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告訴自己:我能行(1 / 3)

1.告訴自己:我能行

信心來源於自己的內心,是對自己能力的最大信賴。沒有人在不相信自己的前提下獲得了成功,當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時,你才有可能成功。你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也是一個各方麵都正常的人,別人能做到的,你一定也會做到。所以,當你確立了目標時,一定要告訴自己:我能行!

斷 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隻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齊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支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佩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杆、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佩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支斷箭,箭囊裏裝著一支折斷的箭。

我一直帶著支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問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誌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支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江上客)

[精讀細品]

1.將軍的兒子為什麼佩戴“寶箭”就能打勝仗,而當他知道“寶箭”並非是“寶箭”時,為什麼就慘死亂軍中?是什麼原因決定了他的命運?

2.為什麼說“把勝敗寄托在一支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

隻要信心不被打碎

在那個陰雨綿綿的早晨,我正為大學畢業後連續數月東奔西跑地求職,卻沒有找到一個接收單位而沮喪萬分,一個人沿著鄉間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覺我已站在了離村子挺遠的一座土窯前,猛抬頭,那位近年才開始學習燒製瓦罐器皿的老人的舉止,將我的目光驚住了:隻見他大步走到窯前,眉都沒皺一下,便掄起一根鐵棍,咣咣咣,將一大溜剛剛出窯的形狀各異、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我不解地走上前去,問老人為何將它們全部打碎了。

老人不緊不慢地說:“火候沒掌握好,都有一點兒小毛病。”

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經花費了許多的心血啊!”

老人長籲了一口氣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爐會燒得更好些。”老人堅定的口氣裏,透著十二分的自信。

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絲中,再次從頭開始,認真地、一點一點地做起泥坯。他那堅決推倒重來、成功在握的從容自若,深深地打動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沒有關係,隻要心頭執著的信心不被打碎,他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滿意的瓦罐。

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轉身跑回家中,背起簡單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到南下的打工隊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後,在一次次失望的重擊後——在一個建築工地當小工。

數年後,我擁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種種失敗,然而這時,誰能咬緊牙關,告訴自己:我還有一樣最寶貴的東西——不肯折彎的信心,並且緊緊地握住它,就會在艱難中平添一股勇氣,一股無所畏懼的力量,就會覺得腳還踏在土地上,血還是熱的,路還沒有完全斷絕,闖下去,拚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雙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無比驚訝的新天地。

[精讀細品]

1.為什麼說,“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沒有關係,隻要心頭執著的信心不被打碎,他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滿意的瓦罐”?這裏包含著什麼哲理?

2.文中的“我”,最終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這個結果與開頭的故事有什麼必然聯係?

先幹起來再說

小田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後來那家公司倒閉了,他就失了業,隻好重新去找工作。可是,找了半年,他依然在家裏待業,苦悶極了。

父親問他:“這半年裏,難道就沒有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你?”

小田說:“有,可是工資太低了,月薪大多隻有七八百元。”

父親說:“七八百就七八百吧,先幹起來再說。”

小田說:“那怎麼行?我在原來的那家公司月薪是2000元,我一定要找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

父親沒有說什麼。過了一會,父親又對小田說:“跟我去賣一天菜吧。”

小田和父親賣的是菜花。在市場上一擺開,就有一個中年婦女來問:“這菜花怎麼賣?”

父親說:“1塊錢一斤。”

中年婦女說:“人家的菜花最多9角錢一斤,你怎麼要1塊錢一斤?”

父親說:“我的菜花是全市最好的。”

中年婦女撇撇嘴,連價都不還就走了。

他們的菜花確實是全市最好的,賣1塊錢一斤合情合理。可是一連幾個人來問過價後,都不買。小田有點兒著急了,就對父親說:“要不,咱們也賣9角錢一斤吧?”

父親說:“急什麼?我們的菜花這麼好,還怕沒人買?”

說話問,又有一個人來問價了。父親依然說1塊錢一斤。這人實在喜歡他們的菜花,就是嫌太貴了,他軟磨硬泡,一定要父親減一點兒,可父親就是不鬆口。那人咬咬牙說:“減5分,9角5分錢一斤,我全要了。”

父親說:“少一分不賣。”那人隻好歎了口氣,走了。

時間不早了,買菜的人越來越少,菜價開始往下跌。

別人的菜花大部分都賣完了,剩下沒賣的已經降到了6角錢一斤,他們再叫1塊錢一斤就被人笑話了,隻好降到7角錢一斤。還是沒有人買,小田說:“我們幹脆也賣6角錢一斤算了。”

父親說:“不行,我們的菜花是最好的。”

中午過後,菜價跌得更厲害。菜花不能隔夜賣,接下來價格跌得更慘,6角、5角、4角,黃昏的時候,有人幹脆論堆賣,2塊錢一堆。他們的菜花經過一天日曬,早已毫無優勢了。天快黑時,一個老頭用1塊5角錢買走了他們的一大堆菜花。

回家的路上,小田埋怨父親說:“早上人家給9角5分一斤你為什麼不賣?”

父親笑笑說:“是呀,那時候出手該有多好,可早上總以為自己的菜花值1塊錢一斤,就像你現在總以為自己月薪必須2000元一樣。”

第二天,小田就到一家公司去上班了,月薪600元。

[精讀細品]

1.小田最初不願意進入低工薪的企業任職,反映了他的什麼思想認識?

2.小田從父親賣菜的經曆中學到了什麼道理?為什麼說要“先幹起來再說”?

3.有道是,“是金子終會發光”,結合本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毛遂自薦

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門下一名賓客,原本名不見經傳。

公元前260年,秦國大將白起率大軍攻打趙國,兩年後,兵臨趙國都城邯鄲。趙王緊急指派本國的平原君趙勝為使者,向楚國求救。平原君趙勝決定精選20名文武兼備的門客,組成訪問團前往楚國。此次前往遊說楚王,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因此能夠說動楚王出兵相救最好,否則文的不行也要來武的,一定要強迫楚王答應。

但他手下雖號稱賓客數千人,這時候能用得上的,居然湊不齊20個。這時有個叫做毛遂的人自我推薦。趙勝不曾見過毛遂,毫無印象,便問說:“先生在我門下幾年了?”“3年,”毛遂答。趙勝一聽,冷冷地說:“賢才處於世間,就像錐子在布袋裏,錐尖自然會露出來。如今先生在我門下3年,沒人稱讚推舉過你,可見你沒什麼能耐。你不適合去,留下來吧!”毛遂對這套說辭不以為然,他充滿自信地反駁道:“如果早讓我在布袋裏,就會脫穎而出,豈止露個尖端而已?”趙勝見毛遂這麼機靈,便讓他參與,另外19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隻有毛遂自己顯得胸有成竹。

趙勝一行人到了楚國,遊說工作頗不順利,從旭日初升到日正當午,向楚王闡述聯合抗秦的重要,楚王卻隻是猶豫不決。在一旁的毛遂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手按佩劍跨上台階,大聲對趙勝說:“合縱抗秦一事,利害得失一句話說清楚就可以定奪,怎麼從日出談到中午還不能決斷?”

楚王見毛遂倨傲無禮,怒斥說:“還不下去?我和你主人講話,你來幹什麼?”

毛遂果然膽識過人,他毫不退讓,繼續按劍向前說:“大王斥責我,是仗著楚國人多勢眾。但現在咱們相距不到十步,人多勢眾沒有用,你的性命恐怕還操在我手上。”接著毛遂話鋒一轉,盛讚楚國兵多將廣,地大人多,有稱霸的本錢,卻臣服於秦,豈不是很窩囊?毛遂說:“白起,隻是一個小角色,卻曾率數萬之眾攻打楚國,火燒夷陵,毀去楚國宗廟,羞辱了楚國祖先(此事距當時20年)。這是百世難解的怨仇,連我趙國都為你羞愧,大王卻不以為恥。現在提倡聯合抗秦,其實是為楚國啊!”

毛遂一席話,說得楚王啞口無言。當即,楚王和趙勝等一行人歃血為盟,訂立同盟。趙勝圓滿完成任務,回國後即將毛遂奉為上賓。

[精讀細品]

1.自信是承受大任的第一要件。毛遂雖然地位卑微,卻堅決要求擔當大任,這表現了一種什麼心態?

2.自信的前提是有把握,否則就是狂妄。想一想信心和真才實學之間有什麼關係?

隻需要一根支柱

他是英國一位年輕的建築設計師,很幸運地被邀請參加了溫澤市政府大廳的設計。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根據自己的經驗,很巧妙地設計了隻用一根柱子支撐大廳天頂的方案。

一年後,市政府請權威人士進行驗收時,對他設計的一根支柱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太危險了,要求他再多加幾根柱子。

年輕的設計師十分自信,他說:“隻要用一根柱子便足以保證大廳的穩固。”他詳細地通過計算和列舉相關實例加以說明,拒絕了工程驗收專家們的建議。

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官員,年輕的設計師險些因此被送上法庭。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隻好在大廳四周增加了4根柱子。不過,這四根柱子全部都沒有接觸天花板,其間相隔了無法察覺的兩毫米。

時光如梭,歲月更迭,一晃就是300年。

300年的時間裏,市政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市政府大廳堅固如初。直到20世紀後期,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頂時,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消息傳出,世界各國的建築師和遊客慕名前來,觀賞這幾根神奇的柱子,並把這個市政大廳稱作“嘲笑無知的建築”。最令人們稱奇的,是這位建築師當年刻在中央圓柱頂端的一行字:

自信和真理隻需要一根支柱。

這位年輕的設計師就是克裏斯托·萊伊恩,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今天,能夠找到有關他的資料實在微乎其微了,但在僅存的一點資料中,記錄了他當時說過的一句話:“我很自信。至少100年後,當你們麵對這根柱子時,隻能啞口無言,甚至瞠目結舌。我要說明的是,你們看到的不是什麼奇跡,而是我對自信的一點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