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讓童真陪伴人生(1 / 1)

序言1 讓童真陪伴人生

李秋明

武俊嶺先生此前出過一本散文集 ,《我的上一輩人》。我覺得寫得很好,很感人,讀了又讀。得知他要出這本《村樂圖》時,我又要來先期拜讀。讀後仍覺得有話要說。

這兩本書,都是作者童少年時代的生活實錄。雖然都是些小事情,小片斷,小情趣,小文章,但因為充滿真情實意且又文筆優美,所以給讀者一種人間大美的感覺。

家鄉總是美好的,童年總是難忘的,這大約是一種普遍情緒。不管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布衣百姓;不管你在春風得意之時,還是窮愁潦倒之日;不管你是遠離家國,還是堅守故土……誰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童年,自己人生起航前的那段時光。

對我與武先生這一代人來說,童年是一個物質匱乏、生活困難的時代,小小年紀就承擔著生活的重負,日子裏充滿苦澀的味道;但是,因為有童真相伴,我們還是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父母臂膀下的溫暖,白雲藍天下的燦爛,紅花綠草間的歡樂,小夥伴間的天真爛漫……

童真就是純真。純真就是大美。純真使我們無比幸福。

然而,對好多數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曆的豐富,隨著經驗的厚實,隨著物質的富足,卻生活得越來越老到,越來越無味,越來越疲乏,越來越不堪。生活的重負,思想的重負,責任的重負,競爭的重負,弄得我們焦頭爛額。當然,生存環境逼迫得我們不得不思想複雜,不得不情感流失,不得不去做許多並不願意去做的事情。

在人生旅途中,童年與童真總會漸行漸遠,但我們可能會忘記青年、壯年、中年,甚至老年時代的很多人和很多事,但唯獨忘不了童年時代;因為它是最輕鬆,是無憂無慮的一段時光。回憶它,誰都會覺得無比甜美。

讀著這本書,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過去的影子;讀著這本書,我們都能感知到一種天真和童真。讀著這本書,我們就會回憶起自己曾經的溫暖。它能啟發我們用一種純潔的心情來看待和回味這個世界,深切感受人際間的真誠無邪與關心愛護。我覺得,我們的世界應該並不複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應該盡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社會發展的方向是物質的富足,科技的進步,人際關係的自由平等真誠與博愛。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人類才算是文明了,成熟了。但是,人往往會莫名其妙地使這個世界複雜起來,使人際關係異化起來。如果大家都能像我們童年時代那樣,讓童真充滿身心;讓與人為善主導我們的行為,關心愛護別人,那我們這個世界該是多麼的美好!

所以,懷念童年就是對消失的美的召喚,它本身就具有普世價值。從這本書的分輯上可以看出,故鄉以往事物的消失,讓武先生充滿悵惘之情。他細心地記錄,以期讓往昔的人與事,活在他的文章裏。

現在回憶童年的文章很多,可寫得好的文章卻很少。像我也寫過類似《摸麻雀》、《挖野菜》、《拾麥》等作品,但是挖掘不深,立意不高,不如武先生這麼得心應手,寫得有滋有味,樸實生動,不落俗套。看來武先生對此是注入了大量感情的,他是帶著一種美感來重新審視童年歲月的。在熾熱情感的驅使下,武先生的記憶得到充分挖掘。他的真情也就是童真的回歸。在他的筆下,也就是在孩童單純眼光中,無論是小夥伴們頑皮搗蛋,還是家長們的斥責怒罵;無論是鄉親們的勞作畫麵,還是無處不在的山水風光;無論是地域的風俗習慣,還是家鄉的貧窮落後……它無一不帶有一種原始美的色彩。這種色彩隨著對文章的閱讀而柔和著讀者的心靈。

這本書不僅生動感人,而且藝術風格鮮明。我在評論《我的上一輩人》中曾經說過:讀武先生的文章,好像是喝著一瓶美酒,入口時雖然覺得有些淡,但淡得有味兒,細細品味,那味兒越來越濃,讓我於不知不覺中微醉了。讀這本書時,感覺仍然是這樣。淡,其實是清淡素雅,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質樸明媚,語言明快,畫麵清晰,沒有雕飾之痕而又極富感染力。能寫到這個程度,是需要藝術功力的。武先生具備這種功力。所以,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感覺到的不僅是思想的啟迪,境界的升華,童真的回歸,而且還有藝術的享受。

願讀者好好地讀一讀這本書吧。

2014 年2月11日