法

一些諸如聽眾喧鬧、議論不止的情況通常出現在講話的開始或中間,講話可以適當采用停頓法來控場。當場下聽眾竊竊私語的聲調越來越高,講話者切忌提升自己的嗓音,企圖蓋過聽眾的議論,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停頓片刻,同時搭配視線控製法,將眼神投向有聲音發出的地方,甚至可以帶上原諒般的微笑,這種語言的間斷最能夠引起聽眾的注意,其餘聽眾也會隨著演講者的視線將目光投向竊竊私語者。這時,竊竊私語者就處在一種壓力之下,自覺停止議論。

需要注意的是,講話者停頓的時間不宜過長,五秒左右即可。講話者在停頓過後應當適當地加上過渡性語詞,引發話題,如運用提問或幽默的形式來圓場。

4.借景發揮法

當眾講話,有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尤其是一些重大主題的講話,內容可能會比較空泛,本來就很難吸引人,再有外界的幹擾,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這時我們如果能將眼前意外發生之“景”與講話巧妙結合起來,可能就會讓聽眾產生這邊“風景”獨好之感,既化解了外界的幹擾,把聽眾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來,又使講話別有情趣。

在一次,一場關於“中國在騰飛”的主題演講,在某大禮堂舉行。演講進行一半時,會場秩序就有些混亂了。一位年輕的領導幹部,剛登台演講不久,離會場不遠的籃球場突然傳來了陣陣的“加油”聲,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過去,甚至還有人離開會場去觀看籃球比賽。這位年輕的幹部一看馬上就要失控的會場,靈機一動,臨時改變了後麵演講的內容,他大聲地問道:“有哪位朋友知道在倫敦奧運會上,我們中國奪得了多少塊奧運金牌?”這意想不到的提問,一下子就把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吸引了回來,很多人大聲回答著。“很對,”看到會場秩序有了好轉,他又用不大的聲音講道,“我曾經聽過一個笑話,講的就是慈禧太後派團參加奧運會時的事。”這時同學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他環視了一下會場,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慈禧太後時也派過籃球隊參加奧運比賽,隻不過那時組隊的隊員都是臨時從天橋找來的變魔術的,他們穿著長袍馬褂,把球變來變去,所以就隻見他們投球卻不見他們傳球……”他話音未落,大家就大笑起來……等到會場重新安定下來,他才動情地說道:“那時的中國落後啊!要不那時的中國人怎麼會被稱為東亞病夫呢!”話音剛落,同學們就報以熱烈的掌聲。

5.進場控製法

講話者氣度不凡、開場白鏗鏘有力自然能夠對場下聽眾起到震懾作用,大家仰視其“威儀”倍感榮幸,“開小差”現象自然減少。反之,講話者慌裏慌張、萎靡不振,甚至因為惶恐而丟三落四,忘了帶講話稿或丟了演示工具,聽眾們或許就有可能對他評頭論足了。

講話者可利用第一印象進行控場,在走向講台的時候步伐應大方平穩,最好不要抓耳撓腮或手插衣袋,上台後更不可抱臂於胸前。講話者在台前站穩後不必急於講話,可以先展現落落大方的笑容並掃視一番台下聽眾,等聽眾們的目光都齊聚到講台上,這時講話者便可開始講話。

另外,進場控製還包括講話者衣著的控製。衣著打扮最能夠直觀體現演講者的氣質形象,講話者應爭取讓自己的衣著看起來整齊、樸素、大方,這樣更容易體現出講話者莊重、大氣、有素養的風采。

6.手勢控製法

手勢的運用能夠增強講話的感情色彩,激發聽眾的傾聽欲望並使之注意力集中,因此有人說講話台上的手勢是講話者的第二張臉。手勢控製法並不能用來解決現場騷動的問題,而是一種防患於未然的策略,聽眾們被講話者的肢體語言所吸引,自然沒有過多的精力竊竊私語或做出其他破壞現場秩序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講話者的手勢表現要適度,盡量不要過多、過亂,否則會給聽眾帶來心慌意亂的錯覺。另外,講話者切勿做出用食指指點特定聽眾、敲桌子等動作,這些都是不禮貌的。

二、駕馭各種局麵,“能說會道”是關鍵

遇到難以料到的局麵,要把握好會議的場景,不能不靠“說”的功夫,機智幽默的語言,會吸引聽眾,讓聽眾對你的話題感興趣。

(一)正話反說

領導幹部可以利用情境的參與,正話反說,擺脫不利的場麵。正話反說相當於修辭格中的反語,是用相反的詞語表達本意,使反語和本意之間形成交叉。在語言交叉技巧中,反語以語義的相互對立為前提,依靠具體語言環境的正反兩種語義的聯係,把相反的雙重意義以輔助性手段如語言符號和語調等襯托出來,使聽者由字麵的含義理解其反麵的本意。

(二)利用歧義 ′

領導幹部也可以利用特定的場景,造成情境歧義。有時候,一個詞語存在著不同的含義,你可以巧妙地運用語言的多義,再加上具體的場景,造成歧義的效果。

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期間,校方曾召開了一次專門會議,無理消減一半的經費,遭到了與會人員的反對。校長林文慶不但不予理睬,反而陰陽怪氣地說:“關於這件事,不能聽你的。學校的經費是有錢人付出來的,隻有有錢人,才有發言權。他剛說完,魯迅立即從口袋裏摸出兩個銀幣,“叭”的一聲“拍”到桌子上,堅定有力地說:“我有錢,我有發言權?”致使林文慶措手不及,狼狽不堪。

魯迅講的“有錢”與林文慶說的“有錢”是兩個概念,二者所包含的語意相差甚遠。而魯迅正是巧妙地利用講話場景造成的歧義,給林文慶當頭棒喝,打消了他的氣焰,打亂了他的陣腳。

(三)巧妙過渡

在講話過程中,突然忘詞是脫稿講話難以避免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從容鎮定,巧妙過渡,或用上段結尾中的句子進行發揮,或臨時編一段結束語,禮貌地結束,或向聽眾提出問題為自己贏得思考的時間,這些都可以巧妙地救場,也許演講還會因此而更精彩。例如,可以這樣說:“坐在後麵的同誌能聽清楚我的講話嗎?”在說的同時用眼睛環視四周,這樣可以為自己爭取時間。還可以在忘詞時幽一默,一位老師在給學生做演講時出現忘詞現象,他鎮靜地說:“大家覺得我的聲音有磁性嗎?”

忘詞時可以跳躍演講內容。一旦忘詞又沒有別的辦法的情況下,千萬不能愣在那裏冥思苦想,這樣隻會使自己更加緊張,而且會影響演講的效果,這時可以繼續向下講自己記得住的內容。

(四)將錯就錯

在講話中,有時會有一些特別的情況發生,比如突然停電、擴音器不響、或有人暈倒等。對於這些意外的情況,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場麵的混亂.影響演講的效果,所以,有經驗的演講者在上場前就會有救場的準備,防患於未然。而在演講過程中,一旦真有這些意外情況發生,就可從容麵對,巧妙“救場”。但有些意外,卻可能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演講者運用自己的智慧化不利為有利,巧借“插曲”隨機應變,將“錯”就“錯”,這樣一來,不但能為自己救場解圍,還會收到令人歎服的現場效果。

一位領導幹部到環保局進行生態保護的講話。講話時,一隻小鳥突然從窗口飛了進來,先是嘰嘰喳喳地飛來繞去,隨後竟落到了主席台的桌子上,引得聽眾哄堂大笑……最後,鳥兒雖然飛走了,但會場卻一直安靜不下來。這時,這位領導幹部並沒有接著剛才的話題講下去,而是適時地幽默了一下:“這鳥還挺有靈氣的啊,知道我們在這兒開這樣的會,就專程飛來向大會表示祝賀!這說明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也是有恩報恩,有怨抱怨的。就說大象吧,多麼溫順馴服的動物啊,可一旦我們有意欺負它們,它們就不但不會再幫我們幹活,而且還會向我們有計劃地實施報複呢?”見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自己,他才重新回到了原來的話題。

(五)將計就計

在講話中,麵對某些人的故意刁難,可以適當反擊。反擊時,更需要機敏容智,既不可長篇大論地反擊,也不可一本正經地斥責,一定要講究方法技巧。對於一些不便正麵回答的問題,可運用言語技巧,巧用修辭來回答。比如雙關、歸謬、暗喻等等,避實就虛,含蓄委婉,既有力地回擊了對方,又不致激化矛盾,使講話無法進行下去。而對於一些必須針鋒相對的問題,就需將計就計,進行更有力的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