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這首七絕作於王士禛進入秦蜀腹地,舟行嘉陵江上的所見所感。嘉陵江是長江北岸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秦嶺北麓的寶雞市鳳縣,因鳳縣境內的嘉陵穀而得名。嘉陵江自北向南縱貫四川盆地中部,於重慶注入長江。王士禛自稱山東濟南人,他由遠在齊魯平原的家鄉來到秦蜀之地,必然曆經了漫長的客居生涯。當他一路麵對“棧雲”、“隴樹”等異鄉風物之時,自然勾起了對故鄉山川草木的思念。詩人用一個“苦”字表達了漂泊異地的思鄉感受。沿著前兩句直抒鄉思的鋪墊,後兩句詩人的審美視野從記憶中的秦蜀景觀,轉向現實環境中的千裏嘉陵勝景,也點出了思鄉的地點——嘉陵江上。詩人順江而下,數千裏行程,沿途雖總有春山春景可賞,但如此春色更易觸動其思鄉之情,於是作此詩以抒發身在異鄉的詩人心底深深的懷鄉羈旅之愁。

【注釋】

a秦關:古代要塞之一,在今陝西洛川縣秦關鄉。

b棧雲:入蜀的古棧道上的雲氣。棧:古代在山的懸崖陡壁上鑿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修成的窄道。

c隴樹:隴山上的樹。隴:指甘肅隴山一帶。

d驛路:古代驛站之間的道路。驛站:供驛馬中途休息的地方。

唐多令·感懷

清·徐燦

玉笛擫a清秋,紅蕉露未收。晚香殘、莫倚高樓。寒月多情憐遠客,長伴我,滯幽州b。

小苑入邊愁c,金戈滿舊遊d。問五湖e、那有扁舟?夢裏江聲和淚咽,頻灑向,故園流。

【題解】

《唐多令》始見於宋劉過的《龍洲詞》。又名《南樓令》、《箜篌曲》、《糖多令》。此作是明末清初女詞人徐燦的代表詞作。徐燦,字湘蘋,江蘇蘇州人。嫁海寧陳之遴為妻。明亡入清後,徐燦遭遇喪夫,運命多舛,多淒婉悲苦之作。徐燦善屬文,並精書畫,填詞得北宋風格。此詞是徐燦滯留幽州時所作,表達了對蘇州故園的深切思念以及對動蕩局勢下無法實現泛舟五湖之願的惆悵。朱孝臧為徐燦的《拙政園詩餘》題詞讚其“詞是易安人道韞”,對徐燦其人其詞的評價是公允的。

【注釋】

a擫(yè):以指按物。

b幽州:古地名,舜分冀州東北為幽州。

c此句化用杜甫《秋興》詩:“芙蓉小院入邊愁。”

d金戈:即金戈鐵馬,指兵事。舊遊:舊日遊玩之地。

e五湖:指江蘇太湖。

南柯子·淮西客舍接得陳敬止書有寄

清·毛奇齡

驛館吹蘆葉a,都亭舞柘枝b。相逢風雪滿淮西c。記得去年殘燭照征衣。

曲水d東流淺,盤山e北望迷。長安f書遠寄來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題解】

《南柯子》本為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愛詞》、《南歌子》、《水晶簾》、《風蝶令》、《宴齊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夢》等。後用為詞牌。毛奇齡,字大可,原名甡,又名初晴,一字於一。浙江蕭山人。工詩詞,其小令學“花間”,兼有南朝樂府風味,在清初詞家中別具一格。此詞是毛奇齡在淮西地區某家旅舍中收到好友陳敬止的來信,勾起詞人對往昔京城生活的追憶有感而發,以詞代書而作。此作表現了詞人在客寓中對往昔舊遊的思念與牽掛以及羈旅中的悲秋心緒,是清代羈旅詞中的精品之作。

【注釋】

a驛館:驛站所設供行人休息的客舍。蘆葉:即蘆笳,番樂吹器,以蘆葉為管,管口安哨簧。清代兵營巡哨多用此樂器。

b都亭:城郭下行人所停集之處所。柘枝:舞曲名。

c淮西:淮河以西之地。

d曲水:形容流水曲折。此處當指流經淮西地區之河流。

e盤山:形容淮西客舍附近曲折蜿蜒之山勢。或指河北薊縣的盤山,又名東五台。

f長安:借指京城(今北京市)。

【名句】

長安書遠寄來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點絳唇·夜宿臨洺驛

清·陳維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