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個方麵,即一定地域的社會曆史組合體中人們有目的的活動方式及其成果的總和。加拿大文明則是生活在加拿大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群體和人們有目的的生活方式及一切積極成果的總和。我們之所以把加拿大文明從北美文明中分離出來,單獨加以論述,就是因為它與其淵源最深的英、美兩大文化都有鮮明的差別,顯示了它獨有的特色。
加拿大文明起源於原生的北美土著文化,後來衍生了法、英北美殖民地文化,建國後注重探索和發展自身特色,逐漸形成直到今天的以雙語多元文化為特色的加拿大現代文化。現代加拿大的議會製度、法律、意識形態和道德準則主要是建立在英國傳統之上。不列顛民族自擊敗法蘭西民族之後,一直是這個國家占統治地位的民族,英語一直是加拿大的官方語言,也是使用人數最多、應用範圍最廣的語言,所以在現代加拿大文明發展過程中英國傳統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是任何一個民族群體所不能比擬的。然而加拿大不是英國,加拿大就是加拿大。英國的影響最顯著地表現在從1763年英國開始統治加拿大到1867年自治領成立的這一段曆史時期。加拿大自治領的成立標誌著她政治上的成熟。後來隨著英國的衰弱,美國的強大,加拿大的成長,特別是由於移民的大量湧入造成的人口結構變化和不列顛人的相對比例不斷減小,英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從起源上講,加拿大文明有土著文明的成分,有法蘭西文明的成分,有美國和各大移民群體的影響。這些都和英國傳統不同。加拿大政治上的聯邦製,雙語製,教育上的分省管理製,教育發展的模式和課程設置,對不同文化的寬容態度,利用法律保護少數民族權利,體育項目的發展(比如重美式足球而輕英式足球),以及在國際事務中較為中立的態度,等等,都與英國傳統大相徑庭。這些特點都是加拿大自身發展的結果。
美國是加拿大惟一的陸上鄰國,美、加之間有著世界上最長的邊界線。美國在全球各地區有著無孔不入的影響力,對近鄰加拿大來說,抵禦美國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再說兩國也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加拿大不是美國,加拿大就是加拿大。盡管美、加兩國有諸多的共同之處,但兩國在建國時所走的是相反的路。美國獨立戰爭時,加拿大成了忠於英王的效忠派大本營,這決定了加拿大與美國從根本上的不同。美國在獨立戰爭後脫離英國獨立,而加拿大直至今日一直是英聯邦成員,英王仍然是加拿大的最高政治權威。
加拿大原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在加拿大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是遏製英國在北美的擴張。法國在殖民策略上缺乏長遠打算,采取保守主義政策並限製移民,所以在後來與英國的競爭中處於劣勢,使加拿大成了以不列顛和法蘭西兩大民族為主體的英國殖民地。英國在加拿大的存在是針對新興的美國。這些曆史發展都導致了美、加兩國文化的不同。美國是按《獨立宣言》所體現的社會契約建立起來的;美國人由一個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凝聚在一起。他們自以為有一種拯救其他民族命運的責任(manifest destiny),在本國內部實行民主,而對其他弱小國家卻指手畫腳,幹涉內政,推行侵略政策。與美國人的觀點相比,由於加拿大不是社會契約的產物,所以加拿大人不存在強求一致的壓力。加拿大從來沒有侵略的意圖,在國外也沒有軍事基地。多年來,加拿大人不像美國人那樣以“拯救其他民族”為己任,而是一心關注自己國內的發展和人民的福利事業。與美國人把個人權利看得至高無上的觀點相比,加拿大人更崇尚法律、秩序和民族群體權利。她對本國持不同政見者的態度比美國更加寬容。
在國際事務中,加拿大一直保持了與美國截然不同的不擴張、不侵略、溫和的、獨立自主的形象。作為強大美國的鄰國和北約的成員國,加拿大在有些問題上不得不與美國保持一致,以致許多加拿大人也認為加拿大有“美國衛星國”之嫌,但是大多數加拿大人對美國行使霸權的行為是極為反感的。加拿大對美國的霸道行徑是有所抵製的並保持了獨立行事的形象。比如在中美關係解凍前兩年,美國仍在遏製中國的時候,加拿大特魯多政府卻率先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在美國漁船進入加拿大領海非法捕魚問題上,加拿大實行了強硬的政策。在北約空軍轟炸中國駐前南聯盟使館事件上,克雷蒂安總理冒著激怒美國的危險,公開申明加拿大軍人沒有參加那次空襲事件並首先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