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樂觀如糖
(心有多遠,家就有多遠!)
家是心中永遠眺望的方向
人生就像是一個奇特的圓規,家就是圓心所在的位置。也許我們人生的步履可以走過許多個不同的地方,但是,隻要我們情感的圓心不移不變,家,就永遠都是我們心靈深處最近的風景!
家是心中永遠眺望的方向。無論你是身為一個旅行者探訪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間,還是一位虔誠的朝拜者沐浴在廟宇神殿的晨鍾暮鼓裏,隻要你心中始終裝著對家人的一腔牽掛,腦海裏時刻回蕩著家人的名字,那麼,當下便是家,親人就是佛。
家是心中永遠眺望的方向。無論你是為了工作而不得不離家天涯海角,還是為了求學而不得不遠涉重洋,隻要你心中時刻存有對家的守望,口中不住地回響著對家人的念叨,那麼,遙遠的時空也就刹那間縮短了距離,心靈的電波也就迅速地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家是心中永遠眺望的方向。無論你是作為一個羈旅海外而漂泊在他鄉街頭的行者,還是作為一個打工者而謀生在異地的城市,隻要你能永遠銘記父母的教誨,時刻不忘妻兒的音容笑貌,那麼,不管你是在孤獨的郊外,還是在喧囂的市井,一切都會為你而定格,唯有家永遠像燭火一樣,瞬間照亮你寂寥的心房。
家是心中永遠眺望的方向。無論你是一個為了生意而在外經營的商人,還是一個為了和平而在邊關站哨的士兵,隻要你能在閑暇時給家人打一個電話,或是抽空欣賞一下自己溫馨的全家福,那麼,遠方再遠,家也會像一股暖流,即刻抵達並溢滿你的心尖。
家是心中永遠眺望的方向。無論你是一架晚點的客機上滯留的乘客,還是一家郵局裏正在為家書而貼足郵資的旅人,隻要你是在惦念著家人的生活,隻要你能夠想到院中的那一枝含苞的梅花,隻要你能記起屋後那一樹酸棗,甚至是家人喚你的一個稱謂、窗前的那株盆景,那麼,你將會發覺家即刻就會浮現在你的麵前,隨時具有一種觸手可及的溫暖。
其實,家就是一種感覺。當你吃慣了別處的掛麵,你就會想念母親做的手擀麵;當你用多了餐館裏的一次性筷子,你就會想念家中的粗瓷湯勺;當你看慣了他鄉的高樓林立,你就會思念家中的青磚瓦舍;當你聽慣了異地的方言,你就會想起家中的鄉音。想家是一條心路曆程,親情是縮短這條路的一個捷徑,想家是在一種心動的感覺,心靈的維係讓這種感覺告別了孤苦,擁有了幸福!
“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當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告別父母,毅然走出家門的時候,又有誰能說他豪放衝雲的背後沒有想家的無奈與辛酸,偉人也是人,隻是他們更優秀,更加懂得遠足的心靈該如何向著家庭跋涉;更加懂得“家是心中永遠眺望的方向;心有多遠,家就有多遠!”
(有繁華的夢想宮殿,就不要等到廢墟。)
花生米有了,牙沒了
如果把“珍”看成是養尊處優的“王”的話,那麼,“趁”就是放下“尊王”的架子,以最快的速度到處“走”動。“走”,在古代漢語當中又是“跑”的意思,這一“跑”,生命也就活了!
不是有這樣一個詞組嗎?叫做“趁早”。
“趁早”是詞組裏的春天。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智慧和朝氣蓬勃的生命意象。東風來得早,第一時間捎來了春天的氣息;鴨子戲水早,第一時間體味了春天的溫度;燕子來得早,第一時間築就了春天的家園。一元複始,萬象更新,所以,要趁早耕作,趁早播種,趁早施肥,隻有這樣,到了夏天才能趁早茁壯,到了秋天才能趁早收獲!
“趁早”是儒家的詞組。因為,“趁早”是“入世”的運動,而不是“出世”的退守!是積極的激流勇進,而不是消極的故步自封!
“趁早”是一種積極的生命狀態。有人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子吃”;也有人說:“早開的花朵富有陽光”;就連最為樸實的老農也知道“早熟的瓜果好賣”。可見,“趁早”的意義該有多麼重大!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這句話,乍一聽有些功利,但是,其中也蘊涵著積極的道理。生命的時光本來就有限,我們要趁早醒悟,趁早拚搏,趁早成功。若是年輕時不能功成名就,到老來了沒有機會不說,肯定還讓人貽笑大方。所以,有人說,如果生命的時光可以倒過來,從80歲向1歲活去,那麼,人人都可以成為偉人!
“趁早”是一種對後悔的拯救。是後悔的疫苗。這樣一句話說得好:“今年的蜜蜂采不到去年的花。”這句話,在中國的古典詩詞裏也有同樣的詮釋:“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所以,趁早了,就少了捶首頓足的遺憾。
“趁早”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泰戈爾說:“如果你為錯過了月亮而哭泣,那麼,你也將失去星星了!”趁早,別等到在後來,別等到在眼淚中明白,不要等到再回頭已百年身。所以,東晉陶淵明先生說:“盛年不重至,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趁早是春天的榆錢,采摘要及時,否則,美味也會變成乏味;趁早是夏天的彩虹,觀賞要及時,否則,風景再美也要煙消雲散;趁早是秋天的果實,收獲要趁早,否則,顆粒再飽滿也要腐敗;趁早是冬天的梅花,訪梅要趁早,否則,就隻剩下一樹殘雪。
恰同學少年,立誌要趁早;正風華正茂,拚搏要趁早;適逢機遇,把握要趁早;朋友廣,珍惜要趁早;兄弟多,團結要趁早;父母在,孝順要趁早!韶華易逝,流年似水,時不我待。對於夢想,播種要趁早;對於錯誤,改正要趁早;對於虛榮,放棄要趁早;對於成績,總結要趁早;對於幸福,享受要趁早。
“花生米有了,牙沒了”,這是《茶館》裏的台詞,每次讀來,就感慨萬千,它以豐富的這裏告訴警示著我們:有繁華的夢想宮殿,就不要等到廢墟。趁早了,生命就可以占盡風光!
(“錯”的缺口上也能開出“對”的花朵,在“失落”的廢墟上也能崛起“夢想”的廣廈。)
給心靈一塊橡皮
如果把生命看做是一幅風光旖旎的畫卷,那麼,年輕,就應該是這幅畫卷的草圖了,由於我們涉世之淺,所以,在繪製這幅草圖的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紕漏,那麼,既然錯誤無法避免,我們何不給自己的心靈添置一塊智慧的橡皮?
給心靈一塊橡皮,擦去挫折所帶給我們的“苦”與“澀”,用“甜”和“美”重新勾畫生命的詩篇。這時候,我們就會發覺挫折雖然可畏,但是並不可憎,因為,它教會了我們如何麵對成長的坎坷,如何把磨難當成一種對自我的超越,所以,青春的咖啡雖然有點苦,但是,苦過之後,甘泉就如春水,汩汩而出了!
給心靈一塊橡皮,擦去失敗所帶給我們的“酸”與“痛”,用“鬥”和“誌”重新武裝自己的信念。這時候,我們就會明白失敗誠然可怕,但是並不可惡,因為,它砥礪了我們的意誌,豐滿了我們的羽翼,刷新了我們的閱曆,成熟了我們的心靈!所以,青春的長跑雖然有點累,但是,衝刺之後,掌聲和鮮花就盈滿懷了!
給心靈一塊橡皮,擦去消極所帶給我們的“灰”與“暗”,用“明”和“麗”重新裝點我們的心境。這時候,我們就會發覺消極不該是生命的“極夜”,也不該是陰冷的夜空,而應把它看做一段沒有燈光的隧道,一首沒有附和的清唱;點亮一支璀璨的心燭,你的世界照樣可以春光明媚;心靈裏默念著陽光的音符,生命照樣可以引吭高歌!
給心靈一塊橡皮,擦去幼稚所帶給我們的“迷”與“惘”,用“智”和“慧”重新引領我們的青春征途。把憂鬱和煩惱全都打包扔進生命和回收站,掬一捧清純的心泉來洗亮明眸,乘一輛天真的馬車去載回成熟;用一顆虔誠的童心來打量整個世界;這樣,生命便宛如一隻輕快的小舟,在青春的碧波中自在地遊弋了!
是春天,就不應該拒絕東風的剪裁;是花朵,就不應該拒絕陽光的照耀;是山巒,就不應該拒絕鬆濤的歌唱;是心靈,就不應該拒絕“智慧橡皮”的刷新。
給心靈一塊橡皮,給年輕的生命一個做得更好的機會,給不斷進取的心提供一種優秀的可能;讓我們在“錯”的缺口上開出“對”的花朵,在“失落”的廢墟上崛起“夢想”的廣廈,讓我們年輕的心態更加鮮活健康,讓我們青春的色彩更加清新靚麗!試問年輕的朋友,這樣一塊橡皮,哪一個不需要?!
(少年強,則中國強。)
少年心 賊天真
在QQ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簽名:“少年心,賊天真。”
“賊”是東北方言,是一個比“很”還要深的程度副詞。意思大概要接近甚至是勝過“非常”吧。
2008年6月27日,中央電視台舉辦了一場表彰“抗震救災優秀少年”的晚會,為汶川大地震當中表現英勇的少年頒獎。許多中央領導和文化藝術界的名人都參加了此次晚會。
晚會上,一個9歲的少年深深吸引了我。那是一位樂觀、開朗的少年,臉上總是掛著笑,絲毫察覺不到經曆過一場大災難的沉重與憂鬱。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少年,在地震發生以後,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自救,終於搬開了壓在自己身上的磚頭和石塊,從廢墟中掙脫了出來,並且成功救出了兩名正在呼救的女同學。
當他接受一位中央領導的頒獎和擁抱之後,主持人問他:你年齡那麼小,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來救出廢墟下的同學?他說,我背得動,我平時吃飯多,我還幫助我爸爸扛過50斤的玉米呢……
原來正是那50斤玉米,給他帶來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力量啊!這樣一個少年的回答,每一句話都滲透著金燦燦的陽光。
主持人繼續問他:你以後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沒有想到少年連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我隻是想讓我的頭發快點長出來……原來,他在這次地震中受了傷,導致一小塊頭發明顯脫落,醫生剛為他做完植發手術不久,還纏著繃帶呢。
他的名字和自己的性格一樣天真爽朗——林浩。一個白璧無瑕的少年,他的一句“我隻是想讓我的頭發快點長出來”感動了電視機前的每一個人,也正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勝過一切的一切,勝過萬語千言。
林浩的事跡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以後,中央電視台的網站上許多人跟帖,還有許多人自發成立了“浩粉一族”,大家引用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少年強,則中國強”。一位美國的社會學家了解到林浩的事跡以後,頗為震驚地說,透過這樣一個勇敢而天真的少年,讓我看到了一個國家的力量和希望!
(給自己一個夢想,給寶貴的生命一個光明的前提。)
沒有夢想的土壤是貧瘠的
就像沒有舟楫的江海是寂寞的一樣,沒有夢想的土壤是貧瘠的。
夢想,是生命的能量所在。它是驅動生命的機器高速運轉的原動力,是促使一顆心靈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油門。缺少了夢想的激勵,就宛如生命的列車熄了火,心靈的輪渡拋了錨,再美好的旅程也會因漫無目的而終成泡影。
夢想,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欲望是一個奇妙的東西,有時候,無欲也就無望,無望也就無獲,無獲的生命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存在價值,那麼,從幸福地享有生命也就變成了盲目地占有生命,人雖在形態上活著,靈魂早已變成幹枯的木乃伊。
夢想,是生命的綠化。如果沒有叢林的裝點,再高的山峰也隻會給人一片荒蕪;同樣,缺少了夢想的支撐,再年輕的生命也隻會變得行將就木。夢想,讓生命的骨架更豐滿,讓靈魂的畫圖更鮮豔,讓智慧的脊梁更挺拔!
夢想,是生命的種子。夢想,讓生命的田園變得更加美麗富饒。缺少了夢想的存在,就像是春天的土地沒有播種,那麼,就欣賞不到夏天的綠蔭,更收獲不了秋天的果實,到了冬天隻能坐吃山空。
夢想,是生命的甘霖,它喂養著每一個饑渴的靈魂。因為,在生命的田園裏,僅僅是播種是不夠的,還要學會適時地給植株以灌溉。栽種一顆心靈的種子並非難事,但是,要讓這顆種子衝破土層,綻放成一片茁壯,那就缺少不了夢想的水源。
夢想,是生命的號角,它召喚著每一個光明的前景。在生命的長河裏,如果我們隻做一株無腳浮萍,那就注定要隨波逐流,時刻找不到真正的歸宿;但是,若能做一隻迎難而上的鯉魚,那就不愁找不到自己一展身手的水域。
沒有棲息地的水鴨是孤寂的,盡管它們白天可以隨處漂泊,但是,到了夜晚就隻有惆悵悲鳴;沒有靶心的箭頭是無力的,再強的弩也射不出精彩的10環;沒有重點的言論是蒼白的,任憑你巧舌如簧也辯不明真正的是非;沒有夢想的土地是貧瘠的,枉費了造物主賦予我們的鮮活生命。
給自己一個夢想,給寶貴的生命一個光明的前提;給放縱的心找一個可以馳騁的方向;讓漂泊的靈魂找到可以安家的地方;成功的殿堂就會距離夢想的腳步越來越近……
(樂觀如糖,一經溶解在智慧的心田,定能開出生命幸福璀璨的花朵。)
樂觀如糖
就像鮮花離不開陽光的照耀,沃土離不開流水的浸潤一樣,麵對生活,每個人都不能缺少一顆樂觀的心。
樂觀是一份健康的心態,它讓人在生活的瑕疵裏,搜尋到積極的目標!因為樂觀,所以智慧的人,就總能從一地落葉裏讀懂了秋的奉獻;從一片廢墟中讀出了曾經的輝煌;從一條長滿毒刺的枝條上挑選了玫瑰的美麗;從一粒微瑕上發現了白璧的珍貴;就能透過漆黑的夜幕,看到了星星的閃耀;就能透過無數黑子看到了太陽的熠熠光輝!
樂觀的人,心中一定充滿著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鮮花;而悲觀者隻會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樂觀是一座希望的燈塔,它讓人在命運的茫茫黑夜裏,找到自己夢的方向。朱自清在自己的名作《匆匆》中,這樣寫道:“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不管季節如何流轉,生命如何輪回,隻要我們的夢不被熄滅,樂觀依然存在,那麼,我們的人生就能四季如春,我們的生命就會永駐芳華!
樂觀是一種生命的營養,它讓人在疲憊的拚搏中,重獲堅持的力量!生活多磨難,而樂觀的人,總能從“山重水複疑無路”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總能從“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看到“甲光向日金鱗開”;總能在“行到水窮處”,依然“坐看雲起時”;總能在一望無垠的沙漠中,心中鋪滿芳翠的綠洲!
樂觀,可以激發一個靈魂從卑微走向偉大!可以激勵一顆心靈從低俗走向卓絕!可以促成一個人看待事業的姿態從墮落走向奮起!可以促使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從埋怨走向感恩!
樂觀是一塊心靈的方糖,它讓人在孤苦的人生境遇裏,心中依然裝著生活的甜美!哲人說:“悲觀是瘟疫,樂觀是甘霖;悲觀是一種毀滅,樂觀是一種拯救。”仔細想來,此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