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VS影響力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內向和外向理論是心理學中非常有名的類型論。在這個世界上,外向的人和內向的人的比例為3:1,即人們生活在一個由外向的人創造的世界之中。
在大眾生活中,人們更喜歡外向的人,外向的人似乎擁有更多的影響力,他們似乎一踏進房間就能將眾人的目光吸引過來。而內向的人討厭參加集體活動,討厭在群體中發言,甚至在人數較多的房間中會冒冷汗。內向的人像一條離水之魚,遊離在外向的人的海洋之中,影響力看起來似乎與他們無關。
身具影響力讓人們無比向往。因為那代表著擁有更多的交往機會、賺更多的錢,但壓力卻更少。可是性格內向的人常常認為自己與影響力無緣,為此,他們感到羞愧、絕望。
其實,心理學認為內向和外向是處於能量連續體的相反兩段。處於連續體偏內向那一段的人傾向於向內獲得精力,而處於連續體偏外向那一段的人傾向於向外獲得精力。內向不是缺陷,更不是病態,隻是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內向的人常常需要獨處以恢複精力,需要偶爾與周圍的人分開休息一會兒。
近年來,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研究,證明影響力是眾多非語言行為的結果,不是天生的、神奇的外向的人的特質。影響力由心發出,出自於真誠,它是一種結合正確的心態、適當的肢體語言和行為所展現的一致性感受。換言之,性格內向的人,也可以通過塑造良好的心態、展現恰當的肢體語言和行為以獲得影響力。
如果你是一位內向的職場新人,與你同進公司的其他人已經成為上司和同事眼中的“紅人”,已經抓住了晉升的機會,而你卻依舊一看到同事就緊張,在他們麵前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出一聲,你就應該來閱讀這本書。
如果內向的你身居高位,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你的團隊,與你同舟共濟,就應該來閱讀這本書。
如果因為內向的個性而感到羞愧,甚至絕望地以為自己就是一個沒有影響力的人,那麼,請來閱讀這本書。
安靜的人常常擁有超乎尋常的影響力。淺淺的河水奔騰不已,較深的湖水波瀾不驚。
世界上70%以上的有影響力的人其實是性格內向的人:甘地、鄧小平、林肯、曼德拉、普京、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貝多芬、達芬奇、比爾·蓋茨、村上春樹……就是入選CNBC“過去25年來最具影響力人物”的喬布斯,也是一個內向者。
影響力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那些內向但擁有影響力的人都是通過努力練習、步步積累而練就的。隻不過人們看到他們的時候,恰好是他們將影響力展現到巔峰的時刻;而在生活中,他們並非一如他人看到的那般充滿影響力。
簡單地說,隻要你願意,即使你內向,也可以具有非凡的影響力,成為像“喬布斯”一樣的人。
本書將社會學、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轉化成了實用的方法指導,隻要按照介紹的方法去練習,內向的人也會看到自己的非凡影響力。
劉豔梅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