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虛度光陰:不懂得抓緊利用時間(1 / 3)

10.虛度光陰:不懂得抓緊利用時間

教育家本傑明接待一個向往成功、渴望指點的青年人的來訪。青年人如約而至時,發現本傑明的房間亂七八糟、一片狼藉。本傑明說:“你看我這房間,太亂了,請你先在門外待一分鍾,我收拾一下,你再進來吧。”還不到一分鍾的時間,本傑明就熱情地把青年人請進客廳。這時,青年人又發現房間內的一切已變得井然有序。可是,沒等青年人把有關成功的疑難問題提出來,本傑明就十分客氣地說道:“現在,你可以走了。”青年人尷尬地說:“我還沒向您請教呐。”“這些難道還不夠嗎?”本傑明一邊微笑一邊掃視自己的房間,輕聲說道,“你進來又有一分鍾了。”是啊,我們不管幹什麼工作,實現什麼目標,一定要養成馬上行動的習慣,切勿遲疑、延誤,要知道,一分鍾要做出多少事!對此,請你對照一下,你有沒有陷入下麵的誤區呢——

總是覺得來日方長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不過是我們從上蒼手中借來的一段歲月而已,過一年還一歲,直至生命終止。可惜我們遇到事情總是“先放在一邊”,“日子長著呢”!於是,我們懶惰,我們懈怠,我們拖延……無論如何地蹉跎歲月、浪費光陰,我們都可以原諒自己,因為來日方長,不管什麼事放到明天再說也不遲。

直到有一天,當死亡逼近或者降臨時,我們才悚目驚醒:糟了,我還有很多沒有完成的事呢!這個時候,追悔也罷,遺憾也罷,那個早已寫就的結局恐怕無人再能更改。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一天都隻有24小時,沒有誰的一天會比別人多出哪怕一丁點兒。然而,對於善用時間的人來說,這24小時可以為他帶來智慧和財富等等重要的東西;而對於那些認為自己時間還很多的人而言,打發時光是他們一生中所做的最多的事。

讓我們先來看看寒號鳥是為何“寒號”的,這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陽光明媚,鳥兒歡快地歌唱,辛勤地勞動。其中有一隻寒號鳥,它憑著一身漂亮的羽毛和嘹亮的歌喉,到處遊蕩賣弄自己的羽毛和嗓子,卻無所事事,看到別人辛勤地勞動,它反而嘲笑不已。

好心的鳥兒提醒它說:“寒號鳥,快壘個窩吧!不然冬天來了怎麼過呢?”

寒號鳥輕蔑地說:“冬天還早呢?著什麼急呢!趁著今天大好時光,快快樂樂地玩玩吧!”

就這樣,日複一日,冬天眨眼就到來了。鳥兒們晚上都在自己暖和的窩裏安然休息,而寒號鳥卻在夜間的寒風裏,凍得瑟瑟發抖,用美麗的歌喉悔恨過去,哀叫未來:“抖落落,抖落落,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萬物蘇醒了。沐浴在陽光中,寒號鳥好不愜意,完全忘記了昨天晚上的痛苦,又快樂地歌唱起來。有鳥兒勸它:“快壘窩吧!不然晚上又要發抖了。”

寒號鳥嘲笑說:“時間還長呢,急什麼!”

夜晚又來臨了,寒號鳥又重複著昨天晚上一樣的故事。就這樣重複了幾個晚上,大雪突然降臨,鳥兒們奇怪寒號鳥怎麼不發出叫聲了呢?太陽一出來,大家尋找一看,寒號鳥早已被凍死了。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裏,似乎確實沒有必要為遙遠的冬天而憂慮,著什麼急呢?許多人的想法和寒號鳥差不多,而在這覺得自己時間還很多的人群中,年輕人是最為突出的一群。就像人們在早晨覺得今天的時間還有很多,在年初覺得今年的時間還很多一樣,年輕人往往覺得今生的時間還很多。與年長者相比,年輕人的時間是要多一些。於是,就有一些年輕人在這裏找到了優勢,進而大把地虛度光陰、浪費時間,因為他們覺得,即便如此,他們還有的是時間,這些時間完全可以做出一些比較出色的事情來。

是的,年過半百的人,必然會為人生的時間隻剩下了一半而心懷惴惴;年輕人與之比起來,還多了一半的一半,而且是25年青壯年時光,當然不必為時間的拮據而發愁。其實,這種比較是錯誤的。盡管年輕人比老年人時間更多,但要比較,應該連同成就一起來比較,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在你的年齡都幹了些什麼、幹出些什麼來。這樣一比較,恐怕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為自己來日方長而沾沾自喜了。那些有成就的人物,在自己這個年齡早就成就了一番不小的事業,自己要獲得他那樣的成就,現在就努力,恐怕時間也不算寬裕呢!

說前述比較是錯誤的,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那就是從精力角度看。年輕人精力旺盛,各方麵的接受、創新能力都更為突出一些。也正因如此,這一段黃金時間更應該抓緊一些。如果現在鬆鬆垮垮地把黃金時間浪費了過去,後來用同樣的時間恐怕不可能學到那麼多、記住那樣多。人生就是如此,一生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最適合做的事情,不在這個時間段做相應的事情,日後恐怕需要雙倍甚至更多的時間。這樣比較之後,有誰還會為虛擲時光而安之若素呢?

在人的一生中,盡管有著無數的日月,但今天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任意揮霍、浪費時間,感到時間還長的話,那我們終將一事無成。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明天的事情推到後天,一而再,再而三,事情永遠沒個完,時間卻早光了。

所以說,我們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還有許多時間。要知道,時間它是有腳的,它會走、會跑,不善待它的人最終會受到它的嚴厲懲罰。

經常感歎時日不多

總是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看著昔日同窗或其他同齡人的成就,不住地嗟歎:“太晚了,太晚了!”事情往往如此:我們總以為開始得太晚,因此放棄。殊不知,隻要開始,就永不為晚。

人是很喜歡比較的,尤其是與自己的兒時玩伴、少年同窗、大學學友、單位同事,甚至是其他素無關係的同齡人比較。每到相聚,或者有某些消息來,或者在媒體上看到什麼新聞,就會與自己比較一番。比較之後,發現了差距,往往就會嗟歎出來:“比不上人家,現在太晚了,追不上了!”另一種情形是與常規比,總是認為自己老大不小,再做某種事情為時已晚,也發出“晚了,晚了”的嗟歎。

其實,人人有差別,事事無絕對。人的什麼時候都可以是起點,隻要去做。因此,做你想做的事,立即行動,任何時候都猶未為晚。有了開始,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沒有開始,就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

英語學習班新一期開始報名時,來了一位老者。

“給孩子報名?”登記小姐問。

“不,自己。”老人回答。

小姐愕然。老人解釋說:“兒子在美國找了個媳婦,他們每次回來說話嘰裏咕嚕,我聽著著急。我想能夠同他們交流。”

“您今年高壽?”小姐問。

“68。”

“您想聽懂他們的話,最少要學兩年。可兩年以後您都70了!”

老人笑吟吟地反問道:“姑娘,你以為我如果不學,兩年以後就是66嗎?”

事情往往如此,我們總以為開始得太晚,因此放棄。殊不知隻要開始,就永不為晚。明年我們增加一歲,不論我們走著還是躺著;明年我們同樣增加一歲,可有人收獲,有人依然空白——差別就在於你是否開始。老人學與不學,兩年以後都是70歲,差別是:一個能開心地和晚輩交談,一個依然像木偶一樣在旁邊呆立。

瑞士有個96歲的馬德祖·博雷爾老人,自從在電視機上看到了現代熱氣球、三角翼滑行器和斜坡降落傘後,她就常在家人麵前叨叨,說自己非常想試試。家人起先以為她在開玩笑,但後來經不住老人多次軟磨硬泡,終於答應讓她乘一次斜坡降落傘作為給她的生日禮物。

這一天,馬德祖·博雷爾興致勃勃地在家人和醫生的陪同下出發了。她的醫生還是有些擔心,因為起飛點高達海拔1450米,而一般來說,這樣年齡的老人爬高不應超過海拔1200米。可是,老人不但沒有不適反應,還爬了一段汽車不能行駛的山路。路邊休息的遊客給她讓座,

她卻回答說:“我今天不是來坐的,是來飛的。”她帶上頭盔,穿上夾衣,臉上沒有半點膽怯。陪她飛行的兩位助手在斜坡上助跑了十來米,降落傘就起飛了……

20分鍾後,馬德祖·博雷爾降落在日內瓦湖畔的小城維爾納夫。她興奮異常地對跑來迎接她的家人說:“真棒極了!太漂亮了!我像鳥一樣自由飛翔,從空中看到了我熟悉的城堡、湖心島嶼和湖底的水草,隻是時間太短了!”

這位96歲的老人乘著降落傘像鳥一樣在藍天上飛翔,從高處俯視自己的家鄉——日內瓦湖,創造了一項吉尼斯紀錄。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生命的歡樂、奇跡的誘惑、孩童般的天真、戰勝怯懦的勇氣和敢於冒險的精神,絲毫沒有衰老的痕跡。對她來說,什麼都不晚,她還能做好多好多。

遺憾的是,我們許多人還沒有博雷爾老人一半大,就整天叫著“晚了,晚了”,不肯再向前邁步,空自嗟歎時光易老、歲月催人。

“晚了!晚了……”如果你反複地念這兩個字,那麼你將發現回響在自己耳邊的是這兩個字:“完了!完了……”那麼你的人生也就真的完了:你失去了拯救自己的希望,你將讓時光白白流逝。

塞萬提斯34歲時依然一事無成,而且左手殘廢,但他並沒有沮喪地對自己說:“晚了!晚了……”更沒有對自己說:“完了!完了……”經過不懈的努力,在58歲時,他寫出了世界名著《唐·吉訶德》。

可見,即使已經錯過一段美好的青春時光,我們一樣可以追求幸福,隻要我們把握住時間;即使我們已經步履維艱地被光陰甩到了歲月的後麵,我們一樣可以追求幸福,隻要我們把握住時間。

埋怨自己抽不出時間

與一些無所事事、打發時間的人相反,一些人總是整日非常忙碌。如果你告訴他們說要注意健康,多休息、多運動;要及時充電,多看書、多學習,他們肯定會抱怨說:“我那麼忙,哪裏還有時間!”而實際上,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關鍵是你會不會擠。

也許有人會埋怨上天不公,給別人多了些什麼、給自己少了些什麼,但關於時間,恐怕誰都不會生出這種抱怨來,因為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誰的一天時間也不會比別人多或少。

然而,盡管如此,還是有人總是在喊:“我哪裏有時間?”這樣喊,人們有理由認為他比別人多做了些什麼,但細加檢視,卻並非如此。相反,那些默默做事情的人,雖然與他幹同樣的事情,卻因為節奏快一些,利用時間充分一些,幹出了比他更多的事情。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獨特之處,時間也不例外,如果我們抓住了它的特點,並善於利用它,那我們就把握了運用時間的要領。我們不但要養成惜時的習慣,同時也要抓住時間的特點,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

沒有人可以懷疑艾麗諾·羅斯福總統夫人是個懶人。演講、寫作,在各國之間為友誼而努力——她每天的活動排滿了整張行程表,大部分比她年輕一半的女人也難以勝任這種忙碌。一位知名記者就此訪問羅斯福夫人的時候,問她如何能夠完成這麼多事情,她的回答很簡單:“我絕不浪費時間。”羅斯福夫人告訴我們,她在報上發表的許多專欄文章,都是在約會和會議之間的空餘時間完成的。她每天工作到深夜,清晨就起床。

我們大家和羅斯福夫人一樣,都有24個小時。我們的24小時是怎麼過的呢?我們“沒有時間”去念一些好書,“沒有時間”參加自修課程,也“沒有時間”去鍛煉身體。我們認為自己總是很忙,已經沒有時間再做別的事。如果有人還說我們浪費了許多時間,也許我們會很憤怒。但事實就是如此:你浪費了時間。這一點,隻要做做比較就昭然若揭了。

“萬事通”專家約翰·基爾南,是個著名的地鐵乘客,看到他坐在地鐵裏專心地看著濟慈的詩集,或是一篇有關鳥類生態的論文,這都是很平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