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的一生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也會有很多負麵情緒,如:悲傷、痛苦、難過、焦慮、不安、壓抑等。當所有的這些負麵情緒出現在我們的心裏時,都將會給我們造成困惑和迷茫。這些負麵情緒的侵襲,常常使我們手足無措,怒火和暴躁也將環繞著我們,使我們感覺到連呼吸都困難。此時,若有一種大智慧,能夠將我們從消極的泥沼中拯救出來,使我們的人生從此避免負麵情緒的影響,那將是人生最大的幸運。

佛曰:如是行慧永不思,證悟菩提度有情。思、行、悟,三者本為一體。良思方能善行,行罷能悟,悟罷反思……

生命的狀態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清楚的。佛教中提倡思、行、悟、得,四者也可用在人的心理曆程之中。四者合為一體,不可分割。人生在世,要先思、再悟、而後行、直至得之境。於行中善思,融悟於行中。以思導行,以行達悟、以悟獲得、得而善思。生命修煉之路大體如此。現實生活中,人若不善思,而悟性亦平常。隻有行及於行中有所思,悟中有所得,得中有所思,才能於思、行、悟之中獲真智慧,有真體驗。

佛教智慧,博大精深,教人行善,導人向前,引人寓思於行、於行中悟,再而得。思而後行中人必能有所成就。與諸行之中達於悟,與悟之行中成事。

在佛學智慧中,處處有禪機。所謂思者善行、行者善思,行者能悟、悟而能得。於思之中看人生諸事,明己之不足,寬己之心胸,尋成功之機遇。於行之中修行自我,踐行信念,最終達心之修行,無欲無疆之境。於悟之中品味平淡之福,享受淺薄之真,於無言、無聲之大悟中明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真諦,以達幸福之生活。

生活之中,困難總是難免的,痛苦也是免不了的。用佛教智慧啟迪人生,以佛的智慧看待人生。明了如何麵對人生之順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種種修行。以淡泊之心,看待生活,樂於活在寂寞之中。麵對金錢等的種種誘惑,以佛教智慧去麵對,超然於物外,終不為富貴所累。

最後,感謝在本套書的出版過程中給予幫助的所有朋友,感謝各位編輯老師、各位同仁的鼎力支持,也歡迎讀者提出寶貴建議。希望我們能夠在互相扶持中,共同進步!

第一篇 學則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