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人啟事
傍晚時分,吉泰公司董事長老王的車在郊外拋錨了,一個輪胎癟了。此時,開始下起了小雨,他正好看到路邊有個簡陋的修車店,就把車緩緩停到修車店門口,他下了車,捶了捶疼得難受的腰,走向修車店門後時,才發現修車店已經關門了,鏽跡斑斑的鐵門是從裏麵鎖上的。
老王用力擂門。他不是不會換備胎,實在是歲數大了,腰特疼,想花點錢求人幫著換了得了。
擂了半天門,裏麵有聲音了,聲音很不耐煩:“誰呀,沒看關門了嗎?!”
門“吱呀”開了個縫隙,露出半張臉,老王趕緊堆著笑臉說明來意,半張臉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回答他說:“關門了,換不了了。”
老王趕緊說願意多花錢,誰知對方把門“咣當”關嚴了,任憑老王怎麼哀求,也不應聲了。
“你們這樣做生意,能有啥出息呢?”老王氣惱地衝裏麵喊了一句,悻悻地轉身來到了路邊。
這時,恰好一個騎自行車穿運動衫的小夥子過來了,老王趕緊攔住了小夥子,把自己的難處和小夥子說了,老王怕小夥子拒絕,趕緊說:“你要是不會換,我教你,我會多給錢的。”
小夥子遲疑了一下,點頭答應了。
小雨裏,備胎很快就換完了,老王很高興,在錢包裏數出了一千元錢,故意大聲說:“這是一千元錢,謝謝你!”他是想讓修車店的人聽到,讓他們後悔。
老王把錢遞給小夥子,小夥子憨厚地笑笑,對這一千元錢瞅都沒瞅,說:“我不要錢。”說完話騎上自行車就要離開,老王著急了,一把抓住小夥子的胳膊,說:“等等,我有話說。”
老王想了想,沒有掏名片,而是到車裏拿出一張紙片,用筆寫出了自己的手機號碼,遞給小夥子:“拿著我的手機號碼——我老了,很笨,不會存手機號,你拿著我的號碼,以後在這個城市,有啥難處,就給我打電話,好使!”
小夥子微微一笑,接過紙片,順手塞進褲口袋,向老王揮揮手,騎遠了。
過了幾個月,老王把這個事情幾乎淡忘了,有一次一個陌生號碼打進他的手機時,他才想起那個小夥子,可是這個陌生號碼不是找他的,打錯了。
他想,這麼優秀的小夥子,如果招進自己的公司,該多好!於是他每天都有了一個期待,期待小夥子打來求助電話,又等了幾個月,電話還是沒打來。
老王的好奇心被激發了,這是一個什麼性格的年輕人呢,也許人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經濟實力,所以才不打電話的。
他突然靈機一動,找來辦公室主任,說了幾個月前一個好心的小夥子幫他換備胎不要錢的事,最後,老王說:“你去找找媒體的朋友,登一個尋人啟事,別怕花錢,一定要找到這個年輕人,如果他出現,我會重謝——不,也許我會重用他!”
報紙、電視台、廣播電台,都播出了這個奇怪的尋人啟事,不久,果然有一個人來到了公司,聲稱幫老王換了備胎,老王見到這個人,一眼就看出不是那個小夥子,這可把老王氣壞了:李逵沒出現,李鬼來了。
他故意問來人:“你先說說,那天我開的是什麼車?”
來人很有自信地說:“是雷克薩斯,黑色的。”
他竟然說對了,老王有點納悶,現在的李鬼也不能小看啊,這個李鬼也是有備而來,看來對自己也是了解過的,也難怪,自己也算當地的商界名流之一吧。老王有點厭煩了,他最鄙視這種貪財好利之徒了,就讓辦公室主任把來人請了出去。
來人走的時候還厚著臉皮狡辯:“就算不是你,也不能否認我免費給別人換了備胎吧,我這頂多算認錯了人,可不是欺騙呐。”
幾天後,又陸續來了幾個冒充的,即使他們的謊言被當場揭穿了,他們還都很理直氣壯。
老王告訴辦公室主任,把尋人啟事改一改,懸賞兩萬元,隻求小夥子露麵。
新版本的啟事播出後,又招來了更多的李鬼,老王的工作都受影響了,他更加惱火,為此,他還偷拍了幾個李鬼的來訪過程,讓辦公室主任把偷拍的視頻送到了電視台,電視台還專門做了兩期新聞,第一期新聞題目是:兩萬元你就當騙人的李鬼嗎?第二期的題目是:這些年輕人為什麼沒人味兒?
電視台為此還開展了一個關於年輕人應該具備什麼樣品格的社會討論,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電視台幹脆在網上弄了個帖子,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折騰了一個月,李逵還是沒露麵。
就在老王感覺沒有希望的時候,一天上午,他的手機響了:“您是王總吧,我就是您要找的那個年輕人。”
老王一聽聲音,他樂了,沒錯,就是這個小夥子的聲音,他急忙問:“小夥子,你看到尋人啟事了?為啥不來見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