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完了第四十九回(四)(1 / 2)

說話間,李二官便捏著一封書子,進了劉香的臥艙。劉香的帥船不過百料有餘,船內艙房緊張。他沒有李一官的條件,自然也沒有一間寬敞的會客艙。

李二官是李旦的次子,這回出來,見識了不少。李一官把他丟到最底層去勞作,鍛煉了他的體魄,同時,李一官又時常把他帶在身邊,讓他接觸各種各樣的場合。經過半年的曆練,李二官雖然仍不如那些常年闖海的漢子們結識,卻也不似剛出來的時候那樣淡薄了。

另一麵,李二官在家讀書,聖人之書讀了不少,史書也多有涉獵。尤其是一本《通鑒》,他的西席,已叫他通讀了兩遍。當時讀書之時,李二官尚不明白先生的深意,如今出來經曆了一番之後,他卻頓然發現,此前所有讀物中,最有用的,似乎就是那本《通鑒》了。來到澎湖以後,李一官與其他幾家會麵,幾乎總要叫上李二官旁聽。要說李逵奇,楊六,劉香之流,也稱得上一時豪傑,這腦子裏的彎彎繞繞,自是不少,但是他們畢竟讀書太少,做起事來全憑經驗。李二官的閱曆不如他們,但是讀書的人,總要眼界開闊一些,加上李一官與鄔龍都會從旁提點一二,所以李一官可謂如魚得水,也將眼前的局麵,瞧了個七七八八。

今日的會議,因為事關重大,李一官沒有讓他出場。不過,事後李二官還是從鄔龍的口裏,知道了一個大概。

劉香與李二官見過幾麵,卻沒有深交。在劉香看來,與李一官本人相比,他這個弟弟,性子要陰柔許多,不似李一官的那般豪氣。一則,劉香與李二官性子不大對路,再則,李家兄弟間的事情,說不清道不明,所以,劉香也不大願意和李二官多有接觸。這番李二官來訪,竟然還是他們頭一次正經說話。

“二官,天色已晚,你怎麼來了!”劉香狀作熱情地招呼道。

李二官書生氣十足,向劉香拱手致意,又向丁有年禮了一禮,便開門見山道:“家兄著小可來,向劉東家致謝。”

李二官時年一十有四,還有數月才滿十五,正是變聲的年紀。所以,他說起話來,聲音有些沙啞,也仍有些稚氣未脫。不過,他說話的氣質卻又不同,他雖因讀書而性子有些陰柔,但是,這段日子出來之後,卻愈發向往李一官的硬朗與豪氣。因此,李二官的舉止之間,不自覺地有些模仿兄長。這使得他的行為,有些不倫不類,甚至有些好笑。當然,劉香與丁有年自然不會笑他。

於是,李二官撤著一副公鴨嗓子,說道:“家兄說,此番紅毛北來,我李家最是首當其衝。這番四家聯手,要多謝劉東家方才相助。故,家兄著小可過來道謝。家兄說,紅毛事後,我家讓利兩份作為答謝,還望劉東家笑納!”

“哎!”

劉香在心裏大讚李一官當真會做人,臉麵上卻一副不情願的樣子。他拉上丁有年兩個一道推辭,李二官卻不為所動,忽閃了雙眼,正色道:“家兄說,劉東家人雖少,然,若無劉東家仗義出言,這番四家聯手必經風雨。是故,此番事成,劉東家居功至偉。我家雖船大炮利,卻不可仗勢壓人。何況,自南澳以來,我兩家相處甚協。區區薄禮不成敬意,劉東家還是不要推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