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生活中,為什麼有些人處處都受歡迎,無論在哪裏能夠都使人感到如春風撫麵;
而有些人則感覺自己處處碰壁,好像是一個“被上帝拋棄的人”;
為什麼有些人整天都眉開眼笑,歡天喜地;
而有些人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臉,好像世界末日來臨;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呢?
其實,生活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而這一切,關鍵就在於自己的心理狀態,在於你自己是如何對待這個社會,如何對待別人的。這種差別甚至隻是表現在一句話、一個動作上。一句暖人的話可以使人如沐春風,也可以使人火冒三丈;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備受歡迎的人,也可以使你成為眾人眼中的“公敵”。
如何在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無疑,心理學是你最好的幫手。
有一位心理學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心理學是一門涵蓋很廣泛的學科,可以說涉及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在心理學裏麵蘊藏著很深很廣的智慧。
心理學總是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實際上,心理學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方方麵麵。小到一個人對於自己情緒的調節、與他人的交往,大到推銷、經商、幹事業,可以說,生活中的方方麵麵都和心理學有著密切的聯係。懂得心理學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說話,能夠察言觀色,見機行事而不會唐突地貿然觸犯他人。
學習心理學,能使人們加深對自身的了解,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出某些行為,這些行為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活動,以及自己現在的個性、脾氣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如果把這些心理活動規律運用到人際交往中,通過他人的行為推斷其內在的心理活動,就能夠實現對他人更準確的認知。例如,作為一位推銷員,如果了解了顧客的心理特征,就可以更好地將商品賣出去,收到良好的效果。
心理學還能夠向我們指出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變化的規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對自身和他人的行為進行預測和調整,也可以通過改變內在外在的因素實現對行為的調控。也就是說,可以盡量消除不利因素,創設有利的情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積極行為。例如,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和習慣時,可以運用心理活動規律,找到誘發這些行為的內外因素,積極地創造條件改變這些因素的影響,實現自身行為的改造。
心理學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連的科學,在實際方麵的應用很多,大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體會,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加以利用。我們不要求自己成為專門的心理學家,但是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學知識,能夠使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了解別人,可以使自己更受歡迎,同時也使別人在和你交往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愉悅,應該說,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從這本書中學習到一些東西,在並且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應用到心理學中的這些智慧。如果對您有一點點的幫助,那麼我們編寫這本書的初衷就達到了。
感謝您閱讀這本書,也希望你能夠提出你的寶貴意見!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