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時刻為人生充電—樹立學習觀念 (4)(1 / 3)

科學支配時間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青少年朋友,你了解時間的真正價值嗎?

哲人伏爾泰問:

“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最長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

智者查帝格回答:

“世界上最長的東西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東西也莫過於時間,因為人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著的人看來,時間是最慢的;在作樂的人看來,時間是最快的;時間可以擴展到無窮大,也可以分割到無窮小;當時誰都不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後世紀念的,時間會把它衝走,而凡屬偉大的,時間則把它們凝固起來,永垂不朽。”

時間無限,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裏把時間拉長的人就擁有了更多做事情的本錢。

生活中,時間的敵人有很多:

找東西。因為自己沒有條理地隨意堆放東西,所以找東西變得很困難。

時斷時續。分配的學習、工作總是不能一氣嗬成。

偶發延誤。對事情沒有預先的準備和預料,措手不及。

貪玩,懶惰。

活在記憶裏。對過去犯過的錯誤和失去的機會耿耿於懷,或者空想未來。

患得患失、瞻前顧後、拖拖拉拉。

缺乏理解就匆忙行動。

消極情緒。消極情緒使人失去幹勁,學習、工作效率下降。

事無輕重緩急。

另外,以下原因也會造成時間浪費:承諾太多,貪多不爛,誇誇其談,應酬過多,個人組織能力不佳,缺乏目標,缺乏優先等級,缺乏完成期限,缺乏所需資源等。

那麼,青少年朋友如何合理利用、科學支配屬於自己的時間呢?

1凡事分清輕重緩急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力、精神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每件事都不分輕重、大小、緩急統統做完,特別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既耗費精

力又費時間的事情,因此,人置身於紛繁蕪雜的世間萬象中,就要排除其他幹擾,專心致誌地有所為。

2科學分配時間

據一位著名學者多次對人腦進行腦功能的測試後發現,上午8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時思考能力最敏捷,而下午8時卻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但邏輯推理能力在白天的20小時內卻是逐步減弱的。基於以上測試結果,早晨處理比較嚴謹、周密的工作,下午做那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可做一些需要加深記憶的事,對於這些做某項工作效率最佳的時間,更要加倍“珍惜”,是一點也“耗費”不得的。

另外,還有一些小建議,青少年朋友不妨嚐試一下。

每天要早起,這樣堅持下去就可以節約許多時間。

午餐要適量。午餐不可吃得太多、太飽。否則到下午容易打瞌睡,學習、工作效率會降低。而學習、工作效率的降低,本身就是浪費時間。

要學會瀏覽報紙,不能事無巨細全部看完,這樣會浪費時間。

要掌握快速讀書的方法。從而獲得書中最主要觀點和內容的滿足。

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在電視機上,隻要看一看有關新聞和關於學習、業務方麵的節目即可。

對自己的習慣要經常進行反省,好的保留,不好的堅決改掉。

別空等時間。假如必須花費時間進行等待,如等車、等電話等,應當把等待當作是構想下一步學習、工作計劃的良機,或者用它來看書看報。

把表撥快5分鍾,每天提早開始學習、工作。

經常裝著一些空白卡片,以便隨時記下各種有價值的資料,以備使用。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翻閱報刊的時間。

在每月製訂計劃時要有彈性,最好在計劃中留出空餘時間,以便應付緊急情況。

在完成重要事情、項目以後,要進行適當的休息,以求得學習、工作和休息的平衡。

對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智取,不要蠻幹。

一次最好隻專心致力於一件事。

對自己的每一項事情都要確定完成的期限,要盡可能在期限內把它完成,絕不可超過期限。

尋找零碎時間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你擠,總是有的。

——魯迅

生活中,許多青少年朋友時常抱怨“時間緊張”、“太忙了,沒時間幹這個”。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零散的時間是大可利用的,如果你能化零為整,那你的工作和生活將會更加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