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放鬆自己(1 / 3)

第八章 放鬆自己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壓力,所以我們要學會方法自己,隻有輕鬆愉快的生活和學習,我們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交往中放鬆自己

人的一生不能沒有朋友,因為,沒有朋友,你的一生將會孤立無援,冷冷清清。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一生一起走,不要讓孤僻的性格成為你交朋友的絆腳石。隻有改變你孤僻的性格,你的生活才會充滿快樂。

學會與人交往

交往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要,孩子作為一個社會成員,其社會交往活動,特別是他們同齡群體間的交往活動,既是他們最初社會性發展的需要,也是他們心理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如果孩子缺乏與同伴之間的交往,就不能理解、分享他人的喜怒哀樂,就會形成對他人他事的情感淡漠,並難以發展最初人際交往能力或寬容他人的心理調節能力。這種社會化程度較低的孩子,成人後會表現出離群索居的孤獨傾向。

形成孩子性格孤僻既有生態、生活環境的原因,也有父母管教不當的原因。不管什麼原因造成的性格孤僻,都會阻礙孩子早期社會性發展,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必須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若要讓孩子避免形成孤僻的性格特點,家長要有意識改變家庭生活環境的封閉狀態,要“敞開家門”讓孩子從“自我”的“獨”的小圈子中走出去,參與交往、多交朋友、體驗交往和享受交往。家長不要怕麻煩,要盡可能抽空把孩子帶出去或把同事、朋友的孩子請到家裏來,讓孩子們在做遊戲過程中體會交往的快樂,促使孩子消除與人交往的膽怯、懼怕的心理,增加他們交往的興趣,並以此來幫助孩子正確認識他人和社會,走出自我心靈封閉的誤區,以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比爾·蓋茨的朋友鮑爾默有句口號:“一個人隻是單翼天使,隻有兩個人抱在一起才能飛翔。”是啊,一個成就了偉大事業的人,他的背後一定會有朋友的支持。誌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撐起一片天空。

這裏要講的是比爾·蓋茨的另一個朋友,可以說因為他的存在,使蓋茨如虎添翼,成就了叱吒風雲的微軟帝國。他就是微軟帝國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保羅·艾倫。

可以說艾倫是蓋茨創業道路上最大的推動力。正是他拿著登有微型計算機研製成功的消息的雜誌,去找蓋茨,成功地說服了蓋茨幹點正經事。也正是艾倫對技術的癡迷使得全新的BASIC語言最終得以出現,使微軟最終成為軟件領域的巨人。還是艾倫和蓋茨研發的操作係統逼迫IBM後來不得不加入到個人電腦的戰團中來。那麼,下麵就講講這對“夢幻組合”的淵源。

艾倫是蓋茨在湖濱中學的同學。其父親當過二十多年的助理管理員,因此從小博覽群書。1968年,與蓋茨在湖濱中學相遇時,比蓋茨年長兩歲的艾倫以其豐富的知識折服了蓋茨,而蓋茨的計算機天分,又使艾倫傾慕不已。兩人成了好朋友,一同邁進了計算機王國,掀起一場軟件革命。

在談到他們之間的友誼時,蓋茨回憶說:“他讀了4倍於我的科幻小說,另外,他還有許多解釋自然之奧秘的天賦,所以,我就問他有關‘槍炮工作原理’和‘原子反應堆’之類的問題,保羅把這些都講解得頭頭是道。後來,我們經常在一起做數學和物理作業,這就是我們何以會成朋友的原因。”

艾倫的特點是說起話來柔聲柔氣,為人很謙虛。這一點在最初的公司業務開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與羅伯茨合作改進BASIC程序的過程中,羅伯茨雖然敬重蓋茨的技術能力,但非常不喜歡他的對抗方式。羅伯茨說:“蓋茨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這就是問題的所在。”艾倫比蓋茨更富於創造性,蓋茨和我爭來爭去,但是一個好辦法也拿不出來,可是艾倫能。他對我們公司還是有一些幫助,而蓋茨隻能是添亂。”有了艾倫從中周旋,最初的合作才不至於破裂。

艾倫喜歡技術,專注於微軟新技術和新理念;蓋茨則以商業為主,銷售員、技術負責人、律師、商務談判員及總裁一人全攬了,兩位創始人配合默契。艾倫在研發BASIC語言和操作係統方麵顯示了充分的遠見。正是對於技術上的敏感,艾倫才不斷地向蓋茨提出創辦公司的要求,並一再鼓動蓋茨退學創業。

因為艾倫的謙讓性格使然,微軟公司開辦之初,蓋茨在合作協定中獲得了微軟公司大部分的權益。在公司股份中,蓋茨占60%,艾倫占40%。因為蓋茨可以證明他在BASIC語言的最初開發中做了更多,而艾倫也認可這一點。不久以後,這種比例又進一步調整為64:36。但是,從股份的多少不能劃分的是,蓋茨和艾倫這個精幹的創業團隊,缺一不可。

艾倫為蓋茨製訂了“先贏得客戶,再提供技術”的公司發展戰略。1981年,IBM的個人PC問世,急需一個配套操作係統。又是艾倫從西雅圖計算機公司搞到了SCP-DOs程序的使用權,兩人對該軟件程序作了擴展改編,重新命名為MS-DOS,再返銷給IBM。MS-DOS是微軟開始走向世界軟件業第一品牌的發家寶。

有時候,朋友不僅僅應該是你生活中的夥伴,還應該是你誌同道合,與你攜手共進的那個人。

心靈啟迪

一個人活在世上,朋友的扶助可以說是你重要的生存條件。把握好朋友間的溫度,你會因為友誼的嗬護而快樂每一天。

與同學交朋友

很多家長心裏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我的孩子隻要好好聽課,就能把學習成績搞上去,不用跟同學有太多來往,尤其不可以跟別的同學學壞。因為家長總認為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交友方麵總是嚴格把關。漸漸地,孩子在學校裏就會越來越孤獨,快樂越來越少。

李亞楠在同學關係上遇到了非常大的挫折。他是個內向的孩子,父親是研究員,母親是家庭婦女,他們都是不善於人際交往的人,也就沒有教會他怎樣和同學打交道。每個孩子都希望被別人接受、得到別人的認可,李亞楠也不例外。他雖然嘴裏不說,心裏卻特別在乎同學的看法。然而,誰都不願意和他玩,做實驗的時候,誰都不願意和他一組。

有一次做操,左邊的同學說了一句“你的腰怎麼彎不下去呀”,他聽了就使勁彎腰,這時,右邊的同學又說了一句“瞧他,腰彎得都要斷了”,李亞楠聽了,就真的迷惑了,他實在是不知道該聽誰的。還有一次,他想和同學一起玩,可是嘴裏卻不知道怎麼說,就默默地跟在幾個同學的後麵。有一個同學回過頭來說,你怎麼像個跟屁蟲呀!這一句話,就像釘子一樣,狠狠紮在了他的心裏,讓他愣在原地,半天回不過神來。

漸漸地,他的性格越來越孤僻,別人每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他就想是不是在說自己。此後他也沒有心思學習了,整天想的就是我到底怎麼了,怎麼才能讓別人喜歡我?成績自然也越來越差。他開始迷上了課外書,不管能不能理解,隻要是書他就願意看。他說:這些書至少不會看不起我。“他們”拿我當朋友,“他們”願意跟我說心裏話。一個14歲的孩子,書包裏天天背著的竟然是比磚頭還厚的《莊子令注今譯》。那時,給他觸動最深的一句話,竟然是西方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對人像狼一樣。

正是同學關係的挫折,讓他心裏對別人的尊重和關心慢慢消失。他想,沒有人對我好,我為什麼要對別人好?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他開始偷別人的東西,從去書店偷書漸漸發展到了溜門撬鎖,並且心裏竟然沒有一絲一毫的愧疚。高三畢業,他在參加完高考後的第四天就被抓了起來,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半,在監獄中他接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

隻有好成績是不夠的,德才兼備,德在前,才在後。沒有德,在社會上是行不通的。

新新是班長,她不光學習好,跟同學的關係更是好得沒得說。在開學第一天新同學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她就對大家說:“班級就是我們的家,同學就是兄弟姐妹,學習上大家要互相幫助。”她也是這麼做的,用真心去麵對每個同學。

作為班長總有一些班務要她來管,這個活又得罪人又耽誤時間,別的人不是幹不了,就是不願意幹,擔子最後就落在了她肩上。拿每天的衛生來說,經常有同學不注意,廢紙隨手就丟。她看到了,就隨手揀起來,把這看成是非常自然的事。她覺得沒必要批評別人,也不用去叫值日生,自己能做的為什麼不肯彎一下腰呢?漸漸地,別的同學在她的影響下,也養成了隨手保持班級衛生的習慣。大家合作,班裏無論什麼事都變得容易多了。

在學習上,每當有同學考得好了,她都會送上一句祝賀的話。她總是發自內心為別人的成績高興,遇到困難,別人也當然願意幫她。別的班同學之間競爭很激烈,甚至好朋友都互相提防,而她們班大家卻擰成了一股繩兒,誰都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和別人分享。在團結歡快的氣氛中,他們全班的成績都上去了。

從現在起就樹立這樣一種意識:我是大海中的一滴小水珠,有我和我的夥伴,才能形成洶湧澎湃的大海,造福人類;我是高山上的一棵小草,有我和我的夥伴,才能形成翠綠的山川;我是集體中的一員,有我和我的夥伴,才能形成和諧、溫暖的集體。

心靈啟迪

良好的同學關係,是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的保證。

懂得與人合作

合作就是團結互助,由於競爭成為日常生活各個領域中一種無處不在的現象,團結互助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今競爭的社會更需要合作精神。事實上,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成功的人士都是善於合作的人。

李嘉誠的名字在海內外已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分析他成功的一生,助他走向輝煌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善於合作,善於和各類競爭高手團結協作。在他的麾下,聚集著這樣一群人:

霍建寧,畢業於香港大學,後去美國留學,1979年學成歸來被李嘉誠收歸長江實業集團,出任會計主任。1985年被委任為長江實業董事。他有著非凡的金融頭腦和傑出的數字處理能力。

周千和,20世紀50年代初期就追隨李嘉誠,是與李嘉誠先生南征北戰多年的創業者,他勤勞肯幹,真誠待人,為人處世嚴謹精明。

周年茂,周千和的兒子,曾在英國攻讀法律,對各項法律條文了如指掌,是經營房地產的能手,屬書生型人才,被李嘉誠指定為長江實業發言人。

洪小蓮,20世紀60年代末期起就是李嘉誠的秘書,跟隨李嘉誠二十餘年,為李嘉誠立下了汗馬功勞。她精明強幹、雷厲風行,頗有“女強人”之風。

上述四員大將均屬創業奇才,李嘉誠把他們攏在自己帳下,從『『li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擁有人才的大老板。因為他深深明白,成功離不開團結協作。今日這種經濟競爭,說到底更是一種人才的競爭。如果擁有了各種人才,並誘導他們貢獻自身的努力和聰明才智,就能在競爭中取勝。

李嘉誠還采取“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把團結協作運用得淋漓盡致。為了避免東方式的家庭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他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大膽啟用洋人。他聘請了一位美國人PoulLvons做經理,由他配合原來的基層管理人員實行企業的國際化管理。到了80年代,他又大膽啟用了英國人馬世民。馬世民聰明好學,積累了大量融合東西方企業管理精華的管理經驗,是個難得的人才。當時,雖然馬世民還名不見經傳,但李嘉誠卻提升他做了和記黃浦董事兼總經理。

由李嘉誠一手構建的這個擁有一流專業水準和超前意識、組織嚴密的“內閣”,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李嘉誠財團之所以能夠成為跨國財團,和他周圍那些能幹的中國人、外國人是分不開的。尤其是李嘉誠大膽啟用的那些外國人,在幫助他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方麵既充當了“大使”,又充當了衝鋒陷陣的“士卒”。正如一家評論雜誌所稱道的“李嘉誠這個‘內閣’,既結合了老、中、青的優點,又兼備了中西方色彩,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如今,李氏王國的業務包括房地產、通訊、能源、貨櫃碼頭、零售、財務投資及電力等,十分廣泛。試想,如果李嘉誠先生不與他人合作,僅靠一個人的力量,縱使他有三頭六臂,也不能創造如此宏大的事業。因此,李嘉誠的成功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團結協作的成功。

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了合作的重大作用。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說過一句名言:“每一個凡人,其實都可以成為偉大的禹。”凡人成為偉人的條件是什麼呢?就是團結協作。漢高祖劉邦在乎定天下以後,設宴款待群臣。席間,他對群臣說:“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朕不如張良。治國、愛民和用兵,蕭何都有萬全的計策,朕也不及蕭何。統帥百萬大軍,百戰百勝,是韓信的專長,朕也甘拜下風。但是,朕懂得與這三位天下人傑合作,所以朕能得到天下。反觀項羽,連惟一的賢臣範增都團結不了,這才是他失敗的原因。”

心靈啟迪

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隻有善於與人合作的人,才能夠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才能達到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助人者自助

與人共事,切記“助人即自助”。自私是互助的最大敵人。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漁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吃完魚後。他又沒有什麼辦法維持生活了,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漁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一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最後的一點力氣也使完了,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