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果男孩子有這些問題怎麼辦(1 / 3)

第八章 如果男孩子有這些問題怎麼辦

1.孩子沉迷於網絡怎麼辦

現在很多父母一提起孩子上網就覺得孩子像是碰上了潘多拉魔盒裏出來的魔鬼一樣,好像孩子一接觸網絡就會沉溺於其中,就會影響學習,就會學壞。

的確,父母的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互聯網帶來高科技,同時也帶來夾雜著汙泥濁水及沉渣浮滓的虛擬社會。對青少年來說,它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說它是天使,因為它給青少年鋪設了通向知識海洋的廣闊大道,也舒緩了人們的心理壓力與煩惱;說它是魔鬼,因為它充斥著暴力、色情、賭博、詐騙等不良內容,從而吞噬了青少年的求知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也吞噬了他們寶貴的青春時光。因此,一些自製能力不強的孩子往往迷失在其中,以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嘉明從初中就迷上了上網,他每天不去上網和網友聊一聊,就感覺什麼事情還沒有做,做什麼都索然無味。

嘉明還和同學比誰的網友多,誰收到的信多。父母和老師采取過好多方法和他談話,可沒過多久他又開始上網了。父母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可根本就沒有用。沒有辦法,嘉明的父親就嚴格控製嘉明的零用錢,讓他沒錢上網。可嘉明卻借錢上網。

為了阻止孩子們上網,父母們采取了各種措施來防止孩子上網,努力使孩子 “遠離網絡”。很多父母采用的方式不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就是采取各種措施來防止孩子上網: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在上網時必須有人監督,有的家長更是嚴令禁止孩子上網,甚至采用斷絕經濟來源、打罵的極端措施。事實上,這樣隻能激發孩子采用對立的方式來對待父母。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那麼,是不是網絡隻能使孩子學壞呢?的確,有些孩子因為上網走上了邪路。但是,不能說孩子就再也不能接觸網絡。現在畢竟是信息時代,網絡在社會中起的作用已經越來越不可替代,雖然網絡上存在著各種不良因素,但孩子觸網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通過上網,孩子們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網絡知識和網絡技能,更可以開闊視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溝通能力。同時通過各種網絡教育,孩子們還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發展自己的個性化特長。當然網絡上的不良內容對孩子們身心健康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但是單純的禁止顯然有因噎廢食的嫌疑,而且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不利因素。

對於孩子的上網問題,隻要能夠使他們朝好的方麵發展,就不必大驚小怪。曾經幫助300多個孩子戒除“網癮”的陶宏開教授對孩子說:“電腦不是洪水猛獸,電腦是一種工具,是給我們用的,而不是玩的;學會用的人是聰明人,隻會玩的人則是愚蠢的。”由此看來,不讓孩子上網是一種不科學的態度,也是一種缺乏遠見的做法。

讓孩子們選擇一些內容健康、知識性和趣味性強的網站、電子遊戲,在規定時間內,讓其學習網絡知識、上網查資料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與同齡人之間互相交流、溝通,偶爾玩一玩遊戲以調劑緊張的學習也未嚐不可。

孩子愛好上網,除了孩子的好奇心重,對於新事物比較好奇之外,情感因素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陶教授就說過:“孩子上網成癮,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父母的愛多表現在物質的慷慨,而忽視了精神、情感上的關愛。”

成都某位小學生在自己寫的一篇名為《網絡勝過我爹媽》的日誌中寫道:“與父母交流不多,父母最多的還是關心成績,其它什麼都不關心。所以我愛玩遊戲,感覺在遊戲裏我就是主宰,將來長大了我還要開發遊戲,做遊戲公司老板。”

現在很多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業,很少關愛孩子。正是由於父母與孩子溝通交流不多,孩子為了尋找心靈上的慰藉,才迷上了網絡。在遊戲世界孩子可以做“大哥”,做主宰,但在現實世界中,孩子一切都要聽家長的,家長與孩子也沒有過多溝通交流,都是使用強製性要求,這就導致容易孩子沉迷遊戲裏那種主宰感覺。所以,家長要注意關心孩子。其實,網絡也不失為父母和孩子交流的好方法。

金虎上三年級時,就迷上了網絡,喜歡玩遊戲,往往廢寢忘食,嚴重影響了學習。他的父親有些著急,但他知道,對於網絡,隻能疏不能堵。於是,在一個周六的晚上,看到兒子又打開了電腦,他就悄悄出門去了網吧,在QQ注冊了一個名字,以“MM”的身份與兒子聊天。

“我通過各種方法吸引孩子和我聊天,聊學習,聊校園,這樣,他就沒有時間去玩遊戲了。我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孩子。”金虎在網上呆多長時間,父親就在網吧裏和他一起聊多長時間,有時,一人兼用多個網名和兒子聊。

為了引導孩子,父親每次都是有備而去,根據學校語文、數學兩科的教學進度,以及兒子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在網上出題“請教”兒子,或者和他一起探討。有一次,在聊作文時,金虎對一篇命題作文不知如何下筆,父親就幫他寫了開頭和結尾,然後讓他自己寫好中間片段。結果,老師在課堂上表揚了這篇文章,這讓金虎更加信賴自己的“網友”。

三年過去,金虎的成績迅速提高,尤其是數學。更讓父親高興的是,兒子學會了如何正確上網。

有這樣的父母,還怕網絡會影響孩子嗎?網絡不僅可以成為和孩子交流的工具。還可以引導孩子從網上學習知識,學習技能。讓孩子從網絡中學會知識,為自己的學習服務,這才是對待網絡的正確態度。

為了能夠幫助兒子正確上網,不至於走入歧途,劉芸總是有意無意中問兒子幾個問題,要兒子幫自己解答。兒子回答不出來,她就對兒子說:“網上是不是能夠查出來呀”然後就和兒子一起上網搜索答案。就這樣,兒子慢慢喜歡上了在網絡上學習,成績也大幅度提高,網絡成為兒子學習的好幫手。這位母親還鼓勵兒子學習各種電腦知識,在電腦上製作自己的網站,很快,兒子就成了一個電腦高手,她也再不用為兒子的上網問題擔心了。

所以,對待孩子上網,父母隻要正確引導。就能使孩子們擺脫“網癮”。

第一、正確認識網絡

網絡不是洪水猛獸,父母要學習、了解網絡,擔負起指導和監督的責任,完全可以讓孩子大膽地接觸網絡。可以和上麵那位母親一樣,和孩子一起學習上網。

有位父親就做得很好,他的女兒剛上初中,學習中遇到什麼疑難問題,他們就一起在網上查資料,解決問題;有時也看新聞,玩些網上棋類遊戲等。甚至還一起安裝了最新的“雅虎通”,通過語音係統與遠方的朋友聊天。當然,他還和女兒有一個約定:作業沒完成不得上網,沒有爸爸的允許也不能上網。而他也在和女兒一起上網的同時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

第二、有效管理孩子上網

父母不反對孩子通過網絡獲得有益的知識,但也要告知孩子上網對身體和心理的危害,要對孩子上網進行有效的管理。

小元有段時間上網不到半夜12點、1點是不會上床睡覺的。這樣對身體很有害,而且一旦到不健康的網站去,後果也很嚴重。他的媽媽和爸爸商量後就找她嚴肅地談了幾次,讓孩子了解癡迷網絡的危害,並告訴他要適度上網。同時,也進行一些技術控製:設置了密碼,使得他隻能在父母許可的範圍和時間內上網;而且父母還通過“曆史記錄”經常了解孩子瀏覽了什麼網站,去了多長時間等,發現問題及時指出,違規就要扣除一些上網時間作為懲罰。事實證明,這些措施都很管用。

第三、做孩子上網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網絡世界裏良莠並存,而孩子又無法明辨是非,令人擔心。父母要做孩子上網的支持者和引路人,引導他們跨過“聊天+遊戲”的坎,讓他們在網絡中汲取營養,健康成長。

有一次小兵要編一張環保小報,爸爸就鼓勵她在電腦中編輯。他帶小兵一起到網上查找環保小資料,下載環保圖片,最後,出色地完成了作業。爸爸還鼓勵他將自己編寫的小報變成“有聲刊物”,並讓兒子將自己的作品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遠在美國的小表哥。當小兵收到來自遠方的稱讚時,別提有多高興了。不能否認的是,網絡上確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為此,小兵的爸爸也做了一些防範措施:比如安裝了控製軟件,預防和過濾網絡上的不健康內容。

2.孩子玩遊戲上癮怎麼辦

男孩子與生俱來有一種征服的欲望,所以比女孩子更容易對電腦遊戲著魔。

但是大部分父母不願意讓孩子接觸電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怕孩子迷上電腦遊戲。比起上網聊天來說,眾多父母更是“談‘電腦遊戲’而色變”,各種媒體對於電腦遊戲也是口誅筆伐,甚至連很多專家都說沉溺於電腦遊戲是有精神病的傾向。

的確,網絡遊戲使孩子著迷,不僅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還耽誤了學業。

初中的時候,家明迷戀上了網遊,放學之後總會在網吧泡上一陣子,有時甚至逃課去,周末更是不會失去這麼好的“練級”機會。整日和一幫小哥們兒泡在網吧裏,除了身上穿的是校服,和街上的小混混無異。母親為了讓嘉明好好學習,限製嘉明的零花錢。而嘉明卻不吃早飯,把早餐錢省下來,餓著肚子去買遊戲攻略書。因為整日迷戀網遊,上課幾乎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最後,老師都放棄嘉明了,把嘉明安排在了教室的角落裏。母親為了找嘉明回家,幾乎踏遍了附近的20多家網吧。到了中考,由於成績差得很,嘉明連最差的中學都沒有考上。

由此可見,網絡遊戲對於孩子的惡劣影響。難道電腦遊戲真的這麼可怕?真的是將孩子引入歧途的惡魔嗎?

其實,父母總是從大人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事情。我們不妨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孩子的事情。想一想我們小時候,沒有電腦、電子遊戲等高科技的玩意,但是,一個毽子、兩個彈球都夠我們玩得忘記回家、忘記吃飯。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都還清楚地記得,在寒冷的冬天,和小夥伴在冰天雪地裏滾鐵環,兩隻小手凍得像胡蘿卜一樣紅腫,依舊玩得不亦樂乎,甚至忘記回家吃飯遭到媽媽責罵。

事實上,盡管時代不同了,玩的遊戲也不同了,但是孩子們愛玩的心是一樣的。從本質上講,電子遊戲也就是個遊戲,和我們這些成年人在小時候玩的遊戲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隻是更為複雜一點,科技含量更高一點。有些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玩遊戲“上癮”,耽誤學習。電子遊戲之所以受到孩子的喜愛,自然是因為他們包含著巨大的樂趣。孩子應該在屬於他們的時代享受到屬於他們的快樂。現在的孩子缺少玩伴,電子遊戲可以使孩子享受到更多的樂趣,而且還可以熟悉電腦,同時和同伴也有了交流的話題。如果不讓孩子接觸網絡和電腦遊戲,孩子會過於“閉塞”,與小夥伴沒有共同語言,就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往。

有一位小學五年級男孩的母親,由於害怕孩子染上網癮,堅持不讓兒子接觸電腦遊戲。但是有一學期開學後,兒子鬧得更凶。整天像著了魔似的,非要在電腦上安裝電腦遊戲。這位母親不答應,孩子就連哭帶鬧,最多一次持續了3個多小時,甚至還以絕食來威脅!孩子哭著對媽媽大喊:“就因為你不讓我玩遊戲,同學們說的我全聽不懂,我都成了班級裏的‘怪物’了!”

孩子玩電腦,還能夠促進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使他們考慮問題更全麵,更周到。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就很有感觸,她曾經講過這麼一件事:

有一次同事把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帶到公司來了。媽媽把他安排在離自己不遠處的閑置電腦前,就去工作了。

起初,這個小男孩並沒有引起自己太多的關注,直到一位女同事走過來跟他聊天。原來孩子在熟練地玩一款遊戲,他終於闖過了一直都沒有通過的一關。現在他要在開始動作之前設計一下自己的遊戲策略,以便能夠繼續成功過關。女同事隨口說出的方案顯然不太令他滿意,小男孩一直在反駁,顯得比女同事專業多了。最後他總結出了自己策劃的步驟,如何打敗敵人,獲取足夠的血液、能量,並且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這一切。小男孩經過實踐,順利過關了,女同事不由得略顯誇張地驚呼起來:“哇塞,你好厲害耶!”

專注於遊戲的小男孩並不知道,他清晰的遊戲思路對自己有很大的觸動。這位媽媽第一次如此強烈地意識到,原來玩遊戲可以打造邏輯思維能力。或許自己多年來堅持不讓孩子碰遊戲的做法,有失偏頗了。

由此可見,遊戲帶給孩子的並不都是負麵的影響。孩子玩遊戲之所以耽誤學習,並不是電腦遊戲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能力,才使孩子的學習受到了影響。事實上,電腦遊戲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父母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孩子們都是要玩的。不讓孩子玩電腦遊戲,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也是根本阻擋不了的。現在是一個信息的時代,到處都用到電腦,你總不能讓孩子遊離於社會之外吧。父母要做的,是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使孩子在電腦遊戲之外依舊能夠得到快樂,電腦遊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就會大大減小。

所以,父母不必為孩子們玩電子遊戲而著急上火,隻要孩子能夠把玩遊戲的度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就不必草木皆兵。而且,玩遊戲也是一種能力,現在很多大學都專門開設了遊戲專業,有些人甚至把玩遊戲當作自己的事業。

怎樣才能讓孩子既能夠享受到電腦遊戲的樂趣,又能夠自我約束,不耽誤學習呢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孩子,要有耐心,讓孩子自己管理好自己。如果什麼事情總是由父母“全盤負責”,對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提醒孩子該做這件事了,該做那件事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隻有躲在網絡中,去尋找自己的自尊和慰藉了。貴州商報曾經等過一個鄧女士和兒子一起玩遊戲的故事,對於家長們應該有一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