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周折,幾番努力,他們在結婚兩年後以分手告終。
在告別了一段充滿痛苦的婚姻後,肖麗雅整飭受傷的心靈,努力使自己從那段陰影中走出來,開始了她的新生活。離開家鄉,在省城省城,她一邊打工,一邊照顧著幼小的女兒和年邁的父親。
同學
肖麗雅從農場的初中畢業後,到鎮上的高中去讀書。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在外麵生活。住校生的日子是清苦的,學校食堂的飯菜常令她難以下咽,頓頓重複著白菜土豆,外加兩個能砸倒人的僵饅頭,但為了自己正在發育的身體,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她總是強迫自己吃下這些不合胃口的飯菜。
初冬的一天,肖麗雅照例在食堂打了一份素炒土豆片和兩個饅頭,饅頭照例僵得能砸倒人。肖麗雅一直覺得奇怪,學校食堂的饅頭為何總是這樣,好像班裏那個一直都不肯發育的小不點。就在肖麗雅和同學端著飯菜準備回宿舍時,食堂裏突然傳來了高聲喧嘩。事實上,食堂裏的聲音一直都不小,但那天的聲音格外大,許多人禁不住都把頭轉過去尋找聲音的源頭。
肖麗雅看到一個男生和食堂的大師傅撕扯到了一起。肖麗雅後來一直都為當時看到那一幕覺得好笑,她當時的直覺是一隻尚未發育的小公牛和一頭大犍牛在較勁。那個男生當然不是五大三粗的大師傅的對手,很快被大師傅牢牢地壓在身下,在許多同學的起哄聲中,大師傅不好意思地鬆開了手。那個男生雖然吃了虧,但他一點也不肯服輸,衝上去又給了大師傅狠狠一拳。肖麗雅事後得知,因為那個叫於作新的男生用僵饅頭砸了大師傅,才引起了這次食堂風波。
於作新以受到學校記過處分為代價,換來了學校食堂飯菜質量的革新。從那以後,肖麗雅在學校裏再也沒有吃過能砸倒人的僵饅頭,菜的品種也比以前豐富了許多。當然,於作新的名字不但留在了全校學生的記憶裏,他的影子也深深印在了肖麗雅的腦海裏——一個略顯單薄,但臉上寫滿了倔強和自信的少年。
高中生活忙碌而又緊張,肖麗雅每天都在教室、宿舍、食堂之間奔波,同學之間也很少交往,大家整天都被圍困在書山題海之中,似乎隻有不停地做題才是他們生活的主題。因為大家心裏都清楚,隻有考上大學,才能走出小鎮,去看外麵的世界。
於作新和肖麗雅同級,就在肖麗雅隔壁的班裏。偶爾在樓道裏照麵,肖麗雅偷偷看一眼她們曾在宿舍熄燈後悄悄議論過的這個校園“英雄人物”,突然覺得臉紅。於作新似乎注意到了肖麗雅的眼神,也看了她一眼,並報以淡淡一笑。
高二分班的時候,肖麗雅和於作新分到了一個班。於作新成績平平,但他性格活潑,在班上屬於活躍分子。每次班級舉辦活動,他都會踴躍參加。不過,肖麗雅對於作新的好感僅限於那次饅頭事件。她的目標隻有一個——向大學進軍。
可天不遂人願,就在肖麗雅為高考衝刺的最後階段,她久病的母親去世了。母親的離世,給肖麗雅帶來了深深的打擊,導致她在一個月後的高考名落孫山。
重逢
那年九月,當許多同學走進大學校園的時候,肖麗雅悄悄收拾行囊,告別家人,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車。但她不是去求學,而是投奔在省城做生意的一個遠房親戚。雖然自己沒能如願進入大學,但同學考上大學的消息時常傳到肖麗雅的耳朵裏。那時候,高考錄取率低,肖麗雅同班的同學隻有十幾個考上了中專或大專,部分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同學上了自費大專。她聽說於作新也上了自費大專。
在親戚的店裏待了一段時間後,肖麗雅另外找了一份工作,和同事一起住在老板給她們租的一套樓房裏。打工的日子雖然辛苦,但遠比高中時的生活輕鬆,沒事的時候,肖麗雅常和同事到街上去轉悠。一次,在街上碰到一個在省城上自費大專的高中同學,對方在和肖麗雅聊天的過程中提起了於作新,並說於作新一直在打聽她。肖麗雅認為那個同學隻是在開玩笑,並沒有在意。
在省城待的第二年春節,肖麗雅回家過年時,她家裏意外地來了許多高中同學,其中就有於作新。後來得知,那次的同學小聚就是於作新的主意。在熱鬧之餘,肖麗雅也從內心深處感覺到了自己和同學的差距,因為自己沒有上大學,她心底裏還是有一點自卑。回到省城後,肖麗雅報了自學考試,白天上班,晚上埋頭苦讀。三年後,她如願拿到了大專文憑。在這期間,她沒有回過家,幾乎和當年的同學失去了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