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學學馬雲的“管理經”(1 / 3)

第七章 學學馬雲的“管理經”

1.取一個響亮的名字

【馬雲語錄】 我們需要有一個優秀的品牌、優秀的名字,讓全世界的人都記得住。

【馬雲創造】 馬雲對於阿裏巴巴的期望是成為世界十大網站之一,希望全世界的商人都用阿裏巴巴。所以,馬雲對於自己的公司要求很嚴格,哪怕是一個名字也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記住。

馬雲為了這個名字真是費了不少心思,他們廣泛發動“群眾”,征集了100多個名字,供大家進行篩選。但是沒有一個能夠讓大家滿意的,不是氣勢不夠,就是不夠悅耳。馬雲認為未來的公司就應該具有俯瞰全世界的眼光和氣魄,名字也要有氣魄和國際化,要讓全世界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夠聽一次就記住。

有一句話叫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馬雲真讓這句話給說著了。有一段時間,馬雲是茶不思,飯不想,整天就在琢磨這個名字的事情。1998年的年底,馬雲出差到美國,在一家餐廳吃飯的時候,一個主意突然從他腦海中蹦了出來:網絡就是一個有待人們開發的寶藏。這使他立刻想到了流傳很廣的阿拉伯神話故事《一千零一夜》中,有一個《阿裏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那句“芝麻開門”可以說風靡全世界。

而且,阿裏巴巴是一個很善良正直的人,他一直希望把財富給別人而不是全歸自己所有,這也與自己的公司使命相同。

馬雲的眉頭舒展開了,嗯,這個名字不錯!但是,在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知道“阿裏巴巴”的故事呢?馬雲需要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曉得這個故事。

正在用餐的馬雲坐不住了,他要立即調查一番。他馬上叫來了餐廳的侍者,問他知不知道“阿裏巴巴”?這個侍者立即笑容滿麵,“當然,阿裏巴巴,芝麻開門!”馬雲高興極了,立即給這個侍者一筆不菲的小費。

馬雲興奮極了,他立即跑到大街上,隨便地拉住了幾個人,問他們同樣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人都給馬雲說出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芝麻開門”!

馬雲高興了,他決心在更大的範圍內展開調查。他讓世界各地的朋友幫自己做一個抽樣調查。結果朋友們的調查結果讓馬雲很高興——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阿裏巴巴這個名字!

而且,無論是在歐洲,還是美洲,還是在非洲、亞洲,所有的語言發音都是一樣的,馬雲高興極了:“如果用這個名字,那麼全世界的人都能夠毫無困難地聽懂並且接受它!”

經過縝密的調查,馬雲決定采用“阿裏巴巴”做為自己公司的名字。但是,讓馬雲意想不到的是,在加拿大竟然有人已經把他買回,馬雲實在是割舍不了這個名字,他堅決地用1萬美元買回了這個域名,盡管當時他們的資金非常地緊張。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帶給馬雲的,帶給阿裏巴巴的,遠遠不止1萬美元這麼多。

【創業寶典】 名字就是把品牌掛在預期客戶頭腦中產品梯子上的鉤子。在定位時代,你能做的惟一重要的營銷決策就是給產品起一個好名字。莎士比亞說得對:“玫瑰如果叫別的名字就不會那麼芳香。”

大家都知道王菲在華語歌壇的地位,那是貨真價實的“天後級” 歌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菲原來並不叫王菲,而是叫王靖雯。王靖雯,也就是後來的王菲,當時充其量也就是一個二三流的歌後,遠遠沒有今天的氣勢和成就。將名字改為“王菲”之後,她迅速在大陸、港台躥紅,而且是紅得一塌糊塗,一發不可收拾。王菲的成名有很多因素,但是改了一個好名字無疑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商業之道同樣是這個道理,名字並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是一個好的名字的確可以使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產品,當年香港的“金獅”領帶改名為“金利來”後,立即一炮打響,成為了地位和尊貴的象征。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給自己的公司起一個好名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情。

??好的企業名稱能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美好的印象。要具有易記憶、易讀、易上口、易寫的特點。如果公司或品牌名子的識別有難度過長,難認的字、不利於書寫、不利於記憶,往往使人產生原始性的抵抗心理,使大眾的印象產生障礙。

【創業實戰】 一個好的名字,在命名構思時一定要創新,不要落入俗套。好名字必備的條件是:一是響亮順口,易記,易懂的名字;二是廣告宣傳;三是經營策略;四是產品過硬的技術質量。所以,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麵考慮:

要簡單有趣

人類本性就是追求簡單有趣的東西,能夠滿足人類最基礎的知識和識別能力,就會引起人們的興趣。如果複雜化,就會使人不易接納。例如風靡全國的娃哈哈就是采用人類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哈哈笑最基本的發音,所以很快就為大眾接受 。

滿足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人們都喜歡追求平安吉祥,所以能夠滿足人們吉祥平安願望的名字很受歡迎。例如帶昌、祥、鳳、龍、發、富、銀、貴、金、慶、豐等字的名字,就是我國傳統的起名方法,例如:金利來、大富豪、金山、富紳等。這類名字在各個行業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如果用不好比較容易落入俗套,反而適得其反。

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利用人們的好奇心使其印象加深。最有名的如:狗不理,使人聽後加深印象且易傳播。

以人類熟知的動物起名

人們天性和動物很親近,所以用動物命名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例如:寶馬、七匹狼、報喜鳥、玉兔、虎都等。但要注意有些國家對動物的喜好。如“白象”的英文意思是笨而無用、令人生厭的東西,在使用英語的國家裏就不會有好的效果。

以自己的姓氏名字來做公司的名字

例如,鬆下、肯德基、皮爾卡丹、王老吉等。

以花草樹木起名

人們對於花草樹木等十分喜愛,以此命名會引起人們的共鳴。例如:牡丹、菊花、蘋果、黃果樹、兩麵針等。

以地方特色起名

比較有名的如長城、古城、黃河、華山、青島啤酒、滬州老窯、河套老窖等。在國內市場上以地理名稱作為商標的為數很多,如黃河牌汽車、北京牌彩電等,但出口的商標最好不要使用地理名稱,因為許多國家的商標法都以地理名稱缺乏顯著特征和地理名稱屬大家共有,不應為某一生產者獨占為由而不予注冊。有的即便勉強注冊也要附帶許多限製條件,如青島牌啤酒、中華牌香煙等在外國注冊就遇到類似的情況。

另外,在公司命名的時候,還要注意不得違犯國家的有關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對於公司起名有明確規定:

1.一個公司隻能有一個名稱。

2.名稱的構成。公司的名稱由四部分構成,依次是:公司所在行政區劃、字號、行業、組織形式。如北京輝煌電器有限公司。法律對名稱所禁止或限製的僅僅是字號。這部分不能有損我國的國家主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能使用外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名稱,不能使用我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名稱,不能使用漢語拚音字母和阿拉伯數字,公司名稱中不能單獨使用“發展”、“開發”等字樣來表示其行業或經營特點,等等。

3.公司名稱中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國家”字樣的,必須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具有三個以上分支機構的才可以在名稱中使用“總”字,有三個以上子公司或分公司的才能使用“開發”、“實業”等文字。

2.阿裏巴巴要活80年

【馬雲語錄】 CEO不隻是給大家指明一個燦爛的前景,更是要看清楚在燦爛的前進旅程中有很多災難,同時把災難處理掉。

【馬雲創造】 馬雲曾提出過“阿裏巴巴要活80年”的觀點。馬雲認為:80年是一個人的生命周期。任何人有孕育、誕生、成長、衰退、滅亡的周期。所以我覺得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講,公司發展80年打一個基礎是挺重要的。問我們這公司成功不成功?要等到80年以後。如果死在80年以前,那麼就不成功。死在80年以後,那我們就成功了。

馬雲的話裏充滿著一種危機意識。馬雲是個很有危機意識的人。馬雲經常把上麵那句話掛在嘴邊:CEO不隻是給大家指明一個燦爛的前景,更是要看清楚在燦爛的前進旅程中有很多災難,同時把災難處理掉。

馬雲強烈的危機意識,使他在成功的道路上處理了很多危機。

2000年,正是阿裏巴巴瘋狂擴張的時候。那時的阿裏巴巴“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在全球跑馬圈地。

規模的擴大,在阿裏巴巴內部造成了分歧,尤其是在發展戰略的問題上。美國、香港、內地,各自有不同的想法,用馬雲的話說,就是“美國、香港兩地的員工各有想法,中國內地這邊就傻眼了。”

雜亂的聲音,引發了馬雲的危機意識。他開始思索阿裏巴巴的未來。2000年9月11日,馬雲宣布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阿裏巴巴進入高度危機狀態!這個決定對於阿裏巴巴有重要的意義,被稱為阿裏巴巴曆史上的“遵義會議”。

馬雲要采取行動了,這就是阿裏巴巴曆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B2C計劃(回歸中國計劃)”。

到了年底,馬雲開始全球大裁員,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海外的辦事處,包括香港、上海、大連、昆明、重慶等地辦事處一並撤銷。

隨後,阿裏巴巴在馬雲的領導下開始了整頓,那些“不跟我們有共同價值觀,沒有共同使命感的人”,統統被清除出阿裏巴巴。

半年後,互聯網進入了寒冬,整個IT業一片蕭條。而馬雲靠著自己的危機意識,成功躲過了這次嚴冬。

危機意識不僅僅隻表現在麵臨危機時,還要在麵臨未來的競爭時做成準確的抉擇。2003年,eBay收購易趣,進軍中國市場。

馬雲嗅到了危險的氣息。雖然eBay宣布自己是做C2C行業的,而阿裏巴巴是做B2B業務的,兩者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馬雲並不這麼認為:電子商務本來就不存在一個人為限定的B2B和C2C的界限,個人對個人的交易做大了就是企業對企業的交易。而且,eBay平台上已經出現了並非跟人對個人的大宗交易,很明顯,eBay的胃口不僅僅是C2C領域。

馬雲的弦繃緊了。於是,他開始秘密打造自己的C2C平台。一個月後,淘寶網橫空出世,上線運營。在和eBay的競爭中,一舉擊敗了這個巨無霸,奠定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老大地位。

如果沒有馬雲的危機意識,現在的C2C領域還很難說誰是老大。也許,根本就不會有淘寶這個目前C2C領域的領頭羊,至少說不會有目前規模的淘寶。

【創業寶典】 管理學家托夫勒曾提出過“生存的第一定律”理論:沒有什麼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險。應用到現代企業的管理上,尤其對於一個企業領導者,就是要求必須有足夠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沒有危機意識就會麵臨“殺機”,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就會迎來“生機”。

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時時刻刻充滿危機感。影響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其中充滿了變數,而這些因素又不能夠完全控製,一旦明天某個因素或者環節發生了變化,就會導致失敗。如果沒有危機感,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缺少必要的應對策略,到時候可能就會束手無策。

每一個公司和個人都應該時刻充滿危機感和不滿足感。今天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明天的成功。隻有不斷地保持自己的危機意識,設定遠大的目標,才不會在各方麵的競爭中被打敗;隻有時刻持保有麵臨著危機的心態,才能在真正危機到來時,臨危不亂,從容應對。

【創業實戰】 現代企業經營環境的各種變化,使企業時刻處在風險之中,但是,不管市場千變萬化,創業者麵臨的一些問題是相通的。

要想要很好地發展,就要麵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有了危機,就必須看到危機,想辦法解決危機,這才是企業實現健康性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危機正是企業獲得快速發展的源源不盡的動力。這就好比人一樣,隻有戰勝了疾病侵擾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我們雖然不懼怕風險,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對於風險熟視無睹。麵對風險,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規避風險。隻要把握好創業中的每一個環節,才能夠實現低成本創業。

企業戰略危機

市場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創業者要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根據企業的不同階段,隨時調整自己的經營模式。

員工流失危機

要避免員工流失給自己的創業帶來危機,就要全麵了解員工的需求,建立合理的薪酬體係和培訓計劃,提高員工滿意度,以避免員工流失。同時,還要做好防範機製,以避免由於員工流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新產品開發危機

新產品開發同樣具有一定的危機,所以,在開發新產品時,要采取適當的開發程序,預先規劃好新產品開發的時間,做好風險評估機製,以便全盤掌握可能遇到的各項問題,同時要采取逐步漸進的市場開拓政策,避免創業期因此陷入風險絕境。

3.別拿5分硬幣不當錢

【馬雲語錄】 我們每天考慮的是,如何花最少的錢,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馬雲創造】 馬雲是浙江人。浙商務實、節儉、會過日子,是出了名的,馬雲也不例外。

在創業初期,阿裏巴巴資金不富裕,是靠大家砸鍋賣鐵湊了50萬起家的。所以,當時是厲行節約。也可以說,從一開始,阿裏巴巴就養成了一個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

那個時候,不要說買輛車,就是打車都是奢侈的行為。就連馬雲出門辦事也從不打出租車,如果距離不太遠,就坐“11路”,靠兩條腿走過去;如果距離遠的話,才迫不得已打次出租車,而且打的車都是夏利,看到桑塔納過來,就連忙把頭扭到一邊去。因為桑塔納要比夏利每公裏貴上1塊錢,這讓阿裏巴巴的員工很心疼。

關於節儉,現任阿裏巴巴副總裁彭蕾最有發言權。當時,彭蕾是出納員,名副其實的“女管家”,凡是花錢的事都由她做主。

彭蕾為了置辦一些辦公用品,常常利用業餘時間和同事滿大街逛,真正做到了貨比三家,價比五家。如果性價比達不到要求,她會毫不猶豫地說“NO”,去下一家接著“淘”更便宜的、性價比更高的。後來,淘寶網上線,同事們都開玩笑說:“這個名字就是受彭大管家愛‘掏’東西的習慣啟發才想出來的。”

今天的阿裏巴巴已經今非昔比,馬雲也豪氣幹雲地宣稱:“一天要盈利100萬!”但是,節儉持家的傳統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阿裏巴巴節儉的習慣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在阿裏巴巴的2層辦公室門口,放著一台複印機,上麵放著一個儲蓄罐,牆上的白紙黑字是一份長長的複印機使用規定,規定中明確注明:個人因私複印每張5分,請自覺投幣;公司內部文件要雙麵用;多於150份的要外包交由前台處理……規定後是詳細的使用說明。

就是這個“每天盈利100萬”的公司,辦公場所大部分都在居民樓裏。馬雲曾經解釋過這件事情:“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們並不缺錢,而我們大多數分公司的辦公地點,卻都在居民點的單元房裏。不要說在福州,就是在東京、紐約,我們都有能力租當地最好的辦公地點,可我們沒有。為什麼?我們要讓所有的員工知道,你來,就是把公司做大,把分公司從小單元房搬到當地最高級的寫字樓!”

【創業寶典】 《荀子·勸學》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一個創業者,不僅要懂得“開源”,更要懂得“節流”。

企業盈利是通過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最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其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率,最終取得盈利。所以在創業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樹立盈利節約的觀念。

經營的原則是以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大的成果,也就是說,要以較少的成本獲得較大的銷售額。但是即使銷售額再提高,如果成本花費過大,就仍然沒有絲毫利潤,整個經營也就變得毫無意義。

尤其是在創業初期,啟動資金本來就不充裕,這時候嚴加節流,對於充實自己的創業資金很有幫助。所以,要在創業初期厲行節約,不要拿硬幣不當錢。

【創業實戰】 成本對於一個企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要精打細算,開源節流。尤其是對於一個創業者,本身資金就非常緊張,更要厲行節儉,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把每一分錢都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那麼,怎樣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呢?不妨結合自己的實際,從以下幾個放麵入手:

精簡潛在的富餘人員

很多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潛在的富餘人員,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本來兩個人就能做的工作非要由三個甚至更多的人來承擔,就會增加不小的成本。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必須發現潛在的富餘人員並盡可能消減。企業要想降低生產成本,就必須克服富餘人員大量增加的趨勢,盡可能控製富餘人員增加的幅度和比例,使其低於生產本身的增長。

精簡無益或益處不大的工作

要盡量精簡那些不能夠給企業帶來效益或者效益不顯著的工作,隻有這樣,才可能真正減少過剩人員。如辦公室應該盡量減少辦公人員,以提高效率,精簡人員。

購買原材料要精打細算

一個企業不管生產與銷售如何增加,要是在采購部門發生損失,購買一些質次價高的原材料,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損失不可小視。因此公司要降低生產成本,對在製造成本中占極大比例的原材料費要精打細算,嚴加控製。

堅持高收益產品政策

一個企業的產品有高收益的,也有低收益甚至是不賺錢反而虧本的赤字產品。低收益的一般產品和虧本的赤字產品,會侵蝕高收益產品的利潤,使整個企業昀利潤降低。因此,企業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必須采用少數精銳產品政策,重點生產少數高收益產品,清除赤字產品。不能因為擔心影響銷售總額,而舍不得清除赤字產品,因為赤字產品既耗費時間,又增加銷售費用,與其維持下去,不如忍痛舍去。

盡量避免倒賬損失

在銷售方麵的最大損失就是倒賬的損失。如果向一家企業提供原材料產品,在貨款回收前,這家企業倒閉了,所交付貨物就變成了倒賬。要彌補此損失,需要有相當長時間的努力和很大的成本。

對於創業者而言,倒賬是致命傷。因此,企業必須盡量避免倒賬損失。為此,應加強對往來客戶的信用管理,一旦對方的信用出現問題時,應斷然中止往來。

加快貨款回收的速度

回收的貨款遲延,廠家就要背負那部分的成本負擔。比如:100萬元的貨款,回收如果遲延了90天的話,100萬元的資金在90天內都是死的。該資金如果有效利用用的話,每月可獲得2%的營業利潤。如此一來,在90天內就會發生6萬元的損 失。因此,對一個企業來說,如何加快貨款的回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提高產品合格率

不合格產品會帶來多種損失,例如材料本身的損失、生產不合格產品的人事費損失、重做該產品的人事費與時間損失等等。這些損失,會提高產品的製造成本。因此,提高產品合格率,就顯得十分重要。

削減滯銷的庫存品

滯銷產品的大量增加,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壓力。它除了使資金周轉不暢外,還會帶來其他一些損失。比如:為了保管庫存產品所開支的保管費、為推銷庫存產品所打的折扣等等。為此,必須將庫存的損失減少到最小。可以將庫存的產品按品目加以分類,花主要精力清除占最大庫存比例的少數幾個庫存產品。比如:在100個品目中,8個品目占產品庫存總額的75%,此為A組;其次25個品目占庫存總額的20%,此為B組;剩下的67個品目僅占庫存總額的5%,此為C組。此時,應將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A組庫存產品的清除上,這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否則,花主要精力去清除種類多、所占比例小的C組庫存產品,則會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

高效率利用資金

企業容易出現投資資金分散,投資效率降低的現象,這在無形中就會浪費很多的資金。為打開經營局麵,降低生產成本,有必要將主要資金及人力花在少數幾個重要項目上,而不是平均使用力量。

如何降低成本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上麵的方法也隻是一個參考,具體如何做能夠最有效地降低自己的成本,還要自己結合自己的具體實際情況,做出科學的安排。

4.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

【馬雲語錄】 創業者是有團隊的,黑暗之中一個人走勢可拍的,但那麼多人手拉著手走的時候那是快樂的,那是勇往直前。

【馬雲創造】 馬雲曾經公開宣稱:阿裏巴巴不怕挖牆腳。

馬雲之所以敢出此豪言,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員工不會離開阿裏巴巴的,因為阿裏巴巴是員工的家,員工的心屬於這裏。

馬雲總把自己的員工放在第一位。在阿裏巴巴的總部,有一副不同與其他企業的倒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圖:最上麵是客戶,下一排就是員工,接著是部門經理,下麵是副總裁、總裁。由此可見馬雲對於員工的重視。

這些不僅僅隻是貼在牆上,實際中阿裏巴巴也是這樣做的,從馬雲創業一開始就是這樣。當年還是在做中國黃頁的時候,因為和杭州電信的合作出現了問題,馬雲決定離開。馬雲把自己當時自己擁有的“中國黃頁”21%的股份全部送給了和自己一起創業的員工,讓他們好好工作。

後來,在北京決定回歸杭州進行第二次創業的時候,馬雲首先想到的就是為自己的員工安排好出路,不能讓他們跟著自己受委屈。他給他們安排了三條出路:第一是推薦去新浪、搜狐等大型門戶網站;第二是推薦去去雅虎、Google等網站,還有就是跟自己回杭州進行創業。這些人就是後來廣為傳誦的“阿裏巴巴十八羅漢”。

馬雲不僅對於和自己一起創業的員工關懷備至,即使對於收編過來的員工,也是愛護有加。

2005年8月,阿裏巴巴和雅虎“聯姻”。當時雅虎員工心裏都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等待著自己的是什麼命運。畢竟,老板已經不是原來的老板了。

但是,馬雲很快給他們吃了“定心丸”,在宣布並購的同時,馬雲就宣布了一項“N+1”計劃:一個月之內,如果雅虎的員工想要離開,阿裏巴巴提供“N+1”個月工資的離職補償金;如果願意留下,原來的薪酬和職位不變,甚至提升,還可以得到阿裏巴巴的期權。這裏的“N”是指員工在雅虎中國的工作年限。這其實是一種“最優惠員工待遇”。即使在阿裏巴巴的內部,也不是每一個員工都能夠享受到這樣的“最優惠員工待遇”。

馬雲的誠心換來了大家的理解,在獵頭公司的虎視眈眈之下,700餘人的雅虎員工,隻有30餘人選擇了離開。國際上因為企業並購造成的人才流失率一般在20%左右,好的也要在10%上下,而雅虎中國員工的流失率隻有4%,馬雲創造了一個記錄。

一個月後,雅虎中國從北京搬到杭州,馬雲用一輛專列將雅虎中國的員工送到了杭州。在杭州,雅虎員工受到了最高規格的待遇,甚至連杭州市政府也出麵設宴招待阿裏巴巴的員工,為這些員工接風洗塵。

在歡迎大會上,馬雲在發表演講時,張開雙臂,高喊著:“歡迎回家!”同時做出莊嚴承諾:12月31日之前,雅虎中國絕不會發生人事變動,更不會裁員!

從一個細節更能看出馬雲對於這些員工的愛護。阿裏巴巴從來不宣稱“誰鯨吞了誰”。馬雲解釋說:“做人不能太絕,已經收購了人家還要在家門口貼一個標語,說我買了你們,那沒意思!”

馬雲如此照顧雅虎老員工的心理感受。這一點,雅虎員工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更使他們有一種回到了家裏的溫暖感覺。

馬雲在員工麵前從來沒有架子。他總是笑容可掬地在辦公區域和員工親切地交流,充分聽取員工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態。而且,馬雲還有一項比較怪異的規矩:要員工直呼其名。在公司裏,如果有同事偶然忘記或者新員工不知道規矩,尊稱馬雲為“馬總”,馬雲就會帶著他那招牌式的微笑,提醒你:“拜托,叫我馬雲!”

馬雲常常說:“你想把別人綁住是綁不住的,綁得住人綁不住心。要的是他心甘情願留下來,強扭的瓜不甜。”

正是因為馬雲懂得“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經營人心就是經營事業”的道理,所以,阿裏巴巴的員工才能夠勁往一處使,將阿裏巴巴建成了一個發展最迅速的公司。也是馬雲敢於說出“阿裏巴巴不怕挖牆腳”的豪言。

【創業寶典】 有一句說的非常好:“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心,經營人心就是經營事業。”作為一個創業者,要想要取得成功,除了自己要有經濟頭腦,經營方法得當,經營方向對頭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要有一個富有戰鬥力的團隊。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經營人心”。

人是最大的生產力,商場上所有的競爭,都會集中到“人”這個因素上。如果員工沒有努力工作的動力,就沒有辦法去做任何事,也不可能有效地去開展工作。一個公司如果沒有內耗,沒有你來我往的明槍暗箭,全力投入到工作中,那麼這個公司一定大有前途。因此,作為創業者,必須盡一切方法去團結員工,喚起他們對於企業的認同感。

有人說過:如果一個管理者能夠讓屬下明知自己正在被企業剝削,可仍然心甘情願地為其工作,那麼他的管理水平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所以,一個創業者用人要有情有義。有情可以共患難,有義可以共安樂。這就是“經營人心”的最高境界。

上下之間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企業愛護員工,員工盡力為企業,還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呢?

【創業實戰】 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市場”,隻有那些不斷把握人心、滿足需求的企業才能占領市場,隻有那些懂得經營人心的創業者才能更好籠絡人才、團結員工、得到員工的支持和信任,從而使企業在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下平穩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