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終極學習:學做個好員工還是學做老板?
實戰情景40:首先做個優秀的汽車銷售人員,做不好士兵的人也當不好將軍
一、做個有理想的汽車銷售員
兩百多年前,法國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著名人物,他就是拿破侖。當時的法國,在他的率領下,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所有歐洲的王室大臣們都不得不尊他為王。當時的法國,在他的領導下,國勢強大,地位顯赫,是歐洲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文化的中心,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成了歐洲各國宮廷效仿的對象。法語成為當時歐洲王宮貴族及其子女們競相學習和使用的語言,以至於當時說法語成了歐洲社會尊貴時髦的象征。
這個身高隻有159CM的小個子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締造者、卓越的軍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這個偉大的拿破侖,說了一句至今還讓全世界人還在傳誦的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就如同拿破侖自身的傳奇經曆,持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越來越成為自草根通往上層社會的勵誌之語。於是乎,每個士兵都想成為將軍,並且為達到這個目標,不擇手段。
就工作而言,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員工不能完全稱之為好員工。理想,從某種程度講可以理解為野心,一種促使人積極向上、有所追求的原動力,正是在這種動力的指引下,讓工作人奮鬥、蛻變,走向成熟。但是,“野心”也要有度,不能以傷害他人或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
正麵典型
姓名:李楠
原職位:汽車銷售店保安
現職位:汽車4S店銷售經理
評價:兢兢業業、勤勞能幹
從當上汽車銷售店保安人員那天起,李楠便暗暗告誡自己:“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工作,我要像喬·吉拉德一樣做名優秀的汽車銷售員。”為此他利用休息時間學汽車構造、維修知識,學習別人如何銷售。終於有一天,老板發現了他的才華,讓他做了一名汽車銷售顧問。經過多年的努力打拚,現在李楠已經是某汽車4S店的銷售經理了。回想起破繭成蝶的職業生涯,他笑著說:“我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今天成就的。”
點評: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迪安·斯曼特研究發現,野心是人類行為的推動力,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人類通過擁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資源。有了野心,還要有與之相配套的職業規劃設計,像李楠一樣抓住機會、步步為營,最終實現夢想。
負麵典型
姓名:邱風
原職位:辦公室職員
現職位:部門主管
評價:居心叵測、不擇手段
提起邱風,辦公室裏的人都會不屑地形容他為“不擇手段、一心要當主管的家夥”,他的“野心”付諸於行動時表現得非常不當:挖牆角、爭功勞、打小報告……他靠踩踏別人出風頭的行為頻頻傷害身邊的同事,雖然如願以償當上了部門主管,但員工們根本不買他的賬,甚至遭到大家的集體抵製。此外,犧牲健康的一味工作,也讓他積勞成疾,苦不堪言。
點評:為了做好事業,工作人需要懷有野心,對於未來要抱有良好的願景,隻要可能,都不妨嚐試。但如果這種野心是以損人利己為前提,或以犧牲自身健康為代價,那便是不可取的。要懂得如何把野心轉換為工作的助推力,而不是一味地、無限量地受野心驅使,甚至逾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當然,“士兵”在成為“將軍”的過程中,也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恰當的“野心”之外,汽車銷售人員還需要具備敏銳把握時機的風向觸覺和“舍我其誰”的自信表達能力。
張雨大學畢業後,在一家汽車銷售工司工作。3年裏,她兢兢業業,老總對她的工作表現也很滿意。前段時間部門經理辭職,她以為升職的時機已到,可後來公司竟然空降來一位新經理。麵對錯失的機會,她實在難以承受這個現實,於是她認為,最好最快的升職辦法就是另謀高就,可是,跳槽後在目前公司打下的江山將毀於一旦。她該何去何從?
分析:缺乏溝通 錯失良機
從張雨的情況來看,她確已具備了升職的條件:張雨工作出色,經驗豐富。公司最看重的是員工取得的業績。隻有業績出色、經驗豐富的員工,才有可能得到領導的垂青。張雨一直從事銷售工作,對於業務了解得比較全麵,算是資深人士,且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其次,張雨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般來說已經滿足了升職的主要要素,但仍未能如願獲得升職。專家認為,導致張雨升職受挫的原因應該出在溝通上。張雨雖然業績出色,但在溝通方麵有所欠缺:張雨覺得自己可以升職,但公司的領導並不一定了解。張雨受中國人表達喜歡含蓄的影響,和人溝通時不懂得表現自己的優勢,她怕直接談升職會給老板造成急功近利的印象,不敢主動爭取,也沒有充分了解公司的意圖,過分的謙虛導致別人的評價與她的實際能力不符。如果張雨能及時和公司領導溝通,獲得上司的推薦或者和公司負責人力資源的相關人士保持一定頻率的接觸,這樣獲得提升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建議:找準定位 不升即走
對於張雨來說,與其停留於“走還是留”的岔路口,還不如正視現實,果斷做出選擇。
一個優秀的汽車銷售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情商。這體現在對自己的認知和情緒控製上。張雨不要因為升職受挫而盲目跳槽。這種跳槽也許在一段時期內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任何盲目的跳槽行為都將對事業發展不利。
張雨應該在清晰地認清自身的情況後,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如果還得不到重用,就選擇離開。在跳槽中,張雨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職業之“錨”,即員工在選擇職業時,要有自己所堅持的,不能舍棄的,這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會不斷地增值。新成立的小公司也許會給出高薪和高職,但小公司風險大,去小公司創業要承擔一定風險,如果張雨的人脈資源、財力以及核心競爭力的積累沒有準備好,就不要去這樣的小公司。根據張雨經驗豐富、資曆深的情況,她可以選擇去有資質的大公司。而去有資質的大公司,也要考慮到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對新工作的熟悉程度。如果已經快達到中層管理的層次,建議在跳槽之前考察好新工作的內容和性質,看看企業的用人意圖和標準是否與自己相匹配,看看新舊工作是否能形成職業發展的順利對接。
二、做將軍要先當好士兵
看到上麵這個題目,不少人就會說:“做個好士兵(員工),這還不容易!不就是遵守紀律,團結同事,好好幹活嗎?”是的,這沒錯。但是,第一,要做好這幾點,並非易事;第二,做好這幾點,還遠遠不夠;還有,就是我們一定要認認真真地思考一下,為什麼要做一個好員工,這對於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我們中間的很多人可能從來都沒有仔細地想過這一層,隻是過一天算一天,大概過得去就行,至於生活的質量有沒有提高,整個身心是不是更趨健康和完善,對生活的理解是不是更加全麵和深刻,對社會、組織及家庭的責任感是不是臻於成熟?對這些問題,就常常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所以,我們很有必要來認真地討論一下“如何做一個好士兵(員工)”以及做一個好士兵(員工)的意義。
1.每天多付出一點點
可能一半以上的汽車銷售公司都麵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在公司中有一半以上員工的日常表現處於中流水平,而且他們甘居中流,他們認為這樣很不錯,幾乎懶得去想一想,“如果我今天稍微做好一點,情況會變得怎麼樣?”
不能把造成這種狀況的責任簡單地推到員工身上,事實上,我們知道,問題主要出在人力資源部門,他們要麼沒有製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要麼即使製定了計劃,也從來沒有得到過有效執行。所以我們今天要來補上這一課。
你相信不相信,從“差不多還過得去”到變成“一個好員工”,其實你隻需要每天多付出一點點;然而,你卻會因此得到很多,你的生活以及整個人生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
在一個多雨的午後,一位老婦人走進費城一家百貨公司,大多數櫃台上的人都不理她,但有一位年輕人卻問她是否能為她做些什麼。當她回答說隻是在等雨停時,這位年輕人並沒有給她推銷她不需要的東西,雖然如此,這位年輕人並沒有轉身離去,反而拿給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後,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人說了聲謝謝,並向他要了一張名片。幾個月後這家店的老板受到一封信,信中要求這位年輕人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定單!這封信就是這位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當這位年輕人打包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經升格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
這位年輕人是不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勞動?不是。他隻是比他旁邊的人多付出了一些關心和禮貌。但是,再細想一下,他肯定是經常這樣做,所以才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記住,我們所說的是“每天”多付出一點點,
“天天”都多付出一點點,而不是哪天心血來潮了,就多做一點,做好一點,第二天,熱情一過,則又回歸原樣。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例子。在我們的汽車銷售隊伍中,有許多默默無聞的老黃牛以及表現一貫優異的汽車銷售員,這些銷售員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財富。他們每個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使他們顯得與別人不同的原因僅僅是,他們願意每天都多付出一點點,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還有一部分汽車銷售員,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不願意多付出一點點,因為他們不懂得多付出一點點能得到很多很多,因為他們總覺得中流也不錯,因為他們總認為偶爾犯點小錯無所謂,所以他們身上就老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人上班往往扣住那一兩分鍾,不願提前一點,所以經常遲到;有些人怎麼也改不掉隨地亂扔垃圾的習慣,所以展廳道路上、汽車底盤下等地方,就總有零星的垃圾;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多彎一下腰,多一點耐心細致,去撿起回料筐裏的紙屑、塑料袋和其他雜物,結果造成回料汙染,給公司帶來許多的麻煩和損失;有些人總是疏忽大意和漫不經心,所以總是毛病不斷,要麼沒戴工作牌,要麼忘了剪指甲,要麼上班穿拖鞋,要麼工作服皺皺巴巴,要麼動作粗魯,造成汽車商品的損壞;有些人就是無法克製自己,上班時間忍不住要離崗溜崗,忍不住要在工作區域吃東西,甚至忍不住要睡覺。諸如此類,舉不勝舉。
然而,有時候多付出一點,多克製一下,對工作多一點喜歡,對公司的事物多一點關心,對公司的財產和利益多一點愛惜,對公司的文化和各種規定多一點認同,對每天和你相處的同事多一點尊重,你就能從一個有時“有點問題”的或大致“過得去”的員工開始變成一個“好員工”,與此同時,你還能逐步養成好習慣和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然後,你的心地會變得善良、積極、健康、潔淨,私心少了,怨氣少了,牢騷少了,沮喪和消沉沒了蹤影,挫折感和失敗感也沒了蹤影。
你說,你的人生是不是會變得更美好?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2.通過嚴格遵守紀律來培養自尊和責任感
幾乎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講求紀律的公司,也就是說,在通常情況下,它對員工的要求要比其他公司要嚴格得多。偉大公司會把它所追求的目標及核心價值觀說得非常清楚,你如要加入這些公司,就必須用實際的方式證明你認同它的核心理念。在這個問題上,從來隻有兩種選擇:要麼留下來,要麼離開——認同和踐行核心理念的人,會得到機會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反之,不認同的人,會像病毒一樣被清除。
對於汽車銷售公司而言,紀律是最重要的事情,是其能否生存的最基本的前提,可以說,沒有紀律,就沒有品格,沒有忠誠,沒有敬業,沒有創造力,沒有效率和合作,沒有一切。
美國西點軍校非常注重對學員進行紀律鍛煉。為保證紀律鍛煉的實施,西點有一整套詳細的規章製度和懲罰措施。通過整整一年的紀律訓練之後,紀律觀念深深地根植於每個學員的大腦之中,同時,與之而來的,是每個人都培養出了強烈的自尊心和責任感,這些精神和品質讓每一個西點軍校的學員終身受益。
我們來看看巴頓將軍的例子。1943年3月,巴頓臨危受命為第二軍軍長,他帶著鐵的紀律來到第二軍。他開著汽車轉到各個部隊,深入營區。每到一個部隊都要囉囉嗦嗦訓話,諸如領帶、護腿、鋼盔和隨身武器及每天刮胡須之類的細節都要嚴格執行。巴頓深知,如果部隊不守紀律、不注重細節,稀稀拉拉、鬆鬆垮垮,肯定就要吃敗仗。巴頓認為,“紀律是保持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們發揮最大潛力的基本保障。所以,紀律應該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戰鬥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質還要強烈。”
有許多人對紀律的理解不全麵,不知道紀律對於汽車銷售公司的意義有多麼重大。紀律究竟是什麼?我們可以給出如下解釋:
(1)紀律指對公司的目標、核心價值觀及文化特征的認同,為了實踐這些認同,汽車銷售員個人願意表現出強烈的自律能力和高漲的熱情,並在這兩種品質的幫助下完成自己所肩負的職責,並以此來建立或完善自己的人格;(2)紀律指遵守規章製度、規則和程序,遵守公司中雖未被載入文件但大家都在自覺遵守的行事或人際關係習慣,遵守公共道德規範;(3)紀律指服從命令,按上級的指令和要求完成工作計劃;(4)紀律指顧全大局,汽車銷售員應該注重協作,和同事共同學習進步,並能在完成本人工作指標的同時,經常使工作過程和結果能夠惠及他人。
當公司內所有的汽車銷售員以及由這些汽車銷售員組成的團隊,都具有了強烈的紀律意識,嚴格遵守規程和製度,顧全大局,堅決服從指令,在不允許妥協的時候決不妥協,在不需借口的時候決不找任何借口,這時候,我們就會猛然發現,我們已經變得行動快速有力、協同一致、團結合作、精神飽滿、鬥誌昂揚,我們的工作已經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局麵,我們會變得無堅不克,無往而不勝。
3.自動自發的完成工作任務
我們來重溫一下“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
美西戰爭期間,美國必須馬上與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係。加西亞將軍隱藏在古巴遼闊的崇山峻嶺中——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因而無法送信給他。於是有人推薦了羅文。羅文從美國總統手中接過信,之後徒步穿越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把信交到加西亞的手上。
100多年以來,《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之所以能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廣為流傳,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籍之一,並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又一個國家,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以為,這原因就在一個關鍵點上——當美國總統將信交給羅文時,羅文接過信後,並沒有問:“加西亞在哪裏?”實際上他什麼也沒有問,然後就經過千難萬險,把信送給了加西亞。
羅文對加西亞一無所知,對古巴一無所知,對信的內容一無所知,他如果要問問題,至少可以問一百個問題。但是他一個也沒問,因為他知道,總統之所以找到他,就是因為他不會去問那些愚蠢無聊的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銷售和管理工作中,差不多每天都能聽到這樣的話和看到這些現象:
“為什麼要我去做這件事?為什麼不叫張三去?”
“這件事很麻煩,我做不了,你能不能安排別人去做?”
“這種價格客戶能接受,我保證;我以前就是這樣做的,這次為什麼要這麼認真?”
“我們以前一直就是這麼做的,現在為什麼要改,不改行不行?”
“不一定要做的這麼好,沒有必要,客戶又不知道!”
“這不是我的事,是某某的事,他老是做不好!”
“哦,這是××部門的事,和我們沒關係。”
“這是上個班的事,和我們這個班沒關係!”
“對不起,我沒辦法做到這一點。”
“沒有辦法,今天做不出來,明天再看吧。”
“對不起,今天我疏忽了(遲到、戴工作牌等),下次一定注意。”
“哦,對不起,今天無論如何要提前走一下,沒有完成的事明天我可以接著做;因為我有很緊急的事(買東西、接小孩、和朋友約會、以及其他需要保密的事情)”。
不停地問一些愚笨的問題(似乎搞清楚這些問題比做事本身還要重要),不斷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推脫,敷衍了事、馬馬虎虎,講價錢講條件,拖拉、抱怨、漫不經心、投機取巧,說穿了,所有的借口及托詞都是幌子,這些汽車銷售員壓根就沒打算把事情做好。他們老在懷疑上司、同事以及公司,老認為自己比別人做得要多,老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老怕吃虧,老在猜忌,老在偷懶,老在逃避。如果你讓他“送封信給加西亞”,他的回答一定就是:“這個我送不了,還是你自己去送吧”。
卡內基曾經說過,“有二種人永遠都會一事無成,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主動做事的人;另一種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點,而且比別人預期的還要多。”
我們現在知道,做一個優秀的汽車銷售員員工除了“每天多付出一點點”和“遵守紀律”外,還需要有一種特殊的精神,就是要“自動自發的去工作”。什麼是自動自發?任何時候都不需要強製或命令,不需要監督和提醒,都能自覺履行職責;無論公司或上司是否在身邊、是否在敦促,都能勤奮努力工作;接到任務時,從來不找借口,隻說“好,我馬上去做”或“放心,我一定盡全力去做”;在工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絕不灰心喪氣、半途而廢,而是堅持把事情做完做好;主動做事,自覺思考,並常常延伸工作的性質,進行發現和創新——這就是自動自發。
事實上,所有汽車銷售公司的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努力尋找和培養那些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汽車銷售員。這些員工永遠能自覺自願、自動自發的開展工作,永遠不需要監督和提醒,永遠不找借口,永遠不抱怨,他們忠誠、正直、敬業;他們一直擔當著改造這個世界的重任,因為他們,公司才變得越來越強大。
4.永遠懷抱感恩之心
羔羊跪乳,烏鴨反哺,動物尚且感恩,何況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感恩是人性中最重要的美德,人如果不懂得感恩,就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一個人從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到呀呀學語,蹣跚學步,到進學堂讀書,到做工作謀生計,到結婚生子,到步入暮年,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感恩,隻是有時感受較強烈,有時感受輕微一些。
我們要感哪些恩呢?
一是感父母之恩。父母之恩,天高海深,做子女的,雖粉身碎骨,難以圖報。想想看,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孩兒呱呱墜地,便即哭鬧,從此無有寧日:嬰體孱弱,常有急疾,或夏日酷日當頭,或寒冬寅夜風緊,父母懷抱小孩,從屋中急奔而出,問醫尋藥,萬般焦慮;漸漸長大之後,要讀幼兒園、讀小學,父母早送晚接,衣著飲食,悉悉安排,千叮完囑,偶生枝節,並魂不守舍,茶飯不香;之後要上中學、上大學,問題越來越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找學校,找家教,托關係,孩子一鬆勁,並諄諄教誨,古今中外,引經據典,或以申斥,或以勉勵,或以各種承諾誘導之,總之各種方法無所不用其極,隻願把書讀好,將來學有所成,可以光耀門庭,報效國家;及至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要自立門戶,結婚生子,父母仍難省心,要籌措婚資,要協調婚前婚後種種糾葛矛盾,要幫助帶小孩,全心盡力,沒有一日清閑。
所以身為人子,必須先報父母之恩,在父母之前,當畢恭畢敬,早晚問安,隨喚隨到,日夜殷勤侍奉,端茶送飯,永不倦怠,永無慍惱;如不在父母跟前,更應常常寫信通話,籲寒問暖,不能間斷。不知報父母恩者(對父母或冷落疏遠,或巧言欺騙,或推卸贍養責任,甚或虐待),禽獸不如,應及早醒悟,清除心中惡念,盡孝報恩。
二是感國家之恩。國家民族,江山社稷,是每一個華夏子孫魂之所係,尊嚴之所係,命運之所係。國家邊疆安寧,國土完整,主權完整,政治開明,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普及教育,鼓勵學術,提倡保護環境,扶持幫助貧弱,是所有中國人福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曆來把報效國家放在重要位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曆史上,多少仁人誌士為捍衛國家民族大義,慷慨激越,灑盡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篇章。
現在有些人不知國恩深厚廣大,認為一切所得皆是自然,忽視國家的培育和期望,對待工作馬馬虎虎,漫不經心,輕視法度,違反公德,奢侈浪費,不愛惜環境,對國家社會沒有一絲貢獻,卻整天牢騷滿腹,埋三怨四,視恩義如草芥,隻知索取,不知回饋,不知報答,內心世界空虛貧乏,人生沒有目標。
三是感天地之恩。
有句話說道,“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就是把天地比作一個富有生命的精神實體。人從一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直到重歸於土泉,無時無刻不在承受著天地化育之恩,天空、空氣、風、雲、光電、陽光、雨露、土地、山川、溝穀、河流、植被、林泉、鳥獸魚蟲,這一切,都是人類生命賴以存在和延續的必要元素,缺一不可。古人雲,“皇天後土,實可共鑒”,指的就是不論何時何地,天地都能看見並且見證人的思想行止,故人應當時時警醒自己,多行善事,遠離邪惡。人類如對天地、大自然抱崇敬之心,順應自然規律,保護愛護自然原貌,就會得到大自然的恩賜;反之,如違背自然規律,行事偏激,私欲膨脹,對天地造化無一點感恩之心,則必遭惡報。
四是感師長之恩。師長者,老師、師傅、上級、生活及工作中關係密切的長者是也。現代社會中,任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師長的教育、培養和引導。學生從進入幼兒園、到上小學、中學、大學,又到離開校園,步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其行為方式、價值觀,其生存能力和事業的成就都受到師長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看,老師對一個人人生價值的影響,並不會低於父母。古人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尊重師長,敬戴師長,感報師長教導之恩,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
五是感老板之恩。這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經常有人提起,但說起來總覺遮遮掩掩,不夠理直氣壯。今天我們在這裏討論“如何做一個好員工”,必須把“感老板之恩”這個問題說得明確堅定,否則,要做一個真正的好員工,總是要打些折扣。
老板可能指一個人,也可能指幾個人,沒有關係,員工所要考慮的隻是你所在的企業為你提供了工作,給你薪水,使你得到溫飽,有能力養家糊口、孝敬父母,使你習得一技之長,並能在社會上堂堂正正地做人,單單因為這些,你就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工作中總有不如意的地方,而感恩之心會讓你變得更加善良、誠實、正直、合作和敬業;如果你隻是挑剔、抱怨、仇視,你就會淪為一個刻薄寡恩的人,最後,你能得到什麼呢?什麼也得不到。有一點要說明一下,在員工對老板懷抱感恩之心的同時,老板也應感謝員工對企業作出的貢獻。如何感謝呢?增加薪資,改善福利或設計新的福利計劃,教育和培訓,關注員工家庭和其他社會需求,這些都很重要。但我覺得,老板對員工最大的感恩乃是把員工培養成誠實正直、有良好道德操守、勤奮努力工作、並能對國家、社會和家庭承擔責任的人。
阿爾伯特·哈伯德說,“如果你為一個人工作,以上帝的名義:為他幹!如果他付給你薪水,讓你得以溫飽,那麼——為他工作,稱讚他,感激他,支持他的立場,和他所代表的機構站在一起。”
是的,除此而外,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關於如何做一個好員工,還可以找到一些別的理由和方法,不過,今天就討論這些。不是說其他的方法毫無用處,而是我們認為,把以上四個方麵都做好,就足以讓任何一個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好員工的人變成為好員工,變成對國家、社會、企業和家庭有用的人。
其實,做工作的道理和做人、和正確地對待生活的道理是相通的。你必須緊緊抓住某一個或某幾個關鍵點,從這裏入手,擴及其他:是優點,就保持發揚;是不足,就反省檢討,努力改善。比如常懷抱怨、老是生活在懷疑和猜忌之中,就應注意培養感恩之心,不要老想別人如何如何虧待你,而是多想想企業以及你周圍的人為你付出了什麼?孔子說的“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講的也是這個道理。你如懂得和學會了感恩,工作就會越做越好,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快樂。比如自控能力差,不拘小節,違反紀律,就要學習自律。自律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須經強製性練習之後才能得以形成的美德。自律不夠或不想自律的人,常常輕縱己欲,不願洗濯心中垢穢,待人輕慢,意誌消沉,情緒低落,不服從命令,不顧全大局,不肯合作。這種人,如不盡快改善,別說成為好員工,連合格也達不到!
這四個方麵的內容,實踐中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能缺少一項。因為它們既相互關聯,相互交叉,又互為因果,都做好了,就能進步,就能夠成為好員工。應該沒有其他選擇,不能說,可以做好某一項,而忽視另一項。我們假設,某員工十分懂得感恩,對老板和上司畢恭畢敬,禮貌有加,但工作卻吊兒朗當,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這種感恩肯定是假的;又假設,某員工工作積極主動,常常加班到深夜,但在其他方麵卻不肯多付出一點,不認同公司文化,不維護公司利益,不尊重同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那麼他的“積極主動”一定就要劃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實戰情景41:在汽車銷售的日常工作中,我盡全力而為了嗎?
一、盡力的獵狗與全力的野兔
有一位獵人,帶著他那條威猛雄武的大獵狗去森林打獵。
很快,他們便發現了一隻瘦弱的野兔。當獵人與獵狗正要捕捉它時,野兔驚竄著向附近的灌木叢逃命。獵人很穩當地舉起獵槍,瞄準,扣板機,槍響!野兔中彈了,在草地上連連慘叫,留下了斑斑血跡。獵人手一揮,待命的獵狗如離弦的箭一般,凶狠地朝野兔撲去。野兔絕望地看著越逼越近的滅頂之災,全力作著最後的掙紮。
令野兔感覺奇怪的是,它突然間不覺得自己傷得很嚴重了,隻是感覺後腿間歇性地傳來陣陣劇痛,因為那裏被流彈穿了一個窟窿。它巍顫顫地站了起來,試著跑了幾步,那鑽心的劇痛還是不停地從後腿襲來。眼看著獵狗離自己就剩一步之遙了,野兔不知道從哪裏借來了力量,突然撒開腿就沒命地狂奔了起來。
獵狗被驚嚇了一下,但很快就回過神來,也緊跟著追了上去,踏著野兔的血跡一路追擊。獵狗與野兔之間的距離忽遠忽近,眼看獵狗就要追上了,哪知道到了一個拐角處,野兔居然一下子沒了蹤影。獵狗隻好耷拉著頭回到了主人身邊。
看到獵狗空手而歸,獵人氣得大罵獵狗:“我怎麼就養了你這樣的廢物,連一隻受了傷的兔子都逮不住?”
獵狗很委屈地申辯:“主人,你剛才也看到了,我已經盡力而為了,但那隻兔子逃得也實在太快啦!我是在工作,它卻是在玩命呀!”
卻說另一頭,野兔逃回了兔窩,臉上還殘留著一副劫後餘生的恐懼。眾野兔看到它滿身血跡,都圍過來問個究竟。它簡要回顧了剛才發生的那驚心動魄的一幕。眾兔子都很佩服它,為了提高兔群以後抵抗災難的能力,便一致請它傳授經驗。它思考了一下,說:“雖然那隻追我的獵狗來勢洶洶,但充其量隻能算是盡力而為,可我不一樣,在生死關頭,我必須全力以赴,在那種緊要關頭,哪裏還記得傷不傷的?我是玩了命地殺出了一條生路。”
那麼,你是做一條盡力而為的獵狗,還是一隻全力以赴的野兔?
二、對待事情的四種態度
對待一件事情,人們往往會有四種態度。經過大量的科學的研究分析後,我們把這種四種態度分為:
1.推委逃避的態度
2.應付了事的態度
3.盡力而為的態度
4.全力以赴的態度
推委逃避的態度:即使有人追著,告訴他怎麼去做,並且盯著他去做,他也不會把事情做好。他總是想盡辦法逃避和找一切看似合理的借口把事情拖延甚至推掉。(想盡辦法推掉別人交代的工作。)
應付了事的態度:隻是迫於形勢,且在被要求多次的情況下,才會去做一件事情。而且在做事情過程中,表麵工作遠多於實際效果,最多隻能是差強人意。(通常不太能做好別人交代的工作。)
盡力而為的態度:需要別人提醒一次、兩次或者三次,才會把事情完成。有時候會把工作做得比較出色,但遇到較大困難時,有時候也會半途而廢。(往往隻做別人交代的工作。)
全力以赴的態度:不用任何人提醒建議,就能出色地完成每一件事情,總是主動積極地、自動自發地工作與生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是他們一貫的行事作風。(不用任何人交代就能做好工作。)
那麼,你是其中的哪一種態度?請參照以下各種態度的表現特征:
推委逃避的態度:態度經常是幹涸的,而且千瘡百孔。他們缺乏一種有力的精神支柱,他們不是過於鬆散,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就是浪蕩形骸,以衝破道德與放縱性情為樂。他們或是縱欲的先鋒代表,又或是海底裏的一粒塵沙,不是成為挑釁社會良好秩序觸犯法律的人,就是一輩子處在你一般我一般,大家互不交往相安無事的狀態。他們的生活如同古井裏的水,永遠都是如死一般的了無生氣。當大的事情或情感危機來臨時,他們手無縛雞之力,惟一的選擇是聽天由命,並沒有多少力量去與現實對抗,更換不來豐碩的果實。
應付了事的態度:態度裏的油總是半桶,並且開始出現漏洞,耗油比較嚴重。他們表現得最明顯的是,隻管上班不問貢獻,隻管接受指令卻不管結果,隻管參與工作卻不重視績效。他們普遍缺乏對結果負責的認真態度。常常認為自己付出得多卻收獲得少,經常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他們往往隻關注自己是否有付出,卻不問別人對他們的期望。對什麼事情都應付了事,是他們的主要特征。他們總是表現得辦事不認真,無一定計劃,無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自由散漫。
盡力而為的態度:態度有時候滿,有時候隻有半桶,有時候甚至快要耗空,很難保證有一個固定的常態。盡力而為的態度也有真正的目的地,但似乎決心不夠,尤其是改變自己的決心不夠。在潛意識裏,他們有一絲絲放棄的念頭,這也決定了他們在關鍵時刻很難排除萬難,堅持到底,直到成功。當然,他們也有可能到達預設的目的地,完成預定的任務,但也有可能失敗,中途放棄。也許,對於盡力而為的人來說,付出100%的努力要比達不成目標還要痛苦。當真的做不到時,他們就轉而尋找看似合理的借口,來自我安慰。他們認為,隻要努力過,雖然沒有成功,但總也對得起自己啦。很快就會換一個目標,是他們的一大特征。
全力以赴的態度:態度總是滿滿的,盡管耗油在所難免,但他們總有各種方法,去為自己的態度加滿油。他們每天都精神飽滿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戰,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發揮自己的才能。他們從來都是信心十足,並且能夠帶動他人也信心倍增。他們不但善於為自己的態度加滿油,還懂得如何為身邊其他人的態度加滿油。
隻要設立好目標,他們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一定要達成。即使是遭受無數次失敗,他們都總是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直至成功。積極、樂觀、執著等總是掛在他們的臉上,融在他們的血液裏、骨子裏,很容易就能夠感染到身邊的人。他們總是具備很大的影響力與磁鐵般的魅力。
推委逃避的態度:收獲0~10%
應付了事的態度:收獲20~50%
盡力而為的態度:收獲70~99%
全力以赴的態度:收獲100%
四種態度的收獲:推委逃避的態度:最多就是獲得別人可憐的施舍,常常一無所獲。
應付了事的態度:得到的總是遠遠低於自己期望的,有時一無所獲。
盡力而為的態度:有時候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有時候得到的遠低於期望的。
全力以赴的態度:總是能夠達成自己一定要做到的目標,成為最終的最大贏家。
三、工作中全力以赴
1.成功的秘訣
“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成功有三個秘訣。”
“是嗎?快告訴我,是哪三個?”
“第一個,下定決心,全力以赴;第二個,下定決心,全力以赴;第三個,下定決心,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