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自律的人才能自立
如果你善於促使自己去完成應當完成的任務,又善於抑製自己的不良行為,這就說明你具有自律的能力。缺少自律是孩子們的通病,這與我們的年齡有關。從小鍛煉自律的能力,有助於我們培養好的品質,克服不良習慣,一個能自律的人,必定是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紅舞鞋的誘惑
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有一雙非常漂亮、非常吸引人的紅色舞鞋,女孩子把它穿在腳上,跳起舞來會感到更加輕盈、富有活力。因此,姑娘們見了這雙紅舞鞋,眼光都發亮,興奮得喘不過氣來,誰都想穿上這雙紅舞鞋翩翩起舞一番。可是姑娘們都隻是想想而已,沒有誰敢真地把它穿在腳上去跳舞。因為這雙紅舞鞋傳說還是一雙具有魔力的鞋,一旦穿上,跳起舞來就會永無休止地跳下去,直到耗盡舞者的全部精力為止。
但是,有一個擅舞的、年輕可愛的姑娘實在抵擋不住這雙紅舞鞋的魅力,不聽家人的勸告,悄悄地穿上跳起舞來。果然,她的舞姿更加輕盈,她的激情更加奔放,姑娘感到有舞之不盡的熱情與動力。她穿著紅舞鞋跳過街頭巷尾、跳過田野鄉村,她跳得青春美麗煥發,真是人見人愛、人見人羨。姑娘自己也感到極大地滿足和幸福,她不知疲倦地舞了又舞。
夜幕在不知不覺之中降臨了,觀看姑娘跳舞地人群也都回家休息了。姑娘也開始感到了倦意,她想停止跳舞,可是,她無法停下腳步,因為紅舞鞋還要跳下去。狂風暴雨襲來,姑娘想停下來去躲風避雨,可是腳上的紅舞鞋仍然在快速地帶著她旋轉,姑娘隻得勉強在風雨中跳下去。姑娘跳到了陌生的森林,她害怕起來,想回溫暖的家,可是紅舞鞋還在不知疲倦地帶著她往前跳。姑娘隻得在黑暗中一麵哭一麵繼續跳下去。最後,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人們發現姑娘安靜地躺在一片青青的草地上,她的雙腳又紅又腫,姑娘累死了,她的旁邊散落著那雙永不知疲倦的紅舞鞋。
精讀細品
1.那位可愛、擅舞的女孩子是如何走向末路的?她為什麼難以抑製自己的欲望?
2.生活中的誘惑無處不在。你曾經遇到過一些什麼樣的誘惑?讀了這個故事後,你對各種誘惑會采取什麼態度?
散落的雞毛
聖菲利普是16世紀廣受人們愛戴的一位羅馬牧師,總是有富人和窮人追隨著他,貴族和平民也都喜歡他,因為他能深入了解人們心中的想法。
有一次,一個年輕的女孩來到善人聖菲利普的麵前懺悔。
聖菲利普非常清楚女孩的缺點。她不是一個壞心腸的女孩,但是她常常談論她的鄰居,說一些無聊的閑話。他人會再轉述這些閑話,於是造成了許多傷害。
聖菲利普說:“我的孩子,你不應該談論他人的缺點,我命令你要為此贖罪。你必須在市場買一隻母雞,然後走出城鎮,沿路你要拔下雞毛並丟掉,在你沒拔完所有雞毛前不能停止,做完之後你就回到這裏來告訴我。”
女孩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懲罰,但是並沒有提出異議。她買了雞,走出城鎮,並遵照吩咐拔下雞毛。拔完所有雞毛後,她回去找到聖菲利普。
“我的孩子,”聖菲利普說,“你已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
“好的,神父。”
“你必須到你所走過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
“但是,神父,這是不可能的事。現在,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
“沒錯,我的孩子。而那些你所說過的閑話不也是如此嗎?你說過的一些愚蠢的謠言,不也是散落路途,口耳相傳到各處嗎?當你想收回這些話的時候還能收回嗎?”
“不能,神父。”
“那麼,我的孩子,當你想說你鄰居的壞話時,請閉上自己的嘴巴,不要讓這些輕率而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
精讀細品
1.聖菲利普用什麼方式傳輸一個道理?為什麼說,“不要讓這些輕率而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在這裏,這些羽毛比喻什麼?
2.這個道理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在生活中,你是一個愛說閑話的孩子嗎?想想看,說別人閑話會有什麼後果?應該怎麼戒掉說床話的習慣?
當脾氣暴發時
世上沒有任何人生來脾氣就很好,完全不用克製和改善;同樣,也沒有人生來脾氣就很壞,以至於後天的修養都於事無補。可以相信,脾氣是能夠受到約束的。
羅格·謝爾曼原本出生低微,後來卻當上了美國首屆國會議員,他的觀點還贏得了議會中那些知名人士的普遍認同。他成了自己脾氣的主人,一生都很注重自身的修養。以下這件軼事就是關於他的脾氣的。
在他已成為國會議員後的某一天,他在會客室裏閱讀書刊。相鄰房間裏的一個頑皮學生拿著一麵鏡子,將太陽光反射到謝爾曼先生的臉上。謝爾曼將椅子移開一點兒,但那學生依舊不知趣地繼續惡作劇。當他第三次移動椅子時,那男孩還是將陽光反射到他臉上。
謝爾曼先生放下書,走到窗戶前。很多旁觀者都以為他會將這個頑劣的學生訓斥一頓,他卻輕輕地打開窗戶,接著——將百葉窗放了下來!
謝爾曼的情感原本十分強烈,但是他已經習慣於控製自己的感情,習慣於穩重、平靜和自我約束。謝爾曼先生一直堅持在家中進行宗教儀式。一個清晨,他同往常一樣召集家人一塊兒祈禱。桌上擺放著陳舊的《聖經》。
他開始誦讀《聖經》。坐在他旁邊的孩子玩了些小把戲。謝爾曼先生停下來,叫他安靜些。他接著讀,可沒過多久,又不得不停下來教訓這個小調皮——小家夥非常好動,一刻也停不下來。這次,謝爾曼先生用手掌拍了拍他的臉蛋。這一掌——假如這也稱得上是一掌的話——碰巧被他的老母親看見了。她吃力地站起來,顫巍巍地穿過房間,來到他麵前,當著眾人的麵扇了他一個耳光。“是呀,”她說,“你打你的兒子,我也打我的兒子。”
謝爾曼先生的臉頓時漲得通紅。但他很快就恢複了常有的平靜和祥和。他停了停,拾起眼鏡,瞧了瞧他母親,接著又誦讀起來。
他鎮定地讀著,沒有讀錯一個字。他的這一舉動為他家人樹立了榜樣。
(約翰·托德)
精讀細品
1.通過謝爾曼的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為什麼說,“脾氣是可以約束的”?
2.你是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嗎?想想看,你發脾氣能解決問題嗎?發脾氣對己對人有什麼壞處?
課堂不認朋友
高士其是一位科學家。下麵是他小時候的故事。
高士其6歲那年,要上學讀書了。開學那天,大蒙蒙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背著新書包,上學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樂得像隻小鳥兒,又蹦又跳唱著歌。他跑到學校門口一看,大門還緊緊地關著呢。他不敢去敲門,隻好站在門口等著,不知道等了多久,學校的大門開了。
開門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聲“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裏真高興,笑眯眯地說:“多懂禮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級新學生吧!”
高士其點點頭。老伯伯把高士其領到一年級的教室裏。
過了好一會兒,小朋友們才一個個來到學校。
在開學典禮上,校長站在台上講話。高士其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專心地盯著校長,他聽得可仔細啦。
校長講完了話,叫高士其站到他身邊來。高士其不知道有什麼事,一顆心像小鹿似的怦怦亂跳。
校長摸摸高士其的頭,表揚他是一個守紀律、懂禮貌的好學生。
高士其把校長的話記在心裏,每天,他上課用心聽講,放學回家就認真做功課,他跟全班的同學都要好,跟同桌的一個小朋友更要好,下課以後,兩個人一起遊戲,可高興呢。
可是有一天,這個小朋友嘟著嘴,衝著高士其說:“你到底認識我嗎?”
高士其覺得很奇怪,說:“咱倆是好朋友呀,怎麼會不認識你呢?”
這個小朋友氣呼呼地說:“那你剛才上課的時候,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聽,笑了起來。原來,剛才上課的時候,這個小朋友拿出紙頭,折成一隻隻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陣子,玩著玩著。覺得一個人玩沒有勁,就湊到高士其的耳朵邊,輕輕地說:“我們來玩鬥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聽老師講課,這個小朋友的話,他根本沒有聽見。這個小朋友又輕輕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還是坐得好好地在聽課。這個小朋友心裏挺不高興,使勁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這一來,高士其回過頭來了。那個小朋友指指膝蓋上的兩隻紙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鬥青蛙呀,他對那個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聽老師講課了。
高士其想到這裏,笑起來了,他對那個小朋友說;“下課的時候,咱倆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課的時候,我就不認識你了。”
高士其的話,說得這個小朋友也笑了。
高士其從小就用功讀書,他的學習成績,年年都是班級裏最好的,全校老師和同學,都誇他是個好學生。
精讀細品
1.高士其為什麼課堂上不認朋友?難道他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嗎?你從高士其的故事裏學到了什麼道理?
2.交朋友是要講原則的。當你的朋友耽誤你的學習,或在給你帶壞時,你應該怎麼辦?
高爾基照章辦事
高爾基是前蘇聯的大文學家。他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人品和文品為世人做出表率,受到人們的尊敬。
有一年冬天,莫斯科遠郊的一個小鎮上,冰天雪地,寒氣逼人。一個陰冷的下午,小鎮上唯一的一家劇院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鎮民們穿著厚厚的大衣,高高的皮靴,脖子上繞著又長又寬的圍巾,連同嘴巴一塊兒裹住了。婦女頭上紮著羊毛頭巾,男人則戴著毛茸茸的皮帽。看不清每個人的五官,隻看見一雙雙眼睛和一隻隻鼻子。他們在排隊買票,城裏話劇院這次到鎮上演出的是高爾基的戲劇《底層》。恰巧,高爾基外出開一個文代會,回來時冰雪封住了鐵路。火車停開,所以就在這個小鎮臨時住了下來。這天他散步經過小鎮戲院門口時,發現鎮民們正排隊購買《底層》的戲票,心想:不知道鎮民們對《底層》反映如何?趁著回不了城,不如也坐進戲院,觀察觀察鎮民們對該劇的意見。高爾基排隊買了票,他剛回身走冉沒多遠,隻聽身後有追上來的腳步聲,回頭一看,是一位男子跑了過來。那男子跑到高爾基跟前,打量著,謹慎地問道:“您是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同誌吧?”
“是,我就是。您——”高爾基好奇地問道。“我是戲院售票組的組長。剛才您買票時,我正在售票房裏,我看著您麵熟,但您戴著圍巾和帽子,我一下子不敢確認是您。您走路的背影,使我越發感到您可能就是高爾基,所以我跑過來問問您。
“噢。”高爾基和藹地笑了。他握住售票組組長的手說:“現在,您認出我了。有什麼事要我幫忙嗎?”“嗯,沒什麼。隻是,這錢請您收回。”售票組長從衣兜裏掏出錢遞給高爾基。
“這是為什麼?”高爾基奇怪地問。“實在對不起,售票員剛才沒看清是您,所以讓您花自己的錢買了票,現在我來退回給您。請您多包涵!”
“怎麼,我不能看這場戲?”高爾基愈發奇怪了。
“不,不,不,不是這個意思。這個戲本來就是您寫的,您看就不用花錢買票了。”組長解釋道。“噢,是這樣。”高爾基明白了。他想了想,問售票組長道:“那布是紡織工人織的,他們要穿衣服就可以不花錢,到服裝店去隨便拿嗎?麵包是麵粉廠工人把小麥加工後做成的,工人們要吃麵包就可以不花錢,到食品倉庫裏去隨便取嗎?我想您一定會說,這不行吧。那麼,我寫的劇本一旦上演,我就可以不論何時何地到處白看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