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房地產界,潘石屹算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另類”。他既是商人,又是明星;既是地產玩家,又是網絡名人。論財富,他不屬於中國最有錢的那批人,但論影響力,《福布斯》富豪榜上很多人又不如他。這種看似悖論的一些現象集中在這麼一個人身上,有個人的偶然性,也有時代的必然性。
在草根得到更多關注的當下,潘石屹的成功具有典型性,其白手起家的成功經曆也更能得到普通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關注。潘石屹從甘肅農村走出來,上小學時曾經窮得連鉛筆都買不起,但憑著自己堅韌不拔的個性和善於抓住機會的敏銳嗅覺,徹底實現了命運的轉變。
潘石屹的個人經曆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勵誌教材,更關鍵的是,他的成功具有可模仿性。在其早期的發展過程中,潘石屹沒有任何背景和人際資源可以依靠,純粹靠著一股敢打敢拚的闖勁。因為害怕窩在一個單位平凡到老,他毅然辭掉了有保障的“鐵飯碗”下海;後來,他又懷揣著幾十元錢在深圳、海南各地輾轉打工,直到遇上馮侖等人,他才抓住機會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潘石屹這樣的奮鬥經曆,當下在北、上、廣漂泊的年輕人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是不是有很多像潘石屹這樣的年輕人也在苦苦尋找著成功的機會呢?
潘石屹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吃苦耐勞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懂得借勢。對於一個沒有豐富的人際關係和背景的普通人來說,腳踏實地地拚搏是前提,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是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潘石屹到海南後,積極結交朋友,不斷拓展機會,終於成為“萬通六君子”中的一員,這是他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從此以後,他在萬通的平台上得到各種鍛煉,接觸到之前根本不敢想的社會資源,終於發展到自立門戶,一飛衝天。在成立SOHO(中國)有限公司之後,潘石屹把借勢的技巧運用到個人品牌的宣傳上,很少有商人能夠如潘石屹這般嫻熟地調動各種媒體資源,他之所以成為最具知名度的企業家之一,與他巧妙的個人宣傳方式不無關係。簡單地說,潘石屹是一個把自己的名字完全品牌化的人,更是將個人品牌價值利用到最大化的人。
這本書是寫給正在奮鬥中的年輕人的,每一個懷抱夢想的人都有資格談論成功,如果大家能從這本深度分析潘石屹成功之道的書中獲得一些對人生的感悟、找到一些可以借鑒的方法,也就實現了作者的初衷。
請記住,你有夢想,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