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金錢篇

心態47: 平常心看待金錢

關鍵詞◎淡泊

對待金錢,一萬個人可能有一萬種態度。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不同,其處世和生活的態度就會不同,其價值觀和對人生的理解也會不同。因此,可以說一個孩子對待金錢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今後處世和生活的態度。

比爾·蓋茨認為,自己的成功與個人努力有關,而與金錢多少沒多大關係。確實,蓋茨所有創業的錢都是他自己在上學之餘打工掙來的,從來沒有向父母伸過手。

眾所周知,蓋茨與妻子都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但在滿足孩子們的一些要求上,他們絕對是非常吝嗇的。

蓋茨從不給孩子們太多的錢。當小兒子羅瑞還不會花錢但女兒珍妮佛已經拿著零用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羅瑞總是抱怨父母不給自己買他最想要的玩具車。蓋茨則認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蓋茨經常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一個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他擁有什麼樣的思想和意念。

在一般人眼裏,總認為金錢越多的人越幸福,金錢越少的人越悲哀。其實,幸福不在於金錢的多少,而在於你用什麼樣的思想和手段去對待金錢。

◎以平常心態對待財富

在萬萬不能沒有的金錢麵前,每個人對待財富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在官場上,一些官員紛紛落馬,就是名利心太重、貪欲心太強,不能以平常心對待自己手中的權和錢,最終因貪欲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同樣,孩子若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長大後便會盲目同別人攀比財富,甚至投機倒把、蒙騙坑人。

一個有錢人,每天早上經過一個豆腐坊時,都能聽到屋裏傳出愉快的歌聲。這天,他忍不住走進豆腐坊,看到一對小夫妻正在辛勤勞作。富人惻隱之心大發,說:“你們這樣辛苦,隻能唱歌消煩,我願意幫助你們,讓你們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說完,放下一大筆錢,送給小夫妻。

這天夜裏,富人躺在床上想:“這對小夫妻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們的歌聲會更響亮的。”第二天一早,富人又經過豆腐坊,卻沒有聽到小夫妻的歌聲。他想,他們可能激動得一夜沒睡好,今天要睡懶覺了。但第二天、第三天,還是沒有歌聲。富人好奇怪。就在這時,那做豆腐的男人出來了,拿著那些錢,一見富人便急忙說道:“先生,我正要去找你,還你的錢。”富人問:“為什麼?”年輕的豆腐師傅說:“沒有這些錢時,我們每天做豆腐賣,雖然辛苦,但心裏非常踏實。自從拿了這一大筆錢,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們還要做豆腐嗎?不做豆腐,那我們的快樂在哪裏呢?如果還做豆腐,我們也能養活自己,要這麼多錢做什麼呢?放在屋裏,又怕它丟了;做大買賣,我們又沒有那個能力和興趣。所以,還是還給你吧!”富人非常不理解,但還是收回了錢。第二天,當他再次經過豆腐坊時,聽到裏邊又傳出了小夫妻的歌聲。

也許這個故事並不符合現代人的口味。他們會說,錢多還不好麼?沒聽說過錢多會咬手的。但事實是,“錢多”的確會“咬你的手”,像明人陸紹珩講的那個“白髭老貴人”,就是因為“錢多”,所以思慮也多——又想多擁有錢,又擔心別人謀算他的錢——竟連個踏實覺也睡不成。

金錢是一種力量,是財富的象征,它確實非常誘人。然而,隻要我們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就能淡然麵對金錢與權勢,泰然麵對成功與失敗,坦然麵對風光與平凡,暢然麵對現實與理想,悠然享受生活給予我們的分分秒秒、點點滴滴。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有機會要讓孩子看看大人是怎麼勞動、怎麼製造出產品,又是怎麼出售產品,將產品變成錢的,以及這些錢又怎麼分配給所有參加勞動的人。

2. 教育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金錢,讓金錢在孩子的生活中處於合適的位置。當他們漸漸長大,就會形成正確的購物方法,會明白自己之所以購買這個而不是那個,是因為質量好,或者價格低,又或者是因為它用起來更舒適。

3. 讓孩子嚐試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儲蓄。最簡單的方法是給孩子一個以他們的名字開設的儲蓄賬戶,然後,在孩子長大到法定成人的年紀時,把賬戶的管理權交還給他們。

★育子必讀:淡泊的故事

同許多美國人一樣,富勒一直在為一個夢想奮鬥,那就是從零開始,而後積累大量的財富和資產。到30歲時,富勒已掙到了百萬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為千萬富翁,而且他也有這個本事。他擁有一幢豪宅,一間湖上小木屋,2000英畝地產,以及快艇和豪華汽車。

但問題也來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也疏遠了妻子和兩個孩子。他的財富在不斷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卻岌岌可危。

一天,在辦公室,富勒心髒病突發,而他的妻子在這之前剛剛宣布打算離開他。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對財富的追求已經耗費了他所有真正珍惜的東西。他打電話給妻子,要求見一麵。當他們見麵時,兩人都熱淚滾滾。他們決定消除掉破壞他們生活的東西——他的生意和物質財富,就和那個失去了歌聲的豆腐師傅決定消除掉帶給他煩惱的一大筆錢一樣。

他們賣掉了所有的東西,包括公司、房子、遊艇,然後把所得捐給教堂、學校和慈善機構。他的朋友都認為他瘋了,但富勒從沒感到比此時更清醒過。

接下來,富勒和妻子開始投身於一項偉大的事業——為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無家可歸的貧民修建“人類家園”。他們的想法非常單純:“每個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應該有一個簡單體麵並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來休息。”美國前總統卡特夫婦也熱情地支持他們,穿工裝褲來“人類家園”勞動。富勒曾有的目標是擁有1000萬美元家產,而現在,他的目標是為1000萬人,甚至更多人建設家園。目前,“人類家園”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萬多套房子,為超過30萬人提供了住房。

孩子,我要對你說

1. 物質上的富有未必是永遠的,其得失具有很大的變數,而精神上的富貴卻是永恒的,它能使人受用一生。

2. 金錢能讓人擁有物質條件,但不能代替所有美好的精神品格,幸福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

心態48: 別對金錢太貪婪

關鍵詞◎貪婪

一位父親向他人抱怨道:“我真是怕了我兒子,他經常向我要錢去買他想要的東西。有時候,我根本不想帶他去商場,因為他總是不停地提出買這買那。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就非常失望,甚至大哭。”麵對這類“無限索取型”的“貪婪”孩子,父母一定要堅定抗拒“無法拒絕孩子”的心理,很堅決地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說“不”。

民間曾流傳過一首《十不足詩》:

終日奔忙為了饑,才得飽食又思衣;

冬穿綾羅夏穿紗,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並四妾,又怕無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麵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鑾殿,卻慕神仙下象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還嫌低。

這首詩對那些貪心不足者的惡性發展描寫得淋漓盡致。物欲太盛造成的靈魂變態,就是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自然永無快樂!

有這麼一個流浪漢,常想著自己如果能有2萬元就好了。一天,他在公園躺椅上閉目養神,突然有一隻狗用舌頭舔他的臉。他看四周無人,便把狗抱起藏了起來。沒想到這隻狗的主人是個大富翁,愛犬丟失後他非常著急,便在當地媒體發了尋狗啟事:如有拾到愛犬者送還後付酬金2萬元。第二天,流浪漢看到這則啟事,便抱上小狗準備去領酬金。這時,啟事上的酬金已升到3萬元,他想了想,又把狗抱了回去。第三天、第四天,酬金又漲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漲到一個天文數字時,他才高興地去還狗。可沒想到,那隻可愛的名犬已經餓死了。流浪漢依然是流浪漢。

貪婪是一種病態,它不但會在精神上給人帶來無休無止的壓力,更會使自己失去原有的快樂。比如,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擁有的一切也失掉了。

◎別讓物質獎勵刺激了孩子的貪婪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或者安心把作業寫完,往往會想盡辦法,軟硬兼施,用得最多的一招就是許諾:“做完給你買你最喜歡的賽車”、“考了第一名帶你去水上樂園”等。物質獎勵固然可以強化孩子的某種良性行為,但它們又可能使孩子隻對獎品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為本身失去了興趣。

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

挑選兩個喜歡繪畫的孩子。每天,A孩子都會得到一個許諾,即“畫得好,就給獎品”,而B孩子則隻是得到“畫得不錯”、“繼續努力”之類的鼓勵。三個星期以後,A孩子繪畫的興趣明顯地降低了,再讓他繪畫,他就會提出索要獎品的要求來,而B孩子則和以前一樣愉快地繪畫,並沒有任何要求。

可見,對於孩子們來說,過多的物質獎勵隻會刺激孩子的貪婪心理。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從人的感知來看,人最先容易感興趣的東西,是他能夠看到、聽到、聞到、觸摸到以及吃到的事物。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對物質刺激的敏感,更多的是一種生理本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奶就是娘”。因此物質獎勵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孩子考得好,給他買個漂亮的書包作為獎勵,或者是送一個小玩具,都能使孩子非常高興。這些物質獎勵可以迅速、直接地在孩子和學習之間建立一種聯係,精神上的快樂能夠強化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但是,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它總是遠遠超過需要。作為父母,如果總是以物質獎勵來刺激孩子對某一事物的積極性,就會造成孩子的貪婪。而人的欲望是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的。俗話說“欲壑難填”,舊欲望、小欲望滿足了,新欲望、大欲望就會接踵而至,這是人的本性。欲望一旦放縱,將如野馬脫韁,洪水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經有了自我成長的願望,會不斷增強自己的社會性,不斷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麵的需求。他們會通過對大人的模仿,追求在精神世界裏的滿足。父母在這一時期,應由對孩子的物質鼓勵逐步轉為對孩子的精神鼓勵。

2.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知足,當孩子經常要這要那時,父母在適當滿足其要求的同時,也要懂得拒絕。當孩子因為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心生不滿時,父母應該利用電視、網絡、書籍中的各種記實故事讓孩子了解,還有很多與他同齡的孩子連飯都吃不飽,沒有幹淨的衣服穿,沒有學習的機會,更不要說今天要買這明天要買那了,逐漸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並懂得知足,從而也就避免了過分貪心。

育子必讀:貪婪的故事

一天,一個老頭在森林裏砍柴。他掄起斧子正準備砍一棵樹,突然從樹上飛出一隻金嘴巴的小鳥。

小鳥對老頭說:“你為什麼要砍倒這棵樹呀?”

“家裏沒柴燒。”

“你不要砍倒它。回家去吧,明天你家裏會有許多柴的。”說完,小鳥就飛走了。

老頭空手回到家,他對老伴說:“上床睡覺吧,明天家裏會有許多柴的。”

第二天,老伴發現院子裏真的堆了一大堆柴,就叫老頭:“快來看,快來看,誰在我家院子裏堆了這麼一大堆柴?”

老頭把遇到金嘴巴鳥的經過告訴了老伴,老伴說:“柴是有了,可我們卻沒有吃的。你去找金嘴巴鳥,讓它給我們點吃的。”

老頭又回到森林裏的那棵樹下。這時,金嘴巴鳥飛來了,它問:“你想要什麼呀?”

老頭回答說:“我的老伴讓我來對你說,我們家沒有吃的了。”

“回去吧,明天你們會有許多吃的東西的。”金嘴巴鳥說完又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