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元慶十四年春,周太祖成君委派七子寧王周允哲南下金陵,負責陪都皇城興建等事宜。
同年五月,周太祖忽染怪病,後查實為三皇子趙王周允衡勾結宮人,意圖弑君奪位。太祖大怒,下令褫奪周允衡親王位、並貶為庶人,圈禁西郊別院,永世不得踏出半步。
趙王**除首輔楊秉榮外,盡數被太祖剪除。
半月後,後宮龐貴妃暴斃,其父龐煜因對太祖心懷不滿,秘密豢養死士進宮行刺,太祖下旨龐氏一族滿門抄斬。
十皇子周允澈因替外祖求情,被太祖遷怒,太祖將其放逐至西北苦寒之地,無令終身不得再入皇城。
同年六月,趙王與趙王妃在西郊別院雙雙投繯自縊。楊秉榮請旨告老還鄉。
同年九月,六皇子吳王周允晰被人揭發,在朝中結黨營私,且秘密在吳王府私鑄兵器。太祖大怒,下令搜查吳王府,並最終在府中搜出大量兵器和龍袍一套。太祖怒不可遏,下旨削去周允晰親王位,將其幽禁吳王府。
同年十月,太祖在早朝時突發心疾,遂下令急招寧王還朝,命起暫任監國一職。
同年冬,北魏連降暴雪,牛羊凍死無數,數以萬計北魏百姓無以為繼。慕容承剛於憂患中病倒,幾位皇子趁機奪位,黨同伐異,掀起朝堂一片腥風血雨。
慕容承剛胞弟慕容承毅趁勢而起,重奪兵權,並力排眾議,迎回在大周為質的三皇子慕容景行。
慕容景行少年英才,深謀遠慮,僅用一月時間便收服異己,穩住北魏朝堂,奪得大權,並於同年十二月登基為帝。
大周元慶十五年二月,周成君病危,四皇子魯王、五皇子晉王聯合謀反,洛陽城告急。危急時刻,忠王穆琛一力率兵鎮壓,並扶持寧王登基。
布衣起家、以驍勇彪悍起家的周太祖成君的時代就此結束。
新帝登基,是為周高宗,改年號建世。
建世元年三月,周高宗加封忠王為“忠義親王”,特準其世襲罔替,並授予丹書鐵券,以示恩澤。
一時間滿朝轟動,忠義親王如日中天。
建世元年四月,周高宗於寢宮內遇刺,高宗被一紅衣男子擄劫,禁軍、宮人追蹤無果,高宗失蹤。
大周王室大亂,忠義親王趁勢奪權,把持朝政,自此權傾朝野,無人能出其右。
忠義親王喜怒無常,為專權獨攬,縱下橫行,致使朝野動蕩,百姓苦不堪言。
建世元年七月,江南水患成疾,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水患過處,瘟疫橫行,更有奸商趁機勾結地方官員欺上瞞下、哄抬物價。江南連連告急,卻苦無朝廷支援,百姓憤怒不堪,相繼組織義軍揭竿而起。
建世元年九月,昔年前朝清流之首金陵趙家向世人宣稱,將擁護前朝簡姓遺孤推翻忠義親王亂臣賊子,重立新朝,清明天下,解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手握五萬兵權的司馬延和金陵白家、夏家隨即符合。
趙家一呼百應,各地義軍紛紛予以支援。
與此同時,北魏現任國君慕容景行,暗中出兵支持簡氏後人,順利牽製忠義親王軍隊,使義軍勢如破竹,一路北上,直達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