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蔥1(1 / 3)

第一章蔥1

第一節認識蔥

1.蔥的種類及一般用途

(1)大蔥

大蔥,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特有的辛辣氣味為人們所喜食。蔥有大蔥、小蔥、火蔥之分。(洋蔥也是蔥的一種,在後麵的章節中會有詳盡地介紹。)大蔥的植物特征很好辨認:上部為青色蔥葉,下部為白色蔥白;葉圓而中空,葉鞘基部抱合成“假莖”,幼嫩時葉和蔥白都能食用;植株高大,蔥白潔白而略帶甜味。大蔥原產於西伯利亞,我國栽培曆史悠久,分布廣泛,而以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為重要產地,但在在北方栽培較多。大蔥耐寒抗熱,適應性強,四季均可上市。普通大蔥,原產我國,遍及南北各地。

大蔥作為一種蔬菜,在我國有悠久的食用曆史。據說神農嚐百草時就發現了它,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也有蔥的芳名。蔥的用途很廣,炒食生食,熗鍋拌菜都需要大蔥。它能隨遇而安,放到哪裏都能發揮作用。小蔥拌豆腐、小蔥蘸醬、蔥爆肉、蔥花炒雞蛋、蔥花豬油餅,千百種飯菜都用得著蔥。正如《本草圖經》所說“凡蔥皆能殺魚肉毒,食品所不可闕也。”因此人們稱蔥為“菜伯”,又送它一個“和事草”的雅號。

大蔥多用於煎炒烹炸;南方多產小蔥,是一種常用調料,又叫香蔥,一般都是生食或拌涼菜用。

蔥是廚房裏的必備之物,北方以大蔥為主,南方以小蔥為主。蔥有辛辣芳香之氣,而大蔥的辣味更為濃烈,多用於煎炒烹炸。小蔥則味較淡,一般都是生食或拌涼菜用。現在,民間也還有“無蔥不炒菜”的說法。蔥不僅可作為調料,而且能防治疫病,可謂佳蔬良藥。

大蔥富含鋅、銅等微量元素。含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蔥蒜辣素,具有極強的殺菌作用,特別對痢疾杆菌和皮膚真菌的抑製作用更強;還含有利於胃腸消化的酶菌素和胰島素自身影響的物質,能幫助人體消耗體內的糖分。大蔥和蒜一樣,都含有前列腺素A的成分,能舒展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有促進汗腺分泌(發汗)、輕度刺激支氣管分泌(祛痰)、防止動脈硬化和膽固醇偏高的作用。祖國傳統中醫學認為,大蔥能通乳、利尿、保健、解毒。它既能調味,又能保健,實為不可不吃之物。

(2)洋蔥

洋蔥是五百種大蒜屬植物中的一種,又名蔥頭、胡蔥、玉蔥,原產西南亞,作為蔬菜已有五千年的曆史。洋蔥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熟炒,可生拌,可以獨立做菜,可以合做旁蔬,鹹可蘸醬,淡可生食。在歐美,洋蔥被譽為“蔬菜皇後”,並有“一日不見洋蔥,整天情緒不佳”的神奇作用。

洋蔥也和大蔥一樣,不僅有食用價值,還有頗為神奇的醫療和保健功效;洋蔥的醫用價值有賴於它自身的多種成分。

洋蔥富含蛋白質、糖類、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不含脂肪,含豐富的硒、鉬、鐵微量元素,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具有保健食療的功效。洋蔥所含的前列腺素A有擴張冠狀動脈及外圍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可促進腎髒利尿和排出體內的鈉元素,調節人體腎上腺素神經解質的釋放,收到良好的降壓效果。洋蔥中的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及少量硫氨基酸,能增加纖維溶解酶活性,可促進血液凝塊的溶解,可降低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所含的黃尿丁酸能很明顯地降鋁。洋蔥中血糖的含量,能促進細胞對糖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洋蔥還對金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抑製作用,能利尿和消減因各種病引起的水腫,可預防便秘。

洋蔥被譽為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的佳蔬和良藥,同時也是保健食品。每天適當吃點蔥頭,能夠改善大腦的氧供應狀況、消除過度的緊張和疲勞。

在東方,洋蔥原本僅僅是作為一味調味品來使用的,而且,因為洋蔥衝鼻的氣味令人難以接受,因而有相當的一部分人拒絕它。至於它的醫療價值和保健作用,是近年來才逐漸被人們所認可的。

據科學測定結果表明,每百克蔥頭就含鈣40毫克、磷50毫克、鐵18毫克、維生素C8毫克,還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1和尼克酸。測定結果還表明,洋蔥幾乎不含脂肪,但是含有前列腺素A、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等成分,而這些成分對人體來說,不管是物理性的,還是化學性的,都是相當有益的。其中,前列腺素A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可以降低人體外周血管和心髒冠狀動脈的阻力,對抗體內兒茶酚胺等升壓物質,並能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鹽等物質的排泄,所以具有降低血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等物質,具有抗血管硬化及降低血脂的奇異功能。

經研究者長期觀察發現,高血脂患者食用一段時間洋蔥以後,患者體內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肪蛋白均有明顯地降低。所以研究洋蔥功效的醫學教授們認為,經常食用洋蔥,可以長期穩定血壓,減低血管脆性,對人體的動脈血管將會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研究表明,洋蔥還可用於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腎性水腫。這是因為洋蔥含有與降血糖藥物甲磺丁脲相類似的有機物質,並且能在體內通過化學反應,生成具有強力利尿作用的槲皮甘素。

近代醫學研究還顯示,洋蔥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一種抗氧化劑,它能夠促進人體產生出大量的穀胱甘肽。穀胱甘肽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清除自由基。更有意義的是,當這種物質濃度升高時,癌症約發生率就會下降。

洋蔥除了上述諸多醫療作用之外,其所含的大量的類黃酮,包括槲黃素在內,經實驗證明,這種化合物可消除許多強致癌物及腫瘤刺激物。富含類黃酮及槲黃素的洋蔥,因此受到了癌症研究方麵的廣泛重視。

相比較而言,洋蔥要比大蔥的醫療保健功效多得多,因此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本章就重點介紹一下有關洋蔥的知識。

2.洋蔥的栽培

洋蔥既然有那麼多的用途,那麼進一步了解洋蔥和更多地生產洋蔥,就成為必須麵對的問題。

(1)洋蔥的品種及生長環境

常用的洋蔥的品種,一般按蔥頭外皮顏色,可分為紅皮、黃皮與白皮三大類型:天津的荸薺扁,北京的黃皮蔥頭,東北的黃玉蔥,熊嶽的圓蔥,都屬於黃皮類型;北京的紫皮蔥頭,西安的紅皮,上海的紅皮則屬於紅皮類型;白皮類型品質好,但產量太底,一般隻適於作脫水加工蔬菜的原料及罐頭食品的配料,所以很少栽培。

洋蔥又稱圓蔥、蔥頭,屬蔥科蔥屬,為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中亞和地中海沿岸,以肥大的肉質鱗莖為產品。由於原產大陸性氣候區,當地氣候變化劇烈,空氣幹燥,而且土壤濕度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所以在係統發育的過程中,洋蔥由於長期適應這一特殊環境,不僅在形態上出現了相應的變化短縮的莖盤,喜濕的根係,耐旱的葉型,具有貯藏功能的鱗莖,而且在生理上也產生一定的適應性。在營養生長時期,要求涼爽的氣溫,中等強度的光照,疏鬆、肥沃、保水力強的土壤,較低的空氣濕度,較高的土壤濕度,表現耐寒、喜濕、喜肥的特點,不耐高溫、強光、幹旱和瘠薄。高溫及長時間日照則進入休眠期。

(2)洋蔥栽培的生理要求

洋蔥栽培曆史悠久,五千年前的波斯就已經有栽培了,當時的卡裏達王朝把洋蔥當成一種神符。四千年前的埃及也把它看得相當神聖,以至於將洋蔥作為祭壇的聖物和伴葬品。希臘和羅馬的軍隊認為洋蔥能激發人的力量、毅力和勇敢,所以他們就給軍隊吃大量的洋蔥,從而逐步傳到南歐和東歐。洋蔥在清朝中葉傳入我國,現今在各地均有栽培,而且種植麵積還在不斷擴大,據初步統計,現已超過25萬公頃,成為我國人民主要的夏菜之一。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生產量較多的四個國家之一;其他三個國家是印度、美國和日本。

土壤、氣候、溫度等各方麵生長環境決定了洋蔥的生理結構:

——根

洋蔥的胚根入土後不久便萎縮,因而沒有主根,其根為弦線狀須根,著生於短縮莖盤的莖部,根係較弱,無根毛,主要根係密集分布在20cm左右的表土層中,故耐旱性較弱,吸收肥水能力也不強,根係生長溫度較地上部低,土壤10cm地溫5℃時,根係即開始生長,10~15℃最適,24~25℃時生長緩慢。

——莖

洋蔥在營養生長時期,莖短縮成扁圓錐形的莖盤,莖盤下部稱為盤踵。莖盤上部環生圓筒形的葉鞘和芽,下麵著生須根。成熟鱗莖的盤踵組織幹縮硬化,能阻止水分進入鱗莖裏麵。因此,盤踵可以控製根的過早生長或鱗莖的過早萌發。生殖生長時期,植株經受低溫和長日照條件,生長錐開始花芽分化,抽生花薹,花薹筒狀,中空,中部膨大,有蠟粉,頂端形成花序,能開花結實。頂生洋蔥由於花器退化,在總苞中形成氣生鱗莖

——葉和芽

洋蔥的葉,由葉身和葉鞘組成。葉身筒狀而中空,表麵生有臘粉,氣孔下陷於角質層中,因而具備了抗旱的生態形狀。管狀葉腹部凹陷,葉身略微彎曲。葉鞘圓筒狀,相互抱合成為假莖。生育初期,葉鞘基部不膨大,假莖的粗細上下相仿。生長後期,葉鞘基部積累營養而逐漸肥厚,形成開放性肉質鱗片,鱗莖成熟前,最外麵1~3層葉鞘基部所貯養分內移,而變成膜質鱗片,以保護內層鱗片減少水分蒸發,使洋蔥得以長期貯存。開放性肉質鱗片裏麵為幼芽,每個鱗莖中幼芽的數量不等,一般為2~5個。每個側芽包括幾片尚未伸展成葉片的閉合鱗片和生長錐。側芽的數量越多,則鱗莖越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