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的遺產
瑪雅文明留給後人很多遺產,其中一些是我們平時未曾注意的,值得我們耐心去體味。今天的瑪雅人盡管處於現代化的大潮中,卻仍然保留著原來傳統的內核,從他們身上我們依稀可以辨認出過去文明的影子。
瑪雅文明現在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瑪雅文明沒有留下什麼,它已經成為過去,要不是我們近代人將它的曆史發掘出來,恐怕瑪雅文明現在還沉睡在曆史的角落裏。至今,瑪雅文明的再現都是我們曆史和考古工作者一代又一代努力的結果。那些昔日瑪雅地區的瑪雅文明也並未香火斷絕,直到今天,瑪雅人的後裔仍然堅守著他們祖先的傳統,這些傳統和其他一些可見的實物組成了瑪雅文明寶貴的遺產。
(一)玉米。
這是中美洲文明留給我們的最豐厚的遺產。我們經常看到頭戴大沿帽的美國人手捧玉米花的情景,但是沒有人會想到這其實是美洲土著的傑作,玉米的開始培育,瑪雅人功不可沒。
培育玉米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野生的玉米在美洲很常見,但是玉米粒很小,玉米棒也很小,所以產量很低。公元前5000年的時候,美洲居民就開始食用並注意栽培野生玉米了,而真正到玉米可以大規模種植的時候,已經是公元前1000年的事情了,中間隔了整整4000年的時間。而當時歐亞大陸的主要農作物比如小麥、水稻等則早已開始大規模種植了。農業的推廣是文明大躍進的直接導因,所以四大文明古國的誕生時間都要較瑪雅文明早。不過無論怎麼說,玉米的栽培在美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美洲文明從此獲得了一個別名—“玉米文明”。
(二)可可。
這份遺產是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瑪雅地區最有名的特產就是可可豆,在古代,可可豆深受美洲人喜愛,不管是平民還是貴族,用可可製成的飲料對他們都是不可缺少的。後來可可被西班牙殖民者帶到歐洲,大受歡迎。現代科學表明,可可具有愉悅神經的作用。現在,可可幾乎成為西方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
(三)火雞。
火雞又叫吐綬雞,是美洲的特產之一,這種雞比我們平常見到的雞肉質要肥厚。平心而論,火雞隻能算作是“美洲的遺產”,而不能算做“瑪雅人的遺產”,因為在曆史上瑪雅人並沒有馴化好火雞,基本上停留在打獵抓獲後暫時寄養的程度,因為火雞很容易逃掉,在有人飼養的情況下也不容易產卵。不過,現在美國人在飼養火雞的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火雞成為美國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食來源之一。順便提一下,瑪雅人還養一種無毛犬,不過這不是為了狩獵用的,而是專門作為肉食來源,這與我們的想像反差很大。
(四)不變的文化內核。
現在如果去墨西哥和中美洲各國考察現代瑪雅人的狀況,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種混合的文化蘊含在瑪雅人身上,但是他們在混合的文化中保持住了自己文化的內核。
現在的墨西哥和中國一樣,都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他們也有56個民族,瑪雅人就是其中一支。我們現在所稱的“瑪雅人”,其名稱來源於後古典時期中美洲尤卡坦半島一個強大的城邦—瑪雅潘。西班牙人分不清具體哪一個城邦屬於哪一個民族,所以將這些紅皮膚的土著居民統稱為“瑪雅人”。從民族學的角度講,“瑪雅人”的定義要從語係入手。美洲各民族的語係特別複雜,光數目就有好幾百個,這種情況與亞歐大陸為四大語係(印歐語係、閃含語係、漢藏語係、阿爾泰語係)所統治的情形構成鮮明的對比。現在的語言學家將中美洲各種語言作了歸類,歸結出一個瑪雅語係,將各種方言納入瑪雅語係的各個語族和語支中。這些語族分別為華斯特語族、尤卡坦語族、克蘭語族、查爾塔語族、坎霍班語族、馬莫語族和基切語族。其中,尤卡坦語族和基切語族是比較大的兩支。我們看到的各個瑪雅語支是數千年各地瑪雅人分居並與世隔絕的結果,這些瑪雅方言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原始瑪雅語。原始瑪雅語可能與現在的高地瑪雅人說的瑪雅語比較相像,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瑪雅人說的語言開始分化,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