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推薦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中小學生的生長發育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的問題還是在影響著學生們的生長發育和體質健康。
據我國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城市學生膳食中的熱能已基本達標,但蛋白質供給量仍偏低,優質蛋白質比例少,鈣、鋅、維生素A等營養素供給明顯不足。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等有關機構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有2.7億在校學生(中小學生)存在著嚴重營養問題。5歲以下有20%的兒童身高不達標,10%的兒童體重偏輕,並普遍存在貧血的現象。另據資料顯示,我國城鄉有34%的男生患輕度營養不良,33%為體重不足,城鄉女生營養不良的情況更為嚴重。而另一方麵,營養過剩的情況也在逐年攀升。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因缺乏營養知識,膳食不平衡,加上運動量不足,中小學生的肥胖發生率逐年升高,有的地方高達15.3%。有關部門對杭州市某城區1萬多名7~12歲的學生進行營養狀況調查時發現,超體重和明顯肥胖兒分別由1994年的8.4%與6.39%上升至1999年的11.28%與8.14%。超體重及肥胖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育,為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早發埋下了隱患。
造成中小學生營養不良有多方麵的原因。例如經濟問題,目前還有部分地區尚以吃飽為主,並不講究營養;而在一些城市,很多家長缺乏營養知識,不能根據孩子的生長需求而搭配合理膳食,一日三餐膳食結構相當不合理。根據一些城市的調查表明,近10%的學生不吃早餐,有的大城市還有50%~70%的中小學生不能回家吃午餐。由於早餐吃不好,約有66%的學生上完第三節課後就有饑餓感或頭暈疲乏。有人認為,兒童的營養不良是由孩子吃不飽或吃不好引起的,但這些看法是片麵的。營養不良的根源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當,沒有攝入足夠的營養素,隻補充了熱量,而缺乏必要的蛋白質和脂肪等,以及家長對孩子的嬌生慣養使小學生養成了挑食、偏食、厭食等不良習慣;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會患有各種消耗性疾病,尤其是消化係統疾病,導致體內消化吸收障礙而出現營養不良。
總而言之,中小學生的營養問題的根源是多方麵的,父母應找出真正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糾正,才能有效地改善中小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促進其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