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十三、在積極溝通中求勝
1.你的心態決定你未來的一切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是絕對自信的,而那些碌碌無為的人,隻要偶爾遇到一點挫折,他們就會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失敗的人之所以失敗,就是他們自己不相信自己。
人生中有很多障礙或苦難,而所有的苦難也都藏匿著成長和發展的種子。但能夠發現這種子,並好好培養出來的人,往往隻有少數。
有個學生向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現代工商業社會,是標準的學曆社會,一個人往往會因為自己所讀的大學不怎樣,而整個將來也就這樣被決定了。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 已深植在一般人的腦海之中。這實在是件無可奈何的事,常令人感到憤憤不平。老師的看法是如何呢?”
老師回答:“如果你真的相信是這樣的話,你很可能就會變成那樣。你如果認為自己隻不過是一個三流大學的畢業生,你就注定要一輩子過著三流的人生。相反地,如果你心中認為:我雖然隻是一個三流大學畢業的學生,可是我才不甘願成為一個三流的人,更不願意一輩子過著三流的生活。果真能這麼想,你就可以過著一流的生活了。”
這位學生歪斜著腦袋,顯然是不太理解教師話中的意思,老師也仿佛看到他的臉上寫著:“真的是這樣簡單嗎?老師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吧!”
老師說:“社會並不是如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不見得一流大學的第一名畢業生,就一定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在等待著他。在人生的旅途上,也絕不會有特快列車可將你盡早送達目的地。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常有著名的明星大學畢業的人,一輩子庸庸碌碌,過著平淡的人生;也有小學畢業的人,雖然隻是個小工廠的老板,卻也能做一個成功的經營者,每天過著充實而富有活力的生活。這些例子,不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事實嗎?”
可是,這位學生還不是非常地心悅誠服,他說:“人家也都這麼勸我、勉勵我。可是,我覺得這些都是十分特殊的例子÷,像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他不是大學畢業,可是仍然當土了首相,甚至還稱為庶民宰相。可是,在你說話的口氣,中,不也暗示著:大部分的首相,還是一流大學畢業的;大部分企業的經營者,也還是一流大學畢業的。不是嗎?”
“對,你說的沒錯,問題也就在這裏。的確,在我們的社會上,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的確都很活躍,也很吃香,原因在哪裏?差別又在哪裏呢,在參加大學考試時,往往隻是一分之差的成績,便被分配到二流學校的人很多,然而這並不能證明他們之間能力的差別就會很大,關鍵就在於此。老師接著說,“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很早就在無意中研究過思考的方法,他們都擁有‘天真的想法’,也就是認為‘自己是一流大學畢業的。所以將來一定會有光輝的前途’。正因為有這種意識的存在,反而可以使自己成為真正活躍、有能力的人。”
學生又問:“什麼是思考方法?”
老師回答:“就是強烈地堅信自己必定會成功。也就是說即使是沒有學曆的人,隻要學會了這種思考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一流大學畢業的人,在社會上如此活躍,可以證明這種思想是正確的。”
2.跌倒之後,不要空手爬起來
能夠認為苦難才是機會的人,是會獲得成功的人。沒有這種想法,苦難會帶來更多的苦難。
有些人年輕時因為經曆過好幾次的失敗,不能提早成功,反而變得意誌堅強和具備圓滿的人格,因而獲得了成功。嚐試過失敗或許對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年輕時的不順利或許能助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人生中有很多障礙或苦難,同時所有的苦難都藏匿著成長和發展的種子。但能夠發現這種子,並好好培養出來的人,往往隻有少數。
美國的愛荷華州常常發生颶風,在該州的中央大學擔任過校長的A.拉爾帕司先生,看到一整所大學遭到大風沙侵襲,幾手快被毀壞。這時他反而想利用這個機會改善校園的環境,那麼他到底是怎樣做的呢?
1930年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含腐蝕性的幹燥風沙吹遍了整個平原。農場裏的玉米和麥子都死光了,大學校園也受到很大的損害。這所大學的財政本來是依賴附近的農民,但因農民收入較少,原本就不勝負荷,加上這次災害,農民的困難可想而知。
但是,校長拉爾帕司博士知道:所有的危機中,都藏匿著解決問題的關鍵;他認為這次的災難,是一個告訴東部成功的實業家或富豪們有關自己學校困境的最佳時機。
因此,拉爾帕司博士為了學校向他們募款求助。這個要求很快地獲得熱烈響應,東部的有錢人都慷慨地提供援助,後來他們的援助和關心,持續了好幾十年。
碰到危機時,一般人大多會陷入恐怖狀態,隻有少數人反而會利用這個機會,來為自己製造成功。這也就是決定你是否可以改善人生的關鍵。
我們應記住,不管怎樣不利的條件,隻要我們能正確處理的話,都可能把它轉變為有利的條件。
在歡喜狀態時,人們大都不會自我反省,也沒有上進心,也就是說成為忘我的狀態了。相反地,在有苦惱或挫折感時,倒經常會有反省和上進心湧出來,因此反而有抓到真正的幸福和歡樂的機會。
那麼,把痛苦變成機會,或者是變成恐慌狀況,這種差別到底是從那裏出來的呢?完全是由當事人的決心和態度所決定的!
有一句話說:“跌倒之後,不要空手爬起來。”這種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3.學會自我控製
我們經常會問: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有不錯的工作和良好的人際關係,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天天都過著高質量的生活,生活似乎充滿了無限的趣味。而不少的人整天忙忙碌碌,有的還能維持生計,有的卻“有一頓沒一頓”的。
其實,在“人之初”的時候,人與人是沒有多大區別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更多的人卻總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每況愈下。這是為什麼呢?
最關鍵的就是,成功者都具有自信、積極、誠實、恒心、樂觀和學習的心態,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一切!
自我控製是一種最難得的美德。拿破侖·希爾對美國各監獄的16萬名成年犯人作過一項調查,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淪落到監獄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因為缺乏必要的自製,因此,未能把他們的精力用在積極有益的方麵。
要想做個極為“平衡”的人,你身上的熱忱和自製必須相等而平衡。
在芝加哥一家大百貨公司裏,拿破侖·希爾親眼看到了一件事,說明了自製的重要性。
在這家百貨公司受理顧客提出抱怨的櫃台前,許多女士排著長長的隊伍,爭著向櫃台後的那位年輕女子訴說他們所遭遇的困難,以及這家公司不對妁地方。在這些投訴的婦女中,有的十分憤怒且蠻不講理,有的甚至講出很難聽的話。櫃台後的這位年輕小姐一一接待了這些憤怒而不滿的婦女,絲毫未表現出任何憎惡。她臉上帶著微笑,不厭其煩地告訴這些婦女們前往合適的部門,她的態度優雅而鎮靜,對這些憤怒的婦女們產生了良性的影響。她們來到她麵前時,個個像是咆哮怒吼的野狼,但當她們離開時,個個像是溫順柔和的綿羊。事實上,她們之中的某些人離開時,臉上甚至露出羞怯的神情,因為這位年輕女子的“自製”已使她們對自己的作為感到慚愧。拿破侖·希爾對她的修養大感驚訝。
不久,拿破侖,希爾又發現到一件更令人訝異的事。站在這名年輕女子背後還有另一位“助手”,她在紙條上寫下一些字,然後再把紙條交給站在前麵的年輕女子。這些紙條很簡要地記下婦女們抱怨的內容,但省略了這些婦女原有的尖酸而憤怒的語氣。
原來,站在櫃台後麵麵帶微笑聆聽顧客抱怨的這位年輕女子竟是個聾子。是她身後的助手借由紙條把所有必要的事實告訴她的。
拿破侖·希爾對這種安排十分感興趣,於是便去拜訪這家百貨公司的經理。經理告訴拿破侖·希爾,他之所以挑選一名耳聾的女郎擔任公司中最艱難而又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主要是因為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夠自製力的人可以勝任。
自從拿破侖·希爾親眼看到那一幕之後,每當對自己所不喜歡聽到的評論感到不耐煩時,就立刻想起了櫃台後麵那名女郎的自製而鎮靜的神態。而且他經常這麼想:每個人應該有一副 “心理耳塞”,有時候可以用來塞住自己的雙耳。拿破侖·希爾個人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對於所不願聽到的那些無聊談話,可以把兩個耳朵 “塞上”,以免在聽到之後徒增憎恨與憤怒。生命十分短暫,有很多建設性的工作等待我們去進行,因此,我們不必對說出我們不喜歡聽到的話語的每個人去進行“反擊”。
這個事件成為拿破侖·希爾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拿破侖·希爾說:“這件事教導我,一個人除非先控製了自己,否則他將無法控製別人。它也使我明白了一句話的真正意義: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
對自信的人來說,他所需要的能力,是會從內部一直湧出來的,因此他不會輸給任何的東西。
心理學研究表明,這個秘密的核心就是一個人的 “心態”。一個人的心態就是他自己的真正的主人。事實上,一個人若不能駕馭自己的生命,就是任由命運駕馭自己。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一切都由你的心態來決定。
我們看一個具體的實例:
40多年前,在一個鄉村裏住著兄弟兩人。他們難以承受窮困的環境和艱辛的生活,經過無數次內心的交戰,決定離鄉背井到海外謀取一條生路。大哥似乎運氣好一些,就像被販賣的奴隸那樣到了比較富庶的舊金山,而弟弟卻到了比家鄉更窮困的菲律賓。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40年過去了,兄弟兩人又聿運地聚在一起。
他們的現況已今非昔比:哥哥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和一家洗衣店,而且子孫滿堂,有的繼承了他的衣缽,有的成為傑出的工程師或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
但是弟弟的情況卻還比哥哥好得多,他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龐大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
從一般的情況來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麼兄弟兩人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有如此的差別呢?
哥哥訴說著自己的情況:“我到了一個白人的社會,自己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專長,隻有靠勞力為生,為白人煮飯、洗衣服、剪草……反正隻要是他們不肯做的工作,我就得拚命去幹,生活還勉強過得去,但要成就一番事業就不敢奢望了,我的兒子和孫子,雖然都讀了不少書,但是都不敢妄想在白人世界中成就大事業,隻是安安分分地去做一些技術性事情謀生,在我的內心深處,就從來沒有想過進入上流的白人社會。我認為那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
看見弟弟的成就,做哥哥不免羨慕弟弟的幸運。
弟弟卻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的聿運。我剛到菲律賓的時候,做的也都是一些低賤工作。過了一些時間,我發現當地有些人很會做生意,於是就開始拚命學習。就這樣慢慢地不斷收購和擴張,生意也就逐漸做大了。
在我的心目中,雖然沒有什麼過人的成功理念,但是,我一直是這樣想的:別人可以辦到的事情,我憑什麼不去做。就是憑著這種信念,我才能有今天這個局麵。”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自己所處的環境,心態則是控製個人行動和思想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心態決定著你的視野、事業和未來的成就。
4.一定要建立有效的人際關係
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他們都懂得如何有效地和別人打交道。有些人在這方麵有可貴的直覺,他們掌握了這方麵的技能。人們應當懂得如何去影響別人的思維方式,也許任何事情的失敗,常常都可以歸結為與他人交際的失敗。
如今再沒有人能夠到森林山洞去隱居,去忍受魯濱孫式的孤獨生活了,為了讓自己的努力換來更大的成功,我們離不開社會環境,離不開周圍的人。隻要你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願意與否,你都必須和別人打交道。
一項有趣研究表明,在工作中獲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能,85%是基於個性,隻有15%是因為技術和訓練。任何人際關係,無論是私人交往,還是業務關係,如果它是以成年人的那種互利的觀念來支配的話,對雙方來說隻會有益。
米歇爾是一位年輕演員,剛剛在電視上嶄露頭角。她很有天賦,演技也很好。從商業上來看,她需要有人為他包裝和宣傳以擴大知名度。因此她需要一個公關公司為她在各種報刊雜誌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關他的文章,增加他的曝光率。不過,米歇爾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承擔這些費用。在偶然的一次機會,她遇上了莉莎。莉莎曾經在紐約最大的公關公司工作了好多年,她不僅熟知業務,而且也有較好的人緣。幾個月前,她自己開辦了一家公關公司,並希望能夠打入非常有利可圖的娛樂圈。但是到目前為止,她的生意主要還隻是靠一些小買賣和零售商店。於是兩人一拍即合,米歇爾成了莉莎拓展業務的橋梁,而莉莎則為米歇爾提供宣傳包裝所需要的經費,她們互相滿足了對方的需要,達到了最完美的境界。
這一原則看來是如此的簡單明了,雙方的需要應得到同等滿足。這個原則同樣可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有效的人際關係,隻有使相互間感情上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才是行得通的。這些根本的感情需要是:對工作成就的理解;認可與欣賞;友愛和安全感。
不過,我們也應當理解人的本性。在我們的心靈深處,人首先考慮到的是自己。盡管這聽起來也許有些刺耳,但這種自我意識卻是人類生存下來的理由。如果我們走得離這種生存的自我意識太遠,總是把別人的需要看得高於自己的需要而做出“犧牲”,總是否定自己的需要,那也就是否認了我們自身,使自己失去了作為一個有價值的人的意識。一旦我們達到這種自我否定的地步,我們就會在人際關係中麵臨極大的困難,並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設下重重障礙。
5.從他人的觀點看事情
如果你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的情況下,我會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反應?”那你就會節省很多時間,擺脫很多苦惱, 因為“若對原因發生興趣,我們就不太會對結果不喜歡。”而且,你還將可以大大提高你在做人處世上的技巧。
要試著去了解別人,就要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這樣才能創造生活奇跡,使你得到友誼,減少摩擦和困難。記著,別人也許完全錯誤,但他並不認為如此。別人之所以那麼想,一定有特殊的原因。試著忠實地使自己置身在他的處境,找出那個隱藏的原因,你就等於擁有解答他的行為或個性的鑰匙。
紐約州漢普斯特市的山姆·道格拉斯,過去常認為他太太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整修他們家的草地、拔除雜草、施肥和修剪上。他批評她一個星期要這樣忙上兩天,而草地看起來並不比四年前他們搬來的時候更好看。這些話當然使她大為不快,因此每次他這樣說的時候, 自然會破壞當天的和睦氣氛。
在明白了合作產生巨大的力量後,道格拉斯先生體會到他過去幾年來真是太愚蠢了。他從來沒有想過她整修草地的時候自有她的樂趣,也許她也渴望能為自己的勤勞得到幾句別人的誇讚。
一天吃完晚飯以後,她太太要去除草,並且希望他陪著一起去。他先拒絕了,但是稍後他又想了一下,決定一起去除草。她顯然很高興,兩個人一同辛勤地工作了一個小時,同時也愉快地說了一個小時的話。
自那以後,他常常幫她整理草地花圃,並且誇獎她把草地花圃整理得很好看,把院子中的泥土弄得好像地毯一樣平坦。結果兩個人都更加快樂,因為他學會了從她的觀點來看事情——雖然所看的事物隻是雜草也一樣樂在其中。
吉拉德曾說:“在你表現出你認為別人的觀念和感覺與你自己的觀念和感覺一樣重要的時候,談話才會有融洽的氣氛。”在開始談話的時候,要讓對方提出談話的目的或方向。
如果你是聽者,你要以你所要聽到的是什麼來管製你所說的話。如果對方是聽者,你接受他的觀念將會鼓勵他打開心胸來接受你的觀念。
“在會見某人之前,我寧願在他辦公室前麵的人行道上多走兩個小時,而不貿然走進他的辦公室。”哈佛商業學院的唐哈姆院長說,“因為我的腦海中還沒有清晰的概念,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不知道他大概會怎麼回答。”
因此,如果你想改變人們的看法,而不傷到感情或引起憎恨,規則就是:試著誠實地從他人的觀點來看事情。
6.了解別人的嗜好
許多人一生中都錯誤地想辦法使別人對自己感興趣。當然,這種方式沒有用。別人不會對你感興趣的。他們對他們自己感興趣——不論早上、中午、或晚飯之後。要想讓別人對你感興趣,你必須先對別人感興趣。
紐約電話公司對電話中的談話做了一項詳細的研究,想出哪一個詞最常在電話中被提到。你猜到了:這個詞就是第一人稱的 “我”。在500個電話的談話中,這個詞被使用了 3950次。
當你拿起一張和許多人一起合影的照片,你最先看的人是誰呢?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許多年來,克納弗一直試著要把煤推銷給一家大型連鎖公司。但是該連鎖公司依舊從較遠的另一個鎮上把煤買來,完全無視於克納弗的存在。
有一天,克納弗先生在卡耐基的班上發表一段談話,把連鎖公司罵得體無完膚,說它們是美國的一個毒瘤,但他仍然不懂為什麼他無法把煤賣給他們。
卡耐基建議他采取不同的方法——長話短說。他宣布班上將舉行分組辯論,題目是:“連鎖公司遍各地,對國家利多於弊。”他讓班上的人分成正反兩方,有一星期的時間準備。
在卡耐基的安排下,克納弗被編在反方的一邊。他答應為連鎖商店辯護,於是就跑到那家他痛恨的連鎖公司,會見一位高級職員,他說:“我不是來這兒推銷煤。我是來請你幫我一個大忙。”他接著把辯論的事告訴他說:“我是來找你幫忙的,因為我想不出還有誰比你更能提供我所需要的數據。我非常想贏得這場辯論,你的任何幫忙,我都會非常感激。”
克納弗先生說出故事的結果:“我請他給我一分鍾的時間。就是因為這個條件,他才答應接見我的。當我說明來意之後,他請我坐下來,跟我談了1小時又47分鍾。他請一位曾寫過一本有關連鎖商店書本的高級職員進來;又寫信給全國連鎖組織公會,為我要了一份有關這方麵的辯論文件。他覺得連鎖商店對人類是一種真正的服務。他很以他為數百個地區的人民所做的貢獻而感到驕傲。當他說話的時候,眼睛都閃出光芒。我必須承認,他使我看到了一些我以前連做夢都不會夢到的事,他改變了我對整個事物的想法。當我要走的時候,他送我到門邊,把他的手臂環繞著我的肩膀,祝我辯論得勝,請我再去看看他,把辯論的結果告訴他。離開之前,他對我說了最後幾句話:‘請在春末的時候再來找我。我想下一份訂單,買你的煤。’對我來說,這簡直是奇跡。我一句話也沒提出來,他居然主動要買我的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