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要讓女孩子走錯了路
1.女孩沒有主見怎麼辦
女孩長大成人以後,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有一些事情需要自己決斷、拿定主意,才能開始執行。決斷和拿定主意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是否有主見的過程。非常有主見的女孩在一個團隊、集體或單位中,做出成功決策的機會更多。但是有些女孩做什麼都缺乏自己的主見,總是依賴別人給她出主意,或者隨大流。缺乏自己個性和自信,讓父母很是擔心。
這樣的女孩往往和父母的教育有關,好多時候是因為從小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給剝奪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情父母都是自己決定了,女孩隻需要按照父母說的去做就可以了。這樣教育出來的女孩會很聽話,很乖,在別人眼裏是個乖乖女,但是卻從來不知道自己做決定。
依婷是一個從小在爸爸媽媽的精心嗬護下長大的女孩,是公認的乖乖女。父母對依婷是寵愛有加。自小到大依婷所有的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父母都會為她安排好。
在依婷4歲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帶她去商場買衣服,依婷想要藍色的,可媽媽非說紅色的好看,依婷想堅持自己的想法:“媽媽,我還是想要藍色的,我的衣服好多都是紅色的。”“乖女兒,紅色的才漂亮,你穿紅色的好看。聽媽媽的沒錯。”說著媽媽就不顧依婷的反對,付賬拿了紅色的衣服。吃水果的時候,依婷想吃桔子,媽媽說:“吃蘋果,桔子上火,蘋果有營養。聽媽媽的。”說著就把蘋果塞到女兒手裏,把桔子給拿走了。
上小學了,依婷早上起來,剛想找自己喜歡的衣服穿,媽媽就給她準備好了另一套:“婷婷,穿這一套,像個小公主,聽媽媽的”。說著就幫女兒穿上了。在學校裏,每當有人欺負依婷時,媽媽就會出麵幫著交涉,根本用不著依婷操心什麼。
隨著年齡的長大,依婷也越來越乖巧,對父母的依賴心更重了,很少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媽媽說什麼好就什麼好,凡事都征求媽媽的意見。與其說征求意見不如說是讓媽媽做決定,拿主意。媽媽幫依婷安排的越來越多,報考哪個學校,選什麼專業。甚至依婷畢業之後,媽媽連問依婷的意見都沒有就托關係給安排工作了。依婷雖然不喜歡這份工作,但也沒說什麼。她認為媽媽的安排應該是對的。
工作的事情解決了,爸爸媽媽又來為她操心婚姻問題,竟然背著依婷去相親大會替女兒相對象,感覺好的再讓女兒去看看。可依婷因為在學校時處了一個男朋友,所以對父母安排的就沒上心。後來告訴了媽媽自己有男朋友。但因為是外地的,媽媽死活不同意,堅決反對女兒嫁給一個外來的男孩。在媽媽的勸說下,依婷接受了媽媽的安排,嫁給了一個在銀行上班的男孩。
現在的依婷很是不幸福,老公脾氣不好,她總是受氣,讓依婷很是後悔當初不該那麼沒有主見,什麼都聽從媽媽的安排。見女兒生活的不幸福,依婷的媽媽也後悔當初替女兒做決定。
依婷的一切都是父母包辦代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依婷怎麼會有主見?怎麼會自己獨立?所以作為父母,如果想女孩有主見,就應該給女孩機會鍛煉,如果,她的事情沒人替她出主意,她自己就會想辦法,如果父母在孩子從小開始做這方麵的培養,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作為父母應該還給女孩選擇的權利,把女孩自己可以做主的事情讓她自己來決定,當她發現自己可以做決定的時候,她就會認真去思考,慢慢也就會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會有主見了。
有智慧的父母會讓女兒做一個有主見,獨立的女孩。即使麵對女孩錯誤的決定,也會積極地與女孩溝通:“女兒,你如果不接受我們的決定,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你再想一想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而不管什麼樣的後果,你都要負責的。”如果父母這樣講,女孩一定會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從而決定是不是要聽取意見。
露露是一個遇事有主見的女孩,這使得她常常成為一群孩子的中心人物。這要感謝媽媽對於露露的“放手”。
在露露上學後,媽媽告訴她,她已經是大姑娘了,什麼事都要自己有主意,爸爸媽媽隻是在必要的時候協助她。剛開始露露還不太適應沒有爸爸媽媽幫助的生活,但過了一段時候,露露就變得遇事非常有主見,不再盲從,但一點也不任性。
在露露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她對正在做飯的媽媽說:“媽媽我想要50元錢。”媽媽很吃驚,因為露露很少一下子要這麼多錢的。
看到媽媽滿臉的疑惑,露露接著說:“明天我們學校要去參加美術競賽,我需要買一些畫紙,顏料,畫夾之類的東西。”
媽媽問:“沒聽說你會畫畫啊,在哪兒學的?”
露露說:“這幾個月我參加了學校的美術興趣班,每天下午第四節自習課學40分鍾,不過你放心,我保證不會影響功課的,每天作業完成之後才過去學習的。”
媽媽就問:“給你50元錢夠用嗎?”
露露肯定地答道:“夠用。老師說了,買一般的就可以了,50塊錢,應該差不多。”
雖然媽媽心裏有點埋怨女兒的先斬後湊,但想到女兒這麼有主見,心裏還是挺高興的,很爽快的給了露露50元錢。
孩子缺乏主見主要是由於父母過於強勢,一味地要求、一味地打擊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過分苛求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會增大,就會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就會缺乏主見。
那麼,應該怎樣轉變女孩,幫助她成為一個有主見但又不任性的孩子呢
首先,父母要學會放手,女孩沒有主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父母包辦過多。父母的過度包辦,才使原本應由女孩自己做主的事情都讓父母給做主了,所以,父母要學會把權力還給女孩,該讓女孩自己做決定的事情就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這樣才能夠讓女孩學會選擇,擁有自己的主見。家裏的大事、小事鼓勵女孩參與決策,告訴女孩她的意見對於家庭很重要,這樣可培養女孩的思考決策能力,又可增強女孩的歸宿感。當然,在女孩做的不對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能放任孩子錯下去,要給予正確的指導。
其次,培養女孩的自信心。有的女孩之所以沒有主見,就是因為沒有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幹什麼都不行,總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力量的認識和可能達到的成就估計不足,完全從屬於別人的評價。因此,做父母的要多肯定女孩的各方麵的表現,不要打擊她的信心。女孩發表意見及有自主行為時,無論是多麼幼稚和錯誤,不要給予批評、指責等的負麵評價,挫敗感覺會終止此種嚐試。在孩子犯錯時,引導她思考吸取的經驗,鼓勵她下一次做得更好。
最後,還要提高女孩的能力。能力提高了,就能夠將事情辦好,自然就會有充足的自信自己做主,不盲目地隨從別人了。
2.任性
現在,父母大多過於寵愛孩子。孩子要什麼,父母就滿足什麼,可謂百依百順。這樣的結果就是使孩子很任性。一旦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便會大哭大鬧,直至達到目的為止。
殷殷是個非常漂亮的小姑娘,非常漂亮,小時候非常聽話,所以家人都非常寵愛她,她有什麼要求,家人都滿足她。
慢慢地,她的話就成了“聖旨”,吃、喝、玩、樂全都由著她的性子,半夜急著吃鴨肝,爸爸就得趕緊跑到大街上去買。稍有不順心,就哭鬧、打滾。後來,誰也管不住她了。
有一次,殷殷在小區花園裏玩到天黑都不願意回家,天色漸漸黑下來,也不回家。媽媽急著要回家做飯了,抱起她就要往家走,芳芳一下子撲到媽媽懷裏又打又抓又踢,一副要拚命的樣子,媽媽真是又羞又惱,卻毫無辦法。
其實,孩子任性主要是大人的原因。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往往是五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大人給孩子太多的愛,滿足了孩子太多的無理要求,如果有可能的話,孩子要天上的月亮大人也會去搬梯子的,結果造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形成“我要什麼就有什麼”、“要什麼大人都會想法滿足”、“爸爸媽媽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思維定勢,任性也就成了孩子的通病。如果不滿意就會大哭大鬧,直到父母屈服為止。
晚上,電視裏正在播放果粒橙的廣告,立刻勾起了瀟瀟的欲望:“我要喝!”
“現在這麼晚了,商店已經關門了,明天再去。”媽媽說。
“不行,我現在就要!”瀟瀟固執地說。
“不行,都該睡覺了,明天再喝。”媽媽堅決地說。話音剛落,就聽到瀟瀟哭了起來,邊哭邊從手指縫裏看媽媽的反應,哭了一會兒見媽媽沒有理會,就開始喊,讓家裏的人都聽見。
他見媽媽還沒有去買的意思,就使出了最拿手的一招,倒在地上打滾,還用腦袋去撞地。
瀟瀟這一鬧,爺爺奶奶按捺不住了,隻聽爺爺說:“好孫女,可別撞疼了,爺爺這就去給你買。”
瀟瀟又一次勝利了!
你看,孩子大哭大鬧父母就屈服讓步,屢試不爽之後,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折騰父母的行為模式,並愈演愈烈。在這場與父母的拉鋸戰中,孩子成為百戰百勝的贏家,並在一次次地命令父母、戰勝父母中享受快樂。
麵對孩子的任性,如果父母耐著性子采取親和、撫愛、哄勸的方法,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哭鬧不休;采取粗暴的方法,急躁地打罵孩子,仍然難以阻止孩子的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冷熱處理”相結合的方法。用“冷處理”打掉孩子的囂張氣焰,用“熱處理”使孩子明白事理。
如果孩子開始哭鬧,父母就采取“冷處理”的方法,你哭你的,你鬧你的,不能吃的東西就是不能吃,不能要的東西就是不能要,不能遷就孩子,孩子看到哭鬧這一招不靈的話,就不會那麼任性了。
雲雲有一次就要吃飯了,可非要吃冰棍不可,媽媽就拒絕了她。雲雲就大聲哭鬧起來。媽媽給爸爸使了個眼色,就先後走進臥室,把她一個人留在客廳。
開始,雲雲仍然大聲哭喊:“給我冰棍!我要冰棍,”過了一陣,哭聲低了下來,她推開臥室的門走過來,嘴裏還嘟囔著要冰棍,但爸爸媽媽就當沒看見她進來,沒人理會她,她就又回到客廳繼續小聲地啜泣。又過了一會,聽不見聲音了。
爸爸媽媽出來一看,她正在那兒玩她的積木呢!媽媽沒說什麼,就當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把飯端上來準備吃飯,雲雲見媽媽把飯端上來了就乖乖地做凳子上吃飯去了。
就這樣,雲雲鬧了幾次後,感覺沒什麼效果,以後就很少出現這種行為了。
當然,等到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就要采取“熱處理”的方法,與孩子平等地交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孩子認識到錯誤以後,大人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然後還要和孩子講講他做錯事的原因,也可讓孩子複述一下錯誤的原因,這就是“熱加工”。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她們很會察言觀色,當她們發現自己的無理要求大人不答應,而招式在大人這裏也不管用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要求可能是不合理的,就會自己安慰說服自己,讓自己放棄。當然,對孩子合理的要求大人一定要盡量滿足,不要等孩子發完脾氣後再給予滿足。
有一天,珂珂從學校回到家時,媽媽寫教案。她湊過來要媽媽給她講故事,可媽媽實在是急著忙自己的事,給她講道理也不聽,一個勁的纏磨自己,媽媽忍不住發起了脾氣。珂珂很傷心,一開始默默地流淚,見媽媽沒理她,就更委屈地哭起來,媽媽看珂珂哭得很傷心,就心軟了,放下手中的工作哄珂珂,卻怎麼哄也哄不住,折騰了半天,最後還是給她講了個故事才算安靜下來。媽媽後來想想,覺得很對不起女兒:她一天沒見到媽媽了,為什麼就舍不得那點時間來滿足她的合理要求而要等她犯性子呢?以後,媽媽會認真抽時間滿足她的一些合理要求;實在太忙的時候,就不等孩子提出要求,先對珂珂說明情況,得到她的理解。這樣,珂珂覺得受到了尊重,很少再跟媽媽犯擰。
父母以合理的方式及時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的任性。滿足不了也可以在孩子之前先行請求體諒。
對於孩子的任性,最愚蠢的做法就是,等孩子任性發脾氣了再來答應孩子的要求。這往往會使孩子堅定哭鬧來世父母妥協的方法,是在強化她的不合理要求。這是一定要避免的。
3.害羞
女孩過於害羞是父母們很擔憂的問題,父母們急於找到幫助女兒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使女兒能夠正常的很每一個人交往。
萱萱是一個特別害羞的女孩,她總是在教室裏安靜地坐著,從來不多說話,老師和同學們有時甚至感覺不到她的存在。她沒有要好的朋友,所以經常自娛自樂。有陌生人和她搭話,她就會滿臉通紅,好像是要快哭出來的樣子,藏到媽媽的身後。
萱萱的爸媽現在已經開始擔心萱萱的性格,他們希望孩子如果有問題,就舉手提問,有需要大人幫忙的就說出來,但是孩子總是靜靜地坐著。
有一次,媽媽領著萱萱去麥當勞,萱萱想再要一杯可口可樂,媽媽就讓萱萱自己到櫃台買,但是萱萱不願意,和媽媽爭執了快20 分鍾,最後經過媽媽教她台詞,一番練習之後才走到櫃台前說出了她的台詞,但是由於萱萱的聲音太小,服務員沒有聽清楚,讓她再說一遍,萱萱竟然哭了出來。
有很多孩子就像萱萱那樣特別的害羞,令父母擔心,他們在家裏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一旦站在別人麵前,就不敢直視對方,話也說不清楚。
害羞是孩子們固有的個性之一,所以沒有必要過分關注,或試圖強製性地改變,但是如果孩子過於害羞以至於不能和其他人相處,就會給自己的交往和學習帶來很多麻煩。
對於怕羞的女孩,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正麵的鼓勵和肯定。多鼓勵孩子,不責罵孩子,尤其是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也要寬容對待,這樣女孩的膽子就會逐漸大起來,就不再害羞怕和別人打交道了。
玲玲是一個特別自信和陽光的女孩,而且彈得一手好鋼琴,在很多人麵前表演也從不膽怯。
其實,玲玲小時候也是一個很害羞的女孩子,她的全部時間都用來練琴和閱讀書籍了,但是卻從來不敢給客人彈琴,總怕彈得不好,被別人取笑。
有一次,媽媽發現玲玲的問題,就有意識地幫助玲玲客服害羞的毛病。每當家裏有客人的時候,媽媽總會說:“我們玲玲的琴彈得可好了,讓她給你們彈一曲,保準你們聽了還想聽。”在媽媽的鼓勵下,玲玲開始大膽地給客人們彈琴。即使有時候彈得不流暢,媽媽也會鼓勵玲玲堅持下去。
當著眾人的經曆,使玲玲越來越自信,在客人麵前彈得越來越流暢,獲得客人越來越多的掌聲,自己也終於不再害羞了。
對於害羞的孩子,要抓住孩子的優點進行表揚,幫助孩子克服自卑,鼓勵孩子勇敢地表現自己、張揚個性。這樣就能使孩子克服膽小害羞的習慣,變得大方開朗、熱情陽光。
除了鼓勵孩子的自信,父母還要給女兒多創造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多和外界交流,讓孩子學會爭取,鼓勵她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願望。讓我們看看貝貝媽媽是怎麼做的:
貝貝也是一個很害羞的女孩,說話從來不敢大聲。
有一次和媽媽一起逛商場,在賣玩具的地方玩,媽媽看快中午了,就準備帶貝貝離開商場回家吃飯,就在要走過賣玩具的地方時,貝貝拽住媽媽的手說:“媽媽,再玩一會好嗎?”,媽媽知道,貝貝並不是很貪玩的孩子,何況已經玩了大半天了,媽媽看出了貝貝的心思,她隻是想要櫃台裏那個可以更換好多套衣服的民族小公主,不過,媽媽沒有主動買給她。隻是停下看著她一臉渴望的望著那個漂亮的小公主。過了一會,貝貝見媽媽沒反應,實在忍不住了,就用隻有她自己聽得到的聲音說:“媽媽,我想要……買一個東西。”“買什麼?你大點聲音,想要什麼說出來,媽媽沒聽到怎麼給你買呀?”“我要這個民族小公主!”貝貝終於鼓起勇氣大聲說出來了。媽媽笑了笑,就毫不猶豫的給貝貝買了她喜歡的民族小公主。貝貝得到了她想要的。
從這以後,貝貝逐漸變的愛說話了,想要什麼也主動說出來,她知道隻有說出來了,爸爸媽媽才會幫她實現的。
貝貝媽媽的做法就很好,她知道對於女兒的心思即使能猜出來,也要鼓勵她自己來說,隻要說來是合理的要求就給予滿足。每一個父母都應該這樣,害羞的女孩希望得到某種東西或者機會時,麵對一些壓力的時候……她知道雖然爭取不一定就能獲得,但如果不說出來就意味著沒有機會,就會失去。在多數時候,女孩就會自己為自己說話,而不是期待別人來替自己說了。
4.別讓嫉妒遮蔽了孩子的心靈
女孩子往往有比男孩子的往往更加強烈的妒嫉心理。當她們發現別人那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無論是相貌、玩具、老師的表揚,甚至是家長的關注,她們的內心就會有一種小小的嫉妒油然而生。
最近,燕燕的小表弟樂樂來了,燕燕很不高興,她總說爸爸媽媽不再愛她了,什麼好東西都給樂樂,還常找借口揍樂樂一頓。
其實,燕燕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爸爸媽媽當然很愛她。可現在女兒卻變得“不懂事”起來。隻要爸爸逗樂樂玩或是媽媽抱抱樂樂,燕燕就氣呼呼地說,“你們不愛我了,讓樂樂做你們的孩子吧”。好幾次,女兒都趁樂樂弄壞東西、淘氣時就故意揍他,還理直氣壯地說:“你怎麼這麼不乖!我替爸爸媽媽打你屁股!”
見燕燕總是欺負弟弟,爸爸實在忍不住訓斥了她一頓。誰知女兒竟然哭了,“以前我出去玩,你總叫我回家寫作業,還常打我。媽媽也是。現在來了樂樂,他做什麼壞事你們都不打他,從沒見你們這麼疼過我。你們怎麼這麼偏心?”
爸爸聽了燕燕的話,就摟著著燕燕說:“爸爸是愛你的呀!不過樂樂是咱們家的客人,咱們怎麼能夠不尊重客人呢?”
燕燕之所以會做出“爭寵”的行為,其實就是因為嫉妒,她主要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和親戚的孩子相比,父母麵對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更嚴厲,這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偏心。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孩子都喜歡被寵愛,渴望一種看得見的關愛。所以嫉妒爸爸媽媽對其他孩子的好。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燕燕這樣的心理,甚至有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都有可能誘發女孩子的妒嫉心理。當孩子妒嫉心理爆發的時候,她們的行為經常會出現一係列的變化,比如摔東西、哭泣或者說妒嫉對象的壞話等等。
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嫉妒的苗頭,父母一定要及時疏導,否則會讓孩子積累不滿情緒,產生怨恨,即便事情平息之後,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也是會留下痕跡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對他人失去信任,失去愛心,這是非常嚴重和危險的事情。
有些父母認為這種表現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但專家指出,過分的妒嫉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使她們在自己與別人的對比中感到自卑,既羨慕又嫉妒,妨礙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因此家長應該在孩子的小腦袋被妒嫉所占據的時候平複他們的情緒。
麵對孩子的嫉妒,千萬不能批評、挖苦。因為這隻能使孩子更多地喪失自尊,最後更嚴重地身陷嫉妒的苦海之中難以自拔。比較合理的應對方法是,佯裝漫不經心地對引起他嫉妒的“背景”通過詢問加以了解,語氣平和,且麵帶微笑。
對於像燕燕的情況,父母首先要明確告訴孩子你們的愛,讓孩子看到到聽到感受到父母的愛,例如說出自己愛她、媽媽可以親她的臉、牽她的手、擁她入懷。
以下的方法,父母們不妨試一試:
第一、說明道理
鄰居孩子成績好,爸爸誇讚他時,劉娟就憤憤不平地說:“老師包庇他。”開始爸爸也沒當回事。期末考試前,鄰居孩子3張複習卷找不到了,想借劉娟的複印一下,但劉娟一口咬定卷子借給別的同學了,不讓鄰居家的孩子複印。為了幫助女兒改掉嫉妒的壞習慣,爸爸把嫉妒的危害一條條列給她看。1.對己來說,嫉妒憎恨別人又無法啟齒,隻會讓自己在痛苦中煎熬。2.對別人來說,被嫉妒者往往因挫折反而勇敢進取更顯優秀。3.嫉妒是醜陋的。從近處說它破壞友誼。集體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正氣多麼令人愉快,而嫉妒者不顧同學之情,朋友之誼,為發泄憎恨而幹損人不利己的蠢事,結果隻能被集體嘲笑和孤立。從遠處說,一旦道德墮落,幹出傷天害理之事,還將受到社會譴責、法律懲處。
劉娟看著滿紙的“危害 ”,沉默了半天,第二天一早,鄰居家的孩子約劉娟上學時,劉娟拿出卷子:“昨天是開玩笑的,沒影響你複習吧。”
第二、教給孩子博大的胸懷
安然總是發牢騷說:“我的歌比她唱得好,為什麼我卻不能去歌詠比賽”等。爸爸就教育安然說,誰不想成功,誰不為自己的成功和優秀而高興而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怎麼可能你一人處處都長,他人處處都短呢?說到底,矯正嫉妒心理,實際上就是抑製以自我為中心的奢欲。爸爸的話對安然觸動很大,變得再也不發牢騷了,而是經常幫助同學。安然的開朗大度贏得了夥伴的友情,是班裏最有親和力的人。
第三、接納孩子的情感
有時候孩子嫉妒是想要發泄自己的情感,需要有人傾聽並能夠了解他。紅娟突然和好朋友疏遠了,原來形影不離的兩個人現在形同陌人。原來是她的好朋友得到了一個新款手機。紅娟感到“傷心和憤怒。”紅娟的媽媽了解到了紅娟的心情,就把她摟在懷裏,給她一塊愛吃的巧克力,然後耐心地聽女兒訴說自己的心情。最後,媽媽隻說:“這看起來挺嚴重是嗎?”就這樣,紅娟強烈的情緒竟然平息了,沒多久就和那個好朋友玩在一起了。孩子的嫉妒心隨時會冒出來,不可能去消滅它,但父母可以通過接納理解他,然後運用智慧,讓這種情緒轉化為激發潛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