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繩索和刀具篇(1 / 3)

九、繩索和刀具篇

在戶外活動,所要準備的裝備應該全麵和實用。在所有裝備中,一條合格的山地繩索和一把多用途的刀具,無疑是戶外生存必不可少的裝備。它們不僅攜帶輕便,更重要的是它們用途廣泛。繩索是山地攀爬和下降的必需品;刀具的用途更多,在戶外生活的方方麵麵都不可缺少。所以,我們有必要重點認識它們,並學會如何使用。

山地繩索

在攀登山岩時,繩索是我們的“扶手”;在跨越山崖時,繩索又是我們的“拉手”;在涉水過河時,繩索又是我們的“橋梁”……一副好的繩索,將伴隨著我們戶外生活的整個過程。它的作用,不可輕視。

繩索的選擇

市場上的尼龍繩,直徑從3~9mm的各種尺寸一應俱全。從形狀來看,除圓形的繩索外,還有扁平狀的繩索,主要是用於攀岩時。為此,要根據用途來選擇繩索的長度和大小。

在外野營時,需要準備大約是5mm×5m長的繩子5~6條,就能運用在野外活動中各種不同的場合。由於它的色彩豐富,所以能夠依帳棚用或曬東西用等用途而加以顏色上的區別。

登山的時候,需要準備3mm×5m的繩子一條,用來打背包和捆綁雜物等。不論是進行攀岩,或是長途連續的登山活動,進行這些和性命由關的活動時,最好使用登山和的尼龍纜繩,通常使用直徑9~11mm,長度40~50m的繩索。但是,如果追求安全性能的話,就依照用途來選擇11mm×50m的登山繩,由於它的耐水性及耐性強。

小知識

繩索的材料

製造繩索的材料,大致可區分為天然纖維材質和化學纖維材質兩種。但是使用於野外的幾乎都是尼龍化纖材質的繩索。這一類的製品,比起天然纖維材質,如馬尼拉麻等更有強度,質量也較輕和柔軟,耐久性強。此外,它也有在懸掛重物時,伸展性大、易於滑動的特征。缺點是,不耐熱、不耐摩擦及不防紫外線。

繩索的連接

在戶外,如果一根繩子不夠長度,難以達到需求時,就要反兩根或多根繩索連接起來。那麼,怎樣使得連接後的繩索牢固呢?其中如何打結是關鍵因素。繩子打結,可分以下種類:

1.單編結

單編結通常用來連接粗細相同的,或者是粗細不同的兩根繩索,比起來把兩根粗細相同的繩索係成平結的方法,這種方法更為有效。這種結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在繩索未承受拉力時,它也容易解開。對於材料不同的繩索,特別是潮濕的,或者是結冰的繩索,這種結更為理想。

如果製作的方法沒有錯誤的話,而且承受的拉力是穩定而又規則的情況下,這種結不會滑開。將一條繩子彎曲成環狀,另一條繩子的活端向右彎,從後麵繞過這個環,再將活端從這根繩與另一根繩子之間的環中間穿過。把這個繩子拉緊。當拉力增加時,這種結會自動係緊。

2.雙編結

同單編結相比,雙編結更加結實耐用,而且對潮濕的繩索的效果也不錯,特別是在兩根繩索之間粗細相差比較懸殊的時候。不過,即使兩根繩索都很粗,使用雙編結來連接它們,結果也十分結實。如果繩索受到的拉力不穩定,普通的單編結就很容易滑落,此時就更能顯示出雙編結的優點來。

具體方法是,將粗一點的繩索彎曲成環狀,將細繩的活端穿過這個環,先移動到粗繩的活端的下麵,再從前麵開始環繞這個環一周,最後從後麵將細繩的活端穿過細繩與粗繩的活端之間。將細繩的活端再次環繞這個環繞一周,再穿過這個環外的相同的地方(細繩與粗繩的活端之間)。拉緊細繩的活端,這種結就完成了。如果未拉緊,這種結在受力時就容易鬆動。

打這種結時不宜使用光滑的繩索,如尼龍質的釣魚線等等。

3.帶狀結

對於表麵平滑的材料,例如皮帶、布帶等材料的連接,這種結的效果不錯。當情況緊急、缺少繩索時,甚至可以用被單或者其他織物試一試。方法是,用一根帶子的活端製作一個反手結,但是不要把它拉緊。沿著與反手結的運動軌跡的相反的方向,將另一根帶子的活端穿越這個結。

保證另一根帶子的活端應該恰好在結內,這樣,拉緊這個結時,活端就不會滑落。

小知識

怎樣把長繩繞成圈

如果你攜帶一根長繩,或掛在肩膀上,或懸掛在腰帶上,或放時背包裏,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把長繩繞成圈:

將繩子在手臂上一前一後繞成環狀,繩環的直徑約為35~60cm,把繩端垂下,將繩端攏在一起,然後沿環狀線束纏繞幾次,再將繩端留出一個環,並且穿過繩束的頂部,最後將繩端穿過此環。

繩索的辮狀編織法

如果要在野外編織一條繩子,你的製作經驗又不豐富時,可以采用手搓或者辮狀編方式來完成。即將線分成三股,然後把它們按照辮子的形狀編製在一起,製成一根更粗更結實的繩子。在編織的過程中,如果需要加長,可以先把線股錯開,再添加新的纖維。

具體方法是,取出一束纖維,將它們的一端係在一起,固定好,然後把它們均勻的分成三股,將左邊的一股放到中間,再將右邊的一股放在它上麵,將現在的左邊的這股再繞到中間放好,依此類推,繼續纏繞編織下去,采用如上所示的辮子形狀的編織方法時,要盡可能的使每一股線之間緊密而且平滑。

小知識

怎樣製作簡易繩圈

一是將繩索按照直徑約35~45cm的圓繞成圈,保證每一圈與上一圈緊挨著,不能產生扭曲或者纏繞的現象。注意,繩子的兩端要留下一截,用來係緊繩圈,將繩子的一端彎曲到繩圈上,再用另一端將其纏裹住,然後拉緊繩端固定,

繩索的環繞編織法

將一些植物纖維放在一起,按一定方向旋轉,具體按照什麼方向都可以,主要是保持旋轉的方向始終一致。當需要增添纖維時,把它的末端錯開再添加。具體做法是,當你已經製好了三根纖維之後,將它們固定在一起,使每根纖維繼續旋轉,讓它們之間足夠緊密。在每根纖維的末端係一個套索釘,或者是小木棒,這樣旋轉起來更方便一些。

製作時,有時你會感到進退兩難,很不順手,此時可以將已完成的那一部分固定;每股線之間要保持緊密。可以將已完成的部分裹著樹幹,這樣旋轉的長度就會變短。

要使繩索更粗,也可以將已經製好的繩索作為其中的一股,重複上一方法,或者使用簡單的辮狀編織法把它們編在一起。

小提示

怎樣讓每股纖維粗細均勻

在製作繩索時,每股纖維的粗細應該相當,並且每股纖維自身,也應該保持粗細均勻,如果每股纖維的粗細不勻,那麼繩子造好後,纖細的部分在受力時就容易被拉斷。

繩梯的編織

在攀登陡峭的山崖時,如果有一隻繩梯就方便多了。你可以在一根繩索上,打上一些攀踏結,攀踏結的具體的數目可以依照你的需要而定,然後,你就可以製成簡易的繩梯了。你也可以使用橫檔,結實的棍棒或者飛機、車輛失事後的殘骸,這些東西都可以作為橫檔。

製作是要用到兩根繩索,或者將一根較長的繩索彎成雙股來使用,在兩根繩索中,攀踏結之間的間隔要對應相等。製作繩梯時,將棍棒穿過相應的環。製作攀踏結時應注意,使環勒緊棍棒,繩梯上棍棒的間距應該比較合理。為了安全起見,使用前要試試每個結是否牢固。

小知識

攀踏結的製作

攀踏結,通常也被稱為蝴蝶結或炮結。此結有一個不可滑動的環,能夠在繩索中間製作,但是在繩索末端不能用此結。

在一根繩索上能夠打出數個攀踏結,將人體套上,可以拉動,也可以抬起。登山時,攜帶打有攀踏結的繩索相當便

利,手腳都可放在環上支撐身體,在感到疲勞時,還可以在上麵休息一會。

方法是:將繩子折成一環。再扭曲出一個小環。將小環穿過原環。輕輕拉動使結固定,小心拉緊。

繩索的捆綁

用繩索捆綁物體,是講技巧的。但捆綁的方法隨著橫梁、圓木、木杆等等位置的不同,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在製作遮蔽棚、橡皮筏和一些別的建築物時,這些技巧是相當有用的。

1.圓形捆綁法

如果你需要增加橫木的長度,或者將兩根橫木疊放在一起時,可以使用圓形捆綁法。

先用繩索在兩根橫木上打一丁香結,然後繞著橫木將結係緊,再用一個丁香結在另一端綁住兩根橫木,捆綁好之後,在繩子的下麵加上一個楔子,使其繃緊。

2.方形捆綁法

這種方法可以用來捆綁固定橫梁,當被捆綁的兩個物體呈直角時,方形捆綁相當有效。

先製作一個圓木材結,然後將繩索在兩個橫木的上下方輪流繞橫木轉一周,再沿著逆時針的方向將繩索上下圍繞橫木繞好。如果纏繞了三四圈之後,就變換方向,到另一根橫木上按著相反的方向纏繞。最後,在一根橫木上打個半結,完成纏繞,然後用一個丁香節,在另一根橫木上將繩索固定住。

3.對角線捆綁法

這種捆綁法可以代替方形捆綁法使用,在兩根橫木不是直角相交時最為有效,特別是在橫木處在重壓下彼此相互重疊時,必須把一個固定到另一個上麵係緊時,這種方法更加有效。

先繞著兩根橫木,打一個傾斜狀的圓木材結。然後繼續纏繞繩索,將圓木材結遮住,然後縛緊,在靠下麵的橫木的後麵將繩索轉個方向。接著,按另一個傾斜方向纏繞繩索並且縛緊,再將繩索轉個方向,按照正方形纏繞三四圈——如圖所示,分別從上麵的橫木的上部通過,和從在下麵的橫木的下麵通過。最後,在一根橫木上用一個丁香結結束捆綁。

4.剪刀式捆綁法

這種方法通常被用來捆綁平行的兩根木材的末端,例如,製作一個“A”字形框架等。

具體操作時,先在一個圓木上打一個丁香結,然後用繩索纏繞兩根圓木——不宜過緊;然後將繩索轉換一個方向,在兩圓木之間再把繩索纏繞上兩圈,再縛緊;最後在另一圓木上打一個丁香結,將圓木拉成剪刀形,這樣捆綁也自然變得更緊一些。

如果捆綁三根圓木,可以用另一種方法製成一個三角架,方法與上麵介紹的方法近似。先將三根圓木纏繞在一起,然後,將每兩根圓木之間的繩索再縛緊。A字形的框架和三角架的腳部猶如一個錨,可以將捆綁的繩索固定住,阻止繩索下滑。

小知識

將繩子掛起來保管的捆綁法

在戶外,如果將繩索捆綁起來掛在樹上,在使用時就可以立即取出,十分方便。此外,在保管繩子時,將它掛起來會比放在地上等更能持久耐用。

這是古代的商船隊或者是海軍經常使用的方法,通常都是用在較粗但不長的繩索上。其特點是不但牢靠且簡潔地便能將繩索捆綁起來,在必要時也可迅速解開。而在保管時,除了可將之平放之外,也可把它掛起來。

第一步,用繩子的一端纏繞已卷成環狀的繩子3~4圈

後,將A部穿進環狀繩捆中。

第二步,將A部順著箭頭的方向往前拉;

第三步,將繩子的末端往上拉;

第四步,如果將末端係在別的物品上,就可以吊掛起來保管。

繩索的投擲

無論你是向上扔或者是向外扔繩子,比起隻扔出一根鬆弛的繩端來說,扔出一圈繩索顯然更容易一些,這也有助於繩索散開時不會纏繞在一起。具體投擲方法:

第一步,加重扔出的一端。在扔出的那一端,你可以打一個大的結,或者附帶一個重物。不過,在扔出去的時候,要先確信你會同時把另外一端捉牢。

第二步,固定另一端以保安全。當你想把繩子的一端扔向目標時,要考慮到固定的另一端是否安全,例如,擲出一根救生帶,假如把它擲向一個在水中快速漂流的橡皮筏,它會把你拉下水嗎?所以,固定端一般選擇綁在樹上或者是重物上。一般要多扔出一段救生帶,這樣即使救你的人沒有抓住繩端,也有機會攫取住繩子的其他部分。

第三步,繩子扔前繞成繩圈。先在右手的手指,以及手掌上纏繞好一半長度的繩子,然後抬起食指,將剩餘的部分纏在其他手指上,再將後一半放到左手上。當你投擲繩索的時侯,右手的繩圈要比左手的繩圈早放幾秒。如果認為繩子會突然繃緊,或者你所處的地勢比較危險時,可以將一端固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